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回答高考现代文阅读答题的问题
摘要:一篇文章在讲什么问题,在什么样的范围内发表意见,必须把握住,由此出发,“微观”问题的理解才能准确,避免主观随意。二是情境基调。整体的基调把握准了,局部的情感倾向才能准确地感知。
如何回答高考现代文阅读答题的问题
一、现代文阅读如何进行分析与综合?
分析就是把整体分解为部分,并对每个部分做具体的阐释。当我们根据需要筛选出相关的语言信息时,分析便已开始,许多所筛选出的信息需要我们合理地分解,才能与需要解决的问题联系起来。前面所举的2001年全国高考卷第19题的例子,从筛选信息到答案的判定就需要进行必要的句子分析。当然分析还包括段、篇等的分析。综合就是概括,再现各部分内在的、本质的联系。信息的整合,文章中心意思、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的把握等需要综合能力。综合是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把握,因此不能以具体代替抽象,表述要准确、得体、精炼。综合需要分析做基础,分析透彻到位了,综合才能水到渠成,许多在综合思考上出问题的往往是分析不仔细造成的。比如对前后两节角度不一致的语言信息的综合,只有分析出角度怎样不一致,才能有良好的概括表达,又如对不在同一层级的语言信息的综合,也只有分析出语言的层级关系,才有可能拟出恰当的答题要点。一般上,分析透彻到位了,综合便是语言信息的加工问题。下面我们举两个例子来说明。
2004年高考浙江卷第19题:
从文中看,四十年前和四十年后的鹤池环境有哪些变化?(各不超过15个字)
答:(1)四十年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十年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题所关涉的是文章第4段与第7段,第4段是四十年前的状况,第7段是四十年后的状况。根据这两段解答上面的问题,首先要分析出两段文字所涉“鹤池环境”的具体对象。从第4段看,所涉对象是“池水”与“白鹤”,从第7段看,所涉对象是“松树”、“池水”与“白鹤”,两相互照,确定答案有三个要点,“松树”、“池水”、“白鹤”四十年前与四十年后怎样,这根据文意简要概括。这样分析之后概括的答案即使与标准答案有差距,也不会成为大问题了。
2003年全国高考试题第20题:
作者在第三段中所描写的少年离别家乡的情况有哪几种?请概括说明。
根据题意,我们可以在文章中筛选出相关的一节话:
“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但人是不安分的动物,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一咬牙,扬一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有的只是一首朦胧诗―――为了闯世界。多数却完全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许多稚弱的童男童女,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去串演各种悲剧。
这节话如果从标点去分析,除了第一句引语外,共有三句,再加上“多少人”、“有的”、“多数”这些字眼,那么,少年离家的似乎有三种,但进一步分析,其实是两种,一种是主动的,一种是被动的,主动离家的又有两种情形,一是目标明确的,二是目标朦胧的。这就是语言信息的不同层级问题。理清关系,才能明确要点。至于最后概括而成的答案,抓住“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闯世界”、“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打发出门”这些关键字眼,对上面这段文字进行加工,恰当地表达,便是需要寻求的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如何进行语言信息的筛选、核实与推断?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高考现代文阅读立意,这可以从阅读的方式说起。阅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形:娱乐性阅读、浏览性阅读、摘录式阅读、专业性阅读、研究性阅读、文章学阅读、信息学阅读。前面三种阅读方式比较容易理解,后面几种阅读方式需要简单解释一下。专业性阅读是从文章内容出发,辨别其中的观点、材料等正误、意义的阅读,比如一篇谈生物的文章,从生物的专业出发,读者关心的是这篇文章对生物研究有什么贡献。研究性阅读是为了完成某个课题而进行的阅读。文章学阅读是获取生活或社会的认知,或者获取写作经验的阅读。信息学阅读是一种以获取新鲜信息为主要取向的阅读方式。各种阅读方式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常常是交叉在一起,但它们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各种阅读方式在中学里我们都曾经历过,但我们需要弄清楚的是高考现代文阅读应当采用哪一种阅读方式。高考现代文阅读是适应高考特定需要,以考查信息阅读能力来立意的,既如此,我们自然应当采用信息学阅读方式。无论是筛选、核实还是推断,我们都应当把“获取”作为立足点,防止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耗损、挪位、外加。下面针对小阅读分开来作具体说明。
筛选与核实:筛选就是根据题目在文章中找出相应的文字,要全面不遗漏;核实就是把选择肢与所提取的文字进行比较看有无耗损、挪位、外加的情况,从而判定正确的答案。比如2001年全国高考卷第19题:
对原文最后一段中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从古到今的诗文中,有许多用燕子比喻良马奔腾如飞的例子
B.“二句中赤兔指良马”的“二句”指“紫燕光陆离”、“紫燕跃武”二句
C.铜奔马足下有一鸟,文中透露出这种造型的用意表明奔马速度快于飞燕
D、作者认为,“紫燕骝”、“飞燕骝”的名称符合古人原意,又切合钢奔马的造型
文中与A相关的的文字是“历朝多有以燕喻良马之诗文”,两相比较,“历朝”与“从古到今”概念不一致,发生了挪位,这一点在后面文字中也有多处可以印证;与B相关的文字是“如南朝沈约诗有‘紫燕光陆离’句;注:‘紫燕,良马也。’梁朝简文帝诗云:‘紫燕跃武,赤兔越空。’二句中赤兔指良马,紫燕亦指良马”,“赤兔指良马,紫燕亦指良马”是对前文的解释,能与之对应的是“紫燕跃武,赤兔越空”;与C相关的文字是“武威铜马足下的飞燕无疑是用来比喻良马之神速”,两相比较“奔马速度快于飞燕”是根据想当然外加的;与D相关相关的文字是“这种造型让人一看便知其意,所以铜马应直截了当取名为“紫燕骝”或“飞燕骝”,此名恰合古意,最为雅致贴切”,两相比较,完全吻合,D项正确。
现代文小阅读前三题虽然命题方式多种多样,但命意基本如此。当然语言信息的筛选能力是现代文阅读的基本能力,所有阅读题的答题都要以此为依托。
推断:推断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也可以由实及虚,可以是归纳推断(由个别到一般),也可以是演绎推断(由一般到个别)。但最基本的思维方式是因果思维,因果关系是人类认识世界及自身的基本思维方式,推断就是利用已知的信息进行因果关系的思考,从而形成新的结论,无论怎样推断,都要以已知信息做基础,已知信息就在阅读文章中筛选。一般上,推断能力通过小阅读的第四题来体现,它跟考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有密切关系。比如2004年高考浙江卷第10题:
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外伤或感染而释放的自身隐蔽抗原可以诱发超敏反应。
B.在健康人中,青年人自身抗体出现的频率比老年人低。
C.一般说来,患自身免疫病的男性比女性少。
D.自身免疫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仍属不治之症。
不正确的是D,文章中已知信息有“不少自身免疫病目前尚无很有效的治疗方法”,既然是“不少”,可见大多是可以治疗的。这道题也可以看作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耗损现象,忽略了“不少”,判断自然是错误的。
三、整体阅读观念对答题有何指导意义?
整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相对于段、句,文章是一个整体,相对于句子,段是一个整体,相对于词语,句子是一个整体。所谓整体阅读就是把较小的语言单位放到较大的语言单位中去思考,本质地说,整体阅读观念是一种语境意识。就文章这个整体而言,需要我们去把握的主要有四方面:一是话题范围。一篇文章在讲什么问题,在什么样的范围内发表意见,必须把握住,由此出发,“微观”问题的理解才能准确,避免主观随意。二是情境基调。整体的基调把握准了,局部的情感倾向才能准确地感知。三是思路脉络。段有段的脉络,篇有篇的脉络,把握了篇的脉络,段与层的意义才浮现出来,把握了段的脉络,句子的意思才浮现出来。四是主题宗旨。一篇文章总有它的主题宗旨,主题宗旨则由材料来表现,那么,反过来,把握了主题宗旨对理解材料、结构、语句意义等又有决定作用。把握篇章这个整体,有时需要联系背景、作者等相关信息,这些信息有时通过注解获得,但大多情况需要在字里行间去体味。至于篇章以下的整体,主要着重于语意的联系。高考阅读试题和阅读材料是一种有机结合,试题与阅读材料之间大多是一种语言信息的弹性缩放。据此可见,整体阅读是解答题目的先决条件,对具体材料归纳概括,对精要语句演绎展开等,都离不开整体阅读。
2004年高考浙江卷第20题:
简析篇末“就会跪下来……”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及其表达上的作用。
这句话含义的理解不能单纯考虑这句话,把它放在所在的段看,可知作者欲跪对的对象是“原来的景色”,原来的景色在文章中就是指四十年前作者所看到的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为什么欲跪对“原来的景色”,联系全文,原来是现实对自然的破坏。当然,理解句子自然不能不考虑句子本身,这个句子最关键的是“跪”,跪所附带的感情是崇敬,联系文章,崇敬的对象应当是大自然。把句子放到整体中作这样的综合思考,答案也自然明晰了。
2004年高考浙江卷第21题: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第一段段末“又有谁能听、能解的?”暗示大自然是神秘莫测的,至今没有人能够听懂它,理解它。
B.第二段写到委羽洞命名的缘由,增加了文章的神奇色彩和可读性,与下文描写白鹤翔集的情景相映衬。
C.第四段段末,运用比喻手法,虚实相间,既刻画白鹤翔舞的生命活力,又凸现书法的行云流水。
D.本文引用“梅妻鹤子"的典故,强调了人应该尊重自然,与自然构成亲密的伙伴关系。
E.本文以白鹤为线索,由回忆写到现实,抒发了作者对道教衰落、白鹤远离的遗憾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这道题只要能把握文章的话题范围和主题宗旨便会变得十分明了。文章的话题显而易见是关于环保问题,主旨也是我们常见的: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不要破坏自然,保护好人类的家园。以此对照选择肢,如下的表述与话题、主旨无关:“暗示大自然是神秘莫测的,至今没有人能够听懂它,理解它”,“凸现书法的行云流水”,“抒发了作者对道教衰落……的遗憾”。这样B、D两项正确是自然的了。
四、现代文阅读中简答题的语言表述要注意什么?
具体说来,考纲中每一条阅读能力的要求对简答题的语言表述都有潜在的限制,大而言之,有两点最值得答题时注意:
一、信息学的阅读决定了答案在阅读材料当中,因此做简答题时千万不要主观意想,大多情况下,只有在文章中找到相应的语言,才有可能答出正确的答案。拟制答案时一定要尽量用原材料中的原词原句(和作适当加工,或紧缩一下),千万不可凭感觉遣词造句。
二、答案字数的要求实际上要求所拟的答案做到简明。简明就是简洁明白,简洁明白在表达中往往是一个矛盾,有时要把意思说明白,需要花费好多文字,文字多了,就不简洁了;压缩文字吧,如果把要点弄漏了,意思又不够明白了。因此,字数的要求本质上是思维和语言组织的要求,在拟答案中,如果字数与要求有较大出入,一般上是思考出了问题,而不是单纯的字数问题。有的题目要求概括说明,并没有字数要求。既然是概括,就不应该把具体的描述写进答案,需要找出能反映事物本质的字眼来组织句子,形成答案。这与字数的要求本质上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