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册语文试题(2)
高一下册语文试题答案
1.A(程度偏颇,原文提供的信息是“更多得益于……”,而该项却表述成“完全得益于……”。)2.C(超前判断,原文有“就此欢呼中国动画电影已经崛起,恐怕还为时尚早”的暗示。)
3.D(‘使“喜羊羊”的成功不会昙花一现’的原因很多,如剧本、产业链等,‘“内容”大于“形式”’只是其中的一个要素。因此应将该项中的“只要……就……”改为“只有……才……”)
4.B(就:就职)
5.答案C,都是连词,表目的,用来。(A项,第一句中的“乃”意为“于是”,第二句中的“乃”意为“竟然”。B项,第一句中的“之”为助词,插入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第二句中的“之”是代词。D项,第一句中的“因”意为“于是”,连词;第二句中的“因”意为“依靠”,介词。)
6.答案B(B项,王粲劝服刘琮有功,因此被提拔赏赐的是王粲。)
8.【答案】(3分)(1) 用了对比的手法(1分)描绘了一边是土地龟裂、禾苗枯焦、黄尘四起的严重灾情,另一边是贵族的府第里“汲井开园”的火热场景,“日日新”与“渐成尘”形成鲜明对比。(2分)
(2) (2分) 诗人针对“权门移芍药”事件,谴责了贵族特权阶级只顾自己享乐,不管人民死活,不忧国家前途的丑恶行径,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9、【答案】(每空1分,计14分)
⑴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 ⑵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亦犹今之视昔 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1)乘彼危垣 不见复关 泣涕涟涟 载笑载言
(2)山川相缪 郁乎苍苍
(3)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注意“垝、涕、缪、麋、匏樽、蜉蝣、沧海”等处词语。)
(4)挥斥方遒 粪土当年万户侯
10、【答案】(5分) 反复、比喻、拟人。(3分)形象地刻画出“古藤”外形的怪异,渲染“古藤”生命中遭遇的磨难。为下文的叙述和议论作张本、铺垫。(2分)
11.【答案】(4分) 惊奇——敬慕——景仰。(3分)其间变化源自作者对生命的认识的深入。(1分)
12.【答案】(4分) 古藤赖于依附支撑的大树倒塌之后,古藤自己为自己做桩,自己为自己相绕,直立而起,倒下,再直立。(2分)历经风霜雨雪的考验,变成根,变成树,变成精。(2分)
13.(3分)B(适用对象不当,用来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
14.(3分)B(A成分残缺,应在“历来是”前加“它”。C句式杂糅,删去“靠的”、“都”或删去“都”、“利用”。D项成分赘余,删掉“4.5亿”后的“多”。“超过”后面应该跟确数,而不能跟约数)
15.(3分)D
16、参考示例:《叶问2》—— 一首彰显民族节气的英雄赞歌
《阿凡达》——一部展现人类自我救赎科幻史诗剧
(答案不要求统一,但选择的影片思想要健康积极向上,较有影响,要能形象生动要概括影片的主题,前后各2分,共4分)
17.【答案】(6分)你不是火炬 却照亮了生命前进的方向 你不是泉水 却滋润着每一个渴盼的心房 你不是花朵 却在人心的土地上绚丽地开放
【解析】此题考查仿句。给的形式是“不是……却……”,并构成排比,要求表现对医护人员的赞颂,从表面看,是排比,而实际是在考查比喻。比喻一般比喻花、草、树、江、河、海、水、泉、山、路、石、云、星、火、雨、霰、虹、鸟、画等等。在这里,只要抓住一个事物的特点就可以了。
王粲字仲宣,是山阳郡高平县人。汉献帝西迁,王粲也迁到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到王粲,认为他不同常人。当时蔡邕才学非常有名,在朝廷位尊权重,经常车马满巷,宾客满座。听说王粲在门外求见,没有来得及穿好鞋子就出去迎接他。王粲进来,年龄很小,身材又矮,满座的宾客都很吃惊。蔡邕说:“这是王公的孙子,有非凡的才学,我比不上他。我家里的书籍文章,全部都要送给他。”十七岁时,司徒征召为僚属,皇帝又下诏任命为黄门侍郎,由于长安局势动乱,都没有到任。后来王粲就到荆州去依附刘表;刘表因为王粲其貌不扬,身体瘦弱,行为又不拘小节,不很看重他。刘表死后,王粲劝说刘表的儿子刘琮归顺太祖。太祖任命王粲为丞相掾,赐予关内侯的爵位;大祖在汉水边摆设酒宴。王粲举杯祝贺说:“当今袁绍在河北起兵,倚仗人数众多,立志兼并天下,不过袁绍喜欢招纳贤人却不能重用,因此有奇才的人离开了他。刘表在荆州从容不迫,静观时局变化,等待时机,自己认为可以效法周文王,伺机夺取天下。来荆州避乱的士子,都是海内的豪杰;刘表不懂得任用他们,所以国家危难而无人辅佐。明公您平定冀州的时候,一到那里就整顿军队,收纳那里的豪杰任用他们,来驰骋天下;到了平定江汉地区之后,又使用那里的贤人豪杰并分别安置职位。使天下归心,希望您的到来使社会安定,文治武功一并使用,英雄能够全部施展才能,这是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王或武王)的作法阿!”后来王粲被提升为军谋祭酒。魏国建立之后,被任命为侍中。王粲学识渊博,询问他没有不能回答的。当时原有的礼仪荒废松驰,建立制定各种制度,经常是王粲主持的。
先前,王粲跟人一起走,阅读路边的碑文。别人问他说:“你能够背诵出来吗?”王粲说:“能。”于是大家让他背对着碑文背诵,一字不差。看人下围棋,棋局乱了,王粲替他们恢复原来的棋局。下棋的人不相信,用头巾盖住棋局,让他用另一副棋摆棋局。用来互相比较,一步也没错。他的记忆力就是这样的好。王粲擅长写文章,一下笔就成篇,不用修改,当时的人常常以为他是事先写好的;但就是再精心深思,也不能超过了。王粲写作的诗赋论议将近六十篇。
五、作文(60分)
18、 这则材料耐人寻味。其实,拴住大象的哪里是什么细绳、竹竿,而是那种“我没法逃脱”的信念!这就是心理定式,它是思维的一种倾向性,是长期形成的一种信念。联系实际,我们思想中又有多少“竹竿”在束缚着我们,令人不寒而栗!事实上有些事人们之所以不去做,只是因为我们认为不可能,而许多的不可能,只存在于人们的想像之中。
古代有一位国王,他把几个儿子带到一座巨大的石门前,对他们说:“谁能推开这扇门,谁就继承王位。”王子们望着巨大的石门,都摇摇头放弃了。只有最小的王子走过去,用力一推,门开了,就这么简单!心理的“封条”压在人们心头,如一座大山,其实也就是一张纸,轻轻一碰就破了,所需要的只是一点勇气和行动而已,取而代之的将是一个崭新的世界!因此,这则材料的写作中心应是人要打破思维定式,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取得事业的成功。
看过“高一下册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