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试题 人教版(2)
高一语文试题 人教版答案
1. C(A. 庇bì 哄hōng B. 械xiè 便biàn D. 翌yì 累累lěi)
2. D(A. 厮杀 沿袭 B. 振聋发聩 嬉皮笑脸 C. 谈笑风生 独行其是)
3. C(熏陶:指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思想习惯、品行学问等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好的)/熏染:指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坏的);扶植:扶助培值/扶持:一是指搀扶,二是指扶助,护持;捉摸:侧重“猜测”“预料”,多用于对某人脾性或言行用意的猜测、把握,有时也用于对某种情况的猜测、预料,且“捉摸”常与否定性成分搭配使用/琢磨:“反复思考、仔细考虑”的意思,多用于对某一具体问题采取何种对策或做法的考虑,有时也指对文章中词句含义的思索、体味)
4. A(一名不文:一个钱都没有。形容非常贫困/每况愈下:越往下越明显,表示情况越来越坏/毁家纾难:不惜捐献所有家产,帮助国家减轻困难、解救国难的行为,指牺牲自我/胼手胝足:指长期从事体力劳动,手脚生茧)
5. A(B. 搭配不当,“改善”和“问题”不能搭配。C. 句式杂糅,“取决于”和“造成的”杂糅。D. 缺少宾语,“走向……的局面”)
6. D(卡夫卡是奥地利人,用德语写作,他出生于捷克)
二、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7. C(乖违,不顺)
8. B(A. 连词,表目的,来:介词,因为。B. 介词,比。C. 表原因:表凭借,用来。D. 连词,表转折,虽然;连词,表让步,即使)
9. D(D. “感慨”古今同义,有所感触而慨叹。A. “成立”,古:成人自立;今:(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B. “气候”,古:天气,今:一定地区里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情况。C. “上路”,古:高高的道路;今:动身。)
10. D(A. “闵”通“悯”;B. “销”通“消”;C. “有”通“又”)
11. D(例句“襟”与D项“齐”均为意动用法。A. “上”,名词作状语,向上;B. “族”,名词活用作动词,灭族;C. “屈”,使动用法,使困窘)
12. A(翻译要点:不远,离得不远;其,大概;爱,吝啬;且,而且;华,使……光彩)
13. 第二天,(郭汾阳)对宾客僚属长吁短叹多次。
评分标准:明日、宾僚、数四,每个要点1分,2分扣完为止。
三、本大题1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4. 默写(10分)
①犹蒙矜育 ②过蒙拔擢 ③辘辘远听
④奈何取之尽锱铢 ⑤秦人不暇自哀 ⑥龙光射牛斗之墟
⑦潦水尽而寒潭清 ⑧雁阵惊寒 ⑨一觞一咏 ⑩向之所欣
四、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14. B(冉阿让的强自抗拒,还是因为身处罪恶久矣,本能抵抗的傲慢,从全段内容来看,冉阿让的良心并未完全泯灭,而且内心的凶恶已经开始动摇了。)
15. D(“这种不满”表现了艺术家在自己的表演还能继续时却被强行中断,而并没有得到真诚信任的愤怒。)
16. C(原文的意思是学生们在室内全身心学习时,尽管周围全是人,可是他 处于一个人思考的境界,所以似乎“寂寞”可又不觉得“寂寞”,同时学生们又需要社交来调剂自己的生活。以上逻辑关系不可反推论;学生们可以通过社交来消遣,所以他们在教室里用功时不觉得“忧郁”。)
五、本大题共8空,每空1分,共8分。
18. 姗姗来迟 部署 陷阱 罹难
19. 风靡(mǐ)一时 曝(pù)晒 笑容可掬(jū) 模(mú)样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5题,20~24题每道3分,25题10分,共25分。
20. C(托:托付)
21. A(两个“是”都是指代词“这”B. 以:介词,因:目的连词,来C. 即:顺承连词,就:假设连词,即使D. 或:副词,有时候;代词,有的人)
22. B(燕军起兵,朝廷商议讨伐(燕军),诏令、檄文都出于方孝孺之手)
23. C(①主要表现他安于清贫;②主要体现他勤奋教书;③④⑥都是方孝孺的言语、行动,直接体现其他对惠帝的忠诚;④借姚广孝之口,间接说明其忠君)
24. D(朱棣,即后来的成祖,应承姚广孝的时候并不是“假意”的,而方孝孺后来拒绝起草诏书,其激烈的反应最终刺激了嗜杀的朱棣,激怒之后大开杀战)
25. 以下择其一分析:A. “明王道、致太平”的儒家文人理想,评价时主要肯定他心忧天下苍生,关心国家社稷的责任感;B. 忠诚(忠君)/士为知己者死,评价时肯定其忠诚或者批判其愚忠均可。
评分标准:结合文中实例分析其精神追求,3分;结合阅读经验或社会生活谈感悟,4分;语言准确、流畅、有文采,3分
参考译文:方孝孺,字希直,又字希古,宁海人,他的父亲叫方克勤,是洪武年间的好官吏,有自己的传记。方孝孺年幼时很机警敏捷,两眼炯炯有神,每天读书超过一寸厚。他成年后跟从宋濂学习,宋濂的学生中的著名人士都不如他,方孝孺常常把阐明王道、实现天下太平作为自己的使命。
洪武十五年,因吴沉、揭框的推荐,被太祖召见。太祖欣赏他举止就庄严肃,对皇太子说:“这是一个品行端庄的人才,你应当一直用他到老。”随后按照礼节送他回家,后来被仇家连累,被逮捕至京城。太祖看到他的名字就释放了他,二十五年,又因为别人的推荐被召到宫廷,太祖说:“现在不是任用方孝孺的时候。”任命他担任汉中教授,每天和学生讲学,毫不厌倦。
到惠帝即皇帝位,征召他任翰林侍讲,第二年又升调他做诗讲学士,国家重大的政事皇帝都要向他询问。惠帝喜欢读书,每当碰上疑难,就召见他让他讲解。上朝讨论事情,官员们难以作出决定时,有时皇帝就让方孝孺在自己的座位前拟写批复。燕兵作乱,朝廷商量讨伐他们,诏书和檄文都出自他的手。
建文帝三年,燕兵侵占大名府。
……第二年五月,燕兵到了江北,皇帝下诏征集四方军队。方孝孺说:“事情紧急了,马上派人答案他们割让土地,拖延几天。等待东南方向征募的军队迅渐集结。北方的军队不擅长使用船只打仗,在长江上次战,谁胜谁败也许还不一定呢。”主帝命令各将领把战船集中到长江上,但陈瑄率领战舰投降了燕兵,燕兵就渡过了长江。那时是六月乙卯这天,皇帝对此非常忧惧,有人劝皇帝到其它地方去避难,再去图谋复兴。方孝孺竭力请求守住京城来等待救兵,假如事情不成功,就决心为社稷而死。乙丑这天,燕兵入城,建文帝自焚?这一天,方孝孺被捉拿关进监狱。
在此之前,成祖在北平发兵,姚广孝把方孝孺托付给成祖,对他说:“城池攻克这一天,方孝孺一定不会投降,希望你不要杀他。杀了方孝孺,天下读书风气就会继绝。”成祖点头答应了他。到这时,成祖想让他起草诏书。被召见宫中后,他悲痛的哭喊声响彻宫殿内外,成祖走下坐塌,劝导他说:“您不要折磨自己了,我只是想效法周公辅佐成王罢了。”方孝孺说:“成王在哪里?”成祖说:“他已经自焚死了。”方孝孺说:“为什么不拥立成王的儿子?”成祖说:“治理国家要依赖年长的国君。”方孝孺说:“为什么不拥立成王的弟弟?”成祖说:“这是我们的家事。”回头让手下的人递给他笔和纸,说:“向天下发诏书,非你起草不可。”方孝孺把笔投到地下,又哭双骂说:“死就死吧,诏书(我)是不可以(帮你)起草的。”成祖大怒,命令在闹市砍下他的头,方孝孺慷慨赴死,时年四十六岁。
七、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26. C
27. 秋天的傍晚,诗人在众人散去之后,独自追寻贾谊的遗迹;寒林日斜,故居仍在而先贤故去,思之令人哀叹(2分)。颔联渲染出贾谊故宅萧条冷落之景(1分),在这种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寻”,足见其景仰倾慕(1分),第四句,尤其是“空见”二字,进一步抒写出寂寞、怅惘的痛苦、无奈(1分)。
评分标准:翻译句子(2分);点明景物特点(1分),敬慕(1分),寂寞怅惘或者痛苦无奈(1分)
八、本大题两个小题,共7分。
28. C(A. 鉴赏印通用于图书专集,起于宋宣和年,而加盖私章当然要更早于此,所以应该是在宋朝宣和年前B. 原文为自己在买到心爱的书后,在上加盖自己的印章,替本书增些色泽;而买到有名字印记的旧藏,会认为是意外收获,并不是在旧书钤上自己的印章,以增加书籍的色泽D. 文中只交代闻一多、叶圣陶精铁笔,未说明郑振铎、刘半农是否治印)
29. ①刻名字的私章,表明所有;
②刻入箴规的话,告诫子孙;
③不记名的闲章,表达襟怀;
④记籍贯和名字或姓氏的名章,表明所有;
⑤记名兼记年的名章,表明藏书的时间,并便于查考;
评分标准:答出四项得4分,三项得3分,二项得2分,一项得1分。
九、本大题4个小题,共10分。
30. B(A. 端正态度——动宾短语 打扫干净——补充短语;C. 出去一趟——补充短语;D. 认真处理——偏正短语)
31. ①闪光的||不都是金子。
②杨广这小子||并不老老实实在龙舟上呆着。
③躺着看书||他早就已经习惯了。
④你把我扔在这儿||算怎么回事儿?
32. C(此句的宾语是“有什么书可买”。)
33. ①B ②C
十、本大题共50分。
34. 作文(略)
看过“高一语文试题 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