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语文 >

高中状物类散文

时间: 如英2 高三语文

  高中状物类散文:陕北报春树

  陕北的初春,寒意未退,黄风肆虐,光秃秃的山川无一点春意。人们最早看到春天的来临,那就是柳枝上吐出的一串串绿芽。柳树是陕北最先报春的树。柳树在寒冬余威尚盛的时节,就早早地苏醒过来,迎着凛冽的寒风,悄然吐翠,披上绿装,当起了报春的使者。每年就是那山峁、河堤、道旁和院落的一颗颗柳树梢上泛起的芽苞和初绽的尖芽,最早告诉人们,春天已经到来了。

  早春二月,当你漫步在河岸上、行走在街道上或乡间小路上的时候,蓦然抬头就会欣喜地看到一条条刚刚抽芽的柳枝,如一缕缕绿丝,在寒风中飘摆,袅娜动人;两片嫩嫩的芽儿,像刚窝的一群群小鸭的嘴,在枝条上一排排张开,稚嫩可爱。这是柳树一年里最美的年华。条条碧丝,挂在天空下,妩媚多姿。“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一树春风千万枝,嫩如金色软如丝”。看着两片嫩黄的柳芽一天天长成叶子,色彩一天天由鹅黄变成翠绿,春天也就慢慢地过去了。刚发嫩芽时的柳条,皮和木质是松脱的,只要你用手一拧就可以将其绿皮剥脱。每到这时候,小孩们,就会欢天喜地的爬到柳树上,折下那没有枝叉而皮质光滑的柳枝,制作成各种各样的柳哨和柳笛,欢快地尽情吹奏。三月里,一颗颗柳树就开始渐渐丰茂了,柳丝上挂满了含苞待放的碧绿的果。到了四月初,柳絮就从那些果里一朵又一朵的飘出,满河岸、街道、院落都是,白蒙蒙一片,似雪花纷飞。柳絮轻盈地飞散、飘舞,行人的头上和衣服上也沾满了柳絮,一个个就像刚从棉花堆里钻出来似的。在河堤上,你也可以看到小孩们在奔跑着,嬉闹着,去抓落那一朵朵柳絮。每当他们刚伸出手去逮时,柳絮就被风向前又送远了一节,于是他们就跟着柳絮跑啊,追啊。此时,河岸上就呈现出了一片柳絮轻舞,儿童嬉逐的热闹春景。当柳絮漫天狂舞的时候,春天也就悄悄地走了,夏天倏忽到来了。夏天,是柳树生长的最旺盛的季节,枝干开始慢慢地变粗变长。到了秋天,柳条千垂,碧绿成荫,构成了陕北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柳也像竹一样,柔韧和妩媚集于一身。你不要看柳枝那么飘逸、柔软,却有很大的韧性。过去人们用柳条编织出了各种筐子、簸箕、簸箩、筛子等,更有巧匠还能编制出柳箱、柳椅、柳盘等日常用具。柳树那坚韧、顽强的特质就像陕北人的性格。陕北人,祖祖辈辈就在这块穷山恶水的贫瘠土地上坚韧顽强地生息、拼搏和创业着。他们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陕北人,世世代代无论遇到多大的天灾人祸和多少的艰难险阻,都能坦然面对,顽强抗争,坚强生存,从不轻易离开这块生息的土地。

  古人的折柳告别亲友,其感情比我们现在要朴实得多,浪漫得多。我们现在那有古人的朴素、浪漫和诗情、画意?现在的浪漫和情调都是制造出来的。我们生活在当下,不得不怀念先人们那古朴、诗情的自然生活。尤其是在唐朝,友人送别,都是折一枝柳送朋友。书上说“柳”是“留”的意思,取其谐音。我一直怀疑这种解释并不全面。唐朝去边关的人很多,都是使命在身,留是留不住的。据说,别离的人很多,灞桥边的柳枝每年都被折光。因此,我觉得折柳相送,是取其柳树的生命力。人常说,有心栽花,花不红;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树的生命力是很旺盛、很强大的。你随便折上一根柳枝,无论其粗细,无论是在什么地方,只要插进泥土都能成活,并能长成大树。在陕北的山峁、沟壑、沙梁,甚至干石崖上都生长着茂盛的柳树。我想,古代送别朋友,也就是希望远走他乡的朋友像柳一样,不管走到那里,都能好好地活着。陕北人,也像柳树那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生存能力。自古迄今,陕北人无论走到那里都能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地生活和创业。在陕北这块可谓不毛之地上,冬春,是狂风呼啸、沙土飞扬;春夏,是十年九旱、靠天吃饭,但人们世代都能忍受苦难、抗击灾难,艰辛地生存下来。现时,陕北人遍布神州各地,足迹踏遍大江南北。无论在全国各地、各个部门和各个行业里,他们都肯吃苦,能实干,能顺应各种环境,并富有务实、进取、拼搏的精神。很多人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身手不凡,业绩卓著,令人叹服。改革开放以后,陕北人靠自己的勤劳智慧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不但逐渐脱贫致富,而且还出现了一大批百万、千万和亿万巨富,他们现已跻身全国富豪行列。而今,陕北人正在这块贫瘠而又神奇的土地上迎接一次次挑战,创建一个个辉煌。

  柳树,不仅是早吐新芽报春晓的使者,而是一种柔韧坚强、生命力旺盛的树。它战严寒、抗风沙、耐干旱,不畏艰难,不择环境,无论生长在那里都能顽强生存,茁壮成长。我不仅赞美它那绿丝婆娑飘逸的风姿,而更赞美它那坚韧自强的品格。

  高中状物类散文:枫株湖---你是我心中流不尽的乡愁

  美丽的枫株湖,哪可是我的老家垄坑村的母亲河啊!她用自己清澈的甘泉浇灌着腾溪院子里面的几万亩农田,她用自己明亮的双眼,既见证了一个沉寂了几百年的小山村的昨天与今天,又见证了一个封闭落后的旧村落如何走进美丽而又整洁的新农村建设前列的传奇。

  众所周知,我的老家位于余干县城西南方向约20公里处垄坑村,这里有一座水域面积达2400余亩的枫株湖水库包围着村子的西南北三面,东面唯一的一条出路与外面的世界相连接。村子三面环水、山清水秀,冬暖夏凉,是一个只有一百来户的小山村,虽然经历了最初的改革开放,乡亲们得以解决了温饱,但在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期,那时候正是我大学毕业刚分配回故乡中学任教的时候,乡亲们住的依然是泥筑瓦房,走的是石子铺就的小道,干的是肩挑手拉的力气活,出门总是要依靠板船,在枫株湖水库里面划桨出行到村子西北方向的腾溪院子里面去翻修良田和耕耘禾苗并收割稻谷,村民们一年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总是力不从心,不要说农村现代化,就是离农业机械化还相差得比较远啊!

  为我所知,我的老家村里的那颗空了心的老樟树就长在村子中间,离我家的老屋就是五百米左右,这颗老樟树直径有一点五米左右,树干大概长到一米五高的地方就分成了东西两半,树叶四季泛青。谁也不知道他的年纪,因为并无任何书籍记载。而众“权威”老人的说法各不一样。事实上,他们小时候老樟树就已经这么大了,他们之所以振振有词、信誓旦旦,只是因为倚老卖老而巳。听村里老人们说树龄在一二百年到四五百年不等。我曾在前几年将老家村里的这颗老樟树的情况描述给南昌大学旅游管理系教人文地理的教授听,他的推断是这棵老樟树大概有五六百岁了。因此,村里上了年纪的人都尊称之为“樟树外公”。

  记得二十年前,我慈祥的母亲叫小弟开始围绕这颗老樟树朝南的那边用水泥搭了个小桌子。我母亲的愿望是:四季供奉樟树“外公”,让“樟树外公”永住此处。因为这里毕竟是樟树“外公”居住的地方,所以每年的除夕的前一夜(也就是农历小年的那一夜),直到今天,在老家过年的每家每户还是要带着丰盛的供品去祭拜樟树“外公”,图的就是保佑村里各位农户四季丰收,出入平安。

  一心要改变村庄落后面貌的刚当上蔡垄村支书的小池女士,在一无集体资金、二无资源可开发的情况下,正在绞尽脑汁思考着如何挖掘农村自身的潜力,使垄坑村这一个小山村尽快赶上新农村建设的快速航班。“以挖掘古樟文化为契机,开发乡村旅游”。经过南昌大学旅游管理系教人文地理的教授的点拨,村民如梦初醒!对啊!自己怎么会捧着金疙瘩要饭呢?就这样,以古樟文化为特色,以乡村旅游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序幕,终于于去年在沉寂了几百年的小山村拉开了。

  记得今年春节期间,细雨朦胧,残荷留香,整个小山村显得分外热闹,我在空闲之余,我和儿子还特意去采访了我的堂叔--程振盛,今年73岁的程大叔是土生土长的垄坑村人,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从出生记事到现在,他眼中的垄坑村小组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还是那个荷花池,还是我的小房子。”程大叔介绍道,“村里每年都会对老房子进行修缮,虽然房子外观没有发生多大变化,但屋子里电视、冰箱,甚至是网络都有了”。而作为垄坑村小组程氏的第23辈,程大叔自1949年解放以来,便再也没有离开过垄坑村小组,这位昔日村副书记对垄坑村小组有着不可割舍的情感。程大叔认为,古村落是保存传统文化的集体记忆,但目前正面临着“失忆”的危险。他坦承,自己是门外汉,并不能为古村发展提出什么好的建议,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尽量保存现在的状态,不再新建房子,最大可能保留房屋原貌,这是走垄坑小组古村建设的纲领原则。“但有些老房子的确不能满足大部分年轻人的需求。”程大叔如是说。如今村庄的保护还要与民生的改善结合起来,古村改造不可只是简单地将原住村民迁出。村庄的内部设施可以改变,但整体的空间格局、文化空间应该保护,在古村建起新式高楼,这与周边的环境不吻合。为了留守住年轻人的外出脚步,也为了延缓垄坑村小组老屋翻新的速度,垄坑村小组在不断加固老房子结构和改进老屋子内部设施的同时,在垄坑村小组古村东边知青林场附近开辟了一块70多亩的土地用以建设垄坑新村,新式住宅楼房白墙黛瓦拔地而起。

  由于枫株湖水库光照条件好,今年故乡通过引入新能源企业晶科电力有限公司,投资约6.4亿元在枫株湖水库利用2400亩的水面建设总装机容量为80MW的渔光互补的光伏发电项目,打造出一种“水上发电、水下养鱼”的立体化渔光互补发电模式,这种“一湖两用”的创新方式,不仅让光伏发电用地难题迎刃而解,水上发电,水下养殖,在不占用额外土地资源的同时,还能催生休闲旅游观光业,可谓形成“一举多赢”的局面。渔光互补光伏发电站就是利用高架桩基,将光伏组件立体布置于水面上方,向纵深索取安装面积,届时站在高处向湖面望去,可见成百上千个多晶硅光伏面板被架设于千亩湖面之上,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呈现出“海天一色”的景观。这种在湖面上空发电,在湖里大量投放那些喜荫、适合“渔光互补”养殖的蟹、青虾及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等四大家鱼。

  引入“渔光互补”的光伏电站,是近年来故乡进行“生态立乡”,打造绿色枫株湖水库的一个缩影。在光伏电站项目完工之后,老家正在以挖掘古樟文化为契机,开发乡村旅游,同时可以包装垄坑村的名胜古迹,与光伏电站、周边的美好乡村示范点连成一片,让美丽的枫株湖打造成为一处集历史人文、生态保护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景点。游客来枫株湖水库岸边可以进行垂钓、采摘花果,实现休闲旅游。届时故乡的老百姓可以利用枫株湖畔的一山一水,改造自家的老房子,发展民宿经济,发展农家乐,走上增收致富脱贫之路。 是啊!这个充满神奇的时代,一切皆有可能。这是乡愁吗,是的,这是新时代赋予新的美丽乡愁。

  暮春四月,春雨霏霏。美丽的枫株湖水,正在老家哗哗地流淌,仿佛是在弹唱着一首充满希望、流不尽美丽乡愁的歌谣;枫株湖岸边的枫杨,婆娑着翠绿的枝头,好像是敞开巨大的胸怀,紧紧地拥抱只有人间仙境才能领略的那份宁静与祥和。美丽的枫株湖啊!我永远也忘不掉的乡愁,我魂牵梦萦的美丽乡愁!

  高中状物类散文:美丽的岑港河畔

  岑河晨风清爽,绿水碧波荡漾。小桥流水人家,蓝天白云烟霞。兴安城的岑港河是我的第二故乡横峰县的母亲河,水域得到很好的保护,河水清澈透明。

  众所周知,横峰县岑港河发源于遥远的上饶茗洋关水库,宛如一条绵延的玉带,九曲十八湾,绕过无数个村落和岩崖,经江西横峰县岑山国家森林公园附近在县城西郊汇聚,多少年来,岑港河滋润了六、七万横峰县城市民,站在优美的岑港河畔,我们可以放眼眺望兴安塔和电视差转台的天线铁塔,还可欣赏到横峰大桥的宏伟姿态、街心花坛和河边丛树中间小径的幽雅。在一河两岸的东侧,有一个地方叫做岑港河湿地公园。它是一座新型的国家级湿地公园,这里设置了亭台楼阁、水域景观、文化长廊、魅力风情等景点,是集“生态资源保护、科普展示和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文化生态湿地公园,是我县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

  绿树河边合抱欢,青山镇外斜好观。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北宋“清明上河图”的繁荣昌盛景象在今日横峰一河两岸边早以实现。而且档次更高,韵味更雅,品牌更响。“天上的街市”倒映在绿水中央,“在水一方”的靡靡之音唱响了“最炫的流行风”,红遍全省的最美新农村风情小镇即在对岸。这里就是宜居、宜业、宜游的新白沙。沿着横峰大桥向东行走几百米远,有一个亭,我把它叫做“水云汀”,这里有着北宋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到的一样:“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横峰有位诗人撰写着《岑河春韵》:“两岸芳苏飘暖烟,鹃栖杨柳舞河边。白沙岭上枫初绿,岑港波中鹭正翩。一叶舟摇金盏子,几支笛奏鹧鸪天。小城宋雨唐风伴,胜似西湖人月圆。”走进梦幻长廊,铸成浪漫旅程,拥抱美好明天,畅想幸福图腾。徜徉于湿地公园,心旷神怡于景,寄情融情于观,游者心游是也。原本一大片的小竹林如今也变成了四季花的海洋。走进花丛,漫步长廊,闲坐“怡梦亭”,亭柱上一幅对联吸引了我,“闲情逸致黄粱一梦,逍遥仙境米酒数樽。”只要你在此一坐,闭目遐思,清风吹拂,幽幽入梦境,如闲云野鹤,逍遥自在,缥缈进蓬莱,幻变为海市蜃楼,西施浣纱归来,嫦娥奔月广寒宫,吴刚手捧桂花酒,迷惑了唐玄忠,醉倒了杨贵妃,引来貂蝉戏吕布,梦里仙山颜如玉,现实人间常拮据。绿树村边合,她突然地指着远远的一株亭亭如盖的绿树说:“我就喜欢树,想我前生必是一棵树。”放眼望去,那是一株高大的槐树,粗壮挺拔、枝伸叶散、姿态从容、绿意婆娑……老槐开口,演绎了黄梅绝唱《天仙配》,成全了董永与七仙女,幽会“合抱亭”,任流年拂过,摇曳着树影婆娑、绿云如海……

  平时,笔者有经常在岑港河畔散步的习惯,平时坐公交车上班也会路过这里,每次总有一番感受,也偶尔会吟几句诗,题目为《美丽的岑港河畔》,供诸位文友欣赏:“一河两岸绿杨堤,百态千姿彩蝶飞。流水小桥呈子梦,滨江大厦沐晨曦。五指山上展金翼,六合湖中照锦衣。鼓瑟调弦心曲奏,梁祝漫舞日增辉”。
看过”高中状物类散文“

38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