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考申论考试公文常识
一、根据行文关系不同,公文可分为:
1.上行文:下级机关向所属上级机关行文。如请示、报告等。
2.下行文:上级机关向所属下级机关行文。如命令(令)、决定、决议、公报、公告、通知、通报、批复等。
3.平行文:是指向所属同级机关以及向非同一组织系统或专业系统中不相隶属的任何级别的机关行文。如:函。
二、根据涉及秘密的程度的不同,公文可分为:
1.对外公开的公文。不涉密,可对国内外公布的公文;
2.限国内公开的公文。不涉密,只在国内公开发布的公文;
3.内部使用的公文。不涉密,只限于本机关或组织系统或专业系统内部使用的公文;
4.秘密公文。指含有一般的秘密,泄露会使国家或团体的安全和利益遭受损害的公文;
5.机密公文。指含有重要的秘密,泄露会使国家或团体的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损害的公文;
6.绝密公文。指含有最重要的秘密,或者在一定的时间内,必须绝对地将知情人限定在极小范围内,泄露会使国家或团体的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损害的公文。
三、根据对处理时间方面的限制和要求的不同,公文可分为:
1.平件。无特殊时间要求,按工作常规依次传递处理。
2.加急件。内容重要、紧急而需要优先传递处理的文件。
3.特急件。内容非常重要并特别紧急,需立即优先迅速传递处理的文件。
四、根据来源的不同,公文可分为:
1.收文。指本机关收到的来自外部的公文
2.发文。指由本机关制作发往外部的或只供内部使用的公文
省考申论考试公文常识【篇2】
(一)对策合情、合理、合法
在申论考试中,考生就给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而言,要考虑对策是否合情、合理、合法;考虑要周全,在不违背法律,社会公序良俗的情况下使各方利益最大化。
考生在作答时对于合理、合法、合情要辩证的看待,很多事合理、合情,但未必合法,因为法律的制定往往是滞后于社会发展的,不能因为法律的滞后或者漏洞与空白,致使无辜者受害。此时,考生可以从政策、公共利益及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等方面协调,避免势态扩大;同时,不违反法律,并不是去钻法律的漏洞,重在合理规避。换言之,也是利益权衡,坚持以人文本,标本兼治。
(二)针对性、时效性、可行性
给出对策要考虑针对性,有效性,时效性;针对性主要是指特定情况下,并非是对所有的社会现象或问题,这里的特定情况是要依据给定材料来展开;有的考生看到题干,一下就想到了社会上类似的一系列现象或问题,答题时往往漫无边际,主次不分,最后分数不尽人意。虽然申论考试的材料主题有宏观、微观等方面的描述,但作答要围绕给定材料中的问题和题目的要求,避开干扰。
时效性,考生要考虑当前的情况,对策落后或过于前瞻都不是最好的,同一件事处在不同阶段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有些办法能解决昨日之事,有些办法可解决未来的,但不一定适合当下,而此处的时效是针对给定材料而言的。
可行性,任何对策或方案如难以执行或落实,就难说是好的方案了;尤其,申论考题重在解决问题,要切实可行,要考虑财力、人力等资源的局限性及如何合理配置。同时,解决问题要有归口,也就是要有主管部门或责任人,责任能落实到人头或具体的职能部门;分明要明确,权责要统一,且能贯彻执行。
(三)针对不同主体的对策提出
提出对策不仅要考虑上述的合情合理合法及有效性、针对性、可行性,关键在于如何作答好;我们阅读给定材料后会根据题目来找问题、提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而后作答,在发现和分析时用到的方法很多,现就主体分析法及作答思路做一梳理。
申论考试很多时候会遇到不同的主体或层面存在问题需要解决,比如政府部门、执法人员等不同主体的法律意识、环保意识薄弱等,对于不同主体及可能存在的不足要明确给出解决思路。
1、思想意识层面:各主体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或者主体想达到的目的等,如依法治国,各地领导法律意识薄弱,就需要加强,可由组织等相关部门通过集中培训、专题研讨、学习来提升。
2、责权层面:赏罚分明,权责统一,责任到人,避免分工不合理,权责不明确,管控过多等。
3、监管层面:监管不到位,监管不力,需要社会、舆论共同引导等;
4、执行层面:如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推诿责任,不能认真贯彻执行,执行力薄弱等。
当然,常用的主体主要有:各级政府、领导干部、公务人员、职能部门、群众、媒体、社会团体企业、劳动者等;问题出在哪些主体要根据不同主体有针对性的给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总之,希望考生在解决问题时,能认真审题阅读,通过材料中反应的现象或问题,用科学的方法评估和客观分析问题的深层原因,并按照题目的要求,紧紧围绕给定材料给出解决对策。
省考申论考试公文常识【篇3】
1. 核心思想: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较往年大纲多了一句“特别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说明在考试中更加注重考生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对于备考省考的考生而言,更需要在平时多注意看新闻、学热点以及多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在各个领域的讲话及思想。
2. 题型变化:
(1)归纳概括:题干表述更加灵活。如国考地市级第一题题干为:请你谈谈老马是怎样“当好基层这根‘绣花针’”的。题干表述没有“请概括”等相关表述,但是实际上还是去找老马在基层是怎样做的,即找做法,因此题干表述更加灵活。
(2)提出对策:国考过后考生最大的感受就是:提出对策题型重出江湖。命题人更加青睐于对考生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因此考生更应该注重提升自身机关事务工作能力。在备考期间可以通过多看人民日报等相关文章进行积累。
(3)贯彻执行:国考两套试卷都减少了对申发论述题目的考察而增加了对于贯彻执行题型的考察。考试题目更接近基层,这也是考官更加注重考察考生机关事务工作能力的体现。因此,考生在备考中应该把复习重点向这方面倾斜。
总 结
对于即将来临的省考,申论试卷的难度或许会更大,主要体现在:对于题干的分析需要更加灵活;对于材料的阅读需要更加认真,分析应该更加透彻,抓住材料的本质、观点及所想传递的思想。
考生仍然要不断刷题并不断总结,然后调整自身心态,以饱满的情绪去迎接即将到来的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