高分网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历史 >

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考试题

时间: 欣欣2 高三历史

  期末快到了,你复习得怎么样了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有关高三历史的上册期末模拟复习试题,欢迎大家参阅!

  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考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汉代被定为“火德”,通过“禅让”代汉的曹魏应为

  A. 金德 B.木德

  C. 水德 D.土德

  2.“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

  A.分封制 B.井田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3.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应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

  A.《老子》 B.甲骨卜辞 C. 《诗经》 D. “楚辞”

  4.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同的是

  A.天行有常 B.人性本恶 C.礼法并重 D.民水君舟

  5.孔子曾用“而立”“不感”“知天命”“耳顺”等描述人生的轨迹。“技进乎道,庶几不惑;名副其实,何虑无闻”与“韦编三绝今知命,黄绢初裁好著书”两幅寿联所贺寿主当时的年龄分别为

  A.20岁、30岁 B.30岁、40岁 C.40岁、50岁 D.50岁、60岁

  6.《韩非子•喻老》中的《扁鹊见蔡桓公》一文记载,神医扁鹊四次面见蔡桓公,便知其疾病在腠理、肌肤,逐渐发展到肠胃、骨髓。该典故说明扁鹊看病所用的诊法是

  A.望诊 B.闻诊 C.问诊 D.切诊

  7. 2009年4月25日,第十九届全国书交易博览会在山东举行。开幕式上由10部巨型“书”拼接而成的背景墙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

  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③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

  A.兼相爱、交相利

  B.仁者爱人

  C.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9.中国历来有推己及人、关爱天下苍生的优良文化传统。下列语句体现这种情怀的是

  A.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B.爱其亲,敬其长

  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D.言而有信,见贤思齐

  10.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11.“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

  12.当代历史学家开始关注“忧愤”这一情感因素对于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如果你要选择“忧愤之死”这一主题进行研究,合适的人物是

  A.邓世昌 B.林肯 C.拿破仑 D.屈原

  14.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15.史书有不同的体裁,不同的体裁又有不同的特征。纪传体史书的特征是

  A.以事件为中心 B.以人物为中心 C.以年代为中心 D.以制度为中心

  16.下列不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发展的史实是

  A.吸收儒家思想对道教进行改造

  B.吸收佛教思想以丰富道教教义

  C.形成了道教主要经典《太平经》

  D.开始变成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宗教

  17.文献记载“钢铁是杂炼生(生铁)鍒(熟铁)为刀镰者。”此文献提到的金属冶炼技术发明于

  A.春秋战国时期 B.两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隋唐时期

  18.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19.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

  20.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21.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

  A.秦朝的御史大夫 B.汉朝的刺史

  C.唐朝的节度使 D.宋朝的枢密使

  22.下列词句①休养生息②杯酒释兵权③犯颜直谏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⑤“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可以作为萧何、魏征、赵普、范仲淹、王安石等五位中国古代宰相小传的关键词句.对应的排序是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⑤④ C.①③②④⑤ D.③①④②⑤

  23.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

  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

  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

  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

  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

  24.南朝秀美灵动,北朝刚健雄浑,南北文化共同孕育了唐朝文化的新气象。以下最能体现南方文化特征的是

  A.初唐书法 B.秦王破阵曲 C.飞天壁画 D.唐三彩

  25.唐高祖废汉代以来通行的五铢钱,改行“开元通宝”钱。此后,“开元通宝”成为历代钱币的一种范式,其原因之一是

  A. 确立了钱币“圆形方孔”的形制 B.采用了新的材质

  C. 改变了以重量定钱币名称的传统 D.铸造技术更精良

  26.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在唐代倍受青睐。宋代仍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儒学丧失了独尊地位 B.进士科主考试赋策论

  C.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 D.唐朝人喜爱南朝文化

  27.宋人刑昺上疏称:“大臣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板大备,士庶之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这说明

  A.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 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

  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 D.儒学得到广泛传播

  28.1170年,南宋范成大出使金朝,所谓《燕宾馆》诗中说:“苦寒不似东篱下,雪满后山把菊花看。”自注:“至是适以重阳,虏重此节。以其日祭天。伴使把菊逼酌酒相劝。”从中可以得知

  A.南方人不适应北方的气候 B.金朝对南宋使臣极为尊重

  C.重阳节赏菊习俗源于女真 D女真族吸收了中原的文化

  29.下表所示为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进士科与明经科相比

  初试 二试 三试

  明经 选《札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 口答诸经大义十条 答时务策三道

  进士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 作诗、赋、文各一篇 作对务策五道

  (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

  A.更为重视对考生经义记忆和解读能力的考查

  B.弱化考生对儒家经书学习的倾向较为明显

  C.对考生文学素养和处理时务能力的要求较高

  D.成为当时录取考生数量最多的一种考试科目

  30. 图7反映的艺术形式,具有浓郁四川地方特色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④

  31.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是: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孟子,名轲,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他认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端,即对他人苦难的同情,对不义之事的羞辱,辞让的心情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他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特别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主张民贵君轻;又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

  问题:(6分)

  (1)文中哪些属于史料? (2分)

  (2)文中哪些属于史料解释? (2分)

  (3)文中哪些属于历史评价? (2分)

  32.(32分)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聚徒讲堂,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

  (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主张?(2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的教育主张和实践给当时的教育格局带来了怎样的变化?(2分)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朝)长安中,(苏寰)累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前长史张潜、于辩机皆致之数万,唯寰挺身而出。

  ――《旧唐书》卷88

  料二:(唐朝大历)十四年七月,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扬州置肆贸易者,罢之。先是,诸道节度观察使以文陵(扬州)当南北大冲,百货所集,多以军储货贩,列置邸肆,名托军用,实私期利。 ――《唐会要》卷86

  材料三:唐世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掌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张祜诗云:“十里长街市并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宋)洪迈《容斋随笔》卷9

  请回答:

  (1)概述上述材料中表明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信息。(6分)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原因。(6分)

  材料四

  “夫农者,国之本,本立然后可以议太平。若不由兹,而云太平者,谬矣。”

  ——《旧唐书》

  材料五

  “贞观初,户不及三百万,绢一匹易米一斗。至四年,米斗四五钱,……马牛被野。”

  ——《新唐书》

  材料六

  下表据《通典》天宝八年(749年)统计河北道、河南道(唐玄宗时按山河地形,分全国为十五道)各仓所储粮食量。各仓储粮大致反映各地粮食产量。

  (3)材料四体现了唐朝的什么思想?(2分)这一思想在唐朝前期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中是如何体现的?(6分)

  (4)材料五反映了什么现象?(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影响唐朝农业生产的技术因素。(3分)

  (5)材料六反映了什么史实?(3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经济区在唐朝前期居于什么地位?(1分)

  (6)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业对唐朝盛世局面出现的作用。(2分)

19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