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一学习方法 > 高一语文 >

高一语文必修期末考试试题

时间: 如英2 高一语文

  高一语文必修期末考试试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鞭笞(chī) 狙击(zū) 摒弃(bìng) 咬文嚼字(jiáo)

  B.蕴藉(jiè) 袅娜(nuó) 强劲(jìn) 敷衍塞责(sè)

  C.模样(mú) 翘首(qiáo) 粗犷(guǎng) 面目可憎(zēng)

  D.炽热(zhì) 肖像(xiào) 氤氲(yūn) 一哄而散(hò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警戒 端详 振耳欲聋 和盘托出

  B.签署 烦燥 一筹莫展 人才辈出

  C.熨帖 琐屑 金榜题名 委屈求全

  D.联袂 荟萃 出其不意 杯盘狼藉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

  B.而究竟,是米氏父子下笔像中国的山水?还是中国的山水上纸像宋画?恐怕是谁也说不清楚了吧?

  C.“瓦尔瓦拉·萨维希娜我是喜欢的,”他对我说,露出淡淡的苦笑,“我也知道人人都必须结婚,可是……您知道,这件事发生得这么奇突……总得细细想一想才成”。

  D.她们之间的高低优劣,仅在于是否天资聪敏,风度优雅,头脑灵活;有之,则平民百姓的女子亦可与显赫的贵妇平起平坐。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

  A.据说,奥巴马夫妇是苏珊大妈的粉丝,欲邀请苏珊大妈赴白宫演出,而苏珊大妈以害羞为由,迟迟不肯前去,成为白宫的不速之客。

  B.如果发生贸易摩擦后总是退缩的话,那只会导致贸易伙伴国中的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更加有恃无恐,从而会挑起更多对华贸易纠纷。

  C.老王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

  D.北京时间12月22日,国际足联2009年度颁奖大典在苏黎世歌剧院举行,梅西当仁不让地当选“世界足球先生”,成为该奖项创立以来首位获奖的阿根廷人。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398天后,刘翔回来了。2009年上海国际田径黄金大奖赛上,虽然刘翔以肉眼难辨的差距获得亚军,但人们仍不吝赞誉之词。

  B.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利用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利于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和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

  C.根据来自官方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企业500强多项经营绩效指标超过美国企业500强,1706亿美元的净利润高出后者700多亿美元。

  D.2009年,一些地方政府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出台了税费减免、政策培训、无偿使用办公场地等,鼓励大学生就业。

  6.下列有关文学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鱼我所欲也》《劝学》都属于先秦诸子散文,《师说》《赤壁赋》《游褒禅山记》都是唐宋八大家的作品。

  B.《鸿门宴》《张衡传》《赤壁之战》分别选自《史记》《汉书》《资治通鉴》,其中前两篇属纪传体文章。

  C.《项链》《羊脂球》的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老人与海》《永别了,武器》的作者是美国作家海明威,曾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与“遂通五经,贯六艺”中的“六艺”,所指内容是不同的,前者指的是六种经书,后者指的是六种学问和技能。

  7.“三国”故事家喻户晓,由其改编的电视连续剧更是倍受人们喜爱。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是《课程标准》要求中学生阅读的名著,下列对其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关羽得知刘备的下落后,离开曹营寻找刘备,保护着刘备的两位夫人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

  B.为实施火攻,周瑜决定使用苦肉计;黄盖在周瑜与众将商议退敌之策时故意唱反调,周瑜不听诸葛亮等人的劝告,下令将他打得皮开肉绽。

  C.陆逊火烧七百里连营,大获全胜;赵云救出刘备,逃往白帝城;陆逊引兵追击,误从死门进入了诸葛亮布下的石阵。

  D.东吴屡次讨要荆州未果,遂采用鲁肃之计,邀关羽来吴国赴宴。关羽轻驾小舟,只带领十几个随从赴宴。

  二、(12分,每小题3分)

  8.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B.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C.五万兵难卒合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句是

  A.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D.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③项伯杀人,臣活之 ④顺流而东也

  ⑤舞幽壑之潜蛟 ⑥吾得兄事之

  ⑦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⑧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⑨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⑩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①⑥⑧/②⑩/③⑤/④⑦⑨

  C.①④⑥/②③⑤/⑦⑨/⑧⑩ D.①③⑤/②④⑥/⑦⑨/⑧⑩

  11.下面一段文字选自《世说新语·雅量》,对其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夏侯太初曾倚柱作书时大雨霹雳破所倚柱衣服焦然神色无变书亦如故宾客左右皆跌荡不得住。

  A.夏侯太初曾倚柱 / 作书时大雨霹雳 / 破所倚柱衣服 / 焦然神色无变 / 书亦如故 / 宾客左右皆跌荡不得住

  B.夏侯太初曾倚柱作书 / 时大雨 / 霹雳破所倚柱衣服 / 焦然神色无变书 / 亦如故宾客 / 左右皆跌荡不得住

  C.夏侯太初曾倚柱 / 作书时大雨霹雳 / 破所倚柱 / 衣服焦然神色 / 无变书亦如故 / 宾客左右皆跌荡不得住

  D.夏侯太初曾倚柱作书 / 时大雨 / 霹雳破所倚柱 / 衣服焦然 / 神色无变 / 书亦如故 / 宾客左右皆跌荡不得住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

  魏其侯窦婴者,孝文后从兄子也。父世观津人。喜宾客。孝文时,婴为吴相,病免。孝景初即位,为詹事①。

  梁孝王者,孝景弟也,其母窦太后爱之。梁孝王朝,因昆弟燕②饮。是时上未立太子,酒酣,从容言曰:“千秋之后传梁王。”太后欢。窦婴引卮酒进上,曰:“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上何以得擅传梁王!”太后由此憎窦婴。窦婴亦薄其官,因病免。太后除窦婴门籍,不得入朝请。

  孝景三年,吴楚反,上察宗室诸窦毋如窦婴贤,乃召婴。婴入见,固辞谢病不足任。太后亦惭。于是上曰:“天下方有急,王孙③宁可以让邪!”乃拜婴为大,赐金千斤。婴乃言袁盎、栾布诸名将贤士在家者进之。所赐金,陈之廊庑下,军吏过,辄令财取为用,金无入家者。窦婴守荥阳,监齐赵兵。七国兵已尽破,封婴为魏其侯。诸游士宾客争归魏其侯。孝景时,每朝议大事,条侯、魏其侯诸列侯莫敢与亢礼。

  (节选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注:①詹事:掌管皇后、太子宫中事务的官。②燕:通“宴”。③王孙:窦婴的别名。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窦婴亦薄其官 薄:轻视,看不上

  B.王孙宁可以让邪 让:谦让,推辞

  C.军吏过,辄令财取为用 过:拜访

  D.诸列侯莫敢与亢礼 亢:通“抗”,对等,相当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梁孝王朝,因昆弟燕饮

  因拔刀斫所前奏案

  B.天下者,高祖天下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C.乃拜婴为大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D.所赐金,陈之廊庑下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14.下列句子中,与“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A.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B.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C.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D.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窦婴是孝文皇后堂兄的儿子;孝景帝没有立太子时,与亲兄弟梁孝王宴饮,说将来要传位给梁孝王,这使得偏爱梁孝王的窦太后心里非常高兴。

  B.窦婴因为反对孝景帝说要传位给梁孝王而得罪窦太后;他称病辞职后,又被窦太后从进出宫门的名籍中除去,不准他进宫朝见皇帝。

  C.窦婴在吴、楚等国叛乱时被孝景帝重用,委任为大,并赏赐黄金千斤,皇帝赏赐的黄金他让属下取用,但他们都没拿回家。

  D.窦婴因平定七国叛乱被孝景帝封为魏其侯,游士宾客争相归附到他的门下;每当朝廷商议大事,别的大臣都不敢跟他和条侯平起平坐。

  第Ⅱ卷(105分)

  四、(27分)

  1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婴入见,固辞谢病不足任。(3分)

  (2)婴乃言袁盎、栾布诸名将贤士在家者进之。(3分)

  (3)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5分)

  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6分。任选八个小题,每空1分)

  (1) ,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不知; ,不武。(《烛之武退秦师》)

  (3)寄蜉蝣于天地, 。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4) ,凝绝不通声暂歇。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荀子·劝学》)

  ,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韩愈《师说》)

  (6)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7)满载一船星辉, 。(徐志摩《再别康桥》)

  ,怒向刀丛觅小诗。(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

  (8)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9)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10)悲欢离合总无情, 。(蒋捷《虞美人·听雨》)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朱自清《荷塘月色》)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白雪红灯的年

  迟子建

  除夕的清晨,我被零星的爆竹声扰醒。撩开窗帘,见山色清幽,太阳还没出,于是又钻回被窝,睡到八点多。再次被接二连三的爆竹声唤醒时,霞光已经把兴安岭的一道道雪线映红了。看来老天也知道过年了,特意让霞光化做春联,贴在山间。想必老天贴的春联,是用云彩做的砚,用银河之水做的墨汁,用彩虹做的笔管,所以这不凡的春联看上去明丽脱俗,充满了朝气。

  吃过早饭,我也给家门贴上春联和福字。那副烫金的大红春联,看上去就像两行飞向天空的金丝雀,给人喜气洋洋的感觉。而门中央的福字,真的像丁亥年的一头小金猪,肥嘟嘟的,讨人喜欢。

  我喜欢大自然的红色,如朝霞晚霞,玫瑰百合。可对针织品的红色,我热爱不起来。我不喜欢红色的床罩、窗帘和衣服,见了它们,眼睛会疼。前年春节回家,妈妈给我的卧室挂上了一幅红底黄花的新窗帘,我感觉窗前就像飘着两朵乌云,说不出的压抑。结果,当夜就把米色的窗帘换回去,这才心意舒畅,安然入梦。二十五岁前,我还穿过几件红衣,戴过红帽子。可是近二十年来,红色的衣服在我的衣橱中几乎绝迹了。我钟爱黑白、灰色和咖啡色。每年除夕,家人大红大紫地装扮自己的时候,我依然素衣素服,最多穿上一双红袜子。结婚的时候,我打了一件红色毛线开衫,可婚礼一过,就把它压在箱底了。我的一个朋友,说我的命运变故与爱穿黑白色的衣服有关,这说法着实把我吓着了。如果那样的衣服真的是生活的下下签,我为什么要屡屡抽它们呢?于是,我尝试着改变颜色,将眼界放在水粉和橘黄上。可对于红色,我还是有些犹疑和畏惧。就连我妈妈和姐姐看我穿了红衣服后,也会摇着头说:不好看,不好看!

  元旦过后,我逛商场的时候,看到了一件枣红色的羊绒开衫。它软软地,茸茸地搭在衣架上,看上去懒洋洋的,很有点邻家女孩的味道,让人觉得亲切。它的红是收敛的红,红得有分寸,有气质,不张扬,不造作,我动了心。但因为它是红色的,还是心存着警惕,从它身边走开。回家后,我的眼前老是晃动着那件红衫,它像一团火在我心中燃烧,于是,隔了几天,把它买回,即刻穿在身上。站在镜子面前,觉得自己身披霞光,便没舍得脱下,一路穿进年关。如今,它陪伴着我,给家门贴上了大红的春联;又在阳台结了霜雪的窗前,挂上了大红的灯笼。

  家中有了春联和灯笼,如同有了门神和天使的眼睛,关上这样的门时,虽然知道家中无人,可却觉得屋子里是有呼吸和脚步声的。

  我锁上自家的门,下楼,去弟弟家。每年除夕,母亲都会在他那里。母亲在哪儿,哪儿便是年。

  这样的雪路我已经不知走了多少遍了。

  从我家到弟弟家,是由城东到城西。塔河是个小城,腊月时,人们都在忙年,采买物品,街上是热闹的。到了除夕,年是瓜熟蒂落了,街市中就少见行人车辆了。我沿着街边的雪路,慢慢地走,呼吸着清冷而新鲜的空气。不管什么季节,兴安岭的天空都是蓝的。这种透明的无瑕的蓝,对久居都市、为烟尘所困扰的我来说,就是福音书。阳光把雪地照得焕发出橘黄的光芒。街灯下面,是一串串的红灯笼。白雪红灯,格外分明。

  弟弟家已经把年夜饭准备好了。他们家的阳台,也挂起了红灯笼。天色渐晚,寒意愈深,红灯笼亮了起来。站在阳台向下一望,见那满街的红灯笼,就像老天垂下来的一只只红碗!它们盛着星光和爆竹幽微的香气,为人间祈福。这座白雪覆盖着的小城,因为有了这些红灯笼,暖意融融。在没有鸟语花香的春节里,在北风和飞雪中,红灯笼就是报春花啊。

  我恍然明白,人们之所以穿上红衣,是想用这火焰般的颜色,烧碎这沉沉暗夜,驱散这弥漫在天地间的苍凉啊。看来夜有多黑,就有多么光明的心;世界有多寒冷,就有多么如火的激情!如果没有这样的红色作为使者,北方的年,又怎能有春的气象呢。

  18.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请简要说明。(4分)

  19.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母亲在哪儿,哪儿便是年。

  (2)在没有鸟语花香的春节里,在北风和飞雪中,红灯笼就是报春花啊。

  20.文章第三段极力写作者不喜欢红色衣饰,却在第四段写买了那件红毛衣,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21.结合全文来看,作者写出了对红色的哪些感悟?请分条概括。(6分)

  六、(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名著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精华,它流传久远,常读常新,每次阅读总会使我们从中得到一些启示。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现代青年学生总是远离了名著,甚至有时会发出“名著,让我爱你不容易”的慨叹。

  请以“我与名著”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类的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得抄袭。

43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