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语文 >

如何解读重要句子含意的方法

时间: 燕妮2 高三语文

  语文阅读理解题主要考查学生能否有效地感知、领悟、欣赏和获取文章中的信息,考查学生的整合、表达能力.虽然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取决于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但通过剖析典型例题,指导学生探寻阅读理解的一般规律,对培养学生阅读的良好习惯,提高理解、表达能力将大有裨益.

  如何解读重要句子含意的方法

  策略一:抓住关键词语

  高考设置的“重要句子”多为揭示文章主旨、体现行文思路、传达作者情感、蕴涵丰富意味的语句。一般情况,这些语句都有突显其含意的一个或几个关键性词语。抓住了关键词语,就等于拿到了开启句子含意之门的钥匙。如2005年高考重庆卷第17题:如何理解“汉文化一直也在这样的南国宅院里咳血和低吟”?要理解题目中句子的含意,就应抓住关键词语:汉文化、咳血和低吟。正确地解读了这三个词的含义,就准确地理解了句意。语段内容界定了“汉文化”的特定含义——三纲五常的专制和文人雅士的伤感;“咳血和低吟”传达了作者对“汉文化”的情感态度——陈腐没落。整合后可表述为:在这样的南国宅院里,也有三纲五常的专制和文人雅士的伤感。

  除句子主干成分是关键词语外,有时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也是理解句子内涵的关键词语,它们标明作者表情达意的倾向。抓住了修饰限制成分的关键词语,就能有效地确定答题的基本思路与走势。例如2001年高考全国卷第21题:作者开头说“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请根据文意写出“开门”和“关门”的含意。题目虽是要求理解词语的含义,但必须抓住句子中的修饰语“人生”一词,因为它告诉我们,作者表面上是在写门,实际上是在写对“人生”的感悟。抓住了“人生”这个词就找到了解题的基本思路:题目中的句子是全文的总纲,所以搜索下文便能锁定答案信息在第六段。

  另外,如果考查的是复句,就要辨明分句间的关系,找出表意侧重的分句,并进一步分析该分句的关键词语是主干成分还是修饰限制成分,再对关键词语的含义进行解读,最后整合表述。2005年高考全国卷Ⅲ第14题:文章开头说“张家界绝对有资格问鼎诺贝尔文学奖,假如有人把她的大美翻译成人类通用的语言。” 请解释这句话的含意。试题要求理解的是假设复句,其语意表达的重点自然是表假设的分句“假如有人把她的大美翻译成人类通用的语言”。该分句状语“把她的大美”里的“大美”是关键词语,这个词是张家界“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资本。所以,试题考查的句子意在赞美张家界的风景是世界上最美的。全句的含意是: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应该是国际上最好的文学作品,张家界则是世界上最美的山水风景。

  策略二:关注所在语境

  抓住句子的关键词语后,接着便要关注其所在的语言环境。只有对具体的语境进行仔细考察,我们才能够准确无误地把握关键词语的含义,进而真正理解作者赋予句子的特殊内涵。请看2005年高考江苏卷第18题:作者既说波兹曼的结论“也许太过悲观”,又说“波兹曼的书名听起来像是诅咒”,对此应当如何理解?联系具体语境便知,“也许太过悲观”是作者对“这个结论”即波兹曼认为赫胥黎的文化灭亡观已经应验了的评价:作者不同意文化灭亡论,因为作者相信只要人类精神存在,文化就不会灭亡。“波兹曼的书名听起来像是诅咒”一句是作者对“娱乐至上”“这样的行径”的理性批判。可理解为:波兹曼所著《把我们自己娱乐死》一书的文化灭亡论并非诅咒,作者相信人类的力量,不同意文化灭亡论;娱乐至上的环境已经造成了对文化的伤害,如果我们放纵自己把严肃的精神活动娱乐化,那么波兹曼的话将应验。

  “重要句子的含意”有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之分,答题时二者都不可偏废。表层含义只是语句的字面意义,它不是作者表情达意的本真,但与解读句子的深层含义密切相关。语句的深层含义常与比喻修辞和象征手法有关,理解时要关注语境,抓住文段的核心意旨。如2004年高考广东卷第19题:依据最后一段文字,如何理解“天坛、太庙,依傍的是祖荫”这句话?考题中的语句是个比喻,理解表层含义的关键词语是“祖荫”——祖宗留下的大树的树荫。研读具体语境便发现,“天坛、太庙,依傍的是祖荫”是作者针对“三年、二年、一年成才的俊彦或美女”这一现象有感而发的,该句的比喻义(即深层含义)是艺术风格的形成需要长年累月的耕作,并非俊彦美女(或空头美术家)的急就而成。

  当遇到揭示作品主旨的句子时,就要联系全文仔细揣摩思考,准确理解语句的内涵。如2004年高考浙江卷第20题“简析篇末‘就会跪下来……’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及其表达上的作用。”回答第一个问题时,联系具体语境即文章最后一段可以看出,“跪下”的前提条件是“假如我能像以前一样,看到原来的景色”。联系全文对鹤池及其环境前后四十年变化对比的“大语境”可知:“我”假如能看到鹤池的池水幽深、周围皆松、白鹤翔集的景色,“就会跪下来……”。所以,句子的正确含义应是:表明对大自然的敬意;期盼人与自然能和谐相处;表明对现实的忧虑;渴盼恢复大自然的原貌。

  策略三:查看文中地位

  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常需要查看它在文中的地位:如果是统领句,那么解释句意时要从后面的语段中梳理内容层次;如果是过渡句,就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准确理解它的内涵;如果是总结句,此时就需上溯,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不过,整体把握行文思路是解题的前提条件。2005年高考广东卷第18题“怎样理解第六段‘黄河站立起来也是一个飞跃’这句话的含义?”抓住语句的关键词语“站立起来”和“飞跃”之后,联系文章可看出,其行文脉络是从描述壶口黄河到赞美中国人的精神,“黄河站起来也是一个飞跃”一句统领了六、七两段的内容;这两段文字分别描述近观与远眺中的黄河,解说了“站立起来”和“飞跃”。“站立起来”的含义是体现出自由生命的淋漓尽致的活力;“飞跃”的含义指经受壶口的考验后,黄河从此便无法阻挡、一往无前。

  有一点必须牢记,那就是面对高考设置的理解统领句或总结句,必须慎而又慎地确定答案所在的区间范围,切不可疏忽大意,造成答案要点的遗漏。

  策略四:联系作品主旨

  抓住关键词语、关注所在语境、查看文中地位,是理解句子含意的基本策略。但对某些概括性较强或含蕴特别的语句的理解,尚需联系作品的主旨才能解释得更加具体准确。如2005年高考广东卷第20题:文章结尾强调“该有人为黄河作传的,那应是中国人的自传”,这句话有什么含义?本题考查的是文章的尾句,该句的关键词语是“该”和“自传”。要想理解这两个词的深层含义,必须联系作品的主旨。由倒数第三段最后两句和倒数第二段可看出,作者写黄河经受了壶口的考验之后无可阻挡、一泻千里,目的是书写中国的悠久历史,展示并赞美中国人以自信与决心为内核的人文精神。所以,“该”字意在强调为黄河作传的缘由——黄河体现了中国的历史与中国人的精神;“自传”是针对非洲的尼罗河由欧洲人路德维希作传而言,其意为应该由中国人为黄河作传,并以此来表现中国人的历史和精神。

  上面这道试题就让人想到,有时必须要联系作品的主旨来理解其深刻的含义,因该句的位置特殊——文章尾句。有时,理解文章开头或中间部分的语句也要联系作品主旨,原因是有些文章的主题思想渗透到各个部分,一些重要句子与主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考生要加倍关注这种语句。2004年高考湖北卷第19题:从文中看,“我还要追赶时间的晨曦哩”这句话有什么含意?题中的句子是作者追述怀表的来历之后有感而发的。理解此句,在抓住该句关键词语“追赶”“晨曦”的基础上,既要关注具体语境第六段(全文共十段),又要联系散文的主旨——“我”得到的启悟,这启悟从倒数第二段的“还有什么抱憾的事么?除非你让秒针、分针在罗马字上寂寞地流转”和尾段的“我时常警觉——精神一点不能萎靡啊”等句得以凸显:珍惜时间,振奋精神,积极进取。所以,“我还要追赶时间的晨曦哩”一句的含意是:虽已年迈,仍要珍惜余生,振作精神(此为“追赶”含义);永葆青春,像父亲那样积极进取(此为“晨曦”含义)。

  上面四种解读句子含意的策略,只是提供了一个思维的导向。面对具体的理解句意题,考生务必要灵活运用,使答案表达得准确简洁。

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