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期末试卷题(2)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期末试卷题答案
1、略
2.(3分)C(张冠李戴,原文“人们可以到画廊参观画展”仅仅说明了“画廊已成为大众文化的组成部分”;“可以在互联网上购买自己满意的作品”才说明了“古老的艺术消费形式渐渐受到大众文化标准化、商业化的影响”)
3.(3分)D(偷换概念,根据最后一段,“带来了艺术消费的世俗化、浅层化”的是“艺术消费沦为大众文化消费的简单形式”,而不是“艺术消费的大众文化趋向”)
4.(3分)A(舍,筑舍定居)
5.(3分)5.答案:C (A项,十分之一/数词。B项,治学的人/学识渊博的人。D项,不同寻常/很,十分。)
6.A 推荐,荐举
7.A ③句是于谨意在请求辞官;⑤句表现于谨有韬略;⑥句表现于谨受朝廷倚重。
8.B 于谨一人制定了伏击的计策。
9、略
10.(1)“邀”字是拟人手法,把月光写得很有情味,晃动的月影好像是疏帘请来的一样;“纳”字展开想象,化虚为实,溪声好像可以用虚枕装起来一样。(手法1分,分析1分。共4分)
(2)幼雀雏燕在檐前飞舞,反衬村居环境的清幽(1分);蝴蝶飞舞,蜘蛛织网,反衬白天的清静(1分);风吹帘动,溪声嘈嘈,反衬夜晚的清静(1分)。
(3)诗人对月影、溪声的喜爱之情;(1分)清闲(清净、安宁)的心境;(1分)归隐村野、终老乡间的愿望(或抒发诗人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的情怀)。(1分)
11.(1)越国以鄙远 (2)风萧萧兮易水寒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氓之蚩蚩 (5)暧暧远人村 (6)噫吁嚱
12.(1)(3分)B D(A项是小说中的“我”的假想。C项“放松了警惕”与后文“远离床”、“保持清醒”等情节相矛盾。E项“一系列”不合实际,并且小说也没写“我”怎样开别人的玩笑。)(D2分,B1分,其它项不给分)
(2)(4分)“我”是一个:①开过别人玩笑,却又怕别人开玩笑,②敏感多疑,③胆小谨慎,④在现实生活中处处感到危机四伏的小人物。(每点1分)
(3)(4分)①心理描写,(1分)小说以第一人称为叙事角度,通过内心独白等方式表现了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准确生动地刻画出人物敏感多疑的性格特征;(1分)
②动作描写,(1分)小说借助连续的动作描写推动着人物的命运走向,同时生动地刻画出人物胆小、谨慎的性格特征。(1分)(意思对即可)
(4)(5分)①这样结尾符合情节的内在逻辑,从小说前文铺垫的情节看,这场笑话的出现的确与“关窗”、“挪床”的措施有直接关系。
②这样结尾揭示了深层的社会原因。以“我”之所以闹笑话说明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空虚无聊、相互愚弄、充满信任危机的社会现象。“有什么事情比戏弄别人更有意思”、“引起了我的怀疑”、“一切都值得怀疑”等话语就是这种社会现象的反映。
③这样结尾使小说的主题表达更深刻。进一步表现了“我”在这样病态的社会中心理被扭曲的程度,以及不能觉醒、难以自拔的可悲。 (观点3分,简析2分)
13.(3分)B(A.不负众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B.相敬如宾:形容夫妻相互尊敬,如同对待客人一样。C.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D.安之若素:对于危困境地或异常情况,一如平时,泰然处之)
14.(3分)C(A.错用“为……所”,造成主客关系颠倒;B.一面对两面,后半句中“…国家…”“…人民…”“…民族…”逻辑顺序也出现错误;D. “劝阻…不再吸食烟草”否定失当。)
15.(3分)B
16.(3分)他和贺老六的爱子被狼叼走后 不让她参与年关的祭祀罢了 导致祥林嫂沦为乞丐
17/18、略
看过“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期末试卷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