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申论备考经验浅谈
公务员申论备考经验浅谈(篇1)
一、吃透理论理论课的学习,很多同学会觉得比较枯燥无味,往往不愿意花太多的时间在理论的学习上,总是想直接开始做题。然而,理论是做题的基础,只有吃透了理论,在应对千奇百怪的考题时才能更加从容。
举例:
以申发论述题的开头为例,在大作文这部分的理论课上,大家都知道,文章开头的最后一句话,要简明、明确、准确的提出总论点。然而在实际中,到了考前最后的冲刺阶段,仍然会有同学在写作时不亮明总论点,或总论点在开头的中间部分提出,这就是在备考初期没有打好理论基础的不良后果。
小结:夯实理论基础能够避免备考过程走错方向,让备考更有效率。
二、原则至上把握好“问什么答什么”和“所有答案都在材料中”的原则,是申论考试得高分的必要条件,从最初的备考阶段,就应牢牢放在心上。这两句话不只是空谈、废话,而是实实在在的点明了该如何去做题的总方向。只有认真审题,弄清楚问法,才能明确找点方向;只有在材料中找答案,尽量用原词原句作答,答案要点才能更加准确。
举例:
根据“给定资料”,分析为什么“不必为智能化时代的就业问题过于担忧”。(20分)当看到这样一道题时,很多同学会不假思索地说,这是一道综合分析题,因为看到了“分析”二字,从而就会严格按照综合分析题的作答思路开始做题。但是我们如果认真审题的话,就不难看出,这实际是还是一道归纳概括题,如果没有认真审题,按照综合分析题的思路去作答,必然造成不必要的失分。题干的问法是,分析为什么不必担忧,是要我们在材料中找不必担忧的原因,我们只需要归纳概况材料中原因的表述即可。这便是“问什么答什么”的重要性。
小结:只有做到“题干为先,材料为王”才不会被创新问法弄错了方向,才不会被复杂的材料搞乱了阵脚,在备考初期就要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阅读材料的好习惯。
三、保量更要保质刷题的重要性,相信每个立志公考的同学都能意识到,备考时都会大量的做题。我们在做题时,不仅要做到多做题,还要保证做题的质量。在做重要的题目,如:近几年的考试题目、具有代表性的模拟题时,科学的做题方法,是每道题要做三遍以上。第一遍正常做题,得出自己的答案,与参考答案对照,找问题。第二遍做时看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再次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否避免,养成“类题思维”。第三遍做题时关注材料中的一些可积累的信息,在做题中拓展自己的只是储备。碰到更重要的题,甚至要做更多次,这样才能把题做通透,真正提高自身能力。
小结:简单的重复无法很好的提高能力,只有不厌其烦的多次重复才能更好地保证做题效果,得到提升
公务员申论备考经验浅谈(篇2)
一、带着目的读作答申论题目如果没有目的就好比航行于大海中的一叶扁舟,随波逐流,面对着试卷上密密麻麻的字毫无头绪。所以说“目的”很关键,那么目的从何而来,就是在我们试卷的第三部分“作答要求”当中。我们答题时一定要带着题目当中所问的内容去给定资料当中寻找答案,始终坚持问什么答什么的原则,并且对于题目问法比较特殊或是比较抽象的,需要大家在审题的环节把特殊的问法转换成容易理解的要素,然后再去给定资料当中寻找答案,这样阅读材料才会更有方向性。比如河北省考乡镇试卷的第一题,让我们列述推荐理由,其实可以转换成常见的要素,即推荐陈秀英为最美河北人的“原因”。
二、找准关键点关键点就是指一些比较重要的标志性词汇,比如题目让我们概括做法,那就要特别关注材料中的一些动词;如果让我们概括原因,那就特别关注“因为”、“由于”等引出原因的词,当然同时也要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除此之外,像“并”、“且”、“也”这些并列连词或者“然而”、“但是”等转折词,都会影响我们找点的精准度,所以要对这些关键词熟悉并且敏感。
三、随手做标记各位考生阅读申论材料时千万不能只用眼睛看,要充分利用起手中的武器“笔”,边看材料边做好相应的标记。而在标记的过程,我们要通过运用自己熟悉的符号养成标记习惯,这样在考场上才不会有太大的陌生感。比如把能够确定是答案要点的内容用横线勾画,并且在旁边用字母和序号做好标记;模棱两可的内容用波浪线暂时勾画下来,书写之前再来“回头看”,进行最终确定;一些比较关键的关联词可以画圈或者三角;较长篇幅与答案要点无直接关系的内容用括号括起来。
四、通篇分层次我们的申论材料一般都是具有一定的作答逻辑的,比如较为常见的“总分总”、“并列”等,各位考生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或者是读完全篇材料之后,应该跳出零碎的要点,总体把握一下材料的逻辑,并运用双斜线进行段落逻辑划分,而对于篇幅较长的大段内容,也要学会用单斜线分出不同的层次,这样我们才能够达到一个“俯视”材料的高度,而这种能力的具备对于我们最终书写答案要点的条理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公务员申论备考经验浅谈(篇3)
一、阅读理解能力。纵观最近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和省考试题不难发现,观点型材料比例大幅减少,案例性材料几乎占据通篇,导致很多考生能看懂故事,但是找不到所需答案。为了帮助考生走出这一困境,建议考生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方面要读懂材料,不但要读懂每则材料的内容,还要运用全面思考的能力,分析出材料反映的方方面面的内容,特别是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对于案例型材料,考生需要灵活运用快读法,找出其隐含的推论;另一方面要读透材料,尊重材料、理解材料,抓住材料的主要内容和主旨精神,透过现象看本质。
二、归纳概括能力。在申论考试中归纳概括能力是贯穿申论考试始终的一种能力,是解答所有题目的基础。提高归纳概括能力,要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一是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对材料结构和逻辑的把握,特别是要注意对材料的核心内容的提炼和概括;二是掌握基本的归纳概括的方法,如同义法、同范围法和主体合并法等,提高自己对材料中相关要点的归纳概括能力;三是要增加阅读量,养成阅读习惯,可以用历年试题、模拟题进行反复演练,通过实践锻炼自己的归纳概括能力。
三、解决问题能力。在申论考试中,往往会要求考生能够运用自己的经验去提出某些解决问题或原因的方法。应对该种题型需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准备:一要仔细审题,明确身份的限定以及作答的要求,特别是要求中的针对性、可行性、操作性、创新性等;二要注意机关工作的实际,作为背景积累,丰富所提对策。
四、贯彻执行能力。贯彻执行是模仿机关工作而出的一种题型,其考查形式越来越灵活,在此种形势下,提醒各位考生应对贯彻执行题目需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要掌握基本的应用文写法,党政机关的公文有15类,具体的要掌握过程分析法里面的六个基本公式;二要有角色意识,设身处地的去想该怎么办,如副省级的“妈祖文化”的讲解稿,就需要设身处地的把自己当做讲解的志愿者,即可形成作答思路;三要学会灵活运用关键词分析法,如:回帖,编者按等,运用关键词分析法比较容易形成作答思路。
五、综合分析能力。综合分析本质上是深度的归纳概括,是基于材料深度阅读基础上的归纳概括。解答该题型,重点要掌握综合分析的一般作答思路:综合-分析-综合,即总-分-总结构。首先概括评论对象;其次,分析原因、影响、合理性、不合理性等;最后,提出对策或形成结论。同时还要掌握一种特殊的综合分析题——启示型综合分析,该题型为总分结构,答案以对策的形式呈现。
六、综合写作能力。近年来,作文书写难度逐年增大。部分考生存在读材料逻辑混乱的情况,虽然能读懂每一则材料,但却不会将各部分进行联系,从而造成分数不高。一直鼓励考生要在日常练习中注重逻辑思维导图的训练,通过梳理逻辑思维导图,理清整篇材料逻辑,抓取作文写作脉络,特别是作文的立意;另一方面也要在日常训练中养成通过读透材料寻找要点,综合全篇思考的能力,以及能够结合政府的政策和重大理论,透过现象抓本质,提高自己文章的深度和高度。
七、政策运用能力。理论政策是吃透材料的背景支持,并且其往往是材料的本质所在,不理解理论政策,很难透过现象看本质,而且对理论政策的考察隐形贯穿申论考试的始终。具备理论政策能力,对于读透材料,把握材料的主旨和精神,精准选取文章的论点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考生具体要关注以下理论政策: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小康社会、十八大报告等。在提升理论政策能力时,要做到以历年试题为素材,以社会热点为补充,真正将方法变为能力,在考试中变成本能,决胜于申论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