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背句子
1、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谏:匡正,挽回。犹可追:还可以赶得上,即还可以改变。)
2、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高贵的人一句话可以表现出他的智慧,一句话也可以表现出他的不智慧。所以说话不可以不谨慎呀。)
(《论语●子张》)
3、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仰:仰望,向上看。弥:越发,更加。瞻:往前看。忽焉:忽然。焉:词尾,用于形容词、副词之后,相当于“然”。) (《论语●子罕》)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由:仲由。诲:教导。是知也:这就是聪明。) (《论语●为政》)
5、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卫灵公》)
6、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食:通“蚀”。更:改变,改正。) (《论语●子张》)
7、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弘:扩大,光大。) (《论语●卫灵公》)
8、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9、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无:通“毋”,不要。欲速:做事情贪快。见小利:计较小的利益,贪求小的利益。)
(《论语●子路》)
10、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岁寒:时令到了寒冷的时候。彫:通“凋”,衰落。) (《论语●子罕》)
1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者:往者,过去的。)(《论语●子罕》)
12、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1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论语●颜渊》)
14、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15、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士:读书人。弘毅: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弘:广大。毅:坚强。任重而道远:担当的东西重,而且路程遥远。任:担子,担当的东西。仁以为己任:把在天下实现仁作为自己必须担当的责任。已:停止。) (《论语●秦伯》)
16、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志士:有高尚志向和节操的人。仁人:仁义之人。) (《论语●卫灵公》)
17、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饭:动词,吃(饭);疏食:粗糙的饭;水:冷水;古代一般将热水和开水称为汤。曲肱而枕之:弯着胳膊枕着它。肱:上臂,泛指胳膊。于:对,对于。) (《论语●述而》)
18、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適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论语●里仁》)
19、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说:“若非弟子努力想弄明白某个问题却还没弄明白,就不去开导他;若非弟子想表达某种意思却表达不出来,就不去启发他。举一个墙角做例子给弟子讲清楚,而弟子不能触类旁通推知另外三个墙角的情况(即不能由一件事情类推而弄明白其他许多事情),不再次去教他。”) (《论语●述而》)
20、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21、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孔子说:“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是上等的;通过学习而有知识的人,次一些;困顿而学得知识的,又次一些;困顿并且不学知识的人就属于下等的了。”) (《论语●季氏》)
22、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贤贤易色:尊重有才有德的人而看轻女色。致其身:献其身。) (《论语●学而》)
23、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品德高尚的人吃东西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勤勉于做事而谨慎于言谈,接近有道德的人来匡正自己的错误。) (《论语●学而》)
24、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孔子说:“古代学习的人是为了自己(增加学识、修养道德),现在学习的人是为了向别人卖弄。”)(《论语●宪问》)
高中语文必背句子精选
1、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谏:匡正,挽回。犹可追:还可以赶得上,即还可以改变。)
2、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高贵的人一句话可以表现出他的智慧,一句话也可以表现出他的不智慧。所以说话不可以不谨慎呀。)
(《论语●子张》)
3、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仰:仰望,向上看。弥:越发,更加。瞻:往前看。忽焉:忽然。焉:词尾,用于形容词、副词之后,相当于“然”。) (《论语●子罕》)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由:仲由。诲:教导。是知也:这就是聪明。) (《论语●为政》)
5、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卫灵公》)
6、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食:通“蚀”。更:改变,改正。) (《论语●子张》)
7、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弘:扩大,光大。) (《论语●卫灵公》)
8、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9、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无:通“毋”,不要。欲速:做事情贪快。见小利:计较小的利益,贪求小的利益。)
(《论语●子路》)
10、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岁寒:时令到了寒冷的时候。彫:通“凋”,衰落。) (《论语●子罕》)
1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者:往者,过去的。)(《论语●子罕》)
12、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1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论语●颜渊》)
14、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15、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士:读书人。弘毅: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弘:广大。毅:坚强。任重而道远:担当的东西重,而且路程遥远。任:担子,担当的东西。仁以为己任:把在天下实现仁作为自己必须担当的责任。已:停止。) (《论语●秦伯》)
16、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志士:有高尚志向和节操的人。仁人:仁义之人。) (《论语●卫灵公》)
17、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饭:动词,吃(饭);疏食:粗糙的饭;水:冷水;古代一般将热水和开水称为汤。曲肱而枕之:弯着胳膊枕着它。肱:上臂,泛指胳膊。于:对,对于。) (《论语●述而》)
18、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適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论语●里仁》)
19、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说:“若非弟子努力想弄明白某个问题却还没弄明白,就不去开导他;若非弟子想表达某种意思却表达不出来,就不去启发他。举一个墙角做例子给弟子讲清楚,而弟子不能触类旁通推知另外三个墙角的情况(即不能由一件事情类推而弄明白其他许多事情),不再次去教他。”) (《论语●述而》)
20、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21、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孔子说:“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是上等的;通过学习而有知识的人,次一些;困顿而学得知识的,又次一些;困顿并且不学知识的人就属于下等的了。”) (《论语●季氏》)
22、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贤贤易色:尊重有才有德的人而看轻女色。致其身:献其身。) (《论语●学而》)
23、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品德高尚的人吃东西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勤勉于做事而谨慎于言谈,接近有道德的人来匡正自己的错误。) (《论语●学而》)
24、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孔子说:“古代学习的人是为了自己(增加学识、修养道德),现在学习的人是为了向别人卖弄。”)(《论语●宪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