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历史 >

高考历史背知识点

时间: 如英2 高三历史

  一、原因

  1、政治上,封建专制统治渐趋衰落。

  2、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3、思想上,理学走向极端,激起人们的批判。

  二、表现

  1、李贽是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为“天生圣人”,反对“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的色彩。

  2、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倡“法治”,反对“人治”,震动了学术界,对晚清民主思想兴起有一定影响。

  3、顾炎武反对君主专制,他脚踏实地的学风对清代学者影响很大。

  4、王夫之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提出政治上要“趋时更新”,其思想闪烁着革新的光芒。

  三、影响

  冲击着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是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重要表现。

  高考历史背知识点:中国近代追求民主反对专制的斗争

  一、洪仁玕的民主思想

  《资政新篇》主张以法治国、设新闻官、公众选官。

  二、早期维新派的民主思想

  郑观应主张开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

  三、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变法中准许官民上书言事,设立报馆学会等有利于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

  四、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南京临时政府政治措施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发展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起了积极作用。

  五、“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

  中共在抗日根据地政权中实行“三三制”的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六、抗战后争取民主的斗争

  中共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促成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召开,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高考历史背知识点: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54年一届人大,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标志着该制度初步建立。

  三、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新中国依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

  民族区域自治。

  四、一国两制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并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先得到了成功的运用。

  高考历史背知识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形成

  一、英国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保障议会权利,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

  二、美国

  1、1776年,《独立宣言》,马克思把它称为世界上第一个人权宣言,为美国民主化进程作了思想理论到制订法律的准备。

  2、《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部资产阶级宪法,确立美国是三权分立的联邦总统制国家。

  三、法国

  1、《人权宣言》提出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法国和世界民主化进程有重大意义。

  2、《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3、1804年的《拿破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高考历史背知识点: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

  一、西汉开通两条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

  ①开通: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以后,陆上丝绸之路开通。路线:长安—河西走廊-新疆-安息-西亚-大秦。

  ②意义: A.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

  B .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术先后西传。

  C.两汉之际,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2、海上丝绸之路 ①汉武帝时,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广东-印支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印度半岛南端。

  ②意义:

  A、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各国的关系,扩大了秦汉文化对外的影响。

  B、从海路沟通了东、西方外交联系,拓展了中国、亚洲濒海地区、欧洲一些国家的

  外交活动范围。

  二、唐朝丝绸之路的拓展

  1、陆路方面:隋唐时期陆路上的“丝绸之路”达到鼎盛时期,东起长安,经中亚,一条至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另两条至地中海进入欧洲、或西北行进入欧洲。

  2、海路方面:从广州出发,最远可以到达波斯湾。

  三、明朝郑和下西洋

  1、目的

  ①宣扬国威,宣传明王朝的强盛。 ②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即发展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③为宫廷购回奢侈品,即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2、概况: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航海,访问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3、特点:

  ①倡导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

  ②不是发展海外贸易,采取的事不计经济效益的政策

  4、历史意义

  ①郑和下西洋期间倡导的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为亚非国家之间的交往,确立了不成文的准则,对后世影响深远。

  ②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极大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③其规模之大,历时之久,航程之远,在世界航海史上也是空前的。与欧洲航海家相比,郑和下西洋早半个多世纪。不愧是世界航海事业的先驱。

  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发展对外贸易,导致不计经济效益的做法,其结果必然造成巨大经济负担,因此也不可能持久。

  高考历史背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一、背景和条件

  1、原因

  ①经济根源:15世纪以来,随着西欧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造成货币需求量的增加。

  ②社会根源:

  A.欧洲人狂热追求货币和黄金。

  B.《马可波罗游记》驱使欧洲人到东方实现黄金梦。

  ③客观原因——商业危机:奥斯曼帝国阻碍了东西方贸易,促使欧洲人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2、条件

  ①西欧生产力的发展。

  ②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如“地圆学说”的流行。

  ③科学技术的发展,如航海、造船技术的发达,罗盘针的广泛应用,武器装备的改进等等。

  ④中央集权制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热衷于传播天主教,大力支持远洋航行。

  二、经过

  1、1488年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2、1497-1498年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开辟了通往印度的新航路。

  3、1492年哥伦布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4、1519-1522年麦哲伦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球航行。

  三、影响

  1、引起了“商业革命”:

  ①扩大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欧洲与亚、非贸易扩大与美洲联系开始。

  ③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引起了“价格革命”:

  ①大量贵金属流入欧洲,造成金银价格下降,物价猛涨。

  ②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

  ③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进行殖民扩张和争夺,加速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看过“高考历史背知识点 ”

42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