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行测复习经济学知识说明
基础在这里可以换成另外一个词——能力。行政职业能力测试本质是能力测查,意在测查我们是否具备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潜在能力素质。凡是考试必有应试途径,行测基础能力,不仅仅指过去的学习积累,它可以通过后期训练提升。行测的复习,就是靠题海战术+总结分析,大巧若拙,耐心+专心+细心,谁肯下力气谁就能打牢基本功。
夯实行测基础,就是靠自己做题练习、思考总结。如果听了不少的课程,仍然没有进步,这时候最该做的,是拿出真题来练习,行测光听别人讲不会有任何提高,要想把老师的思路方法技巧转化成自己的,必须通过刻意练习。就跟我们听了世界上最权威最科学的游泳理论,而不亲自下水尝试体验,我们将永远学不会游泳。
基本上,练习10000道题目就可以拿到68分以上的分数。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行测的绝大多数题目难度不大,只有速度更快才能腾出时间解决更多的题目。做题速度需要靠平时实战模拟、反复训练、刻意练习来提升。凡是练习就掐着表做,不断的刺激大脑皮层,形成应激反应。通过反复训练,把做题的紧张感训练成自发的行为习惯,尽可能缩短反应时间。若平时练习不够,真正上了考场,两个小时是不可能充分高效利用的,大脑反应速度根本跟不上。
速度提升就是靠异常熟练,这就好比我们开车,一开始会提醒自己转弯打转向灯、转弯结束打回方向盘这些规定动作,可时间一久晋升为老司机之后,方向盘、脚刹、油门等装备就变成了我们身体很自然的组成部分,根本不需要思考就能做出正确处置,我们的目标就是,把做题思路方法内化成为惯性思维。
集中火力,猛攻猛打
备考后期忌全面撒,要集中火力,专注于擅长的模块或者题目,猛攻猛打,伤其五指不如断其三指,不出手则已,一旦出手,就又快又准。
棒球之神泰德在实战中,只击打进入“甜蜜区”的球,甜蜜区是指击中概率较高,适合于把球打到合适区域的击球区,“甜蜜区”的球,共有的特点是击中概率高,把握大,能打到合适区域
同时会放弃击打难度大、概率低、干扰心智的球,不追求打全部的球,但求最终结果最优。这个策略跟我们行测作答选择策略极为相似。行测备考和考场实战,我们都善于要选择“甜蜜区”的球,才能事半功倍。
公务员行测复习经济学知识说明(精选篇2)
一、需求价格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是指市场商品需求量对于价格变动做出反应的敏感程度,通常用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对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比值,即以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来表示。
当需求量变动百分数大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系数大于1时,叫做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当需求量变动百分数等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系数等于1时,叫做需求单一弹性;当需求量变动百分数小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系数小于1时,叫做需求缺乏弹性或低弹性。常见的富有弹性的商品有奢侈品、有替代品的商品等,常见的缺乏弹性的商品有生活必需品、无替代品的商品等。
从考试的角度来说,“疫情”影响下,交通物流等因素可能影响部分商品价格出现短暂波动,但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影响较小,属于缺乏弹性商品,需要大家注意。
二、CPI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居民消费价格统计调查的是社会产品和服务项目的最终价格,一方面同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同时在整个国民经济价格体系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进行经济分析和决策、价格总水平监测和调控及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指标,其变动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通货膨胀或紧缩的程度。
当CPI涨幅大于3%时,意味着发生通货膨胀,CPI涨幅大于5%时,意味着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
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3%。
三、奥肯定律
奥肯定律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提出的,用来近似地描述失业率和实际GDP之间的交替关系。其主要描述的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实际GDP便低于潜在GDP2%。例如,假定失业率为8%,比自然失业率高2%,那么按照奥肯定律,实际GDP就比潜在GDP低4%。
从考试的角度来说,因“疫情”对中小微企业冲击颇为显著,对短暂的就业形式会带来一定影响,大家需记牢该定律的基本含义。
四、吉芬商品
大家都知道需求规律,即其他条件不变下,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呈反比。但生活中却存在一些相反的情况,需求量与价格呈正比的商品,我们叫“吉芬商品”。吉芬商品指的是这样一种商品,就是在其他因素不改变的情况下,当商品价格在一定幅度内上升时,需求量增加,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减少。
“吉芬商品”以英国经济学家吉芬而得名。英国经济学家吉芬发现,在1845年爱尔兰发生灾荒时,土豆价格急剧上涨,但是它的需求反而增加。原因是什么呢?原来,灾荒造成爱尔兰人们实际收入下降,土豆作为一种生活必需的低档食品,实际收入的下降使得人类不得不增加这类商品的购买。
我们生活中也存在“吉芬商品”的例子,比如昂贵的珠宝文物字画,这类商品越贵需求量越大,因为这类商品的价格已经成为消费者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五、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企业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机会,或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另一项经营活动应取得的收益或另一种收入即为正在从事的经营活动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一般泛指一切在作出选择后其中一个最大的损失,机会成本会随付出的代价改变而作出改变。
在生活中,同样有着机会成本这一现象。其中,有些机会成本可用货币来衡量。例如,农民在获得更多土地时,如果选择养猪就不能选择养鸡,养猪的机会成本就是放弃养鸡的收益。但有些机会成本往往无法用货币衡量,例如,在图书馆看书学习还是享受电视剧带来的快乐之间进行选择。
公务员行测复习经济学知识说明(精选篇3)
关注热点,用心积累
时事热点的积累是常识判断备考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每年公务员考试行测中往往有1-3道常识题与时事政治密切相关。常识模块涉及的学科包括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学、科技、时事等,这些也是申论科目考察的知识点,因此更应当重视。时事热点若花大量时间专门复习并不能卓有成效,而且长线复习效率很低。关键还是在于平时积累,时刻关注当下发生的热点事件,看到了就用心记下来。
着眼真题,把握方向
有学生问,常识判断还需要做题吗?当然要。而且要认真研究。从历年公务员考试真题中我们可以摸清命题人对常识判断题目的考查方式及偏好是如何的,尤其是考察不止一次的知识点,更要重点关注!我们可以通过做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各省市公务员考试、联考中行测科目的常识判断题目来补充我们的常识库,有时甚至会遇到原题,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通晓体系,分清主次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每一个模块,都具有独特的体系特征和完备的知识框架,常识判断涉及方方面面,主要包括法律常识、人文常识、政治常识、经济学常识、管理学常识、自然科技常识、公文常识等等。时间紧迫,我们没有时间再细细琢磨,要分清主次、有所侧重。上面说到的研究历年真题,作用就体现在这儿了,如果真题中关于法律知识点的题目较多,而且又以宪法、民法、刑法为主,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就有必要集中看看这部分的内容。
掌握方法,善用排除
如果要问什么方法是做选择题的“神兵利器”,毫无疑问就是排除法。无论是什么题型,都或多或少能用到排除法,常识判断也不例外。遇到不会的题,考生只能根据自身所学,排除一些明显错误的选项,缩小答案范围,总要比直接猜,更容易命中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