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一学习方法 > 高一语文 >

必修一古代诗歌鉴赏复习题

时间: 欣欣2 高一语文

  古代诗歌的考题在高中语文试题中也是很重要的,你知道怎么复习吗?不妨看看以下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古代诗歌鉴赏复习训练题,希望能帮到大家!

  必修一古代诗歌鉴赏复习题

  第一组(30分)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

  张九龄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1)诗中所写“庐山瀑布”有什么特点?诗人为我们描摹了一幅怎样的瀑布图?(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诗中所写瀑布从天而降,气势不凡,光彩夺目,云气缭绕。诗人以山相衬,以天相映,为我们描摹了一幅雄奇绚丽的庐山瀑布远景图。

  (2)本诗运用的修辞手法有:①夸张,如“万丈红泉落”的“万丈”,突出了瀑布的气势不凡;②比喻,如“日照虹霓似”,将阳光下的瀑布喻为天上的虹霓,突出了瀑布的神采。

  诗歌鉴赏:这首诗描写的是庐山瀑布水的远景,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手法,取大略细,写貌求神,重彩浓墨,渲染烘托,以山相衬,以天相映,描绘了一幅雄奇绚丽的庐山瀑布远景图。诗人欣赏瀑布,突出赞叹它的气势和神采等。首联写瀑布从高高的庐山落下,远望仿佛来自半天之上,“红泉”、“紫氛”相映,光彩夺目。颔联写青翠高耸的庐山,杂树丛生,云气缭绕。远望瀑布,或为杂树遮断,或被云气掩住,不能看清全貌。颈联写阳光照耀,远望瀑布,若彩虹当空,神采突显;天气晴朗,闻其响 却若风雨声。尾联以赞叹作结:庐山本属仙境,原多秀丽景色,而以瀑布最为突出。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春晚书山家屋壁(其一)

  贯休

  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

  (1)贯休的诗在语言上善用叠字,试以本诗为例作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在艺术上的一个特色,就是景外有人,景中有情。试作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在本诗中,叠字有三:“寂寂”,写出春雨初晴后农家春耕忙,家家无闲人的特点;“蒙蒙”,状雨后庭花宛若披上轻纱而看不分明的情态;“泠泠”,描摹春水流动时发出的清脆悦耳的声音。这些叠字的运用,不仅在造境、绘形、模声、传情上各尽其妙,而且声韵和谐,具有音乐美。

  (2)晚春是农家大忙的季节,然而诗人却只字不言农忙而着墨于宁静之景,由宁静之景中见农忙之人。春雨下 得及时,天晴得及时,农家抢耕及时,不言喜雨,而喜雨之情自现。此诗妙在不写人,不写情,单写景,由景及人,由景及情。这样写,既紧扣了晚春的特色,又称得上短而精。

  诗歌鉴赏:贯休是晚唐诗僧,这首诗是他在农家为客时的题壁之作。前两句写柴门内外静悄悄的,缕缕炊烟,冉冉上升;一阵阵米饭的香味扑鼻而来;一场春雨过后,不违农时的农夫自然要抢墒春耕,所以“柴门”也就显得“寂寂”了。由此可见,“春雨”下得及时,天晴得及时,农夫抢墒也及时,不言喜雨,而喜雨之情自现。后 两句写庭院中,水汽迷蒙,宛若给庭花披上了轻纱,看不分明;山野间,“泠泠”的流水,是那么清脆悦耳;躲进巢避雨的鸟儿,又飞上枝头,叽叽喳喳,快活地唱起歌来;一个小孩走出柴门,啼哭着要捕捉鸟儿玩耍。这一切都是写春雨初晴后的景色和喜雨之情。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送客之江西

  郑锡

  乘轺①奉紫泥②,泽国渺天涯。

  九派③春潮满,孤帆暮雨低。

  草深莺断续,花落水东西。

  更有高唐④处,知君路不迷。

  注:①轺:使者乘坐的车辆。②紫泥:古人用泥封书信,泥上加盖印章。皇帝的诏书用紫泥,这里即指诏书。③九派:长江流至湖北、江西九江一带,分成九条支流。④高唐:指父母。

  (1)这首诗里有没有一般送行诗中常见的那种沉郁的情调?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九派春潮满,孤帆暮雨低”描摹了怎样一幅图景?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没有。因为对于行人来说,在这春光明媚的时节奉命出使江南,无疑是一次游历的好机会,况且又可以顺路探亲,一举两得,实乃好事。故这首诗里没有一般送行诗中常见的那种沉郁的情调。

  (2)“九派春潮满,孤帆暮雨低”,描摹了友人在大江中孤单行船的情景。春潮涌动,江水浩渺;而在这浩瀚无边的水的世界里,一叶孤舟正在暮雨中缓缓前行,江面的阔大正衬托出友人的孤单。

  诗歌鉴赏:这首诗是诗人送别即将出使并省亲的友人所作。首联说明友人此行的使命和去向,说他是奉朝廷之命出使,到那遥远的水乡泽国去。颔联设想友人在大江中行船的情景。诗人没有正面抒写自己的别情,而别情已融入“春潮”“孤帆”“暮雨”这些景物中。颈联注重细节描写,状物入微,通过“草深”“花落”“莺断续”等细节描写,进一步突出了江南春光的美丽。尾联说到友人此行尚可顺道省觐父母,当不致因流连风光而耽误行程。全诗写得轻快明丽,富有生气,乃送别诗中的佳作。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6分)

  示长安君①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②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①长安君:王安石的大妹,名文淑,工部侍郎张奎之妻,被封为长安县君。②期:约定重逢的日期。

  (1)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颔联“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的妙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颈联中数词运用的妙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这一联准确选取家庭生活的细节,传神地写出了温暖亲昵的家庭气氛。“草草”可见酒菜的简单,“昏昏”营造了一种神秘感,暗示了灯下兄妹推心置腹、促膝谈心的随意。“供”“话”二字看似信手拈来,实为精心挑选,全句表达了相逢的快乐和手足之间的深情。

  (2)“三年”言时间之长,“万里”谓距离之远,以数词入诗,一纵一横,一时间一空间,使离别悲情表现得更为浓烈。

  诗歌鉴赏:抒写兄妹情深这一主题的诗并不多见,王安石的这首七律言浅而情深,使人体味到亲人间纯朴而真挚的感情。首联娓娓道来,饱含深情,少年时已经伤离别,人到中年,对于这种离情别绪,更是不堪承受,何况在刚相逢的时候,真是“相见时难别亦难”!颔联写兄妹相聚,谈笑风生,畅叙亲情,在细腻的描写中充满温馨的气氛。颈联感叹长年与亲人分离,更为即将远赴他乡与亲人相别而伤情。尾联的出句表达了诗人对重逢的渴望;对句以鸿雁传书以慰思念之情作结,和李清照《一剪梅》中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有异曲同工之妙。

  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

  淮村兵后

  戴复古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晓鸦。

  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1)诗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概括诗人 在诗中所表达的感情。(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描写了一幅江淮一带战乱后农村残破的景象。人已逃亡,桃花寂寞地开着。烟草茫茫,晓鸦聒噪,围墙坍塌,水井荒废,人烟稀少,一切都已荡然无存了。

  (2)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给农村和百姓带来破坏的痛心,对侵敌的仇恨和对战争的厌恶。

  诗歌鉴赏:首句写桃花不识人间悲苦,花开依旧。这早春的艳阳景色,倍增战后的凄凉。次句写烟草茫茫,晓鸦聒噪,人烟稀少,为后面两句点题蓄势。“几处 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这两句是诗的主旨句,蕴意丰富。本来,这里原是人们居住的地方,可现在只剩下残垣故井,一切都已荡然无存了。这首短短的绝句,为战后荒村绘出了最典型真实的图景。典型的环境,典型的细节,把离乱景象写得如此真切感人,有力地突出了“反战”这一主旨。

19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