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行测复习传统节日相关知识点
公务员行测复习传统节日相关知识点篇1
一、功能关系(主要功能&次要功能)
【例题1】白醋∶消毒
A.白糖∶调味 B.人参∶滋补
C.热水器∶加热 D.汽油∶去渍
【解析】:D。题干中白醋的次要功能是消毒,选项A、B、C都是主要功能,而汽油的次要功能是去渍。所以选择D选项。
功能关系(功能一样,时间有先后)
【例题2】书信:短信:微信
A.电灯:电视:电脑 B.扇子:电风扇:空调
C.凉菜:热菜:主食 D.传呼机:电话:手机
【分析】书信、短信和微信的功能都是传递信息,功能相同,但是从书信到短信,再到微信,是按照出现时间由先到后的顺序,有落后有先进。A项,电灯用来照明,电视用来观看节目,电脑用来办公或者休闲娱乐,三个词项功能不同,排除。B项,扇子、电风扇和空调功能相同,都是纳凉,从扇子到电风扇,到空调,扇子比较落后,其次是电风扇,空间比较先进,按照出现时间从先到后的顺序,与题干关系一致,保留。C项:凉菜、热菜、主食功能相同,都是充饥,但不存在先进落后,排除。D项,传呼机、电话和手机都可以通讯,功能相同,但手机是电话的一种,二者不单纯是并列,排除。故答案为B项。
这道例题呈现的是功能关系的第三种形式,事物间功能相同,但有先进落后之分。比如蒲扇:电风扇;手表:沙漏……
二、组成关系(核心组成&次要组成)
【例题3】雨刷器:汽车
A.桌椅:家具 B.灯罩:台灯
C.排气扇:油烟机 D.小草:植物
【解析】B。题干中雨刷器是汽车的一部分,B选项中灯罩是台灯的一部分,C选项中排气扇是油烟机的组成部分,AD两项均不是组成关系,排除AD项。对比BC两项,C项和题干均不属于核心部分。所以选择B选项。
三、加工关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例题4】玉石:雕琢:玉器
A.蚕丝:织造:丝绸 B.粮食:酿造:美酒
C.生铁:冶炼:钢材 D.蚊香:点燃:烟雾
【解析】A。题干中玉石经雕琢可加工成玉器,属于加工关系且为物理变化。A选项,蚕丝经织造可加工成丝绸,B选项粮食经酿造可加工成美酒,是化学变化,排除。C选项生铁经冶炼可加工成钢材,是化学变化,排除。D选项的点燃非加工工艺,烟雾非加工的成品,排除。所以选择A选项。
公务员行测复习传统节日相关知识点篇2
1. 来源: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涵盖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历法、易理术数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不仅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2. 名称: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社日节(农历二月初二)、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 、寒食节(冬至后的105或106天)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 等。
3. 习俗
(1)春节: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等等。
(2)元宵: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去百病、舞龙、赏花灯、舞狮子等风俗。
(3)清明:清明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它将节气日与民俗节日融为一体,是天时与人时的合一,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传统观念。清明节盛行于我国南方沿海一带,清明扫墓,亦称为"拜山"。清明时节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过节的主要礼俗主题。扫墓时,首先会将祖坟周围的杂草清除,祖坟扎纸,然后摆上祭祖金猪、鸡鸭鱼肉、鲜果糕点、酒水等贡品进行拜祭,最后鸣放鞭炮。
(4)端午:铸阳燧:东汉王充的《论衡》记载了端午节"铸阳燧"的礼仪习俗:"阳燧取火于天,于五月丙午日中之时,消炼五石,铸以为器,摩励生光,仰以向日,则火来至,此取真火之道也"。古人相信,午月午日午时具三重之火,是阳气极盛之时,在此时刻以火煅金,是最佳的熔金铸镜的时刻,铸成的铜镜具有不可思议的神力。
挂艾叶菖蒲榕枝: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榕枝,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赛龙舟:竞渡之习,盛行于南方沿海一带。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代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香港有竞渡,英国人也有仿效中国人作法,组织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
吃粽子:节庆饮食端午食粽,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粽籺"、"筒粽",其由来久远,花样繁多。"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古粽籺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成为端午节庆食物。
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5)七夕:汉代,七夕被赋予了妇女向织女星乞巧智慧和巧艺的人文内涵,形成了七夕乞巧习俗,故亦称为"乞巧"。妇女于七夕夜向织女星穿针乞巧等风俗,受西方国家的影响,中国越来越多的情侣把那天视为中国情人节。
(6)中秋: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是上古秋收祭月的遗俗。中秋习俗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中秋已与年节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7)重阳: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祭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每到重阳,人们就会想起王维写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自古以来,重阳节就是人们敬老爱老、思念双亲、渴望团圆的日子。
公务员行测复习传统节日相关知识点篇3
例1
在一次抽奖活动中,要把18个奖品分成数量不等的4份各自放进不同的抽奖箱,则放置奖品最多的抽奖箱最多可以放( )个奖品。
A.6 B.8 C.12 D.15
【解析】C。18个奖品分成4份,每份各不相同,由于四份的和为定值,放置奖品最多的抽奖箱奖品要最多,其它箱子放的奖品要尽可能少,另外三个箱子最少放的是1、2、3,因此最多的箱子放的是18-1-2-3=12,根据选项可知,本题选择C项。
例2
某单位招聘了65名毕业生,拟分配到该单位的7个不同部门。假设行政部门分得的毕业生人数比其他部门都多,问行政部门分得的毕业生人数至少为多少名?
A.10 B.11 C.12 D.13
【中公解析】B。65名毕业生分配到7个部门,行政部门分的最多,并且要尽可能少,由于人数和为定值,其它六个部门人数要尽可能多。假设行政部门为x人,由于本题其他部门人数可以相同,则其它部门最多为(x-1),则x+6(x-1)=65,解得x≈10.1,x取正整数,并且不能小于10.1,因此取11,根据选项可知,本题选择B项。
例3
从某物流园区开出6辆货车,这6辆货车的平均载重为62吨,已知每辆货车装载量各不相同且均为整数,最重的装载了71吨,最轻的装载了54吨。问:这6辆货车中装载第三重的货车至少装载了多少吨?
A.59 B.60 C.61 D.62
【解析】B。6辆货车的平均载重为62吨,则总重量为6×62=372,第三重的货车至少装载了多少吨,由于总的装载量为定值,则其它货车装载量要尽可能大,最大的题目已知是71,则排第二最大为70,设排第三装载为x,由于每辆货车装载量各不相同,则第四最多为x-1,第五最多为x-2,第六已知为54,则71+70+x+x-1+x-2+54=372,解得x=60,根据选项可知,本题选择B项。
通过上面三道题目的学习,了解了常见的和定最值的题型特点和求解方法。在求解某个量的极值时,由于和为定值,求解这个量要最大,其它量要尽可能小;如果求解这个量要最小,其它量要尽可能大。在分配数据时有时要辅助的设未知量,求出的未知量如果不是正整数,在取值时要根据极值问题本身要求取舍,而不是套用四舍五入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