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一学习方法 > 高一地理 >

高一地理必修2知识点总结

时间: 如英2 高一地理

  2人口增长模式 (1)工业革命以前 原始人口增长模式 特点 高高低 原始社会 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特点 高高较低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2)工业革命时特点 高低高(18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 (20世纪50年代)起普遍存在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3)近现代 特点 三低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 (原因:现代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育观念及行为的变化)

  3人口零增长国家:意大利,匈牙利,俄罗斯,德国等 人口负增长国家;英国,比利时,芬兰等

  4促使中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因素主要有三个:1 社会经济因素 2制度因素 3计划生育因素

  5世界人口达到50亿:1987 7 11 达到60亿:1999 达到65亿:2006 2 28 年龄结构 0——14岁 65岁(中国60岁)以上 年轻型 大于等于40% 小于4% 成年型 30%——40% 老年型 小于30% 大于7%|60以上大于10% 自然增长率小于等于1.0%为低增长,出生率小于等于1.5%为较低增长

  高一地理必修2知识点总结:人口合理容量

  1世界人口的“J”形曲线增长被称之为人口的指数增长。

  2自然资源(必须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存在于自然界中可直接利用的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

  3自然资源的分类: 一(1)矿产资源:它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进行现代化生产和提高生活水平的物质基础。 (2)水资源:淡水储量只占世界总水量的2.535左右,而可利用的淡水储量只占淡水储量的0.03%左右。 (3)土地资源:1人均土地拥有量大幅下降,使土地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2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使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面积正在显著缩小。我国土地的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4)森林资源(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防风固沙的作用):森林的大面积毁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耕地沙化速度加快,大气污染程度加深,气候反常事件增多。 二 无限性资源(一定时间内超越技术水平以上的)和有限性资源 有限性资源又包括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即可再生但需要一定的时间)若过度开发,可再生资源有可能变为不可再生资源。 (注:科技开发水平决定开发资源的数量 文化消费水平决定消耗资源的数量)

  4人口容量是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

  5人口合理容量则是指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即最佳人口数量) 注:重点阅读P14页,区分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及环境承载力的含义,了解三者的联系即人口容量的三个特点(临界性,相对性和警戒性)

  6人口容量(最高人口数量)的影响因素:

  (1)与自然资源储量(首要因素)成正比

  (2)与科学技术水平成正比

  (3)与地区开放程度成正比

  (4)与人类的文化生活消费水平成反比

  7分析地区人口容量需要考虑的因素:

  (1)气候的两要素 气温影响农作物的热量,降水影响其水分

  (2)地形

  (3)经济,科技水平和开放程度(一般不提及文化消费水平) 我国西部地区人口容量低的原因:(1)气候干旱,水源缺乏且多高原山地地形,耕底面积小(2)深居内陆,对外开放程度低(3)经济和科技水平低,人口受教育水平低,对人口容量有明显的制约作用 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容量高的原因:(1)自然条件优越,农业资源状况良好(2)科技水平高,经济发达,人口受教育水平高(3)地区开放程度高 我国南部地区人口容量高的原因:(1)气候适宜,热量降雨多,农作物成熟快(2)经济科技水平高

  高一地理必修2知识点总结: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1)必须改变定居地(2)改变定居地须持取一段较长时间(3)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

  2人口流动:短期离开定居地后又返回的现象(人口迁移是人口流动的一种形式)

  3分类(1)按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划分: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省际迁移和县际迁移(2)按人口迁移方向的不同来划分:农村到农村,农村到城市,城市到城市,城市到农村

  4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推力/排斥力与拉力/吸引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自然生态环境因素(气候,土地,水源,地形,资源,植被,矿产等)1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的地域差异2环境恶化和自然灾害的影响

  二经济因素1地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2经济布局3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三政治因素1战争2政策(经济政策,人口政策如接纳移民)

  四社会文化因素 如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等(家庭和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

  5我国当代人口迁移

  20世纪80年代以前人口意愿性迁移较少 20世纪50——70年代的人口迁移均以行政调动为主 20世纪80年代以来自发性人口迁移较多 (城乡地区间巨大的收入差距是促使人口大量流动的根本原因)

  6人口迁移的影响

  7世界人口的迁出国与迁入国各有什么特征

  高一地理必修2知识点总结:地域文化与人口

  1婚俗中包含着许多影响出生率的内容,如初婚年龄的大小、婚姻的稳定程度

  2宗教对人口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鼓励生育)

  3中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一是从早婚早育(为了增加劳动力)到晚婚晚育 二是从多子多育到少生优生 三是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四是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

  高一地理必修2知识点总结: 城市空间结构

  1概念: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特点:人口和产业活动密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

  2城市区位分析:

  自然地理区位(相对稳定):

  (1) 地形:温带——平原,热带——高原,山区——河谷或开阔低地

  (2) 气候:降水适中(沿海地区)和气温适中(中地位地区)

  (3) 河流:沿河设城,河流交汇处或河口水运的起点或重点

  社会经济区位(不是一成不变的)

  (1)资源:矿产(2)交通运输:武汉,徐州(3)政治:首都:雅典,罗马城,西安,洛阳,杭州 新首都:华盛顿,堪培拉,巴西利亚,伊斯兰堡(4)旅游(5)科技(经济)(6)宗教:麦加,麦地那,梵蒂冈,拉萨(7)军事:嘉峪关市

  3日本城市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的原因:山多平原少、海洋性温带季风气候、资源匮乏多进口、海岸线曲折多海湾港口易于贸易

  4城市的区位选择考虑因素:地质(避开灾害多发区,考虑地基承载力),地形(平原),河流(码头建在河的凹岸处),注意环境保护

  5城市地域形态(区位因素影响城市形态):集中式(便于集中设置较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组团式(用地分散,交通联系不方便,投资较大)条带式,放射式

  6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等

  7中心商务区的特点:建筑高大密集、经济活动最为频繁、内部分区明显、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交通通达度高

  8西方城市结构学说: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9中心地是向周围地区提供各种货物和服务的地方,其等级主要是根据中心地提供的职能种类和服务范围来划分的。

  10一个地区城镇的规模的大小与数量成反比,城镇的空间分布主要受到商业因素、行政因素、交通因素的影响。

  11高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大,彼此相距远,六边形数目大,低级中心地反之(高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是低级中心地3倍)高级中心地包容低级中心地,高级服务范围覆盖低级服务范围,从而构成层次分明的空间网络体系(相同级别的中心地服务范围彼此独立排斥)

看过“高一地理必修2知识点总结 ”

4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