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语文 >

四川高考语文模拟题(2)

时间: 如英2 高三语文

  【译文】

  王筠字元礼,又字德柔,山东琅玡临沂人。王筠小时候就机警敏悟,七岁就能写文章了。十六岁时,创作了《芍药赋》,十分优美。等长大了,喜欢清静热爱学习,与堂兄王泰齐名。当时陈郡有个谢览,谢览有个弟弟叫谢举,也都有很好的声誉,当时的人们给他们编赞语(或童谣)说:“谢有览、举,王有养、炬。”“炬”是王泰,“养”是王筠,都是他们的小名。

  (王筠)起初任职是中军临川王行的参谋,后调任太子舍人,又升任尚书殿中郎。琅玡王氏渡过长江(指东晋建国)以来,就没有在郎署任职的人,有人劝(王筠)先观望不要出任,王筠说:“陆机(曾历任平原内史)可以说是东南俊秀,王坦之(字文度,东晋名臣)更是独步江东,我得以与这些前辈并驾齐驱,哪里会有遗憾。”于是兴高采烈地去上任。尚书令沈约,是当时的文坛宗师,每当看到王筠的文章,赞叹吟诵玩味,认为(自己)赶不上(王筠)。王筠作文章(当时主要指赋)能押险韵(生僻少用的韵),每次官宴上一起作赋,(王筠的作品)文辞必定最具鲜妍美妙。沈约常常很平静地启奏高祖(梁高祖武帝萧衍)说:“近年来晚辈中的名家,只见王筠独步文坛了。”

  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选《昭明文选》)喜爱文人雅士,常常与王筠、刘孝绰、陆倕(chuí)、到洽、殷芸等在玄圃(建康宫中名园,时作讲经之所)吃喝游乐,太子独独牵着王筠的手抚揽着刘孝绰的肩膀跟他们说:“这正所谓左手拉着浮丘的袖子,右手拍着洪崖(与浮丘、安期生并举为仙人的代称)的肩膀啊”。他被(太子)看重竟到了这样的地步。

  普通元年(梁武帝萧衍年号,值520年),(王筠)因为母亲去世要守丧而离职。王筠很有孝顺的天性,为守丧自我毁伤超过了礼制规定的程度,服丧期满后,还因为就此患上的疾病在家休养了很久。中大通二年(梁武帝年号,值530年),调任司徒左长史,中大通三年,昭明太子去世,皇帝命令(王筠)写一篇哀策文(祭文),(这篇文章)又再次令(皇帝或大家)叹服点赞欣赏。

  王筠天性宽弘敦厚,不因有技艺才能而自视高人一等,而且年轻时就有才华名望,在当时和刘孝绰一起被(世人)看重。他在自己的序文中说:“我小时候就喜好书,老来越加执着。即使是偶然看见的或暂时翻看的,都会马上做好标注笔记,后面重新认真思考阅读,欢欣的兴致会越加深浓,渐渐地形成习惯并且性格养成,写文章也就不会觉得笔力不够。从十三四岁起,即前朝齐建武二年(齐明帝萧鸾年号,值495年)乙亥年,到梁大同六年(武帝年号,值541年),已四十六年了。儿时读《五经》,都是七八十遍。喜欢《左氏春秋》,吟咏背诵常常用来充实口头表达,‘广略去取’(魏晋时期流行的“手抄口诵”读书方法,边读边诵,专拣需记诵的部分,遇虚词及不当处还时有改易)隔三岔五地抄写。”其馀读过的经典比如《周官》《仪礼》《国语》《尔雅》《山海经》《本草》(《神农本草经》)等都会抄上两遍。诸子、史籍等各种文集都抄一遍。从未请人或借用他人之手,一律亲身自己抄录,大大小小一百多卷。不足以让它流传出去于世有益,只不过用来防备遗忘罢了。”又在写给各个儿辈述论家道世系的书信集中说:“史书上称道安平(今河北安平)崔氏家族和汝南(今属河南驻马店)应氏家族,说他们都世世代代出有才华的文士,所以范蔚宗称汝南崔氏是‘世擅雕龙’(世世代代擅长写文章辞赋,可联想《文心雕龙》)。然而延续不过父子两三代罢了;不是能在七代之中,名望盛德光辉相承,家族爵位世代相继,人人作文成集传于后世,像我们王氏家门这样的。沈少傅沈约给人们说:‘我小时候就喜好诸子及百家的言论,亲自担任过四代皇帝的史官,自从开天辟地以来,从来没有爵位世世继承,文章才华代代相传,能像王氏家族这么繁盛的。’你们好好恭敬地考察人家的家道门风,想想各自该怎么努力吧。”

  13、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问题。(8分)

  秋暮吟望

  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①,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①“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鸿鹄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解析】

  诗人简介:赵执信(1662~1744)清代诗人、诗论家、书法家。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知如老人。山东省淄博市博山人。十四岁中秀才,十七岁中举人,十八岁中进士,后任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

  二十八岁因佟皇后丧葬期间观看洪升所作《长生殿》戏剧,被劾革职。此后五十年间,终身不仕,徜徉林壑。赵执信为王士祯甥婿,然论诗与其异趣,强调“文意为主,言语为役”。所作诗文深沉峭拔,亦不乏反映民生疾苦的篇目。

  诗歌分析:此时当作于赵执信被革职之后。诗歌内容时令是秋季,时间是暮色夕阳,首联自言愿意“栖老一枝”“不为秋悲”,实则是对现状不可改变的无奈之叹,看似旷达,实显无奈。后面三联以“斜阳”“落叶”“孤鸿”“残菊”“短烛”“低横北斗”等低沉意象为主,缀词成章。惆怅失意之情溢于言外。全诗不脱中国文人传统的悲秋情怀。

  ⑴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词的妙处。(3分)

  【解析】此题延续四川高考爱出“炼字”题的风格。解答时理解词义,把握准情感,并结合诗句实据分析即可。难度不大。

  【答案】

  ⑴“常”字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暮落日之色;“偏”突出情态,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心绪与情感。

  ⑵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解析】此题考查心境。属于“鉴赏诗歌的情感”考点,学生解答时需要注意几点:一是读懂诗歌,理解情感;二是要会逐联分析;三要语言准确优美,表达出诗人的心境,鉴赏出诗歌的美感。难度较高。

  【答案】

  ⑵诗人看似旷达、闲淡,实则落寞、惆怅。首联即说“了不为秋悲”,诗人的心境看似旷达、闲淡;中间两联汗衫、落叶、霜风、残菊等意象的悲苦色调,透露出内心深处的忧伤与落寞,尾联烛光下饮酒的情景,流露出终老山林的惆怅。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欣赏

  郁达夫

  ①自从亚里士多德的文学模仿论创定以来,以为诗的起源是根据于模仿本能的学说,到现在还没有绝迹。富有独断性者,甚至于说出“所有的艺术,都是自然的模仿”。虽则说得太独断,太笼统,但反过来说,自然景物以及山水,对于人生,对于艺术,都有绝大的影响,绝大的威力,却是一件千真万确的事情;所以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

  ②自然的变化,实在多而且奇,没有准备的欣赏者,对于他的美点也许会捉摸不十分完全的。就单说一个天体罢,早晨的日出,中午的晴空,傍晚的日落,都是最美也没有的景象;若再配上以云和影的交替,海与山的参错,以及一切由人造的建筑园艺,或种植畜牧的产物,如稻麦牛羊飞鸟家畜之类,则在一日之中,就有万千新奇的变化,更不必去说暗夜的群星,月明的普照,与四季寒暖的更迭了。

  ③我们人类都有一种特性,就是喜新厌旧,每想变更。一碗最珍贵最可口的菜,若每日吃着,到了后来,宁愿去换一碗粗肴淡菜来下饭。唯有对于自然,就决不会发生这一种感觉,太阳自东方出来,西方下去,日日如此,年年如此,我们可没有听见说有厌看的。还有月亮,初一出,月半圆,月底全没有,而无论哪一个人,看了月亮,总没有不喜欢的。自然的伟大,自然的与人类有不可须臾离的关系,就此一点也可以看出来了。

  ④欣赏自然景物的本能,是大家都有的。不过有些人忙于衣食,不便沉酣于大自然的美景;有些人习以为常了,虽在欣赏,也没有欣赏的自觉。更有些人,将自然范围限制得很小,以为能如此这般的欣赏,自然景物就尽在他们的囊中了。

  ⑤我从前有位同事,平时只晓得钻门路,积私财,以升官发财为惟一的人生乐趣,现在他居然位至极品,财积到了几百万了,但闻他惟一娱乐,还是出外则装学者的假面,回家则翻存在英国银行里的存折,对于自然山水,非但不晓得欣赏,并且还是视若仇敌似的。对于这种利欲熏心的人,我以为对症的良药,就只有一服山水自然的清凉散。因为山水自然,是可以使人性发现,使人格净化的陶冶工具。

  ⑥自然景物所包涵的方面,原是极博大、极广阔的。天地岁时、社会人事,静而观之,无一不是自然,无一不可以资欣赏,但这却非要悠闲自得,像朱夫子那样的道学先生才办得到。至于我们这种庸人,要想得到些自然的美感,还是要上山水佳处去较为直截了当。

  ⑦大抵山水佳处,总是自然景物的美点发挥得最完美、最深刻的地方。孔夫子到了川上,就觉悟到了他的栖栖一代,猎官求仕之非;太史公游览了名山大川,然后才死心塌地,去发愤而著书。可知我们平时所感受不到的自然的威力,到了山高水长的风景聚处,就会得同电光石火一样,闪耀到我们的性灵上来。

  ⑧我曾经到过濑户内海去旅行,月夜行舟,四面青葱欲滴,当时我就只想在海岸做一个半渔半读的乡下农民。依船楼而四望,真觉得物我两忘,生死全空了。后来也登过东海的崂山,上过安徽的黄山,更在天台雁荡之间,逗留过一段时期,总没有一次不感到人类的渺小,天地的悠久。所以要想欣赏自然的人,还是先上山水优秀的地方去训练耳目,最为适当。

  ⑨从前有一个赞美美术批评家拉斯肯的人说,他在没有读过拉斯肯以前,对于绘画,犹如瞎子,读了之后,眼就开了。这话对于高深的艺术品的欣赏,或者是真的,但对于自然美,尤其是山水美的感受,也未必尽然。乡下愚夫愚妇的千里进香,都市里寄住的小市民的窗槛栽花,都是欣赏自然的心情的一丝表白。我们只教天良不泯,本性尚存,则但凭我们的直觉,也就尽够做一个自然景物与高山大水的初步欣赏者了。                        (有删改)

  1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文章从亚里士多德的模仿学说谈起,意在引出人生、艺术模仿自然山水的中心观点,启发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

  B.第②段有关自然的描述涉及时间、空间、光线、色彩等元素,平常的自然景物、人文景观流转变化,姿态万千。

  C.作者笔下的自然山水具有陶冶性灵的作用,“清凉散”之喻形象地告诫人们不要因为工作的繁忙而忽略对自然的欣赏。

  D.本文以吃饭为例表现人类喜新厌旧的特性,以“小市民的窗槛栽花”为例表明凡夫俗子也能欣赏自然美,具有生活气息。

  E.本文谈古论今,写人写己,由景物而人生,从山水而艺术,紧扣自然与人生的密切关系,行文看似闲散,实则紧凑有序。

  【答案与解析】AC。

  该题型是继2013年高考语文题才出现的选择题型,既考查学生们对全文内容和中心的整体把握,又要求学生对每一段落的内容有清晰的认知,才能准确地判断出哪两项有错。这道题A项中提到“从亚里士多德的模仿学说谈起,意在引出人生、艺术模仿自然山水的中心观点”,但是我们可以回到原文第一段中去探求,原作者提到“所有的艺术,都是自然的模仿”是独断是笼统的,所以作者对艺术模仿自然的观点是持否定的态度,而在后文提到“自然景物以及山水,对于人生,对于艺术,都有绝大的影响”说明自然景物只是对人生和艺术产生了影响,并不是模仿。然而,我们也可以明显看出作者的中心论点是最后一句:“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

  C项中提及“清凉散”之喻形象地告诫人们不要因为工作的繁忙而忽略对自然的欣赏。”实则不然,作者在第五段中最后一句提到:“因为山水自然,是可以使人性发现,使人格净化的陶冶工具。”表明作者用“清凉散”的比喻是给利欲熏心的人开出一剂良方,希望通过山水自然,使得这些利欲熏心的人能够人性发现,人格能够得以净化。

  16、作者认为应该如何欣赏山水及自然景物?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6分)

  【答案与解析】

  ①留意自然的丰富与变化,做有准备的欣赏者;

  ②不为世俗所累,主动寻访山水佳处;

  ③保存美好本性,在生活中欣赏自然。

  该题型为概括题,最近几年考查频率比较高,主要是从原文中提取相关信息进行概括和整合,所以首先我们要定位材料范围,在原文中去找到答案。文章从第二段开始就针对如果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进行论述,第二段第一句就指出“自然的变化,实在多而且奇,没有准备的欣赏者,对于它的美点也许会捉摸不十分完全的。”从这一句中我们可以得出,要欣赏山水自然就必须关注自然的变化,做一个有准备的欣赏者。接着第4段以及第5段意在表明现在很多人被世俗所牵累而无法感受山水之美,而第6段中提到我们这种庸人,还是上山水佳处去较为直截了当,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第二条答案。而最后一段中的最后一句,“只教天良不泯,本性尚存,但凭我们的直觉,也就尽够做一个自然景物与高山大水的初步欣赏了。”意在说明我们要做到欣赏山水就必须保存我们的本性和天良。

  17、文章第⑧段写“我”在濑户内海旅行,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与解析】

  ①生动表现物我两忘的感受,突出自然的伟大;

  ②以个人体验进一步印证山水佳处对心灵的陶冶作用,亲切自然,更具说服力;

  ③上承古人游览经历,下与登临崂山等相呼应,行文详略有致,富于变化。

  该题型为作用题,几乎年年都考,2011年四川卷的现代文阅读15题,12年四川卷的15题以及去年四川卷的16题都是作用类题型的考察,然而作用题的答题思维可以从内容、结构、表达技巧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从内容角度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写濑户内海旅行是突出第二句“真觉得物我两忘,生死全空”这一中心;从结构上来看,它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写到古代名人,引起下文自身登临其他高山的感受;从表达技巧上来看,作者采用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进一步说明山水对自身心灵的陶冶。

  18、文中说:“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请结合本文和下面的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要求观点明确,阐述河里,有说服力。(6分)

  ①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郁达夫《故都的秋》)

  ②陶渊明、谢灵运这般人的山水诗那样的好,是由于他们对于自然有那一股新鲜发现时身入化境浓酣忘我的趣味;他们随手写来,都成妙谛,境与神会,真气扑人。

  (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之美》)

  【答案与解析】

  示例一:这句话点明了自然山水与艺术、人生的紧密关系。山水以及自然景物,会影响艺术和人生;而对待艺术和人生的台独,同样会使自然山水染上人化的色彩。陶渊明、谢灵运等人,能发现自然的美好,忘却尘世的烦忧,因而写出“悠然见南山”“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等清新自然的诗行。郁达夫《故都的秋》中写“扫帚的丝纹”,细腻、清闲却不免有些寂寞,自然外物因为点染上他独特的情绪色彩,具有生命的气息。

  示例二:欣赏山水自然的心情与欣赏艺术、人生的心情是同一的。因为艺术与人生是山水自然的映照,人对于山水自然的欣赏态度也恰恰是人对于艺术与人生的态度。能认识山水自然之美好、博大与威力的人,对于艺术与人生才能获得超越世俗的认识,才能如孔夫子、太史公那样领悟人生、寻求精神价值的实现,才能像陶渊明、谢灵运、郁达夫那样在山水自然的流连忘返中物我两忘,写出“境与神会,真气扑人”的佳作。

  该类题型为开放题,学生自由组织语言进行答题,但必须围绕题目中所写出的观点,该题很多学生不知道如果组织语言,实则这类题就像写一个小论文,采取:观点+论述的方式进行答题,如果还有附加材料,如上题,我们务必对所给出的附加材料进行解读。文章的中心就是欣赏山水自然就是欣赏人生和艺术,那么我们就应该抓住这两者的关系进行立意,欣赏人生和艺术离不开欣赏山水,所以只要将两者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论述的中心,再辅之原文和附加材料的内容进行论述,这道题便不会就不会偏离出题者的原意。

  六、彰显汉字文化 理解传统思想(10分)。

  19、为展示“走进汉字历史,探究自行变化”的研究性学习成果,请给下面的《汉字字形演变表》配写一段说明性文字,介绍汉字习性的演变特点。

  要求:①至少答出两个特点;

  ②语言准确、简明、连贯;

  ③不少于40字。(4分)

  【答案】汉字演变具有象形程度逐步减弱、字形由繁到简的特点。从“鱼”“马”等字来看,小篆以及之前的汉字与图画相关,象形性强,笔画繁复;之后象形程度减弱,字形逐步简化。

  【分析】该题去年考查内容为,让考生为“如何与陌生人交往”的主题活动“设计三个访谈问题”来采访某老师,涉及独生子女教育问题。今年则响应党的号召,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同时与去年中央电视台举行的“汉字听写大会”相匹配。

  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说明文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对图形的理解分析归纳能力。此外,该题答题还应该注意:不仅要按要求列出汉字变迁的特点,同时还需要距离分析,才更容易得满分。

  新的高考政策变化中,明确提出了学生要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所以今后考生应当多了解传统文化、多掌握一些中华文化中的精髓,以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20、请紧扣下面划横线句的观点,结合《论语》和《三国演义》的有关内容,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继续写一段意思完整的话,不少于60字。(6分)

  “和”是中华文化精髓之一,不少名著都蕴含有尚和精神。

  【答案】示例一:《论语》中既有“礼之用,和为贵”的行事准则,也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谆谆告诫,也有“和无寡,安无顿”的社会理想,这部儒家经典蕴含了仁爱和谐的尚和精神。

  示例二:诸侯割据,群雄争鹿,三国鼎立。生灵涂炭渴望休养生息,社会动荡渴望和平安宁,战乱频仍祈求国家大治,宏伟的三国长卷蕴含了人们对天下归一的追求。

  【分析】续写题在去年考查的内容为,让考生从曹雪芹、贝多芬以及文学形象大卫·科波菲尔中任选一人续写,主要是从人物角度考查,而今年的考题不光注重名著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还要能够正确理解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和”,这就要求考生对名著有很深的认知度,并且具备相应的对名著阅读的理解感悟的阅历,通过灵活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悟。

  七、(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

  这句话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评析】这道新材料作文题,走的是近几年四川卷作文命题 “小材料,小哲理,深思想”的老路。作文材料只有一句话,虽无新意可言,却也有定力,富有思辨性,充满哲理。强调了人必须自强自立,才能闯荡天下,才能成功的励志主题。它引导考生思考:在物质面前,如何保持高贵的精神、独立的思想、高尚的人格,从而撑起属于自己的那片天。作文题体现的是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命题完全值得肯定。

  随着考题的公开,一个笑话流传开来:看了2014年四川高考作文题“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后,霍金笑了,罗斯福笑了,史铁生笑了,张海迪笑了,最后连老祖宗孙膑都笑了!只有如来哭了,他说:“老子从来就没被你们画站起过”。这个颇有意思的笑话,可以看作是对2014年四川高考作文材料中的关键词“站起来”的一种解读。

  作文材料中的关键词是“站起来”。“站起来”,可以指一个人形体上站起来,也可以指一个人精神上站起来。人们一般会认为,“站起来”之前是趴着的,或蹲着的,或躺着的。那我们能不能这样想:站,不仅是形体上的站立,更是精神上的站立,精神足以顶天立地的站立。这种精神上的站立、精神上的站姿难道不更加傲人,更加打动人吗?因此,“站起来”含义丰富,指的是个人独立的精神、人格、思想等“站起来”,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到今天的自立自强、治国安邦。这样的思考,是不是更能展现你认识的深度?

  材料中的“人”、“世界”等字眼,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需要考生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对人生价值、社会价值得有自己的哲学思考、理性分析。人只有自立自强,才能够征服世界,拥有世界。“世界属于他”即可理解为“拥有属于自己的世界”。换言之,人只有自立自强,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东西。

  对材料有清晰的认识、准确的把握还不够,考生还应在立意的深刻上下功夫。我们可以写“小我”,也可以写“大我”,也可以二者结合起来写。

  “小我”,自为自在,即个人努力奋斗,自立自强,追寻到自己的成功,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如果你想把文章写得深刻些,就可以举点残疾人的例子,如霍金、罗斯福、史铁生、张海迪、孙膑等。

  “大我”,宏图大念,即从国家的强大、民族的复兴、文化的崛起等角度立意。你可联系几代领导人关于中国发展复兴的一些言论来写。

  现实生活中,不少人语文能力低下,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思维能力低下。片面、偏激、虚无,往往都是因为思维的混乱。一般高中生读的是《读者》《青年文摘》,写议论文往往只是围绕中心举几个“自己站起来”的例子,再写写自己的经历,平时写过的作文,选好角度,往“站”字上靠,虽然结构完整,但没有个性,没有才气,更谈不上“哲理”味,也顶多拿个及格分。

  若想得高分,就必须写出个性,写出功力,写出彩!而要写出彩,你就得有较强的想象能力、逻辑能力和表达能力!!你就得用到李迪明老师给你讲的谋篇布局法、分论点拟写法、黄金论证法及说理推理技巧;你就得写李迪明老师多次强调的最容易得高分的文体;你就得读李迪明老师给你推荐的独具个性的“鬼才、怪才、奇才”的哲学、逻辑学著作。

  如果说作文题有思辨型、励志型、智巧型的话,那么2014年四川高考作文题既属思辨型,又属励志型。考生要做的就是用哲思浇开励志的美丽之花。

  以上是由小编分享的四川高考语文模拟题全部内容,希望对你的考试有帮助。

39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