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木三分的主要内容
《入木三分》主要内容
有一次,皇帝要到北郊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木匠拿去雕刻。木匠在雕刻时发现王羲之写的字竟然已经深入木头达三分,赞叹道:“右军(王羲之)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啊!”
“入木三分”形客书法笔力强劲,也比喻见解深刻。
《入木三分》读后感一
《入木三分》这个故事讲了王羲之的字写得这样好,固然与他的天资有关系,但最重要的还是由于他的刻苦练习。他经常在池塘边练习写字,每次写完,就在池塘里洗涤笔砚,时间一久,整个池塘的水都变黑了。由此可以知,他在练习书法上所下工夫之深了。有一次,当时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辞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雕刻的工人在雕刻时非常惊奇,王羲之写的字,笔力竟然渗入木头三分多。
《入木三分》读后感二
一个人的天资固然很重要,但我也一直相信勤能补拙。我的数学一向不稳,成绩平平,看了这个故事之后,我更加坚信只要像王羲之那样经过勤奋学习,刻苦努力,不耻下问,不断地积累知识,我的数学成绩一定会突飞猛进!勤奋一定会使我达到理想的彼岸!
《入木三分》读后感三
多少次痛下决心不再给人写序、跋、评论、读后感之类文章,因为身体不适,精力有限,仅想写点流淌于内心的散文感悟。岂料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常有些友情难推诿,总有点感动在心头,不得不一次次改变初衷,形成这些四不象的文字。
也确有来自心底不吐不快的感情萌动。捧读新安县粮食局李学良(网名涧河听涛)的长篇小说《古城儒事》,我就一次次陷入滚滚的浪涛里。说来颇感羞赧,儒生意气的学良老弟半年前来洛相会,赠书于我,促膝畅谈,相见恨晚。他的散文写得很有文采,富有感染力,谈吐温文尔雅,求知欲很强,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说来奇怪,我浏览他的书,总由不得高高地捧起,轻轻地放下,是他写得太专业,还是太散文化,细品文字优美流畅,故事情节也不乏抓人眼球之处,我竟断断续续读了半年之久。
第一次如此对不起我所赏识的文友。不是这小说程式变化快,是他的散文底蕴费揣猜。
《古城儒事》是以河洛附近为描写环境,地域景物描摹清晰,感性很强。主要讲述抗日战争时期,河洛青年陈少辉大学毕业走向社会,在经历一番痛苦后由软弱变坚强,由单纯变成熟的人生经历。在东垣县四年的教书生涯中,陈少辉有初入杏坛的新奇与喜悦,有希望破灭的痛苦与彷徨,有遇到知音的兴奋与快乐,有遭遇压迫的绝望与觉醒。思维敏捷、性格软弱的主人翁,在黑暗中探索,最终没有找到出路,他觉醒后毅然渡过黄河投奔解放区,开始了新的生活。
学良是个读学不懈的儒人。他出生于书香门第,祖父、父亲两代担任小学校长,母亲和两个叔叔都是学校的教师,堪称教育世家。在这个家庭里耳濡目染,他苦读不辍,笔耕不息,三易其稿,洋洋20万字终于付榟,实在是心血的结晶。
在这本书里,除了主人公陈少辉,他还成功刻画了河洛一批文人儒士的性格特征:知识渊博、刚直不阿的赵仁贤,富有正义感、熱血激进的苏元超;见钱眼开、奸诈狡猾的吕从周;目中无人的邓建中;不学无术、洋气熏天的胡绍堂;玩笔弄文、迂腐虚伪的苏公甫等。展示了旧中国文人的困惑与困境,鞭笞了假文人、真恶棍的虚伪与丑恶。
六年辛苦不寻常,儒人写儒入木深。学良以书生意气写儒生品格,枝枝叶叶脉络毕现,读来颇有可圈可点之处,给我们推出可以启迪人生或不断感悟的群体“这一个”,无疑是值得称道的。
我还十分推崇他散文化的环境描写。河洛文化的遗迹,在他的笔下可望可及。“高大的城墙建于明朝洪武年间。东城门叫迎熙门,西城门叫伪维新门,北城门叫望阙门。南边开阔有三个城门,分别是永济门、通济门和联壁门。城北是巍巍慕蓉山,城南有连绵玉屏山,城东是奎楼山,城西是铁塔山。城山之间,山水环绕,垣河、泥河、涧河像碧绿的飘带,飘舞在古城周围。”壮哉,我们无与伦比的河洛!
他的景物描写是与人物刻画相辅相成的,因而更使人感到余味无穷。“院中,狂风吹着梧桐树,暴雨打着凤尾竹。墙角的那丛凤尾竹在狂风中拼命挣扎,狂风把它们压下,它们在风隙中又撑直身子,狂风又犹排山倒海之势吹过来,凤尾竹们低下头去,想用委曲求全换得生存,可风伴着雨还是无情地吹过去,压下去,狂风把几枝凤尾竹的叶子都吹折了,但它们的身躯仍直直地挺立在那里。少辉看呆了,那狂风中的凤尾竹不正是元超表哥、仲超先生、高英和自己的写照吗?”这样细腻而又动人魂魄的环境描写,在小说里画龙点睛,耐人寻味。可以说,学良善于运用散文笔法的情境交融和象征手法,且运用得比较贴切到位。
学良是个淳朴厚道的文人,是个为文友做得多说得少的文人,几次接触我就深深感受到了他的爱学,他的谦恭,这恐怕正是他能美文频出的根基。去年炎夏,我曾约一干文友去新安采风,学良不仅全程陪同,而且充当讲解员,给我们介绍了洞真观等名胜传说。
树到根深枝叶茂,人旦酷读文思飞。愿儒人涧河听涛佳作等身,美文频出。
看过“入木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