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一学习方法 > 高一历史 >

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总结

时间: 燕妮2 高一历史

    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1课 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知识结构:

  1.夏:出现公共权力,但保留氏族公社特点。

  2.商:政治制度是内服与外服制度,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3.西周: 分封制 定义:

  目的:巩固周的统治(奴隶主的统治)

  主体:同姓亲族

  宗法制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内容:确立大宗、小宗体系

  作用: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工具:礼乐制度

    第2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知识结构:

  1.统一

  (1)群雄割据 A.春秋争霸 B.战国变法:秦国商鞅变法。

  (2)统 一: 时间:前221年;人物:赢政。

  2、中央集权的确立

  (1)确 立: A. “皇帝制”:皇权至上、皇位继承制

  B. 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中央)

  C. 郡县制(地方)

  (2)加强皇权的措施:制定官吏选拔和考核制度;制定细苛、严密的法律。

  (3)影 响:打破分封制,奠定大一统王朝制度基础。

    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知识结构:

  1. 汉初郡国并行,导致诸候尾大不掉,引发七国之乱。

  2. 汉武帝集权措施:建中朝、设刺史、颁布推恩令。

  3. 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唐朝中后期,地方势力增强,出现藩镇割据局面;唐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

  4. 宋加强中央集权

  (1)措施 ①收精兵:“三衙”、枢密院、原则;

  ②削实权:设通判、文臣任州郡长官;

  ③制钱谷:财赋大部分运往京师;

  (2)影响 利:改变藩镇割据分裂局面,加强中央集权;

  弊:造成“积贫积弱”的后患。

  第4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知识结构:

  1.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1)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2)宋分割相权:设“中书门下”省(宰相办公机构)、枢密院管军政、“计相”管财政。

  (3)元:一省制(中央),行省制(地方)

  2. 丞相制度的废除:明太祖诛杀胡惟庸,废除丞相;明成祖设立内阁。

  3. 清朝的军机处

  (1)清初: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

  (2)雍正设立军机处

  A.特点:军机大臣品级不高,受皇帝召见,跪奏笔录

  B.影响:提高老师王朝行政效率,专制皇权高度发展

  1. 君主专制特点:由君主个人全权占有和控制整个国家机器,其统辖范围内的任何人物对君主都是绝对隶属和臣服的关系。

  2. 中国封建制度发展的内在逻辑:一方面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另一方面各种权力结构和权力关系一步步地集中到皇帝这一权力的轴心上。二者关系: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相辅相成,中央集权是君主专制的前提和基础,君主专制是中央集权的必然产物。其目的都是要从政治制度上保证中央政府的权威和君主个人的绝对权威。

  3. 中央集权化进程大致体现在 :

  (1)财政上,“利出一孔”,归于中央

  (2)剥夺地方人事权,官吏自帝出。

  (3)司法上,法由帝颁,律由国掌。

  (4)军事上,“强干弱枝”,中央宏观调配全国军队,皇帝总揽兵权

  (5)意识形态领域,推行“别黑白而定一”的文化专制主义。

  4. 君主专制的加强突出表现在相权的削弱,以及君王建立有效的权力转移和分散机制上。

  秦汉:三公制度

  隋唐:三省体制,则把相权一分为三,体现皇权的加强

  宋朝:削弱宰相实权(三官没有实权)

  明朝:明太祖废中书省,罢丞相不设;明成祖设内阁

  清朝又设军机处

  5. 秦至清的中央与地方机构

  朝代 中央机构特点 中央机构 地方机构

  秦 传承开创 三公九卿 郡县制

  汉 汉承秦制 中朝 外朝(三公九卿) 郡、国并行

  隋唐 承前启后,有所创新 三省六部 道州县三级

  宋 进一步加强 二府三司 路州县三级

  元 有新发展 一省二院 行省制

  明 空前加强 废丞相、设内阁 省府县

  清 达到顶峰 设军机处 省府县

6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