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通用学习方法 > 学习经验 >

播音学习心得

时间: 嘉欣2 学习经验

  播音学习心得篇一

  那么,播音的时候到底应该以对多少人讲话的方式来进行呢?假如广播听众为100万人的话,演讲者即使使出吃奶的劲儿,其声音肯定也是微不足道的。即使在100万人面前使用话筒演讲,也不可能使用谈话或说话的语调和声调,也许只有高喊才是比较合适的。

  如果真有100万听众,作为播音员或主持人来说,也不能在话筒前把听众真的想象为100万人。考虑到收音机可能会置放在家庭的某一个屋子里,或者利用移动通讯设备收听的可能性,在播音的时候可以以4~5人或1~2人为对象来掌握语调和语气。此时,绝对不能使用演讲的语调,而是要用沉着,柔和、亲切的语调,自然松弛、抑扬顿挫的声调,进行对话式的播音。不能因为以4~5人为对象而将目光集中在某一个地方,而是要顾及到每一个人。尤其在采访某一个家庭时,既要同老人说话,也要顾及到子女;既可以提出问题,也可以表示肯定,总之,要以有说服力的讲话使4~5个听者都能产生说者是在与自己谈话的亲密感。这虽然是一般的播音原则,但是对听众来说不同的节目都有着特别设定的“主人公”。像国内外新闻、时事评析、文艺栏目等,虽然都带有整体性,但是谁都有可能成为收听的主人公。

  比如,在“广播会客室”栏目里,说到“这是全红梅女士来信的内容”或“下面是在北京市韩京宾馆工作的廉钟鹤先生发来的贺信”时,由于是以个人为对象,此时的主人公就是个人,作为播音员或主持人当然要把个人放在心上了。在日常生活中与个人接触时,往往会以只能让对方听见的低声细语来交谈。但是,在播音的时候情况会有所不同。一般保持与坐在同一个房间里的个人,即相隔两米左右进行交谈的气氛就可以了。

  如果是面向某工厂或学校进行播音时,收听的主人公变成了群体,因此要把聚焦在教室或工厂会议室里的群众放在心上,但也不能成为出现在几百名群众面前的演讲者。此时,要从某个家庭的气氛中摆脱出来,迅速投入到群体中去。要在语气的变化中提高迸发力,以造成能够抓住听众的氛围。不过,这并不是要求提高说话的声音。

  之所以要进行如此周密的考虑,是因为我们的广播是连接党和人民群众的纽带,是为全体民族,或者为某个集体和个人进行多方面服务的大众媒体。不仅是为全体民众的广播会给某集体或个人带来影响,为某集体或个人的广播也会给全体民众带来影响。换句话说,就是通过为特定听众的广播,给凡是收听该广播的其他集体或全体民众带来一定影响。

  听众的呼应程度几乎都是非组织性的,因此各有不同。有因为正好赶上吃饭时间而与全家人围坐在饭桌旁边说边听的人,有躺在床上听着听着睡着的人,也有观看电视而干脆不听广播的人。问题的焦点在于如何才能将听众拉到收音机前面来。节目的内容起到了吸引的作用,可实际上真正的“磁石”是播音员或主持人。

  假如播音员的语言形象化稍嫌不足,但能把话说准确的话,尽管也能让人听下去,却无法使躺在床上的人听觉更加清晰。反之,富有兴趣的内容不多,而语言形象化尚佳的话,也能使正在吃饭的人停下筷匙,使躺着听的人立起来,坐到收音机面前。

  播音学习心得篇二

  主持人既是以一个客观主体面对受众,同时,自身也要完全投入其中。需要成熟的眼光,冷静的视角评析现象。因为更多的时候,主持人是政府,党,及广大受众的喉舌。投入过多自身的主观情感却忽视了受众,就掌握不好主持人的状态。这样的心态和姿态来自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博的人生阅历,这样说出来的话或表述的观点才不会脱离实际,说空话,套话,死板,才会让人信服,要厚重,以朋友的位置,而不是说教。

  镜头背后的处世心态

  有句行话讲“生活中打蔫,镜头前撒欢儿”恰到好处揭示了主持人在生活中的处世心态。沉稳内敛塌实进取,不断汲取知识丰富自己。因为良好的舞台气质背后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有评论是这样说董卿的“书滋养了她的舞台修养,也馥郁了她的高贵气质。她笑称之为全能补品”但同时,我认为在塌实内敛地汲取的同时,也需要拥有一颗阳光的心,笑对世界万物。笑对生活,看多很多学习播音的同学,在进入播讲的状态时,展现出来的亲切微笑与生活中有极大反差,正所谓“微笑职业化”,不可避免给人造作的感觉,主持播讲之前表情严肃消极,主持是用力展现亲切笑容,节目过后继续回归本来面目,艺术来源生活,需要培养高尚情操,镜头前展现最本真的自己。

  培养强烈的播讲愿望

  想要成功做好主持人,首先自己要对节目内容有独到理解,从而培养强烈的播讲愿望,主持人首先要明确节目主旨,以及所要表达的目的,知道自己需要传播怎样的信息,不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要全身心投入,用心做节目,用心沟通,李勇的主持技巧就是把每味参赛选手当作熟知的朋友,这样,广大观众才看到了具有强大人格美丽和亲和力的”勇哥“的形象。想要打动别人60%,首先要打动自己160%,才可达到效果。

  播音学习心得篇三

  起笔写这篇心得体会的时候,我看了下日历,9月16号开课,在中国传媒大学已经学习了一个多月了,但是感觉上就像过了两个星期一样,每天的学习生活节奏非常快,不知不觉就忙碌完一天。此次学习,我给自己定了目标,用三个词概括是:改变,提升,蜕变。这第一个月,是改变,提升的过程。争取学成归来,华丽蜕变。

  首先,非常感谢各位领导。对于一个在岗的播音员主持人来说,能有这样用4个月的时间到中国播音主持最权威学府深造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对这次的学习机会我非常重视也非常珍惜,走之前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早起早睡改变作息,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笔记本电脑,录音笔,优盘,随时记录的本子也都置办齐全。

  总的课程的安排有:美学基础,播音发声,汉语言基础,视听语言与影视哲学,中外文学名著导读,电视化妆与形象造型,新闻心理学,播音主持专业大课,播音主持专业小课。看到这样的课表,怦然心动。全是一线播音员主持人最需要的课程,也是最实际的应用。在9月到10月这期间,主要学习内容是强化播音小课,播音发声,美学基础,汉语言基础,影视哲学。学习之余,做的最多的事是当观众。这期播音主持进修生住宿在中国传媒大学西校区。“东亿演播大厅”就坐落在西校区,撒贝宁主持的《开讲啦》等节目都在这个演播大厅录制。因此,我们这批学员就成了这座“演播大厅”的御用观众。有很多机会观摩学习。

  播音发声音学,是这次学校最侧重安排的课程。因此学校安排了播音大课,小课同时授课的方式进行。说来很幸运。我被分到了播音研究学权威吴宏毅教授的小课组。吴教授致力于播音发声学研究,我心中窃喜,这位老师专长的授课内容,和他的研究侧重正是我所需要特别学习的。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系楼下有个人工湖,专门建造,供该系学生练声。现在也成了我练声的主要场所。每天六点起床,七点来到湖边开始练声,一个月的时间,这“练声湖”的每个角落几乎都留下了我的“啊…”“一…”雾霾或晴天,雷打不动。说来也怪,平时八九点起床都觉得困,现在,到点就能起来,一点都不觉得累和困,要想华丽转身,就得先华丽付出。学习前,我特别把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细分罗列。有备而来的听课。我的问题:之前在稿件多的时候我时常会播读疲惫,气息短缺,口型差强人意,一个月小课训练,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在发声时会有口型难看的问题,是因为口腔状态不对。有些字词,舌头所处的位置不对。播读疲惫,是因为没有正确掌握发声和气息结合。而气息的运用原理,吴教授的示范训练更是让我大开眼界,恍然大悟,原来很多问题,很多瓶颈,一个小动作就可以解决。一个月的训练,我有了很大的变化提升。专业上的吐字归音,气息控制,口腔状态,基本都能够准确把握。小课的另一项内容是朗诵。朗诵本不是我所长,诗歌朗诵方面平时我也并无太多留意,但播音小课老师吴弘毅非常侧重这方面的学习,他认为朗诵技巧对播音有很大的帮助。每一堂小课的前两个小时都会让我们朗诵诗歌散文,逐个纠正发声和朗诵处理技巧。随着课程推进和自身改变,我逐渐开始明白练习朗诵的好处,于是在课下,我大量读散文,古诗词,涉猎多种文体,尝试运用实践所学到的技巧,在这周上课时,吴教授点名让我读《春》,散文是让我很纠结的文体,需要大量声音控制,处理细腻,忐忑的读完,吴教授微笑点头…心中窃喜,看来是进步了。提升就是在坚持中得以实现,这种技术和意识的提升,更加坚定了“量”定会改变“质”这一老套但受用的哲学定律。

  这次秋季进修班的班主任是目前网络脱口秀名人林白老师。林白老师在他的博士生楼宿舍内自创了脱口秀节目《麻辣书生》。作为我们的班主任,开课不久,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作业——手机自拍视频,自己剪辑,自己配音,上传网络。实现新闻的及时性。自认为自己算是个比较先进的网络青年,工作中也会运用到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相结合的方式,但这次,林白对“新媒体”扩展的训练,不禁引起了我更多的思索。现在大家爱看什么形式的节目?作为主持人是不是不该单一的主持?外出采集新闻如何提高效率不耽误台里制作播出?我开始尝试自己拿手机拍校园新闻,民生化的题材,如“扔垃圾”,“十一外乡人怎么过”,拍完上传电脑,自己剪辑,自己配音。整个完成后上传内网。整套工序由我一个人完成,这是一个很有成就感的过程,这个过程改变着我做节目的价值观,拓展新的思路,也让我更加想做一名综合的主持人,想完成更多艰巨的一线的任务。

  请领导和同事们放心,这里的学习生活很好。目前,随着一些课程的结束,化妆造型等新课程也即将开始。又将接触新的领域。最后再次感谢领导给我的这次学习机会,我会继续努力学习,认真完成后面的课程,给领导和同事们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看了播音学习心得还看:

1.播音学习心得体会

2.播音主持人学习心得体会6篇

3.播音主持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4.播音主持人学习心得体会6篇(2)

5.播音实习心得

74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