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成功心得体会_考研成功分享经验
考研成功心得体会篇一
我是跨专业考研的,本来学的是工科,在工作中也是作技术的。我的考研动机非常简单,我喜欢读书,好奇于人类内心世界之丰富多彩和曲折多变以及无法预测,有时我甚至都不知道真正遇到某类事件时我自己会做何反应,因为除非事到临头,否则做出再多的预测也只是空谈,所有的想象都是贫瘠的,抵不过事发那一刻我们对自己的震惊。所以我辞去了工作,选择考研。呵呵,虽然我都觉得自己挺能折腾的,但是我觉得现在像我这样的人很多,很多人内心深处都埋藏着理想,平常看起来很俗的一群人,聊着房子车子又涨了之类话题的一群人,未必就是甘于平淡的一群人,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非常渴望的东西,都有非常神圣的信念。话题好像扯远了,接着说我的考研之路。
我的考研之路号称一年,真正学习的时间算起来最多半年,我是从五一之后才正式开始学习的,而且五一、十一都在玩,跟上班的时候一样,我每个周末休息两天,逛逛街去电影院看看电影打打球,因为我非常清楚自己不是那种可以把每一分钟都利用起来学习的人,我只熬过一次夜就发现熬夜对我而言得不偿失。在奥运会期间我好像就没有学过什么习,我几乎全天都在看比赛,平常我每天都从网上下一部电影看,呵呵,我好像太喜欢看电影了。有些对我而言含义比较晦涩的电影我就去读读影评,觉得可以收获很多东西,好的电影其实真是人在演绎人生。我不知道自己这样子是不是在做预补偿,用心理学的术语应该是自我障碍策略:如果考不上,我会借口说自己没有尽全力而不是能力不够,而且即使考不上我也会觉得自己并非一无所获,至少我更加了解人生,虽然是电影里的,但也未尝不是生活里的。我现在觉得我应该在专业课上多下一点功夫的,因为复试的人普心都考的比较好,我是比较差的一个。考完后我去系里要求查了一下分,发现普心最基本的填空和最发挥的论述我得分都还不错,可是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我失分惨重。可见我基本功之不扎实,差点就栽在普心上面了。所以说“天道酬勤”的确是真理,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尽力才不会后悔。我在这里讲我的复习时间并不是说我很聪明,可以轻松的考上研究生,其实我资质很普通,这一点儿也不是谦虚,我对自己有很清楚的定位。但是我的确不适合全天候学习,劳逸结合才更适合我,因此在复习的时候我非常讲求效率。我说这些是想告诉大家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好的,要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另外不管学习多长时间,效率都是最重要的。学习很有效率的时候我就会很有成就感,这种感觉非常好,会带来一种良性循环,心情好学习效率会更好。还有,要相信自己,北大也许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不要自己给自己太大压力。
下面说一说我的复习顺序。
我先看的《心理学与生活》,第一遍看得非常细,因为第一印象是非常深刻的,同时做了非常详细的笔记,因为外国人写的书趣味性很强,会吸引你看下去,但是不是特别适合考试,所以我之后看了彭聃龄的那本《普通心理学》。看书的时候一定要把理论提出的背景和提出者都记清楚,因为答名词解释的时候好像都应该答上的。我今年都没有答啦,不知道我普心分数低是不是跟这个有关系。还有,遇到英文人名的时候一定要把英文名字和中文译名一起记住,因为考试中老师非常有可能直接用英文名,到时候对不上是哪个人就郁闷死了,我今年就这样深刻郁闷了一下。呵呵。侯玉波老师的《社会心理学》要多看几遍,我觉得这本书作为社心的入门书籍是非常好的。
心理统计最好是看英文版的那一本,逻辑非常清晰而且容易懂,记得psypku那里有卖,北大的学生都用的这一本,找他们复印最好啦。这本书只要英语有四级水准阅读绝对没有问题,我大概用了一个多星期就看完了,而且觉得看得挺细的,不过当时我已经看完了北师那一版心理统计,可能它帮助我看得快了一点。说心里话,北师张厚粲那本我觉得写得并不是非常好,不过仔细读肯定有帮助,而且它比英文版的内容更全面一些,所以还是要看的。我没有做什么题,包括课后题也没有做。我觉得每个人要看自己的情况,做你觉得有必要的事情。我是觉得自己很仔细地看了例题足够了,所以就没有做课后题。
在实验方面我花了很多时间,因为听说北大的心统与实验比较难,而且我自己也很喜欢实验心理学。我不仅读了北大那本实验心理学,而且读了华师翻译的当代心理学名著译丛中那一本认知心理学,以及王甦的认知心理学。而且都做了非常详细的笔记。我觉得王甦的书对于培养心理学的实验思维是非常好的,不过年代稍微久远了一些;华师的书可以让你了解很多心理学发展状况,实验也都很精巧,但是没有详细的介绍每一个实验;北大那本实验心理学很不错,可以系统的了解实验方法。对了,还有坎特维茨那本书也应该看的,和统计有一些结合,我觉得写得很好,虽然考得不多,今年只有最后一道大题是那本书上的。至于复习的总体顺序,我觉得先看普心,然后看统计,再看实验比较好。
我觉得做笔记是非常重要的,我不是看着书做笔记的,我尽量在看完一章后自己先在心里回忆一遍这一章的内容,回忆不出来的再看一看书,然后再有逻辑的做笔记。最好能够做到概念可以不用看书就写出来,关于某一方面的实验都能系统地回忆出来。我习惯于自己想一想应该怎么做实验。开始很难,慢慢就好了。我读书的遍数不是很多,每本书也就两遍吧,但是读的比较细致,记得比较牢。不过我觉得“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句话还是有道理的,书读的遍数多了对于考高分肯定有帮助的。但我有些喜新厌旧吧,书读得遍数多了会烦的,所以那不适合我。但是我喜欢读不同的书,比如我读了《心灵简史》、《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还读了心理学报上的一些近期研究,还有杨中芳的一些关于文化心理学的理论。如果单纯为了应试,读这些不会有很大帮助的,我只是自己感兴趣所以就读了,也许它们潜移默化的对我有点帮助。总之,还是怎么适合自己就怎么学,不要太强迫自己。
至于英语和政治,考上北大心理的人分数都不低,反正去年和今年考上的几乎每门都在70分以上。我英语基础还好,只作了历年真题和毕金献的十套模拟题,但是很注意总结自己做错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会错,最后成绩还不错。政治我只听了辅导班,背了陈先魁30题,用时很少,分数一般般。这两门的成绩还是不能忽视的,尤其是英语成绩,北大老师比较重视,因为有很多文献都是英文的。
最后要告诉大家的就是要有信心,很多人都是跨专业甚至跨地区考过来的,以前也没有接触过心理学。但是考研也不是付出就会有回报的一件事,对于任何结果都要有心理准备。
还有一个最后要说,呵呵,是不是太罗嗦了。一起考研的人相互交流资料是很重要的。报考的人如此之多,共同考研的人其实都是朋友,大家共同努力,能者上。我真心的感谢薛、蝉儿,有了你们,我考研的日子才不孤单,共同鼓励的日子永远难忘,这样温馨的考研记忆让我觉得人生非常美好。深深感谢,无以为报。
考研成功心得体会篇二
我是在大三上学期有了考研的打算,对于自己为什么选择考研,我是经过深思熟虑并在父母的极力支持下迈向了这一步,我现在就读的本科专业是艺术类,经过大学这几年的学习与历练,我发现自己对于这个专业的先天条件并不是很有优势,我想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来完善自己,所以很坚定的选择了考研。在此,特别感谢父母、老师及朋友们的大力支持与鼓励,感谢海天考研的各位老师,你们的正确引导成就了我的现在,谢谢!
回顾自己过去一年来的考研经历,同文化课类考生一样,我们体验着一样的忧愁,也同样享受着一样的快乐,整个过程带给我最大的感触便是,在困难面前,没有过不去的路,只有过不去的人。我庆幸自己一直怀揣着自信,一步步走到了现在。
我和一起考研的同学在多方查阅了多家考研机构的信息,并向有经验的学哥学姐们咨询,最终选择了夏博教育,我想说的是,感谢当时我们正确的选择,我和朋友都考取了理想的成绩,我的英语成绩48分,政治69分,虽然分数并不是很高,但是对于我们艺术类考生来说,薄弱的文化课基础,和夏博在一起的短短的半年时间,这样的成绩真的是让我的父母很满意,我很感谢。接下来,我简单的介绍下我这半年的学习心得:
暑期强化班,突如其来的政治、英语课,一时让我有点措手不及,对于大学期间一直是以专业课为主的艺术类学生来说,政治、英语书本上的文字,对于我来说根本都是停留在高考前夕的“天书”,于是,我便十分吃力的跟着老师一点点回忆着,记起着,一点点咬牙坚持着,硬背着,一本厚厚的政治“强化班考研教程”,在我的死记硬背下,终于让我找到了一点点自信;跟紧老师的脚步,对于我来说似乎很难,但是我一直坚持着,从马哲到政经,从老师划分的重点,一般重点,到热点题型,从英语单词到历年真题,从新题型到作文范文,简单的几个字,说起来真的是很轻松,可是这个八月,阳光和煦的八月,对于我来说似乎真的每天都是阴雨天,喘不过来气。我不断的告诉自己,要调整心态,自信,相信自己最重要!
在整个复习的过程中,我选择了和另一个女孩一直一起复习,就是所谓的“研友”,这根据个人性格不同来参考,大家可以交流彼此的感受,有时开开玩笑,调节一下心情,我个人认为感觉几个人一起复习比一个人孤军奋战好。在考研这段复习的日子里,经常出现压力比较大的现象,如睡不好觉,吃不好饭,那时对考试深恶痛绝,发誓考完研,再也不参加考试了。于是我俩便互相安慰,互相支持,互相鼓励,不停的对对方说:无论结果如何,都不能败在心态上,如果心态好,即使失败,也无悔。就这样不断的暗示着,调整心态。一直持续到十月份,这种焦躁的心情有了好转,两个月的努力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主要是在政治这一学科上。
众所周知,作为一名艺术类考生,英语是比较薄弱的学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对于我们来说,成也英语,败也英语。和大家分享下学习英语的经验。
单词,我是死记硬背的!我根据大纲和历年考查频率比较高的词汇开始记忆,每天不断翻新,并且让背记过程与巩固复习同时进行。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记住一定量的单词是必做的基础功课。另外,阅读理解也要每天都加以训练。基本上一天做三篇,自己做完后对着答案再把文章分析一遍,弄懂弄透彻。阅读理解重要的是培养语感和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在练习的时候我十分注重加强这两点。同时我也开始准备完形填空的复习,翻译和作文的训练我是在后期开始投入精力的。我认为研究真题很重要,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避免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例如,把真题做完就丢了,不去仔细研究选项和出题的特点;或者看题时蜻蜓点水,似懂非懂;把真题当作模拟题,临考才做。我认为,要反复做真题,在反复做的过程中对做过的尤其是做错的题要多问为什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使真题和真正的考试融为一体的境界!做到考试时觉得自己都“麻木”了,觉察不出考试题和真题有什么不同,我认为这是很好的。
关于专业课,我和身边的绝大多数同学一样,选择的是本专业,我认为考研专业课最难不是因为题目难,而是大部分同学都不认真对待,有的是自信满满,认为考取本专业,亦或是本校,都抱着侥幸的心理,有的是抱着押宝的心态。我想说的是,如果运气好还好,运气不好就会和我身边的许多同学一样,往往在自己最自信的地方失误了,所以我们不要对任何掉以轻心。考研是一个大工程,不论是文化课还是专业课我们都要脚踏实地,稳扎稳打,要扎扎实实复习,切不可掉以轻心!
考研成功心得体会篇三
我参加过两次考研,第一次在XX年,考北航计算机研究生:第二次,考西工大,XX年研究生。两次考研,第一次312,第二次356.我将自己的感受写出来,希望能帮助大家。
XX年的计算机,总分356,数学121,专业96,英语56,政治83.我自己是XX年毕业的,工作一年后参加考研。其实这个分数自己还是比较满意的,专业课比自己预想的低了些。
先说一下数学吧,121分,不高也不低,相信如果考计算机,考中国任何一所大学都不会拉分。现在全国联考计算机,可以说得数学者得天下,那么数学的复习就显得很重要了。考研的时候,总会有人问“李永乐或者陈文灯的书,你做第几遍了”,
我可以回答,我一遍都没做过。考研是一个很基础的东西,所以,要抓住最基础的问题,那就是课本,也许很多人户屑于课本,觉得太简单,那就大错特错了。首先,你应仔细的看课本,每一个概念,每一个例题,每一道习题,这是你以后成功的保证。对于概念,定理,要有自己的理解,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可以知道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能做到合起书,将一个个定理在草稿纸上推导出来,知道书中各个章节的顺序,并且知道他们之间的联系。说得夸张一点,你可以默写出书中各个章节的标题,包括小标题。如果你能做到以上的,你的概念和理论就没有一点问题了。再说例题,课本上的例题很简单,
但是很典型,最简单的例子最容易说明最重要的问题,你就不会被繁琐的解题步骤弄的不知道例题到底想说明什么。举个例子,在一阶导数的例题里,仔细看看,你就会发现,例题中包括所有的求导方法。也许,你自己却从未意识到,还在看考研参考书里的分类,永远记住,课本是最好的参考书。最后说习题,书上的习题,相信没有多少考研的人每一道题都认真做过。但是,习题,就如同例题,简单,但是最能要你明白你所需要学习的知识点。
所以,对于课后习题,你用过仔细认真的去做每一道题。会做并能做对每一道题是最基本的要求,你还要明白你所做的每一道题是考察你什么知识点,用的是什么方法,可以尝试在习题旁边写上出题人的意图。能做到以上3点,可以说你就拥有一个很好的基础了。高数,线代,概率,这三门课是一样的。线代,其实最简单,如果你能不看书推到出每一个定理(如果能,你就知道他们之间的联系,那思路一定会很清晰),
那么我想如果你不会做的题,那90%的人肯定不会做。概率,看起来公式太多,很难记住,同样,推导每一个公式,平时练习的时候做到不看书查公式,查定理,忘记了或者记不住了,就推导。
慢慢你就会发现,你都可以记住了,即使考试一紧张忘记了,也能用很短的时间推导出公式了。曾经在考研论坛上看到过,刚开始复习的时候觉得高数简单,线代和概率太难。随着复习的深入,就会发现线代和概率是那么的简单,高数有点难,这就对了。我觉得课本至少看两遍,一直看到,闭着眼,能回想起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
当然,根据自己的基础,如果你还觉得哪些知识点薄弱,那就多做习题,不要把盲点留到最好。在复习课本的时候就可以做真题了,我选的是黄先开的那本历届数学真题解析,将近20年的数学真题分章节讲解,练习题也是真题,不过不是数一的。认真的做每一道题,然后思考出题者的意图,这一点很重要。
看过“考研成功心得体会”的还看了: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