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知识点汇总
一、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①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使皇帝的权力空前提高。
②明成祖设立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帅六部,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二、清朝加强皇权的措施:
①军机处雍正帝; 目的:开始处理西北军务,后来发展为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
特点:人员精干;保密性强;办事效率高,跪笔受录;
影响: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里)
②密折制度:加强皇帝对地方行政的控制。中央的政治权力因这种制度而更为集中
评价:清代军机处的建立和密折制的推行,明显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
明清以来的政治趋势是中央集权逐步加强,而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越来越受到压抑。
三、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积极作用: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与领土完整,促进统一民族国家的发展
②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的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消极作用:① 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
② 在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钳制了思想。
③还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大大落后于西方。
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趋势
①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皇权与相权的斗争)
②地方权力日益集中到中央(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高三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一、耕作技术的进步
①原始阶段:“刀耕火种”;
②春秋战国:牛耕和铁农具出现;(私田大量出现;家庭逐渐成为主要生产单位)
③汉代:(西汉)牛耕普及,铁农具数量大大超越前代;曲柄锄、大镰;
耦犁(二牛抬扛)发展至(东汉)一牛挽犁
④唐代:曲辕犁(重大改进)
二、主要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
战国时期:①李冰——都江堰(秦国拥有);②郑国——郑国渠;(秦国拥有)
两汉时期:①关中“井渠”(坎儿井)②王景治黄(东汉)
唐代:设专职官员——渠堰使
【灌排工具改进】: 春秋:戽斗、桔槔
三国:翻车
隋唐五代,北方:立井水车;长江流域:高转筒车。
宋代的水转翻车;
明清风力水车
三、土地制度
①商 周:土地国有制(井田制)
②战国时期: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③北魏到唐前期,曾经推行均田制,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役
②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生产力发展是根本原因)
A、春秋时期私田开垦;
B、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C、类型:地主土地私有制(主体)、均田制(国家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D、土地兼并带来社会动荡和农民起义,北魏、唐前期曾实行均田制,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历代农民“平均’的思想;近代解决土地的方案:孙中山、共产党
四、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高三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一.特征:①历史悠久;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多种经营形态长期并存;
②手工业长期附属于农民家庭之中,形成了以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的“男耕女织”的经济形式。
二、主要成就
高三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一、发展概况:
①商代商业已经有了初步发展(甲骨卜辞的资料表明)
②西周时期,流通骨贝和铜贝
③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富足的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
④秦汉时期:统治者多推行重农抑商
⑤唐代商船中有所谓“俞大娘航船”,陆路商运十分发达,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于商品的流通
⑥宋元时期,海外商运发展迅速,商品远销东亚、南亚、西亚、东欧、北非等: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⑦明清时期,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出现会馆(与地域结成的商帮有关)、商帮(晋商、徽商)
二、“市”的发展:
①秦代:商品明码标价;
②汉代:专门管理机构,长安9市;
③南北朝时期: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自然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及“草市尉”一职
④唐代:草市普遍,夜市繁荣;
⑤宋代:突破了时空限制;商业街形成;草市具备比较完备饮食服务设施;
⑥明清:商业区繁华
三、商业都会:
①战国:有的城市出现称作“市井”的商业区,商业集中趋势的出现;
②汉朝:都市商业集中(车水马龙);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形成
③王莽时期:五都——全国商业中心的形成(标志);
④唐朝:长安、洛阳、广陵、杭州、湖州、扬州
⑤宋朝:汴京(夜市、晓市),定时庙会集市;
⑥清朝:苏州(甲于天下),盛泽镇;四镇(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
四、特征:
①商业起源很早并且不断发展;
②建立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存在
③长期处于封建政府的压制和控制之下发展,商人社会地位低下。
高三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一、重农抑商
(1)含义:重视发展农业,严格限制商业和工商业的发展
(2)确立及发展历程:①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政策。
②西汉初年:商人不得衣丝乘车
③汉武帝时: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
④唐代仍然执行西汉时开始的商人不得为官的制度
⑤明清时期:依然坚持抑商政策并实行闭关政策
(3)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安定人心,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
(4)实行的根本原因:封建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
①古代生产力不发达,农业是各国统治的主要经济基础
②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流动性大等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③中国两千多年的统治地位的自然经济是决定因素
(5)影响:①积极性:一定程度促进农业发展,有利于保障社会稳定;
②消极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必然的.尤其是明清时期使,阻碍了社会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1)定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3)表现:①明王朝在对外贸易方面,注重建立和维护一种“朝贡”贸易体制,对民间出洋从事海外贸易的行为则严加禁止
②清朝顺治年间颁布了“海禁令”“迁海令”(强迫山东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
③雍正时期,允许浙江“一体贸易”
乾隆时期,关闭江浙闽三海关,限制外商只准在粤海关一口贸易(这种“开放”实质上是具有官方垄断的性质,民间贸易往来任然禁止)
(2)评价:正是在这一时期,世界贸易活跃,世界经济出现了新的形势。
消极:①“海禁”政策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也使得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
②限制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积极: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防范西方的殖民侵略
二、【资本主义萌芽】
(1)产生时间:明末清初,商品经济和雇佣劳动的发展;“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
(2)缓慢发展的主要原因: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明清王朝压抑工商业以及闭关锁国的政策
(3)产生标志:《必修二》P28
探究:我国古代农业、商业和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1)农业经济:①春秋战国以后,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构成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②地主土地私有制不断发展壮大,地主经济占统治地位;③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农业生产技术日益成熟
(2)古代商业:①中国古代的商业发展以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为基础,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②商业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手官府的控制,特别是海上贸易基本上受官府垄断;③商业活动逐步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宋元明清时期,商业日益繁荣.④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加快,然后逐步渗透到农村,小农经济与商品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3)中国古代手工业:①手工业发展与农业紧密结合,并且受到农业的制约.②各种手工业经营形式相结合(官营、私营、家庭手工营等多种经营形式并存的格局),官营手工业长期处于支配地位.③统治者在政策上一贯影响,导致手工业发展具有落后性,规模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