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期末试卷题人教版
高一语文期末试卷题
A.雾霭 会晤 船坞 毋庸置疑 好高骛远
B.犄角 稽首 跻身 缉拿归案 畸轻畸重
C.射线 赦免 震慑 跋山涉水 退避三舍
D.凭证 屏障 棋枰 暴虎冯河 贫嘴薄舌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高毒农药残留危害人体健康,造成环境污染的副作用日益凸现出来。
B.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巴金作为民族良心和品质的旗帜而受到人们祟敬。
C.从小就开始吸烟,长大后脸色黄中带黑,演“包青天”惟妙惟肖,用不着化妆了。
D.浓郁的情韵和深刻的哲理水乳交溶,增强了文章的艺术魅力。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陈老师说,这部著作虽语言直白,但内容 ,中学生现在还难以理解。
②睡前适量的运动可以分散注意力,使紧张的精神 下来,有利于睡眠。
③昨晚,湖北武当山突发大火,有着千年历史的遇真宫主殿 化为灰烬。
A.艰深 松弛 顿时 B.艰涩 松弛 马上
C.艰涩 松懈 马上 D.艰深 松懈 顿时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B.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C.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D.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
B.法律专家的看法是,消费者当众砸毁商品只是为了羞辱或宣泄自己的不满。
C.由20多个国家的生物学家参与的“生命百科全书”研究项目,计划将世界上180万种已知物种的所有信息编纂成册。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共同纲领颁布了,妇女在法律上是平等了。
6、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近一个月来,他一向不愿意参加这类应酬活动。
B.这一考古发现,引起了史学界乃至整个学术界的关注。
C.要不是老师及时提醒了我,否则我会办错事。
D.我们再看看过去50年的发展,就会得出另一个重要的结论,即从基本原理转变为工业的速度在这50年抑或是近二三十年大大增加。
7、下列各句中,不是比喻的一项是( )
A.敌人已经成为瓮中之鳖,不好攻暂且围着算了。
B.他确乎有点像一棵树,健壮,沉默,而又有生气。
C.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
D.东西长安街成立喧腾的大海。
8、下列几则公益广告,从主观情感和客观效果看,用语不够得体的一项是( )
A.把美丽留给大家共同分享吧!——花坛寄语折花者
B.别对我动手动脚。——树木寄语
C.抽烟有害身体健康。——香烟寄语
D.我的形象在你举手投足之间。——墙壁寄语
9、填到横线上的文句恰当的一项是( )
不过仍旧回到“风景”吧:在这里,人依然是“风景”的构成者,没有了人,还有什么可以称道的?再者,
A.不是内心生活极其充满的人作为这里的主宰,是不值得怀念的啊!
B.内心生活极其充满的人作为这里的主宰,难道是不值得怀念的吗?
C.如果不是内心生活极其充满的人作为这里的主宰,那么又有什么值得怀念的?
D.如果不是内心生活极其充满的人作为这里的主宰,根本就不值得怀念!
10、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A.“不消”表面上指酒意未消,实际上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
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感伤情绪。
二、语言运用题(共10分)
11、根据提供的诗句,在横线上补写出另一句。(任选3题)(3分)
①春江潮水连海平, ② ,又岂在朝朝暮暮。
③窗含西岭千秋雪, ④ ,暗香浮动月黄昏。
12、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在人际相处和沟通中,“同理心”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同理心”的意思,就是指能易地而处,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的情绪,明白及体会身边人的处境,并适当恳切地回应其需要。可见,“同理心”是同情、关怀与利他主义的基础,具有“同理心”的人能从细微处体察到他人的需求。
下面是一位刚转到你班不久的同学对你说的话,你该如何回答他呢?要求运用“同理心”原理。
同学:这所学校真的不如我以前读书的那所学校。那里的同学对我很和善。
你的回答:
13、下面是王老师在办公室接到李明同学电话的内容实录。请你根据王老师的话,推断一下李明同学的说话内容,补写在横线上。(4分)
李明同学的话:① ② ③
王老师的话:哎,我就是!/什么问题,你说吧!/别着急,上课走神,注意力不集中,有时出现也是正常的。你已经尽力克制,这就很好。我想我们还是当面谈谈,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吧。
三、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4~17题(共12分)
①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我十分注意盯着那群注定要送死的老斑羚,心想,或许有个别比较滑头的老斑羚,会从死亡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为自己调换位置。
②它们心甘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开通一条生存的道路。
③绝大部分老斑羚,都用高超的跳跃技艺,帮助年轻斑羚平安地飞渡到对岩的山峰,只有一头衰老的母斑羚,在和一只小斑羚空中衔接时,大概力不从心,没能让小班羚精确地踩上自己的背,结果一老一小一起坠进深渊。
④我没想到,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刻,斑羚群竟然能想出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办法来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我更没想到,老斑羚们会那么从容地走向死亡。
⑤我看得目瞪口呆,所有的猎人都看得目瞪口呆,连狗也惊讶地张大嘴,长长的舌头拖出嘴外,停止了吠叫。
⑥最后伤心崖上只剩下那只成功地指挥了这群斑羚集体飞渡的镰刀头羊。这群斑羚不是偶数,恰恰是奇数,镰刀头羊孤零零地站在山峰上,既没有年轻的斑羚需要它做空中垫脚石飞到对岸去,也没有谁来帮它飞渡。只见它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弯弯的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一头连着对岸的山峰,像一座美丽的桥。
⑦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
14、第①段中作者描写了自己的心理活动,其用意是什么?
15、第③段中加点的“只有”一词有何表达作用?
16、第④段中“我没有想到”、“我更没有想到”两个连用好吗?为什么?
17、请从选文中找出一句最能体现“斑羚”精神的话。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18~21题(共10分)
①每个生物都有自己的天性。老鼠有老鼠的天性,小白兔有小白兔的天性,那么我们人呢?人和动物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人的天性高过其他动物,不容易发现。不仅别人不知道,自己或许也不知道。人的一切行为都应合乎自己的天性。正所谓各有所好。
②如我摆两个菜:一只鸡,一条鱼。你喜欢吃鸡还是吃鱼?一下就可以知道,这很简单。若你是学文学的,究竟喜欢诗歌还是散文,就不是一下就可以知道了。散文中,你喜欢韩文还是柳文,更不易知道。这些都该用些力气才知晓。人的其他行为也是如此。总之,人的行为要合乎自己的天性。
③如能令自我天性得到满足,自会将安乐二字放在人生的最后归宿上。我天性就是这样,只有这样做,我才心安,才会感到快乐。
④那么我请问诸位,我们的人生除了安与乐之外还有第三个要求吗?吃要吃得安,穿要穿得安,安是人生中第一个重要的字。安了才会乐。看看社会上大富大贵的人,或许他不安不乐,而极其贫贱的,或许反而安乐。
⑤诸位应该争取富贵还是安于贫贱呢?富贵贫贱只是人生的一种境遇,而我们要的是安与乐。只要我们的行为合乎我们的天性,完全可以不问境遇自得其乐。
⑥我们中国人常言德性。什么叫德?韩愈说:“足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可见德就是性。自己的内部本来就充足,不必讲外部条件。
18、这几段文字是围绕一个什么中心论点展开的?用文中的话或自己的话加以概括。(2分)
19、作者在文章中反复提到人的“天性”,仔细揣摩第①段中画线的句子,结合整个文段内容,说说文中“天性”的含义。(3分)
20、品味文中第④段画线的句子,说说作者的回答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为什么?(3分)
21、作者在论证中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22~25题。(共8分)
这番话不免啰嗦, 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 这个成语的涵义通常不很好。 在文学, 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例如《史记》李广射虎一段: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这本是一段好文章,王若虚在《史记辨惑》里说它“凡多三石字”,当改为:
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或改为:
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在表面上看,改得似乎简洁些,却实在远不如原文。见“草中石,以为虎”并非“见草中有虎”。原文“视之,石也”有发现错误而惊讶的意味,改为“既知其为石”便失去这意味。原文“终不能复入石矣”有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的意味,改为“终不能入”便觉索然无味。这种分别稍有文字敏感的人细心玩索一番,自会明白。
22、在文中空白处填上适当关联词语 ( ) (2分)
A.所以 因为 但是 无论 B.但是 所以 就是 不管
C.但是 所以 但是 无论 D.所以 因为 就是 不管
23、作者举《史记》李广射虎一段改写的例子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3分)
24、最后一句说“这种分别稍有文字敏感的人细心玩索一番,自会明白”。其中“这种分别”指什么?请用简明语言概括。 (3分)
四、作文(40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没有教练指导,局间休息只能一个人喝水;没有任何人陪同,比赛结束后只能独自匆匆离去;坐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只为上场26分钟……他是伊拉克羽毛球运动员,名叫亚拉·阿扎德·阿卜杜勒·哈米德,也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上,伊拉克队唯一的羽毛球运动员。亚拉说,一个人的国家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孤独。“伊拉克有战争,但我只想好好打球。我知道,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我想说的是,任何人都有梦想,即便那个梦想看起来不可能会实现。但你要知道,如果你不努力,那梦想永远都只能是梦想。为了这个目标,我已经奋斗了10年,我无怨无悔。”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受?请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看过“高一语文期末试卷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