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怎样断句正确的技巧
断句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 因为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文意的理解,断句失误,必然误解文意。古书中就有一些记录断句不当而造成误解文意的故事。在整体把握文言文意思的基础上,考生可以利用以下几种标志来帮助断句。
文言文怎样断句正确的技巧
一:找虚词,定句读。
利用文言文中有断句功能的虚词来断句。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至于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之而于以者,乃札札句之旧体,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由此可见,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出现在句中的虚词有:于、为、则、而、以等等。当然,还有些复音虚词(包括一些复句中的关联词)也是我们的好"帮手"。它们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
例〔1〕、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游褒禅山记》) 我们通过熟读语段可知,本语段中可置于句末的虚词有:焉、也、焉、也;置于句首的有:夫;分句首的有:以、则、则、而、而、故。这一语段,共有18处标点,可依据虚词来断句的就有11处之多,如果不考虑中间两处并列词语"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与"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这道断句题基本上可以根据找虚词的方法一次性解决了。
例〔2〕、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 (《新序?刺奢》) 这一语段中的位于句首的虚词有:而、焉、然;句末的虚词有:也、也、也。找出这些虚词,本题差不多就解决了。
1、用于句首的发语词:夫、惟、盖、凡、窃、敬、请、苟、若、岂、且夫、无乃等,
2、用于句末的语气词:者、也、矣、焉、乎、哉、与(欤)、耶、耳、邪等。
3、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前后都可断句:如“嗟夫、嗟乎、呜呼”等。
4、用于句首的时间词前可断句:如“顷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俄、有间”等。
5、用于句首的关联词前面大多可断句:如“故、故而、是故、以故、因、苟、向使、然而、无论、是以、继而、纵使、然则、虽然、至于”等。
二、明修辞,定句读。
借助文言文讲究修辞(顶真、对偶、排比、反复等)的特点来断句:
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三、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1、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
2、常见代词基本有下面三种:
(1)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尔、汝、女、若、乃等,
(2)疑问代词:谁、孰、何、奚、胡、曷、恶、安、焉等。
(3)指示代词:此、是、斯等,
四、察对话,定句读。(紧紧抓住“曰”“云”“言”)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 例〔3〕、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 依总分: 例〔4〕、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论语?卷八》) 熟读这句话,我们可发现句中提到了"益者三乐""损者三乐"这两个总说的句子,继而分别阐述各是哪三乐,也就是说这是一种总分关系,这样问题就好办了。
五、辨句式,定句读。
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如:何···之有、为···所、何···为、无乃···乎等
附:文言文断句口诀:
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章法内容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
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
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
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反复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