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学设计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学设计一
2.知道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构成。
3.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并能举出典型史实加以说明。
4.认识到古代中国以先进的农业文明闻名于世,小农经济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知识梳理】
一、农业耕作方式变化
1、原始社会,中国农业处于 刀耕火种 阶段。在西汉时,中国南方依然采用耕种前用火烧,耕种后用火除掉杂草的耕作方式。
2、 春秋战国 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已经采用了 牛耕技术和 铁制 工具 ,古代中国农业的耕作方式 铁犁牛耕在这一时期形成。
3、 汉代 ,牛耕逐渐普及全国,铁具农具的数量也大大超过前代,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东汉时, 耦犁 在某些地方被一牛挽犁所取代,它既便于牛耕的普及,也有利于山地的开垦。
4、唐代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曲辕犁,它可以控制耕土的深浅。
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使农产品的亩产量逐渐提高,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但小农户个体经营方式制约了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发展。
二、土地制度的构成
1、原始社会,实行土地公有制。
2、奴隶社会,实行土地的国有制(井田制),实质上是土地私有制。
3、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肯定了土地的私人占有。
4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有三种类型:即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其中,地主土地私有制是主导,农民占有的土地较少,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比较典型的是北魏到唐前期的均田制。
【合作探究】
一、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在没有天灾、战乱和苛政干扰的情况下,“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基础上取得的。
但是,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已经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
二、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
1、特点:小农经济,也可以说是自然经济,它的特点一是分散,二是生产出来的产品都用来自己消费或绝大部分用来自己消费,而不是进行商品交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产生时间:但小农经济并不完全等同于自然经济,自然经济主要与商品经济相对。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背景下,自然经济早在原始社会就产生了。
3、形式: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在没有天灾、战乱和苛政干扰的情况下,“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
4、影响: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基础上取得的;但是,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已经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学设计二
学习目标:
1.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重点: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特征。
难点:理解中国古代依存于土地的两个不同阶级的深层次关系;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经济发展和民众
暴动的关系;理解生产工具的革新与经济发展的辨证关系。
学法指导:以利用时间和地点为线索梳理知识,掌握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工具的演进,以及
主要的水利工程。通过阅读教材第三、四小节,了解中国古代的赋役和土地制度。通过事例,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自主学习:
一、“神农”的传说——农业的产生
1、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是世界上最早培植 和 的国家。
2、“神农”的传说: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 ,教导民众 (“神农能殖嘉谷”的传说)。许多 时代的遗存,反映了当时先民们进行农耕创造的实践。
3、农业发展的影响:长期以来, 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 和 。中国古代的重大 成就,都是在 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
思考探究1:
古代圣王传说中“神农氏”有显赫地位,这说明了
A、远古时代人们已认识到农业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B、远古时代人们缺乏科学常识,盲目崇拜英雄人物
C、神农氏的贡献远远超过其他同时代的“圣王”
D、神农氏是中国古代农业的开创者
★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生产力)
*1、演进过程:
①中国农业经历了“ ”的原始阶段。
②在 时期,中国 依然采用耕种前用火烧、耕种后用水除掉杂草的耕作方式(火耕水耨nòu)。
“以牛田”(即牛耕)和铁器的使用:(牛耕的使用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③在 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已经采用牛耕技术。——秦国“以牛田”,所以国富民强。
④在 ,牛耕逐渐普及全国, 农具的数量也大大超过前代。便于中耕的 和便于收割的 的出现,还出现了播种工具 ,说明农具已经改进。
⑤ 时,耦犁(二牛抬杠)在某些地方已经被 取代。——这种先进的耕作方式便于 的普及,也有利于山地的开垦。
○6 代,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 。
2、认识:
农业 的进步,促使农产品亩产量逐渐提高,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但中国传统农业长期 以来以 为主,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的发展。
三、贫者无立锥之地——土地制度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过程: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共同消费。
(2)奴隶社会: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
(3)封建社会:地主土地私有制
思考探究2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这反映了什么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和影响。
四、沉重的赋税和力役——中国古代农民的负担
1、“泰半之赋”: 时代,农民要将收成的 上缴国家。
2、徭役:是古代王朝 民众承担的 劳动。(古代农民对专制王朝承担的主要义务有缴纳赋税、服徭役和兵役等)
3、沉重的赋税和力役导致正常的 遭到破坏,引发 ,成为
和 的直接原因。
【时事关注】农业税退出历史
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会第19次会议通过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这意味着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农业税正式退出历史。
★五、大禹和他的继承人——兴修水利
主要史实:
①大禹是传说中的 英雄。既平息了洪水的危害,又发展了以 为主的 建设。
② 时期,水利事业已经得到较大的发展。 主持的 工程和 主持的 工程都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
③ 代,水利也有比较好的发展。 农民创造了一种“ ”,至今还流行于 吐鲁番、哈密一带的 地区。
④ 治理黄河基本解除了水患(东汉)。
⑤ 代,有 官职,负责水利工程的管理。
⑥灌溉工具: 、 、 、 。
思考探究3
你认为促进中国农业进步的因素有哪些?阻碍了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又是什么?
【时空连线】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中国古代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石,长期以来这种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占据着无可争辩的主导地位,时光荏苒,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这种以满足温饱为目标的生产模式已无法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新中国成立不久全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最终消灭了小农经济,但农业一直到今天仍然是我国经济的基础,它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与发展,从联产承包责任制到今天的土地流转,我们党时刻关注农业,到2009年中央已连续六次以中央一号文件的形式锁定“三农”。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农村市场成为我国企业的避风港,一系列的下乡活动,拉动了内需。农业又一次成为了共和国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课堂小结]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
(1)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水利工程发达,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
(2)小农经济成为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3)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封建经济的基本形态。
(4)小农是封建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5)封建国家为稳定小农,大都采取了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
看了“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