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
时间:
子文2
高三生物
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作生态系统 。如何引导学生掌握这一知识?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你。
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系统功能能够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和存在的表现形式。学生只有理解并掌握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对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才有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解,从宏观的角度去理解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将理论联系实际把本章的前后知识串联成网,为今后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在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中认为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想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容易受好奇心的驱使,对探究未知的结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本节课教师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探究相关的问题,并结合自主性学习,让学生从更深的层次去思考影响生态系统的因素及其综合作用的结果。从中得出生态系统的成分及生物之间的关系。教学采用讨论多边互动的形式,教师巧妙地用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景,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下展开师生之间的共同讨论,让学生在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下来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教师恰到好处地画龙点睛并有目的、有计划、有次序地进行课堂教学。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营养结构;
(2)理解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3)理解营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分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培养学生分析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相互关系,明确“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应自觉保护生态。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1)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及关系。
理由: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生物成分中,依据代谢类型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特征又可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他们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地位各不相同。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是研究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基础。
(2)食物链和食物网。
理由: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功能的结构基础,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网)的各个营养级而流动的。掌握了有关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知识,就为理解生态系统的功能等知识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2.教学难点
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级和消费级几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理由:这几个概念之间既相互包容又相互区别。学生在解答相关问题时,容易出现混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区分这几个概念。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展示图片,引入课题
师生首先快速回忆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的概念,并课件展示各种生态系统图片,简要介绍生态系统的范围,并由此引出“生态系统的结构”的学习。
在展示的图片中有两张是学生熟悉的“镜湖生态系统”和“赭山生态系统”,教师设置问题串引导学生思考:
“镜湖生态系统”中有那些生物?仅仅只有动植物吗?
除了生物外还有其他成分吗?不同生态系统中这些成分有哪些相同点?
在学生思考和讨论中,师生共同归纳出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结合本土的“镜湖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再引导学生从功能的角度对这些成分进行分类,分别给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及分解者的名称。
生态系统的成分是本课的重点,在学习时,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我特定设置以下问题,进行探究:
①生产者的同化作用属于何种代谢类型?生产者全都是植物吗?
②生态系统中可以没有生产者吗?
③作为生态环境的享有者──人类应如何保护生产者,发展生产者,使生产者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呢?(进行生态意识教育)
④消费者的同化作用属于何种代谢类型?动物都是消费者吗?消费级别如何界定?
⑤植物的败叶、各种动物粪便和尸体,为何能逐渐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呢?
⑥生态系统中可以没有分解者吗?(利用课件,展示没有分解者的生态系统中动物遗体,植物残枝败叶等堆积如山,生态系统面临崩溃的画面。)
⑦对照课本,尝试画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研究能力。学生在思考、解决这些问题时,也就将生态系统的各组分的概念以及之间的关系理清楚了。
教师小结:总之,一个生态系统要稳定平衡的发展,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必须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
3.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和食物网这块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首先从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入手研究,生态系统内部最重要的联系是生物之间的营养联系。
创设问题情景:运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动物世界视频,一群狮子追捕正在吃草的羚羊。请同学们思考,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是什么关系?如:草与羚羊之间,羚羊与狮子之间。由此引出食物链的概念,阐明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对于营养级的教学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注意生态系统的每一条食物链都包括几个环节,同一环节上所有生物的总和,可作为一个营养级。然后以一条食物链为例,分析该食物链上各个环节的生物属于哪一营养级。
为了更好的区分营养级与消费级的关系,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草→羚羊→狮子”食物链,填写下表:
这样,学生对营养级与消费级这两个概念就有了直观的认识。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教材图5-5“某陆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观察食物链之间彼此相互交错连结的复杂营养关系,引出食物网的概念。
创设情景,设置问题串:
①该生态系统中箭头相连的生物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②该生态系统中有几条食物链? 所有食物链的共同环节是什么?
③列举出最长及最短的食物链,发现食物链有哪些特点?
由此来强化和突出对食物链和食物网概念的理解,使学生认识到生产者永远是第一营养级,有些生物(如杂食、肉食动物)可以同时占有几个营养级。教师指出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同时指出一条食物链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五个,为后面“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教学埋下一个伏笔。
再次创设问题情景,强调生态保护的重要性:食物网上某一生物的增加或减少,对整个生态系统有何影响?
4.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归纳本课主要内容。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系统功能能够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和存在的表现形式。学生只有理解并掌握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对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才有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解,从宏观的角度去理解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将理论联系实际把本章的前后知识串联成网,为今后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在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中认为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想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容易受好奇心的驱使,对探究未知的结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本节课教师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探究相关的问题,并结合自主性学习,让学生从更深的层次去思考影响生态系统的因素及其综合作用的结果。从中得出生态系统的成分及生物之间的关系。教学采用讨论多边互动的形式,教师巧妙地用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景,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下展开师生之间的共同讨论,让学生在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下来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教师恰到好处地画龙点睛并有目的、有计划、有次序地进行课堂教学。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营养结构;
(2)理解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3)理解营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分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培养学生分析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相互关系,明确“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应自觉保护生态。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1)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及关系。
理由: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生物成分中,依据代谢类型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特征又可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他们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地位各不相同。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是研究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基础。
(2)食物链和食物网。
理由: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功能的结构基础,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网)的各个营养级而流动的。掌握了有关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知识,就为理解生态系统的功能等知识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2.教学难点
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级和消费级几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理由:这几个概念之间既相互包容又相互区别。学生在解答相关问题时,容易出现混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区分这几个概念。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展示图片,引入课题
师生首先快速回忆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的概念,并课件展示各种生态系统图片,简要介绍生态系统的范围,并由此引出“生态系统的结构”的学习。
在展示的图片中有两张是学生熟悉的“镜湖生态系统”和“赭山生态系统”,教师设置问题串引导学生思考:
“镜湖生态系统”中有那些生物?仅仅只有动植物吗?
除了生物外还有其他成分吗?不同生态系统中这些成分有哪些相同点?
在学生思考和讨论中,师生共同归纳出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结合本土的“镜湖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再引导学生从功能的角度对这些成分进行分类,分别给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及分解者的名称。
生态系统的成分是本课的重点,在学习时,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我特定设置以下问题,进行探究:
①生产者的同化作用属于何种代谢类型?生产者全都是植物吗?
②生态系统中可以没有生产者吗?
③作为生态环境的享有者──人类应如何保护生产者,发展生产者,使生产者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呢?(进行生态意识教育)
④消费者的同化作用属于何种代谢类型?动物都是消费者吗?消费级别如何界定?
⑤植物的败叶、各种动物粪便和尸体,为何能逐渐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呢?
⑥生态系统中可以没有分解者吗?(利用课件,展示没有分解者的生态系统中动物遗体,植物残枝败叶等堆积如山,生态系统面临崩溃的画面。)
⑦对照课本,尝试画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研究能力。学生在思考、解决这些问题时,也就将生态系统的各组分的概念以及之间的关系理清楚了。
教师小结:总之,一个生态系统要稳定平衡的发展,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必须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
3.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和食物网这块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首先从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入手研究,生态系统内部最重要的联系是生物之间的营养联系。
创设问题情景:运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动物世界视频,一群狮子追捕正在吃草的羚羊。请同学们思考,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是什么关系?如:草与羚羊之间,羚羊与狮子之间。由此引出食物链的概念,阐明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对于营养级的教学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注意生态系统的每一条食物链都包括几个环节,同一环节上所有生物的总和,可作为一个营养级。然后以一条食物链为例,分析该食物链上各个环节的生物属于哪一营养级。
为了更好的区分营养级与消费级的关系,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草→羚羊→狮子”食物链,填写下表:
食物链 | 草 | 羚羊 | 狮子 |
营养级 | |||
消费级 |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教材图5-5“某陆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观察食物链之间彼此相互交错连结的复杂营养关系,引出食物网的概念。
创设情景,设置问题串:
①该生态系统中箭头相连的生物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②该生态系统中有几条食物链? 所有食物链的共同环节是什么?
③列举出最长及最短的食物链,发现食物链有哪些特点?
由此来强化和突出对食物链和食物网概念的理解,使学生认识到生产者永远是第一营养级,有些生物(如杂食、肉食动物)可以同时占有几个营养级。教师指出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同时指出一条食物链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五个,为后面“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教学埋下一个伏笔。
再次创设问题情景,强调生态保护的重要性:食物网上某一生物的增加或减少,对整个生态系统有何影响?
4.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归纳本课主要内容。
生态系统的结构知识点归纳
看了“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