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常考古诗词复习大全(2)
98.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琵琶行》)
99.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关汉卿《窦娥冤》)
100.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伶官传序》)
诗词曲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王风采葛)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
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
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硕人)
9、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10、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
11、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诗经小雅)
1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13、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14、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
15、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16、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周语)
17、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18、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
19、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
20、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左传)
21、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左传)
22、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
23、曲则全,枉则直。 (老子)
2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25、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
26、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27、将欲取之,必先之。 (老子)
28、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
29、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
30、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31、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
3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33、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34、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
35、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36、是可忍,孰不可忍。 (论语八佾)
3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论语述而)
3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3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40、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论语子罕)
4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4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
43、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论语学而)
4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45、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 (论语微子)
4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4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4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49、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5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51、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论语)
5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5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5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5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56、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礼记杂记)
57、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礼记礼运)
58、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
59、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
6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61、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礼记礼运)
62、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易经乾)
6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易经系辞上)
6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系辞上)
65、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
66、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6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68、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6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
70、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离娄下)
7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
7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73、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
74、富贵不能淫,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
7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下)
76、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荀子非十二子)
7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78、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79、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
80、静如处女,动如脱兔。 (孙子兵法九地)
8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
8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管子权修)
83、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管子论积贮疏)
84、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淮南子人间训)
85、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淮南子说林训)
86、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晏子春秋内篇下)
87、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韩非子喻老)
88、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韩非子难一)
89、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楚策)
90、道不拾遗,夜不闭户。 (战国策秦策)
91、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战国策燕策)
92、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战国策齐策)
93、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战国策赵策)
94、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9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吴越春秋)
96、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史记项羽本纪)
97、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
98、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传)
99、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史记太史公自序)
100、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101、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纪)
102、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史记留侯世家)
10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史记报任少卿书)
104、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 列传)
105、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汉书枚乘传)
106、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107、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汉书东方朔传)
108、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109、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弇传)
110、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后汉书王霸传)
111、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汉书冯异传)
112、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113、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后汉书黄琼传)
114、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后汉书班超传)
115、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后汉书)
11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曹操龟虽寿)
117、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三国曹操短歌行)
118、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曹植白马篇)
119、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国曹植七步诗)
120、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诸葛亮后出师表)
12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三国诸葛亮出师表)
12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12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12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刘备)
125、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西晋陈寿三国志)
126、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西晋陈寿三国志)
127、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东晋陶渊明移居)
12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东晋陶渊明饮酒)
129、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东晋陶渊明饮酒)
130、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131、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132、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13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东晋陶渊明杂诗)
134、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135、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东晋傅玄太子少傅箴)
136、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晋书王献之传)
137、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
138、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南朝江淹别赋)
139、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南朝萧铎)
140、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南朝王籍入若耶溪)
14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朝民歌敕勒歌)
14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北朝民歌木兰诗)
143、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传)
144、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北齐杜弼檄梁文)
145、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146、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唐张志和渔父)
147、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唐太宗赠萧禹)
148、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唐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