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一学习方法 > 高一历史 >

历史必修三核心知识点之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时间: 子媚2 高一历史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纲要求】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程标准】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了解孔子、孟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知道汉朝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的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整合】

  一、知识点梳理:

  1、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①、各诸侯国政治改革的需要;

  ②、私学兴起,相对自由的学术风气的影响;

  ③、封建经济的产生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④、自然科学的发展提升了人们的认识水平。

  2、列举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并作扼要评价。

  儒家:孔子 哲学思想——思想核心是“仁”、“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政治思想——①、主张“为政以德”(含民本思想); ②、提出“正名”主张。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习要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学思结合”、“当仁不让于师”。

  评 价——①、当时未受重视,后经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被推崇为“圣人”

  孟子 政治思想——“仁政”(核心)、“民贵君轻”。

  哲学思想——“性善说”。

  道德思想——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人格精神——要求人们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

  评 价——①、《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后列为“四书”之一。

  ②、建立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仁政”,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

  ③、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被尊为“亚圣”,对传统文化产生很大影响。

  荀子 哲学思想——①“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

  ②“性恶论”(但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

  政治主张——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评 价——①、基本继承了儒家思想,但很长时间不为正统儒家重视。

  ②、作为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

  道家:老子 哲学思想——①、“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否定“天命论”。

  ②、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评 价——①、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②、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庄子 哲学思想——①、“齐物”(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

  ②、“消遥”(对事物变化要采取旁观、超然的态度)。

  ③、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从自然

  文学成就——寓言、散文蕴涵深邃的哲理智慧和神奇的浪漫主义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

  法家:韩非 思想主张——①、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②、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

  评 价——①、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②、其思想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在西汉以后1000多年中,法儒结合,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墨家:墨子 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尚力”、“节俭”

  评 价——①、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

  ②、曾被广泛吸收,战国以后不再受重视。

  3、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有什么重要意义?

  ①、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②、促进了文化思想的繁荣;

  ③、推动了社会变革的进程。

  4、简述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

  ①、春秋末产生,其创始人是孔子,提倡“仁”“礼”的学说,但未被统治阶级所重用。

  ②、战国时初步发展,孟子主张“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

  5、西汉董仲舒是怎样发展儒家学说的?在汉代,儒学为什么能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1)发展:董仲舒将道家(黄老之学)、阴阳家、法家思想融合在一起改造传统儒家思想,形成新儒学,新儒学主要增加了四方面的内容:①天人感应;②君权神授;③三纲五常;④大一统。

  (2)、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①、新儒学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有积极作用(根本原因)。

  ②、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③、汉武帝通过起用儒士参政、兴办太学和地方郡学、将儒家经典确定为教科书等措施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6、理学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兴起来的?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哪些人?

  (1)兴起背景:①、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

  ②、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的主张,儒学吸收了佛、道精神,得到新的发展;

  ③、到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融合儒、道、佛三家的新儒学系统,即理学。

  (2)、代表人物: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陆九渊;明朝——王守仁(王阳明)

  7、概述宋明理学的主要内容(宋明理学家是怎样发展儒家学说的?)如何评价宋明理学的历史作用?

  (1)、主要内容:程朱理学:①、“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主宰万物;

  ②、“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③、要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理”)

  陆王心学:①、陆九渊认为“心即理也”,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

  ②、王守仁“致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2)、历史作用:①、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②、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8、李贽有哪些进步思想?

  (1)、哲学思想:指出万物皆源于矛盾的阴阳二气,并非生于“天理”,从而否定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

  (2)、政治思想:①、否认孔孟学说的权威性,鞭挞程朱理学的虚伪性;

  ②、肯定追求物质享受合理性,主张个性自由发展,反对盲从统治者的意志

  ③、主张男女平等。

  9、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有哪些?

  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倡导言论自由,建立监督机构。

  ②、学术上,主张“经世致用”。

  ③、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出“工商皆本”。

  10、明清时期的思想家是怎样改造和发展儒学思想的?

  他们从儒学思想中吸取了有益的营养,又不拘泥于传统儒学,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具体表现是:

  ①、黄宗羲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批判旧儒学“君为臣纲”的封建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崭新思想命题。

  ②、顾炎武反对道学空疏浮泛的学风,主张发挥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已有耻”的积极思想。他踏实钻研学问,提倡到实践中求得真知。

  ③、王夫之虽然坚持以儒家六经为自己的治学原则,但绝不盲从。他反对“天命论”和“生知论”,主张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不断变化是万物发展的规律,是一位杰出的唯物思想家。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疑难点突破:

  1、汉代新儒学和先秦儒学的区别与联系:

  ☆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与先秦儒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继承、发展先秦儒学的基础上,最终取得统治思想的主流地位。

  继承: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仁政”“民本”为新儒学所继承;

  发展: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能够取得统治思想的主流地位,主要增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的理论,强调深化王权和等级名分,符合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同时,新儒学又增加了“大一统”思想,(博采众家之长)并融合了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的一些思想。适应汉武帝时期的政治需要。

  ☆新儒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由此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2、程朱理学与陆王新学的异同

  (1)、程朱理学和心学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两者都是对儒家思想的发展,是儒学发展的重要阶段;两者的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其分歧只是理学范围内的分歧,其在基本思想主张方面有一致性,其思路也只是五十步与百步之别。其区别之处在于求理的方式不同,分别是格物致知和发明本心。

  (2)、程朱理学强调“理”是世界的本原,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体验“天理”的存在,最终贯通明“理”,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心学主张“心即是理”,认为人天生具有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是主观唯心主义。

  3、明清之际君主批判与启蒙运动中的君主批判的不同?对社会变革方面的作用有何不同?19世纪末20世纪初康有为和孙中山对君主专制的态度与明清之际的君主批判有何不同?

  明清之际的君主批判主要侧重于对君主的批判,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限制君权的设想,它在当时文化专制统治下没有成为主流思想,因此没有促进明清社会的转型;而启蒙运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之后近代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思想解放。启蒙思想家主要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集中力量批判了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对未来资本主义提出了很多构建,如君主立宪、三权分立、社会契约。他们宣扬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等思想原则得到广泛传播,形成了强大的社会思潮,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描绘了未来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宏伟蓝图,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对法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9世纪末期康有为主张通过改革的方式用君主立宪来代替君主专制。20世纪初期孙中山主张通过革命的方式摧毁君主专制,建立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其主要原因在于19世纪末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4、儒家思想取得正统地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取得主导地位)的原因:

  (1)、儒学从根本上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需要。

  (2)、儒家思想强调人们对社会的关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为广大民众所追求与信仰。

  (3)、儒家思想有不竭的生命力还在于它能不断吸取其他思想的先进部分,也能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适应性的调整,故为统治阶级所喜爱。

  5、传统儒家文化的现代意义:

  (1)、儒家思想的道德规范意识是现代社会公德意识培养的一个主要渠道;

  (2)、儒家思想所提倡的大一统思想,对维护安定统一的社会状况和推进祖国的统一大业具有极大的现实指导价值;

  (3)、儒家思想的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对于当今政治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4)、儒家思想所推崇的以和为贵的思想,对于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护和谐的社会秩序有重要作用;

  (5)、还有儒家思想所提倡的民本、农本思想对于今天的"三农"问题的解决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6)、中国的儒家思想在世界上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是中国文化象征,在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曾被启蒙运动的领袖人物伏尔泰大加赞扬和介绍。

  6、如何正确对待传统儒家文化。对待传统儒家文化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应该是古为今用,批判继承:

  (1)、对那些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优秀价值原则,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承。

  (2)、对有些内容可抽去其封建性的思想内核,提取其有用的精神因素,使之成为今天新

  文化建设有用的思想要素。

  (3)、对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必须否定和抛弃。


  看了“历史必修三核心知识点之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48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