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诗词表达技巧总结
摘要:“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词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赏析其表达效果。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四大部分的内容。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命题涉及最多的内容。有单独考查的,也有结合形象、语言和思想感情来考查的。
高中语文古诗词表达技巧总结
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表现手法。它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从高考命题情况来看,一切用以增强诗歌表达效果的方法都在考查之列。
高考试题的“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词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赏析其表达效果。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四大部分的内容。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命题涉及最多的内容。有单独考查的,也有结合形象、语言和思想感情来考查的。因此,它应该是我们复习的重点。
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两个层面,一是辨认修辞格,二是说明其表达效果。此类试题所涉及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等。高考对于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内容作相应的具体分析,而不能泛泛而谈。
[知识储备]
掌握古诗歌中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提高鉴赏表达技巧的能力。
修辞 | 作用 | 示例 |
比喻 | 描绘意象更加形象生动,体现意象的情态特征。 | 李白《清溪行》:“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
夸张 |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能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 | 李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借代 | 借用相关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形象、含蓄。 | 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双关 | 双关的使用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能加深寓意,给人深刻印象。 | 刘禹锡《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
[常见设问方式]
1.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作用。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某一句的妙处。
3.诗中某句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试简析它的艺术效果。
[例一] (2013·安徽高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注]《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 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4分)
[自主尝试]
[解析] 这两首诗都是借景抒情诗,诗人的情感寄寓在诗歌描写的意象中。
韦诗写诗人秋夜独宿,观赏到皎洁明月、霜风动竹、惊栖之鸟等景象。首句描写山中明月的皎洁明亮,以烛比喻月,生动形象地写出恬静的月色,宛如点燃的夜烛一般。明月悦目,犹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让人有一种淡淡的孤独。
赵诗则描写了残烛、秋雨、深竹、惊鸟、寒枝等景色。首句“侵残烛”的应是“月”,写月照残烛,作者没有直接写月,而是以“月晕”替代月,联想到古人有“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说法,可以看出作者使用“晕”代月,还预示着天气的变化,自然而然地引出下句的“雨声在深竹”。作者还把“晕”配以“冷”,“烛”配以“残”来修饰,突出了月夜寒意侵人,残烛独照,表现出人物孤独中更加凄冷。
[参考答案] 韦诗:比喻,以烛喻月。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
赵诗:借代,借“晕”代月。“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侵人;“晕”又预示天气变化,引出下句。
[解题方略]
步骤一: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步骤二:结合诗句阐释此种修辞手法在诗中是如何运用的;
步骤三:指出运用此种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如对形象塑造、意境营造、情感主旨表达的作用)。
[应用体验]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别范南伯
[宋]杨炎正
离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刬地①东流去。弱柳系船都不住,为君愁绝听鸣橹。
君到南徐②芳草渡。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
[注] ①刬(chǎn)地:依旧,还是。②南徐:今江苏镇江。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词的上阕是如何抒写离别之情的。(4分)
答:
参考答案: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以绵绵春雨和滔滔江水比喻离愁之深远。写弱柳留船,赋予柳枝以人的情感,表现了对友人的深挚感情。
基本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在古代诗歌中重点考查描写、抒情两类,并且描写和抒情的技巧与表现手法有交叉重合之处。
[知识储备]
了解两种常考的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 | 方法 | 作用 | |||
描写 | 讲究角度 | 远景与近景、俯瞰与仰视 |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进行具体描绘和刻画 | ||
讲究方式 |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 ||||
讲究技巧 | 正侧面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声色结合、明暗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工笔、细节描写等 | ||||
抒情 | 间接抒情 | 借景抒情 | 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 | 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 |
寓情于景 | 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 | ||||
直接抒情 | 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 ||||
[常见设问方式]
1.某诗句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2.某诗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加以赏析。
3.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本诗(词)是怎样表达作者情感的。
4.诗(词)中的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试作简要分析。
[例二] (2013·广东高考)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 鸪 天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 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
[自主尝试]
[解析] 这是一首借景写客中思念家乡、怀念故国的小令。
上片侧重写景,景中含情。起句“楼上谁将玉笛吹”让人联想到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写作者因笛声撩人心魄而引起思乡之情,奠定了深沉的思念故乡的感情基调。
次句“山前水阔暝云低”,写因故乡之思,继而眺望故乡,然而却是春水茫茫,暮云低垂,给人一种压抑、低沉的感觉,使作者心情变得黯淡。
三、四句继续写眼前所见之景。燕子觅食、筑巢,而自己却流落、飘零千里之外,有如断梗漂萍,随波逐浪。雨打过后变得稀疏的梨花,更是寄托了自己孤寂无依之情。燕子远飞、雨中梨花使作者思乡之情、孤苦之愁,油然而生。
上片侧重写眼前之景,景中含情,不言愁而愁自现。
[参考答案] 词的开头,玉笛声引起作者的思乡之情。春水茫茫,暮云低垂,使作者心情变得黯淡。看到远飞燕子觅食、筑巢,作者不禁想起自己飘零千里之外;看到雨打过后稀疏的梨花,作者感到自己孤寂无依。燕子远飞、雨中梨花使作者思乡之情,孤苦之愁,油然而生。
[解题方略]
步骤一:明方式,指出诗歌所运用的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及特点;
步骤二:释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表达方式是如何运用的;
步骤三:析作用,简析该表达方式对塑造人物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
[应用体验]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
参考答案:这首诗突出运用白描手法,描绘了临水的村庄、掩着的柴门、疏疏落落的篱笆、碧波粼粼的溪水、飘荡的小船、奔走的儿童这样一幅宁静优美的水乡风景画,(2分)表 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和闲适舒坦的心情。(2分)
表现手法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它的含义有广狭之分。广义上的含义等同于表达技巧,而高考通常在狭义方面使用它,主要包括:联想、想象、象征、衬托、用典、对比、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抑扬结合、以小见大等。
[知识储备]
常考的几种表现手法:
手法 | 解说 | 示例 |
用典 |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的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联想 |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塑造成一个典型。 |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
想象 |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
渲染 | 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
象征 |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 |
衬托 | 衬托分正衬与反衬两种。它可以使被陪衬事物性格更加突出,形象更加鲜明。考试常考的是反衬,如用乐景反衬哀情,用动反衬静,用虚反衬实等。 | 江上雪,独立钓渔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图画若为工。(李纲《望江南》) |
托物言志 | 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 |
对比 | 相互比较两种事物使形象更鲜明,烘托映衬更突出,揭示主旨更深刻,使人感受深切。 |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杨巨源《城东早春》) |
[常见设问方式]
1.这首诗(词)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2.试分析“×××××”诗句运用的表现手法。
3.请你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诗句进行赏析。
4.试分析本诗使用的表现手法。
5.这首诗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诗人的情感的?
[例三]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 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
[自主尝试]
[解析] 这是一首借物咏怀的诗。借写梅花表达诗人内心的孤独、惆怅和思念之情。
首联写“江头几树梅”令人惆怅,让诗人在梅花树下久久徘徊。作者借助感情的渲染,引出抒写的对象,并寄托诗人的怅惘之情。
颔联未涉及对梅花色香的直接描写,以“雪压”“月明”状写梅花开放的寒冷环境,用环境艰苦烘托梅花傲霜雪,不惧严寒的高洁品质。
颈联用“相思应恨”,注重感情的直接表达和渲染,抒发了诗人孤独寂寞,相思之苦。
尾联写“日落寒鸦起”,描写了环境的凄凉,烘托梅花的精神品质;“独自回”抒写了作者孤独寂寞、内心惆怅和若有所失的心情,对表现梅花的精神起到了渲染的作用。
[参考答案] 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解题方略]
步骤一: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步骤二:结合诗句说明诗中是如何使用这种表现手法的;
步骤三:阐明此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应用体验]
3.(2014·湖南郴州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京中有怀
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注] 作者曾跟随武则天在东都洛阳居住,并结识了许多文臣武将,成为知己和好友,第二年春天,他又伴驾回到西都长安。游秦,此处指游长安。
前三联诗人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试简要分析。(4分)
答:
参考答案:虚实结合和对比(或反衬)。一、二两联实写诗人独自游长安,第三联想象东都洛阳朋友们踏春欢聚“尽兴”赏景,一虚一实,以虚衬实,表达了诗人的孤寂以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第二联写长安上林苑里的“花发”与“叶新”,以乐景衬哀情,亦可)(答出两种方法并分析得满分)
古诗词的结构即诗词的行文脉络以及情感内容的起伏变化。具体来说,就是一首诗词是如何开头、展开、变换、衔接、结尾的。
[知识储备]
结构方面的技巧主要有卒章显志、以景结情、首尾呼应等,鉴赏诗词中的结构技巧往往提问思路特征或是考查关键诗句的作用。
掌握几种常见的结构技巧:
1.卒章显志。
在诗歌的结尾运用直抒胸臆的手法,点明志向、诗歌的主旨。
2.以景结情。
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3.以小见大。
指以小景传大境界,以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常见设问方式]
1.分析诗歌在结构方面的技巧。
2.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分析。
3.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4.这首诗结尾一句运用了什么技巧?请简要分析。
[例四] (2011·江苏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
杜 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 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论诗。
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
[自主尝试]
[解析] “春日忆李白”题目表明,这是一首思念、怀想友人之作。怀念对象是李白。
首联概括赞美李白的诗,没人能比得上,豪放飘逸、超凡脱俗。表达作者对李白由衷的钦佩。颔联具体评价李白的诗风:“清新”“俊逸”。颈联写景融情,诗人身居“渭北”,李白地处“江东”;“春天树”给人深茂之感,“日暮云”给人郁积之感。虚实结合,于平实景物中融会着对李白深深的思念、怀想之情。尾联抒发相聚的愿望,“何时”“重与”把作者渴望早日与朋友相见、重聚、切磋诗艺的愿望表达出来。
全诗以赞诗起,以“论文”结,由诗转到人,由人又回到诗,转折过渡,极其自然,通篇始终贯穿着一个“忆”字,把对人和对诗的倾慕怀念,结合得水乳交融。
[参考答案] 立足于诗,怀念李白:从赞美李白的诗歌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最后以渴望相见、切磋诗艺作结。
[解题方略]
第一步:指明行文构思的技巧;
第二步:阐述内容的转换,景情的关联;
第三步:概述这种结构技巧的效果,及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应用体验]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 湘 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 杜审言:唐代诗人,唐中宗时曾被贬到极为偏远的降州。这首诗是他被贬的途中所作。
简析“独怜京国人南窜”在整首诗中的作用。(3分)
答:
参考答案:“独怜京国人南窜”是全诗的中心,起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前两句忆昔游而悲,见花鸟而愁;最后一句为江水北流而感叹。这些都是诗人远离京城,在南窜途中的感慨。这三句都是从“独怜京国人南窜”生发出来的。
因判断不准古诗词表达技巧而失分
[示例] (2012·重庆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 鸪 天
[金]王寂
秋后亭皋①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②,沙鸥相对不惊飞③。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注] ①亭皋:水边的平地。②忘机:消除机心。机心,巧诈之心。③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
“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4分)
[我的答案]
[考生答案]
[阅卷评点]
对艺术表现手法的类别和用法把握不好,造成对诗句运用比拟的表现手法判断不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