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职业资格 > 公务员考试 >

省考行测诸子百家思想整理

时间: 小龙 公务员考试

一、具体年龄对应称谓及其来源和含义:

0岁:初度——指小儿初生之时。

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1岁:牙牙——婴儿学语的声音。

周晬——指婴儿周岁。

2岁: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2-3岁的儿童)

8岁:总角——古代儿童将垂发扎成两个发髻,形状似羊角,(“总”为聚拢的意思)故称“总角”。

童龀——通常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10岁: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13岁: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以豆蔻来指代女子13岁。

15岁:及笄——指女子成年,笄,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后,就将头发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束发——指男子成童之年,要把之前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16岁:二八——二八为两个八岁相加为十六岁。

破瓜、碧玉年华——古代将瓜拆分成两个八来纪年,破瓜即为两个八,相加为十六岁。

20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年。但体型尤未壮,故称弱冠。

桃李年华——指女子二十岁。

30岁:而立——指男子三十岁。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40岁:不惑——指男子四十岁。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50岁:天命——指男子五十岁。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艾——艾称年老的。

半百——一百的一般为五十。

60岁:耳顺——指男子六十岁。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花甲——天干地支纪年法,从甲子开始,六十年为一周。通常叫做“六十花甲子”,因此六十岁称作花甲。

70岁:从心——指男子七十岁。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古稀——古人很少有人活到七十岁。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依次称七十岁为古稀之年。

77岁:喜寿——指77岁,草书的囍字似七十七,故代指七十七岁。

80岁:耄耋——指八十岁。《尔雅·释言》注:“八十为耋。”耄耋泛指晚年,常代表_十岁的老人。

88岁:米寿——米字拆开为八十八,故代指八十八岁,还可表示年事虽高但任食欲旺盛。

90岁:上寿——指九十岁。

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褶皱如同老人的皮肤,故借此指代九十岁。

冻梨——年事较高的老人会有老年斑,如同冻梨上的斑纹,九十岁的老人也称冻梨。

99岁:白寿——九十九岁比百岁差一岁,百字去掉一为白,故称白寿。

100岁:期颐——是一百岁的特称。《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人到一百岁,吃饭穿衣都要孝子来照顾。故称一百岁为期颐之年。

108岁:茶寿——茶字上面为廿(二十),下面为八十八,两者加和为108岁。

140岁:双稀、双庆——七十岁为古稀之年,140岁为两个七十岁,即为双稀。

省考行测诸子百家思想整理精选篇2

阅读题干后,就可以把题干划分出不同的要点,和选项匹配,快速筛选答案。要点如何划分呢?

1、主体:事件、行为的发出者,例如国家、银行、个人、行政机关等。

2、客体:行为的承受者,即定义行为针对的对象,例如地球、动物、病人等。

3、原因:行为或是现象产生的理由。

4、目的:行为想要达到的目标、意图。

5、方式:行为所凭借的手段,方式,方法。

6、性质:行为、现象等所归类的属性,例如心理活动、宣传等

【例题1】客体行政文化是指作为行政管理对象的个人、群体和组织对行政主体(主要是指行政机关)的行为做出合理的评价,其评价标准会因各自利益的不同而呈现多样性。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客体行政文化的是( )。

A .某地环保部门加大对污染严重企业的监管力度,其严肃执法的态度受到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B.小王是某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工作认真负责,他的主管领导和同志都认为小王是一名合格的工作者

C.个体经营者张某未按规定缴税,税务部门向其下达限期缴纳税款的通知书,张某不但置乏不理,还责怪税务部门不该向其征税

D.某市工商部门为支持当地中小企业的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对这些企业实施优惠政策,这一举措得到了广大中小企业经营者的欢迎。

【解析】答案选D。定义的主体是行政管理对象(包括个人、群体和组织),定义的客体是行政主体(主要是指行政机关),行为是“做出合理的评价”。A项,当地群众不属于环保部门的行政管理对象,评价主体不符合定义,排除;B项的评价主体也不符;C项,张某的评价是个人的错误评价,不符合定义中的“合理评价”。D项符合定义,故选D。

【例题2】垂直绿化指的是利用攀援植物向空中生长进行纵向绿化的一种方式,以期达到在有限面积内最大限度地利用空气和阳光来提高绿化的效率。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涉及垂直绿化的是( )

A.爬山虎爬满了墙头和屋顶

B.松树林从山脚一直延伸到山顶

C.利用巴根草匍匐攀援的特性,人们在沙漠中逐渐开拓出一片绿洲

D.在丘陵地区,人们常使用飞机从空中播种的方式对山地进行绿化

【解析】答案选A。快速阅读题干,得出垂直绿化的定义要点有:

①利用攀援植物向空中生长进行纵向绿化。

②在有限面积内最大限度的利用空气和阳光提高绿化的效率。从这两个定义要点看,BCD均不符合定义①②,A符合。

省考行测诸子百家思想整理精选篇3

儒家: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作品:《论语》、《孟子》、《荀子》

思想:“礼乐”“仁义”“忠恕”“中庸”“德治”“仁政”,是重视人的自身修养和道德伦理教育的一个学术派别。

道家:

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作品:《道德经》、《庄子》

思想:以“道”为核心理念。主张清虚自守、无为而治、道法自然、逍遥自在。

墨家:

代表人物:墨子。

作品:《墨子》

思想:“兼相爱,交相利”(兼爱,即爱人如己)。政治:“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节用”。

法家:

代表人物:商鞅、韩非。

作品:《韩非子》

思想: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135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