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语文最新知识点
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
词类活用:
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
眄庭柯以怡颜(怡:愉快,使愉快)
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
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
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
或棹孤舟(棹:桨,这里用作动词,用桨划)
一词多义:
心--因事顺心(心愿)既自以心为形役(内心)
夫--问征夫以前路(名词)乐夫天命复奚疑(助词)
故--故便求之(所以)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故交,朋友)
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动词)
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
四方之事(助词“的”)
奚--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
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
而--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折)
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
鸟倦飞而知还(边承接)
古今异义:
(1)于时风波未静风波
古义:指战乱。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2)尝从人事人事
古义:指做官。今义: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罚等工作。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
古义:不久。今义: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
(4)悦亲戚之情话亲戚
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今义: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
(5)幼稚盈室幼稚
古义:小孩。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
(6)于是怅然慷慨慷慨
古义:感慨。今义:指大方的行为。
(7)恨晨光之熹微恨
古义:遗憾。今义:指一种情感,多为“仇恨”之意。
(8)将有事于西畴有事
古义:指耕种之事。今义:指发生某事。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
2倒装句
(1)复驾言兮焉求(疑问句宾语前置。“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疑问句宾语前置。“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介宾结构后置)
(4)将有事于西畴(介宾结构后置)
(5)农人告余以春及(状语后置,“以春及告余”)
(6)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疑奚”)
3省略句
(1)情在骏奔(省略主语“余”)
(2)寓形宇内复几时(“形”与“宇”之间省略介词“于”)
(3)稚子候门(省略“于”,正常语序应为:稚子于门候)
4被动句
(1)遂见用于小邑(见,被)
(2)以心为形役(为,被)
《归去来兮辞》中有好多包含“以”的句子,这些句子中的“以”有时作介词,有时作连词。辨清楚这些“以”到底是介词还是连词,对以后的学习和做题也是大有裨益的。以下是文中部分包含有“以”的句子及“以”在句中的词性和含义(作用)。
1、既自以心为形役(介词,把)
2、舟遥遥以轻飏(连词,表修饰)
3、问征夫以前路(介词,往)
4、引壶觞以自酌(介词,表承接)
5、云无心以出岫(连词,表修饰)
6、农人告余以春及(介词,把)
7、请息交以绝游(连词,表并列)
8、乐琴书以消忧(连词,表目的)
9、木欣欣以向荣(连词,表修饰)
几点规律:
1、“以”作介词时,后边往往跟着一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而且它常常与后边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介宾短语,这个介宾短语又常常作后置的状语。
2、“以”作连词时,表关联作用,也就是说,它有连接前后项的作用,而前后项或者是动词,或者是形容词,很少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即便是,也不是与后边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介宾短语的。更为重要的是,“以”作连词时,作用相当于“而”。也就是说,用作连词的“以”可以用“而”替换。
3、判定“以”在句中是介词还是连词,就要从这两方面入手:一看“以”后边是不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它是不是与后边的名词或词性短语组成了介宾短语,而且是不是作状语的(在文言中“以”常与后边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介宾短语作后置状语)。二看“以”能不能用“而”替换。如果能,它就是连词;如果不能,那它就是介词。上例中的“既自以心为形役”“问征夫以前路”“农人告余以春及”中的“以”都与后边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了介宾短语,又都是作状语的(其中后两句是状语后置的特殊句式),而且又都不能用“而”替换,因而判定它们都是介词。至于其它各句,“以”的前后连接的都是形容词或动词,又都能用“而”替换,所以是连词无疑。
高三年级语文必考知识点
一、成语
1、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喻学生超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
2、锲而不舍:比喻做事持之以恒。锲,用刀雕刻;舍,停止。
二、通假字
1、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有”同“又”。
3、虽有槁暴:同“曝”,晒干。
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智慧。
5、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资质,禀赋。
三、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
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
今义:认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
古义:两个词。用,介词,因为;心,心思。
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义:藏身。
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四、词类活用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
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五、特殊句式
(一)介词结构后置句:
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二)定语后置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六、固定格式
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七、文言翻译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所以木材用墨绳量过(再经过加工)就直了,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验、反省,就能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译文: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使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会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君子的天赋并不是与众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泉水,这是因为它心思专一啊。
5、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钳夹,除了蛇、鳝的洞穴就没有可以藏身的地方了,这是因为它心思浮躁啊。
高三年级语文知识点
1.词语
悼(dào)词肤(fū)浅衷(zhōng)心
嫉(jí)恨诽谤(fěibàng)
诅咒(zǔzhòu)给(jǐ)予答复
诬(wū)蔑
2、成语
豁然开朗:明白,通达。
坚忍不拔:坚持而不动摇。
卓有成效:成绩、效果显著。
繁芜丛杂:繁多杂乱。
不可估量:不可估计。
永垂不朽: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3、文学常识
1883年3月14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因病逝世,3月17日,他的葬礼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举行,恩格斯发表了这篇演说辞。
高三语文知识点归纳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信”是一个会意字,一个“人”一个“言”意为人言真实。此句中的“信”就解为“真实”。
启听淮北取籴dí
“籴”就是一个会意字,联系“粜”意思是卖出粮食,“籴”与“粜”相对,意思是买进粮食。
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
“造”的义符为“之”,联系下文“袁所寓之法华寺”,不难推测与处所关联的词义应是“到”、“去”的意思,“造”的其他意义“制造”、“成就”显然与文意不符。
若少屈,冀得一归觐。jìn
觐,义符为“见”,联系下文推断为“拜见”之义。
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kuì
“馈”的意义可由它的“饣”旁推断出它是供军队吃的东西,即“军饷”,这里活用作动词,发放军饷。
高三语文知识点总结
一词多义
“之”
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
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
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
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以”“而”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
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
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
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
“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其”
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
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
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