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政治 >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之多变的价格

时间: 子媚2 高三政治

  多变的价格知识点1:影响价格的因素(考纲:“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⑴价值与价格

  A. 区别: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B. 联系: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货币产生后价值就表现为价格。

  ⑵价值决定价格

  虽然价格的变动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但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⑶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正确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A.“现有”:①不是过去的,也不是将来的;②而是现在的。

  B. “正常”:①是指绝大部分生产者的条件(×);②是指生产绝大部分同类产品的条件(√)。

  C.“平均”:①是指绝大部分生产者的平均劳动时间(×);②是指绝大部分同类产品的平均劳动时间(√)。

  ▲判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①是某个计算中心算出来的;②是商品交换过程中自发形成的。

  △同种商品(同规格、同质量的商品),其价值量是相等的。

  ⑷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意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于个别商品生产者的意义)★★★

  ①率先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其个别劳动生产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意味着其生产成本低于平均成本,在竞争中就处于有利地位;反之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②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则意味着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则该商品的价值量降低,商品的价格降低。(讲解:这就是为什么商品上市初期价格很高而经过一段时间价格回落的道理)。

  ▲判断:个别劳动时间和商品价值量无关,因此改变个别劳动时间没有意义(×)。

  ▲判断:个别生产者不能改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此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个别生产者没有意义(×)。

  ▲判断:单项选择题→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A.既不赚钱,又不亏本;B.可能赚钱,可能亏本。

  △价值:①在生产过程中形成;②在流通中实现。

  ⑸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社会财富(产品数量)的增加,同时意味着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商品价格降低,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商品的价值量→①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②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判断:社会劳动生产率→①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②该行业生产该产品的劳动生产率(√)。

  △社会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和商品价值总量无关(下表)。

  △个别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商品价值量无关,和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下表)。

  ▲判断: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降低,必然导致该企业商品的价值量降低(×)。

  ▲判断:生产者竞相降低个别劳动时间,必然会引起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

  ▲判断:企业要努力规避市场竞争,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商品的使用价值量:①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②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考点2:供求影响价格(考纲:“供给与需求”)

  ⑴影响价格的间接因素和直接因素

  供求是影响价格的直接因素,气候等是影响价格的间接因素。

  气候等间接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间接因素通过直接因素起作用)。

  ⑵供给、需求对价格的影响

  除了价值决定价格,影响价格的因素还包括供给与需求。

  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则商品价格降低;反之亦然。

  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则商品价格升高;反之亦然。

  ⑶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升高;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⑷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

  A.卖方市场:当供不应求时,购买者争相购买,销售者趁机提价,买方不得不接受较高的价格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于是出现“物以稀为贵”的想象。(是由卖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B.买方市场:当供过于求时,商品过剩,销售者竞相出售,购买者持币待购,卖方不得不以较低的价格处理他们过剩的存货,于是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是由买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考点3: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

  ●影响商品市场价格的因素有:

  ①供求关系(供求影响价格);价值(价值决定价格)。

  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

  ③货币的价值量(成反比)。

  ④纸币的发行量。

  ⑤国家的宏观政策(价格政策等宏观调控)。

  ⑥其它:气候、时间、地域、生产、宗教信仰、习俗、季节、购买心理、流通环节的多少等。

  ●不影响商品市场价格的因素有:

  ①商品的使用价值(优质产品之所以优价是因为其价值大);

  ②个别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生产率(当然,个别劳动生产率高的企业有实力定较低的价格)。

  (影响价格的因素很多,价值对价格起决定作用,在通常情况下,价格的变动主要受供求的影响。)

  考点4: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⑴基本内容: ★★★

  第一,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在商品生产领域)。

  第二,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在商品交换领域)。

  △等价交换的含义→①货币出现以前:交换双方商品的价值量相等;②货币出现以后:价格与价值相符。

  △等价交换原则只适用于商品经济活动,不能引入政治生活和其他社会生活,否则会诱发权钱交易、见利忘义。

  ▲判断:①等价交换就是价格和价值相符合的交换。②等价交换只存在于商品交换的平均数中;③等价交换原则并不存在于某一个别场合;④等价交换原则并不存在于每一个别场合。

  △商品是一个天生的平等派。(讲解:买卖双方地位平等、机会均等地进出市场,平等竞争,平等交换。)

  ⑵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唯一表现形式。

  ▲判断: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升;供过于求,价格下降(√);供求变化,价格一定变化。(×)

  △供求、价值都可能是某商品价格变化的主要原因,但只有价值才是根本原因。

  ▲判断:市场形成价格(价格由市场决定)(√):即价格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①由价值决定;②受供求影响。

  ◆◆◆总结:

  A.价值规律的作用

  ①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经济资源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棒子)。②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鞭子)。③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筛子)。

  △价值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条件: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

  △辩证地看待价值规律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一方面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又有局限性,需要辅之以政府的宏观调控。

  ※在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三个方面的调节作用,可以归结为一点,即:促使社会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市场能够较好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说到底是通过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

  B.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规模(价格对供给的影响)(供给定理)。

  当市场上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该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这时生产者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当商品供不应求时,该商品的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这时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供给定理:一般说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上升,则商品的供给量增多;反之,供给量减少】

  ②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寻求降价空间,形成竞争优势)。

  ③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商品。(生产者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商品,有利于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顺利实现商品的价值,获取更多利润)。

  C.市场的优点(市场是怎样达到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配置的?)【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途径)及优点)】(第4单元)★★★

  市场配置资源主要通过供求、价格、竞争等来实现的。

  ①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宏观)。

  (讲解:市场的这一作用是通过供求和价格的相互影响来实现的。强调了市场调节资源在各部门的流入流出中达到均衡,实现了资源在不同部门的优化配置。)

  ②市场通过利益杠杆的作用,促使生产者和经营者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微观)。

  ③市场促使生产者优胜劣汰,使资源向效益好的企业集中(中观)。

  多变的价格知识点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考点 1: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考点 2: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⑴商品自身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需求法则)(需求定理)。

  【一般说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变动会引起其需求量的反方向变动。即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弹性)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往往不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量的急剧减少;高档耐用品价格的大幅度下降,则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量的迅速增加。

  ⑵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

  ①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将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②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会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量随之增加。

  (互为替代品是指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互补商品是指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课外阅读: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往往会使其销售者总收益增加。

  考点 3: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规模(价格对供给的影响)(供给定理)。

  当市场上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该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这时生产者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当商品供不应求时,该商品的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这时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供给定理:一般说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上升,则商品的供给量增多;反之,供给量减少】

  ②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寻求降价空间,形成竞争优势)。

  ③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商品。(生产者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商品,有利于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顺利实现商品的价值,获取更多利润)。

  △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树立市场意识、科技意识、创新意识和质量意识。

  △提价的双重作用:①刺激生产;②抑制消费。

  ◆总结:价格与供求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①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升高;供过于求,价格降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则商品价格降低;反之亦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则商品价格升高;反之亦然)。②一般说来,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需求法则)(需求定理);当市场上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该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这时生产者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当商品供不应求时,该商品的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这时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供给定理:一般说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上升,则商品的供给量增多;反之,供给量减少】

  ◆本课总结:不管是“影响价格的因素”还是“价格变动的影响”,归根到底都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应当遵循价值规律,时刻关注价格的变化,提高市场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


  看了“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之多变的价格”

49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