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语文 >

上海高考语文模拟试卷试题(2)

时间: 如英2 高三语文

  上海高考语文模拟试卷试题答案

  一、1.A(把“或然”曲解成了“必然”,原文的表述是“尽管可能降低单位能耗和排污指标”)

  2.D(移花接木,依据文本信息,“资源短缺、环境破坏等后果”主要应是“近现代以来,工业化急剧推进”造成的)

  3.B(以偏概全,文本中“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奋起疾呼”的信息表明,并没有形成“共识”)

  二、(一)4.D(推倒)

  5.D(A“衍耻之,遂阳狂自免”表明的不是“自全”,而是恃才傲物。B“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是间接描写。C“祜名德贵重,而衍幼年无屈下之色”表明的不是“浮虚”,而是卓异)

  6.B(王衍将太子的亲笔信隐藏起来不是为了保护太子,而是为了使自己不受到牵连)

  7.⑴杨骏想把女儿嫁给他,王衍以和他结亲为耻,便装疯使自己躲过这桩婚事。(得分点:①妻:嫁。②耻:意动用法,以……为耻。③阳狂:装疯) ⑵中原已经乱了,应当依赖地方长官,应该选拔文武兼备的人来担任地方长官。(得分点:①中国:中原。②方伯:地方长官。③兼资:同时具有两种资质)

  [译文]

  王衍字夷甫,神态表情明净秀美,风度姿态安详文雅。童年时曾拜访山涛,山涛感叹了很久,王衍离开后,山涛目送他说:“什么老妇人,生了这样的孩子!然而耽误天下百姓的,未必不是这个人。”王衍十四岁,当时在京城,拜访仆射羊祜,陈述事件情状,言辞十分清楚漂亮。羊祜名望德行尊贵显赫,而王衍年纪虽小却毫无屈从人下的神色,众人都认为他与众不同。杨骏想把女儿嫁给他,王衍以和他结亲为耻,便装疯使自己躲过这桩婚事。武帝听说他的名声,问王戎说:“王衍在当世谁与他相当?”王戎说:“当世没有看到与他相当的人,应该从古人中寻求这样的人。”

  王衍既有高才美貌,又明智颖悟如神,常常自比子贡。女儿是愍怀太子的妃子,太子被贾后诬陷,王衍害怕惹来灾祸,自己上表请求离婚。贾后被废黜后,官吏弹劾王衍,说:“太子被诬陷获罪,王衍不能以死固守善道,立即要求离婚。得到太子亲手写的信,又隐藏不拿出来。意在苟且避祸,无忠直的节操。应该加以重罚,来激励人臣坚守节操。可以对他终身禁锢。”晋帝听从了他的意见。

  王衍虽然身居宰辅的重要职位,却不把治理国家放在心上,只考虑保全自身的办法。劝说东海王司马越说:“中原已经乱了,应当依赖地方长官,应该选拔文武兼备的人来担任地方长官。”便任命弟弟王澄为荆州刺史,族弟王敦为青州刺史。于是对王澄、王敦说:“荆州有江汉的险要地势,青州有背靠大海的险峻地势,你们二人在外,而我留在这里,足以算作狡兔三窟了。”有识之士鄙视王衍。

  司马越讨伐苟晞,王衍以太尉的身份担任太傅军司。至司马越去世,众人共同推举他为元帅。王衍因为贼寇纷起,恐惧不敢担当。推辞说:“我年少时就没有做官的欲望,随着选补官吏,于是到了今天的职位。今天这样重要的职位,怎么能用不具备才能的人担任呢?”不久全军被石勒打败,石勒召呼王公与王衍见面,向王衍询问西晋溃败的原因。王衍向他陈述西晋遭遇灾祸和失败的缘由,并说计策不是自己出的。石勒很喜欢王衍,与他谈了很长时间。王衍说自己从年少时就不参与政事,希望自己能免于处置,还趁机劝石勒称帝。石勒大怒说:“你闻名天下,位高任重,年轻时就入朝为官,直到满头白发,怎么能说不参与政事呢!使国家破亡风俗败坏,正是你的罪过。”石勒让左右之人将王衍扶出帐外。石勒对自己的同伙孔苌说:“我走过天下的地方也够多了,却未曾见过这样的人,应该不应该让他活命呢?”孔苌说:“他是晋朝位居三公的高官,肯定不会替我们尽力,又有什么值得珍惜的呢?”石勒说:“关键不能用刀杀他。”让人在夜里推倒墙杀埋了他。王衍临死前,回头对人说:“唉!我们这些人虽然比不上古人,假使不推崇浮华清谈,合力匡正挽救天下,还可以不至于到今天这步天地。”死时五十六岁。

  (二)8.“顾”字真切地表现了妻子对丈夫的关心和体贴,“泥”字生动地表现了丈夫对妻子的依恋和纠缠;二字极富情味,写出了一对青年夫妻在贫困生活中的亲密无间的真情。

  9.前三联为追忆,第四联转回到现实。表达了诗人无限的抱憾之情。

  (三)10.⑴师不必贤于弟子 术业有专攻 ⑵可以横绝峨眉巅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⑶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三、11.⑴CD(A依据文本信息,童神掌“不精”的是医理,对“号脉把诊,望闻问切”是“不屑”。B小说对童神掌不同于正规医生的特殊疗法没有去“工笔细描”,而是大笔勾勒,三言两语。E作者写段镇长没有全面展开,而是仅抓住一个细节“治歪脖子”)

  ⑵第一问:①做医生,专治跌打损伤,疗伤方式特别。②做人代会代表,认真参政、议政,使三任镇长丢官。第二问:①抓准要害。②心性率直。③顶真碰硬。④一心为人(民)。

  ⑶①正面细描童神掌疗伤的特别方式,让人对童神掌治伤之“神”感到真实可信。②刻意点出“身正不怕颈子歪”,一语双关,既指“身子”站得要正,更指“工作作风”行得要正,言简意赅,耐人寻味。③刻画出童神掌既深谋远虑,又循循善诱的性格特征。

  ⑷①有助于刻画童神掌这一形象的特征:既医术高明,乐善好施,又嫉恶如仇,使人物具有立体感。②有助于增强作品思想内涵的层次性:从治疗百姓的伤痛(医术高明)到整治政治肌体内的毒瘤(政治成熟),不仅使“医”的内涵层次鲜明,而且使作品的思想境界臻至一个新的高度。③有助于丰富作品的审美特质:行医治病使作品带上了神秘的传奇色彩,惩治腐败、培育新人则使作品显现出强烈的现实感,虚实结合,饶有情趣。

  四、12.⑴CD(A“把观众牢牢锁定为中国人”以偏概全,根据文本信息,应为“核心观众”。B将“或然”曲解成了“必然”,文本信息是“也许是至亲的逝去让他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不再精打细算”也有误,慷慨捐款并不意味着对自己的事业就不精打细算。E根据文本中“1973年,邵氏基金会正式设立……1985年起,邵逸夫将关注的目光投向祖国内地”的信息,邵氏基金会捐助的不仅是祖国内地的各项社会公益事业)

  ⑵①在影业上,从默片转向有声,从黄梅转向武侠。②从电影转向电视。③从挖人才转向培养人才。④从影视界大亨转向慈善家。

  ⑶①外因:出生商家,兄弟相帮。②内因:(思想上)富有远见,眼光敏锐,视野前瞻;(行动上)果敢精明,吃苦耐劳,勤勉坚忍。

  ⑷企业家应该逐级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①富。能创业挣钱。②贵。能做财富的主人,懂得肩负的社会责任,回报社会。③雅。拥有超越物质之上的追求。

  五、13.B(A形近致混。“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该句的语境只有“熟悉”之意,而无“受到影响”之意,所以可改用“耳熟能详”。C贬词褒用。“卷土重来”比喻失败后重新组织力量再干。含贬义,可改用“东山再起”。D对象误用。“不期而遇”指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遇。它的适用对象是“人与人”之间,而该句却将其误用于“人与物〈多眼扁形虫〉”之间了)

  14. D(A成分赘余,删去“约”或“左右”。B搭配不当,应将“成功”改为“完成”,以与“任务”搭配。C成分残缺,应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后面补上“列入”的宾语“名录”,或将“列入”改为“列为”)

  15.C(⑤④承接段首“‘梦’以理想为其内涵”一句而来,讲的是“梦”在中国文化中的缘起。①③②承接④句中的“道”而来,讲的是中国文化中“道”的内涵。⑥承接④①③②句的“道”而来,讲的是“志于道”以后一个层面上的“道”)

  16. ⑴(从电视台角度)电视台台风“接地气”,才更有生气。⑵(从政府角度)贴近群众要落实到行动上,体现在细节中。

  17.标志的中心是红十字,表示捐献工作由中国红十字会领导;周围有四颗红心,表示红十字会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的人道宗旨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博爱精神。

  六、18.[写作指导]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对学校教育也有着增强或消解的作用。第一位母亲向孩子灌输的是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扶持、对劳动心存感激的观念。这位母亲的眼光是长远的,她育的是“心”,只有带上这样的“慧心”,孩子才会向真、向善、向美,感恩他人,回报社会,遇事想着他人,体恤他人,进而生发出“念他人”“惠众生”的普世普惠思想。而第二位母亲向孩子灌输的则是对职业的偏见,以及以学历论高低的价值观。这位母亲的眼光是短浅的,她育的是“智”,带着这样的“功利之心”上路,孩子只会个人至上、利益至上,遇事也只会以“我”为中心、一切从“我”出发,进而生发出“少劳多获”甚至“不劳而获”的享乐主义思想。“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广大家长应该站在孩子终身发展的高度,放眼长远,向孩子传递正能量,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在漫长的人生之路上带着更高远的眼界、境界,更阔大的胸怀、情怀阔步向前。

  [附] 例文

  追求自我

  陈葛恒

  在我老家的村子里有一个十分出名的木匠,他的手艺非常好,几乎什么家具坏了他都能修好。但他家世世代代都是读书人,虽然穷,但都认为只有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谁也没有想到,在他家竟会出这么一个木匠。

  木匠家里还有一个人,就是他的父亲,我们都叫他爷爷。每当木匠修好别人送的坏家具得到夸奖时,爷爷都会叹息着说:“他呀,只能当木匠。”我觉得很奇怪,就去问爷爷,他先不肯说,后在我死缠烂打地追问下,才告诉我其中的缘由。

  原来,木匠小时候就十分聪明,什么东西一点就通。爷爷见此十分高兴,认为他是个读书的料。事实也印证了爷爷的看法,木匠在小学时就出类拔萃,成绩始终是最好的,而且木匠很少向家里要这样要那样,他所有的玩具都是自己用小刀慢慢刻出来的。但渐渐地,他把心思几乎都放在了木工手艺上,学习也不那么热心了。后来,虽在爷爷的教育下有所收敛,但成绩再也没有从前那么好了。

  考高中时,木匠竟偷偷地报了技工学校,通知书送来的那一天,木匠不在家,爷爷生气地看完那张通知书,一狠心,把它烧了。木匠回来后没有看到通知书,也没说什么。后来在爷爷的安排下他进了一所普通高中,虽说这所高中等级较低,但也是他家从未有过的荣耀。于是爷爷请了村子里一大帮邻居来庆贺,一直闹到很晚。邻里们走后,爷爷看木匠不在,以为他已经睡了。可兴奋的爷爷却无法入睡,便爬起来在祖宗的牌位前来回地踱着,嘴里还嘟哝着“我家终于有人读出个样子来了”“以后我家门头有光了”之类的话。就在这时,却无意间发现后院的房子里灯还亮着,于是便摇摇晃晃地走过去,定睛一看,他才发现自己的想法完全错了。

  柔和的灯光下,木匠正在做一张椅子,框架已经做好,只有靠背的花纹还在雕刻。爷爷愣住了,没想到儿子还有这么一手——那把做好的椅子,真是鬼斧神工,特别是靠背上刻的那条龙,炯目虬须,利爪神尾,腾云驾雾,几欲飞出。再看儿子,他正志得意满地看着自己的作品,脸上荡漾着无比幸福的笑容。看着这揪心的一幕,爷爷便决定了一件事……从此,村里便多了一名木匠。

  讲完后,爷爷抚摸着我的头说:“出人头地,固然可以光宗耀祖;但夺其所爱,只能让他痛苦一生。我实在不忍啊……”

  [评析] 本文的最大亮点在于情节的突转:从读书之路转向木工之路。一是亮在“合旨”。“读书之路”乃家族使命,“木工之路”是个人所向,这一“转”使“家族使命,虽光宗耀祖,但痛苦一生;而个人所向,虽有失众望,但幸福一生”的主旨立现。二是亮在“合情”。普天之下,父母皆望子女幸福,“夺其所爱”,让其“痛苦一生”,父母“实在不忍”,此乃人之常情。三是亮在“合理”。爷爷的思想是极为保守的,要促成其思想的突转,需有强势的冲击力,于是作者浓墨重彩,将儿子“趣之至”“艺之精”“意之得”“心之乐”这四股力量汇成了理性的冲击波,让爷爷的思想自然地也是必然地发生着转变;而这四股力量之间又形成了合乎发展逻辑的情节脉络。有此“三亮”,方使情节的设计迸发出“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张力。(姜有荣)

  以上是由小编分享的上海高考语文模拟试卷试题全部内容,希望对你的考试有帮助。

39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