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一学习方法 > 高一语文 >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总结(2)

时间: 燕妮2 高一语文

  题组一 考点针对练

  1.(2013·河北高三教学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 溪 沙

  李清照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注]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注] 宝鸭:用宝石镶嵌的飞鸭状的头饰。

  联系整首词的内容,请简要分析词中女主人公的形象。(6分)

  答: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找出词中对人物形象的描写,上阕前两句写其外貌美丽,第三句通过眼波写其多情;下阕从她的内心世界入手,写她的思念及主动写信。通过对女主人公描写的分析不难发现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回答的思路是先总后分。

  参考答案:全词描绘了一位美丽多情,对爱情大胆追求的少女形象。词的上阕以“绣面芙蓉”“斜飞宝鸭衬香腮”刻画了女主人公的美丽外表,以“眼波才动”写出了少女美目流盼、情窦初开的神态;下阕着力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写少女的思念、幽怨与主动写信相约。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元十八①溪居

  白居易

  溪岚漠漠树重重,水槛山窗次第逢。

  晚叶尚开红踯躅②,秋芳初结白芙蓉。

  声来枕上千年鹤,影落杯中五老峰。

  更愧殷勤留客意,鱼香饭细酒香浓。

  [注] ①元十八:白居易被贬江州时结识的朋友,隐于庐山五老峰下。②踯躅:杜鹃花的别称。

  诗的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意境?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6分)

  答:

  参考答案:意境:潺潺的溪水,弥漫的岚气,茂密的森林,错落有致的水槛,面山而凿的小窗,绽放的红杜鹃,初开的白芙蓉,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夏秋之交的幽美意境图。

  景物描写的特点:①诗人将宏观远视与近景特写相结合,写景富有层次感;②选取红白两色入诗,色彩对比强烈;③诗人用叠词描写溪岚的迷蒙和树木的茂盛,用拟人的手法写水槛山窗一个接一个地扑面而来,展现了友人溪居的幽美环境。(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郑侍御谪闽中

  高 适

  谪去君无恨,闽中我旧过。

  大都秋雁少,只是夜猿多。

  东路云山合,南天瘴疠和。

  自当逢雨露,行矣慎风波。

  诗歌的颔联选取了哪些意象?写出了闽中怎样的特点?(4分)

  答:

  解析:对于前一问,考生很容易便可得出答案。而在总结闽中的特点时,需要结合诗中的意象进行分析。比如对于“秋雁”,古人一直把“雁”作为传递音信之物,又加上“少”,可以看出诗人用“秋雁少”主要表现了闽中这个地方的偏僻和消息的闭塞,因为连秋雁这样的信使都比较少。

  参考答案:秋雁、夜猿。诗歌用“秋雁少”表现闽中的偏僻和消息的闭塞,用“夜猿多”表现闽中夜晚的凄清与环境的恶劣。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生查子·独游西岩①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 ①这首词是作者闲居上饶时游览风景优美的西岩所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

  在词人笔下,青山、明月是怎样的形象?(4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形象的能力。要结合具体的词句来分析。词中的青山和明月,是作者想象中的理想人格的化身。开头“青山”两句,写出了词人对青山的一片痴情。“偃蹇”是其屹立不移,不随人俯仰的写照。“岁晚”两句写貌似傲慢的青山对词人充满了情意。作者独游西岩是在冬天,应该把自然界的寒,理解为政治上的失意。作者正是在恶劣的政治气候逼迫下,闲居山野,得到青山深切关怀的。下阕展示明月与词人的情谊,突出了明月的有意有情。

  参考答案:青山貌似傲慢却又充满情意,明月高洁而又善解人意,是词人理想人格的化身,是作者被贬独游时的知音。

  题组二 考点综合练

  5.(2013·湖北八校联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东 坡

  苏 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注]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 荦(luò)确:山石大而多的样子。

  (1)请简要分析首句“雨洗东坡月色清”中“清”字的妙处。(3分)

  答: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请简要概括。(5分)

  答:

  参考答案:(1)“清”字有“清澈、澄明”之意。一个“清”字描绘出雨后月光的皎洁,营造了清新、澄澈的意境,展示了诗人清静、淡泊的内心世界。

  (2)这首诗表现了一个热爱生活、淡泊名利、不畏艰险、自得其乐的诗人的自我形象。

  6.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夜喜遇王处士①

  王 绩

  北场芸藿②罢,东皋刈黍归。

  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

  [注] ①处士:古代对隐居民间而不愿做官的人的敬称。②芸藿:锄豆,和“刈黍”一样,都是秋天的农事活动。

  (1)“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4分)

  答:

  解析:本题要求回答诗句描述的画面,回答问题可以从三个角度:一是找出诗句描写的对象,用比较整齐的语言表述出来,比如“溶溶明月、点点流萤”等;二是描述诗句描写的整体场景,比如诗句对流萤的描写,增强了乡村生活的动态特征,更体现出诗人的欢喜之情等;三是分析这种场面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描写了一幅由溶溶明月、点点流萤所组成的山村秋夜图。秋月圆若白玉盘,高悬夜空,皎洁的月光洒在小路之上,田野上的流萤,提着无数盏小灯笼在两人周围飞来飞去,映得一路星星点点,别有一番情趣。它们的出现,给这宁静安闲的山村秋夜增添了流动的意致和盎然的生机,使它不致显得单调与冷寂,同时,这局部的流动变幻又反过来衬出了整个秋夜山村的宁静、安恬。另外,也写出了两人相遇时的喜悦之情。

  (2)有人说“诗人没有写喜字,而其喜情却从字里行间跃然纸上了”。请简要分析诗歌是怎样体现诗人的喜悦之情的。(4分)

  答:

  解析:可以分析诗歌描写的哪些景物蕴含有诗人的“喜”之情。比如一、二两句,为何诗人要写劳动归来,可以通过联想陶渊明《归园田居》表达的情感来理解;三、四两句为何写乡村的秋月、夜萤,表达了诗人遇到朋友时怎样的情感等。

  参考答案:诗中选取“北场”“东皋”“秋月”“夜萤”这不同方位的四景对诗人逢友的兴奋心情进行渲染,但景又都饱含着诗人喜悦的情愫。前两句描绘在满载劳动的喜悦中与好友相逢的场景,有喜上加喜的意味蕴含其中。后两句写天公作美,友人得以团聚,以喜庆之景来烘托遇友之喜,使诗歌的意境弥漫着一种欢快的氛围。

  第2讲 语__言

  诗词是语言的艺术,诗词丰富的思想感情、优美的意境都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诗词的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加凝练、优美,更具抒情性、含蓄性、跳跃性和感染力。鉴赏诗词语言,就是要了解诗词语言的特点,并借助诗词的语言进一步领悟诗词的精妙之处。

  分析诗词语言的妙处,除了理解诗词语言的字面意义之外,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而把握好诗词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从多年的高考试题看,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三个方面:炼字、诗眼和语言风格。

  古人作诗填词都很讲究炼字。在单篇作品中,作者反复锤炼的某一个字,往往是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体现作者独具匠心的字。因此,一首诗词也往往会因一字而境界全出。

  [知识储备]

  古诗词炼字主要是锤炼动词、形容词和虚词。根据这三类词语的语法特点分析,动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动态,强调过程及变化;形容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性质状态,跟动词比较,形容词主要着眼对象的静态;虚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程度范围。

  从艺术效果的角度理解炼字艺术,要关注下面几个方面:

艺术效果

举例

动静转换结合,追求画面的动态美

苏轼《蝶恋花》中“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

运用想象、联想,追求化无形为有形的可感性

王安石《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最为精警,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春风拂煦,百草始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写出了春风的精神。

语意双关,追求表达的含蓄与丰富之美

苏轼《西江月》中“人生几度新凉”中的“凉”字,指出了自然气候的变化,营造了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同时借写气候之“凉”,抒写人生之“悲凉”,指出了人生命运的起伏不定、变幻莫测,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沉思考。

表达诗人独特的个体感受,常常收到妙趣横生之效

王驾《雨晴》中“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中的“疑”字,可谓“神来之笔”,不仅把蜂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写得活灵活现,更把春色写活,一“疑”字让小园、蜂蝶、春色焕发异彩,新鲜生动。

  [常见设问方式]

  1.某一联中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个字?请简要赏析。

  2.某字历来被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这首诗中的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述理由。

  4.请对某句中某字的妙处加以赏析。

  5.某句中的某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6.某字另一版作另一字,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

  [例一] (2013·福建高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选自《宋诗精华录》)

  [注] 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2分)

  [自主尝试]

  [解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送别友人前往蜀地。首句“春风入树绿”点明送别友人的季节是春天;这一句中“绿”字使用得非常好,由此可联想到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这里的“绿”兼具形容词和动词的功能,可理解为使动,春风“使树绿”,展示了一种动态美,把无形的“春风”形象化,生动传神地表现了春风吹到树上树就绿了的奇妙动态变化,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春天的勃勃生机。

  又是一年春风吹绿树木、春归大地,诗人想象着何遁山人的家中,孩童遥望柴门盼望亲人归去,想象着友人回到家中见到春燕、浣洗衣衫的情景,因而“绿”字为全诗增添了韵味。

  [参考答案] “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的韵味。

  [解题方略]

  步骤一:解释该字的含义(表层、深层);

  步骤二:结合诗歌的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述的景象;

  步骤三:指出该字的特点(如是否为色彩词、叠字,有无活用等)和所用的手法(如比喻、拟人);

  步骤四:适当展开想象,说说这个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如果是比较赏析题,则要从以下角度考虑:①从修辞手法的运用上进行比较,看哪种手法更有表现力;②联系诗歌描写的情景进行比较,看哪种用语更符合语境;③从表达思想感情上进行比较,看哪些用语更能准确表达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

  [应用体验]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宴左氏庄

  杜 甫

  林风纤月落,衣露静琴张。

  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

  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

  诗罢闻吴咏,扁舟意不忘[注]。

  [注] 杜甫曾漫游吴越四年,江南水乡的秀美给他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请简要赏析颔联中“流”和“带”两个字的妙处。(4分)

  答:

  参考答案:“流”字,流淌之意,写出了夜里缓缓流水傍着花径流过的美妙情景,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带”字,环绕、映带之意,(答名词作动词也可)写出了繁星低垂,围绕着草堂,映带着草堂,好像草堂的飘带,构成了一幅想象奇特的美妙图画,表达了诗人的欣喜之情。

  所谓“诗眼”,是指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有时是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有时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句子,是一首诗词的主旨所在。

  [知识储备]

  “诗眼”大致分为两类:

  一是表现为一首诗思想的凝聚点,揭示诗的主旨,这是全诗的诗眼。找到了它就等于抓住了诗的中心。如《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诗主要写友情,但是它突出的却是一个“深”字,以水之深寓情之深,既形象又浪漫,既夸张又恰当地流露出了对汪伦情谊的赞美。所以“深”是诗眼。

  二是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词语,或增强诗歌的形象性,使诗歌充满情趣,给人以丰富的想象;或使诗意更精确,或使诗句翻出新意。这是局部的诗眼。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满”和“压”就是诗眼。

  诗(词)眼在句中的作用:

诗眼的作用

举例

用以翻

出新意

萧楚才改张乖崖“独恨太平无一事,江南闲杀老尚书”之“恨”为“幸”,“恨太平”是对天下太平的不满,“幸太平”是因天下太平而感到幸福,一字之改而诗意迥异。

借以增

添情趣

韩驹改曾吉甫“白玉堂中曾草诏,水晶宫里近题诗”之“中”为“深”、“里”为“冷”,改动两个字,使得原来只是用以指示方位的“白玉堂”与“水晶宫”,转眼显得雍容高华,超凡脱俗。

靠它增强

形象性

秦观的“山抹微云,天粘衰草”,是取“抹”“粘”动作勾画出的线条轮廓。

关乎诗意

的精确

齐己咏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将“数枝”改为“一枝”,使“一枝”与“早”意丝丝入扣。

  [常见设问方式]

  1.全诗的诗眼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2.有人说,本诗诗眼是某某字,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3.找出全诗的诗眼,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4.本诗是怎样以某某字词统摄全篇或贯穿全篇的?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赏析。

  5.古人写诗讲究一字传神,请简析某句中的某个字的妙用。

  6.全诗围绕某字(词)展开,请结合全诗分析。

  [例二]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同从弟①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苒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②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注] ①从弟:堂弟。②越吟:越人庄舄在楚国为官,曾唱越歌以寄托乡思。

  古人写诗讲究一字传神,请简析“是夜越吟苦”中“苦”的妙用。(5分)

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