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通用学习方法 > 课堂学习 >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总结

时间: 欣欣2 课堂学习

  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班主任必须具备影响一切的力量,才能团结组织学生,带领学生前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一篇有关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的总结事例,欢迎参阅!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总结

  一、好习惯创造好人生

  “习惯”两个字,对我们大家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好习惯、坏习惯”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词,回顾我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也一直思考和实践着“对学生习惯的培养问题”,然而直到我读了一些关于习惯的书之后,我才被习惯的力量深深震撼,习惯不仅影响一个人的工作、生活、事业,甚至影响他的一生乃至生命。习惯的力量是惊人的,它能载着你走向成功,也能驮着你滑向失败,好习惯是幸福的源泉,坏习惯是痛苦的开始,而如何选择,完全取决于自己。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台湾的郭腾尹在《命好不如习惯好》中写到“警觉习惯的存在”是人生改变的契机;“驾驭习惯的方向”是人生远景的眺望;“突破习惯的束缚”是人生潜能的发挥。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叶圣陶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他说:“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

  习惯比聪明更重要。习惯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但人们通常只把习惯和人的一些行为举止联系在一起,而却很少把习惯和成功关联在一起。但是,当你去了解许许多多的成功者成功的原因时,你会发现习惯几乎是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有些习惯是从小养成的,有些习惯是在后来的学习、工作中有意识地培养出来的。比如,一个人从小就养成了当天的事当天完成的习惯,他成年后,在工作中就会成为一个计划性很强的人,所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很重要。 智力是天生的,但可以在好习惯的帮助下,提高智力,开发自己与生俱来的潜能。

  成功的人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基于良好的习惯构造的日常行为规律,他们并不比别人更聪明,而是好习惯让他们变得更有教养、更有知识、更有能力。他们并不比普通人更有天赋,但好习惯却让他们训练有素、技巧纯熟、准备充分。成功人士不一定比普通人更有决心或更加努力,但是,好习惯却放大了他们的决心和努力,让他们更有效率、更有条理。

  我在高中时期立下座右铭:“无一时不学,无一事不学,无一处不学”,虽说这么多年我并没有完全做到,但它让我养成了勤于学习的习惯,这种习惯让我受益终身。我还有一个习惯,就是“凡事要就不做,做则做好!”,早年前,我对参加优质课竞赛我是没有兴趣的,主要是我知道这要耗费大量的精力,而我一直带两个班的课,担心影响到班上的学生。01—03年我有机会参加市级以上的比赛,我都放弃了。后来在组里老师的鼓励下,我终于在04年选择了参赛,而一旦我作出了决定,我心理就有个声音“凡事要就不做,做则做好!”04年我参加市优质课比赛获第一名,05年代表宜昌市参加省优质课比赛获第一名,06年下半年我带两个班的课,平时教学任务非常繁重,但为了参加全国比赛,我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因为我是代表湖北省,更因为我心底的声音“要就不做,做则做好!”当时为了做课件,到处找人,数学课件专业性太强,一般人不会做,后来找到一家网络公司的一个职员,他会设计程序,制作动画,但他也不太懂数学,我只得写出一个非常详细的脚本,比如哪里做按钮,哪里做链接,每个页面怎么设计,动画要达到什么要求等等,得把课先给他详细地讲一遍,做完之后,一遍又一遍检查错误,一遍又一遍修改,以求做到“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在温州比赛时我的这节课受到人教社中学数学室主任章建跃博士和与会专家、老师们的高度评价,成为赛事总结大会上唯一受到表扬的一节课,为湖北争了光。我们组王涛现在在上海工作,他上次回来跟我说,他所在的区教研室专门当作范本研究我的这节课,网上还流传了一些听完我的课之后写下的体会文章,其实我没有把这节课的课件和课堂实录放在网上,但是在网上能方便地找到这节课,但要耗费点子的。我说这些是想说,如果我取得了一点成绩的话,那是因为习惯使然。

  二、习惯的形成有规律

  人们常说的性格决定命运,其实是在说习惯决定命运。我们性格的表现,也就是我们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正是这两种习惯决定了我们的命运。

  习惯是人生中的一柄双刃剑,用得好,它会帮助我们轻松地获得人生快乐与成功;用得不好,它会使我们的一切努力都变得很费劲,甚至能毁掉我们的一生。所以能否改掉坏习惯,培养好习惯,就是能否获取人生幸福的关键。

  我们来了解习惯的形成。习惯是潜意识的功能。我们学习游戏、跳舞或开车,是在意识的指导下一次次地重复动作,直到在潜意识中留下深深的"印迹"为止。然后,我们的潜意识会为我们产生自动的习惯动作。其实生活中没有其他东西更能像习惯这样证实潜意识的神奇。习惯就像一根拴住你的绳子,在你每天重复这种行为时,这根绳子就会变得越来越粗,越来越控制住你,让你无法挣脱。于是你就成了你习惯的奴隶。所以习惯又被人们称为第二天性,它是潜意识对言行的自动反应。

  那我们如何才能斩断这根绳索,让自己获得自由呢?习惯是意识选择的结果。你选择了做某件事,并不断地重复,你的潜意识就认为你想做那件事,就让它变成你的习惯。到时候潜意识就提醒你该做那件事了,而潜意识提醒你的方式是强迫,是不讲道理的,逼你非要那样做不可。

  简单地说任何一种行为只要不断地重复,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同样道理,任何一种思想只要不断地重复,也会成为一种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的行为。比如在吃饭的时候,一般人都是用右手拿筷子。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那些人从小到大都是用右手拿筷子,已经养成了习惯,人是按照习惯来办事的。假如那些人在吃饭的时候,突然改用左手拿筷子,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当然会觉得不舒服,挺别扭的,这说明改变习惯是一个不舒服的过程。但如果那些人每天都用左手拿筷子吃饭,坚持一个月,一个月后他们就不再那么别扭,会稍微习惯一点。其实习惯是可以被改变的,只要不断地重复,就可以被改变。

  习惯是有意识的选择,如果我们能将好的思维方式,好的行为、好的工作方式变成习惯,那我们就会很轻松地获得成功与快乐的人生。

  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即同一个动作,重复21天就会变成习惯性的动作;同样道理,任何一个想法,重复21天,或者重复验证21次,就会变成习惯性想法。所以,一个观念如果被别人或者自己验证了21次以上,它一定已经变成了你的信念。习惯的形成大致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7天左右。此阶段的特征是"刻意,不自然"。你需要十分刻意提醒自己改变,而你也会觉得有些不自然,不舒服。第二阶段:7~21天左右。不要放弃第一阶段的努力,继续重复,跨入第二阶段。此阶段的特征是:"刻意,自然"。你已经觉得比较自然,比较舒服了,但是一不留意,你还会回复到从前。因此,你还需要刻意提醒自己改变。第三阶段:21~90天左右。此阶段的特征是"不经意,自然",其实这就是习惯。这一阶段被称为"习惯性的稳定期"。一旦跨入此阶段,一个人已经完成了自我改造,这项习惯就已经成为他生命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会自然而然地不停地为人们"效劳"。

  做一个有计划的成功者,去有计划地为自己塑造好习惯。当然,因为与之相对应的坏习惯已经十分顽固,因此要形成某些好习惯时,你可能需要花更多的力气同时去克服坏习惯。中国有句古训: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句话的涵义有两层:人的本性是很难改变的;人的本性虽然很难改变,但并非改变不了,只是难了一点而已。

  改掉一个坏习惯为什么会这么困难呢?只是因为你的思想意识处在矛盾中,任何一种习惯的形成,是因为你在这样做时,会得到一时的快感,而且这种快感有无比的诱惑力,使它变得难以抗拒。所以要改掉一个坏习惯,首先,你就要激发自己的欲望,让要改掉一个坏习惯的欲望,比想坚持它的欲望更强烈,这样你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假如我们的本性中有一些阻碍成功的因素,我们如果不改变,岂不是注定要失败?如果你对改变自己的劣根性没有信心,裹足不前,请扪心自问:我是要快乐与成功,还是要痛苦与失败?不改变,就意味着失败;要快乐,要成功,就别无选择,只有立即改变。

  成功其实是很简单的。重复的行为就能形成习惯,良好的习惯就能导向成功,所以,成功也就是简单的事情反复地做。

  三、 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好习惯

  我认为:

  做人的习惯: 诚信、礼貌、爱心、乐观、自信、坚强、谦虚、宽容、责任心

  做事的习惯:做事要认真、做事要有耐心、做事要有计划、做事要讲求效率。

  做学问的习惯:学与问结合,学与思结合,学与行结合,学与习结合,学与逸结合

  上学期,我在一次班会上,与同学们一起总结了人生30条好习惯。

  1、不说“不可能”;

  2、凡事第一反应: 找方法,不找借口;

  3、遇到挫折对自己说声:太好了,机会来了!

  4、不说消极的话,不落入消极情绪,一旦发生立即正面处理;

  5、凡事先订立目标;

  6、行动前,预先做计划;

  7、学习时间,每一分、每一秒做有利于学习的事情;

  8、随时用零碎的时间做零碎的事情;

  9、守时;

  10、动手做笔记,不要太依靠记忆;

  11、随时记录想到的灵感;

  12、把重要的观念、方法写下来,随时提示自己;

  13、走路比平时快30%,肢体语言健康有力,不懒散、萎靡;

  14、每天出门照镜子,给自己一个自信的微笑;

  15、每天自我反省一次;

  16、每天坚持一次运动;

  17、听心跳一分钟,在做重要的事情,疲劳时,紧张时,烦躁时。。。。

  18、开会做前排;

  19、微笑;

  20、用心倾听,不打断对方的话;

  21、说话有力,感觉自己的声音能产生感染力的磁场;

  22、说话之前,先考虑一下对方的感觉;

  23、每天有意识赞美别人三次以上;

  24、及时表示感谢,如果别人帮助了你的话;

  25、控制住不要让自己作出为自己辩护的第一反应;

  26、不用训斥、指责的口吻与别人说话;

  27、节俭;

  28、时常运用”头脑风暴“,利用脑力激荡提升自己创新能力;

  29、恪守诚信;

  30、学会原谅。

  要成功,就马上准备有所付出吧!这就是每天你应该养成的习惯。

  四、培养习惯的“四步魔法”

  周士渊,著名习惯研究专家。我们先来学习一下他的“习惯等于五动”理论。包括:启动:不要明日复明日,说做就做;百动:和烧水必须到100摄氏度才能沸腾一样,习惯也要长时间地积累才能形成;自动:每天都要做,不做反而不舒服;永动:坚持每天都做,一直这样长期坚持;乐动:乐于完成你的习惯。

  他在借鉴了无数先人的智慧、又在自己大量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习惯培养的“四步魔法”。他深信,如若你能依照它的指引,一步步操作,那培养各种好习惯、征服各种坏习惯对你而言,一定是十拿九稳、易如反掌的事。那这“四步魔法”究竟是哪四步呢?

  第一步:必要性分析。即对该习惯培养的必要性,必须作认真分析。 第二步:可性行研究。即对该习惯养成的可行性,必须作认真研究。 第三步:策略性探讨。即对该习惯培养的策略,必须作认真探讨。 第四步:操作性工具。即为了培养该习惯,还必须找到一种既简单、又高效的操 作工具。

  第一步──必要性分析

  所谓“必要性分析”,顾名思议,是指培养这个习惯对你是否必要;如果没必要,培养它当然毫无意义;但如果有必要,而且必要性极大,那我们当然就会下大功夫。必要性实际也就是重要性,它帮我们解决一个动力问题。因为做任何事都需要有动力, 而这动力当然就来自这件事对我们的重要程度。明白了这一点,对我们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首先,当我们要培养一个好习惯或征服一个坏习惯时,必须仔细研讨其必要性,千方别仓促上马。为此你可以为其列出许多实施它的计划来:比如这习惯一旦养成,对自己有多大益处;如果养不成,对自己有多大坏处。这种想法越多,你会感到越重要,实施起来劲头也就会越大。

  其次,你要培养什么好习惯、征服什么坏习惯,可从你的理想、抱负中提取;因为理想、抱负对我们人生无异是再重要不过的事。同时,你也可以从困扰你的难题、阻碍你的瓶颈、你必须达成的目标中去提取;因为这类事你内心迫切想解决,因此一旦你从中提取出某种习惯或“习惯配方”,你实施起来劲头就会特别大。这正如一位原本“回头率”极高的漂亮姑娘,又正在人生的那种关键时期,可这一阵身体突然发胖,以至使她往日的丰采和魅力大减。试想,在这样的时候,如果她得到了一组可以征服她肥胖的“习惯配方”,那她行动起来的劲头一定是超乎寻常的。因为对于她而言,这实在是太重要、太重要了──即必要性太大了。

  以上是这“四步魔法”的第一步──必要性分析。

  第二步──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显然是指当我们仔细分析了培养这个习惯的必要性后,还要对其可行性作认真研究。为什么?因为有了必要性以后,能否可行还是个大问题。比如有同学认为外语对自己实在是太重要了,于是心一横,发誓要养成每天记100个单词的习惯,这样,一天一百个,十天一千个,一百天一万个,这多带劲啊!但这样做能长久吗?显然有问题。为什么?因为单词是要不断复习才能真正记住的。因此开始几天你也许还可以,但越到后来,这种复习量就会越大,以至大到最后你根本就无法应对。到那时,这习惯就只能中途夭折了。

  以上就是所谈的“可行性研究”,也就是必要性有了以后,还要对其可行性作极认真的分析。因为很显然,假如这习惯既必要、又可行,那我们实施起来就会节节胜利,劲头会越来越大,情绪也会越来越高涨;相反,如果虽有必要,却不可行,那总有一天,问题会暴露出来,使你不得不忍痛割爱,最终放弃;而到那时,你在失败之余,自信心岂不也会大受挫伤?因此对于可行性研究这一步,望你一定要走,可千万别省略了。

  第三步──策略性探讨

  培养习惯“四步魔法”必经的第三步,便是策略性探讨。所谓“策略性探讨”,是指当必要性和可行性都充分以后,真正实施起来,我们还必须讲究策略性。否则,这习惯照样难以养成。

  对此容我举一实例,你就很容易理解。

  在一次课上,有位来自沃尔沃的年轻女主管向周老师提问:

  “我家住16楼,我很想养成一个习惯,每天上下楼不乘电梯,这样对我减肥、健身肯定很有好处。但为什么我试了几天,就不成了?”

  试想,为了减肥、健身,天天爬16层高楼,那毕竟是一件极艰苦的事:开始她一定是咬着牙、喘着气、努着劲,才一步步艰难地把腿挪到那16层的;而随后几天,她一定会天天累得浑身酸痛,以至酸痛得她全身骨头架子都要像散了似的;而再以后,她心里每天一定都在激烈地斗争,以至终有一天,她感到实在无法坚持了,于是就只能中途放弃,并无可奈何地抚慰自己道:“胖一点就胖一点嘛,这算什么,还丰满呢?你看人家肥姐,活得多潇洒、多滋润啊!”

  这也许就是这位女士败下阵来的真实过程,也一定是我们许多人曾败下阵来的真实过程。

  那采用所谓的“策略性”又应如何去做呢?

  应该这样去做。

  你想,你一下子要爬这16层高楼当然难度极大。那怎么办呢?你先别急,别总想一口吃成个胖子、一口吞下个热汤圆。你慢慢来──开始几天,乘电梯到十三四层,爬二三层;爬二三层对你一定很轻松,没什么问题吧?好了,过些天再加一层;这加一层对你一定也没什么问题吧?好了,过些天再加一层……朋友,你只要听我的话,不急不慢、循序渐进,一天天脚踏实地、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地加,我相信终有一天,你会在不知不觉中每天爬十六层楼还会感到轻松自如、兴致勃勃、精神抖擞、豪情满怀,仿佛珠穆朗玛峰也天天踩在你脚下似的……

  这策略性关键在两个字──“少”和“小”

  所谓“少”,就是从总体战略而言,每个阶段培养的习惯,要讲究一个“少”字,千万不能“多”;

  所谓“小”,就是从具体战术而言,每个习惯开始培养时,要讲究一个“小”字,千万不能“大”。

  先说这“少”字。

  我们培养习惯,为什么总体战略上,每个阶段要讲究一个“少”字呢?

  这就要先从我们培养习惯的总体战略说起。

  我们之所以如此强调“习惯”、如此重视“习惯”,因为“习惯”决不是简单两个字、也决不是某项单一的素质,而是一条路,是一条人一辈子应坚持去走的自我超越、自我突破、自我修炼之路。

  既然是一条一辈子要走的路,那我们这一生要培养的习惯从小到大、从里到外、从头到脚、从学业到事业、从动作到思维、从思维到精神,是不是太多了、太多了?!

  那如此多的习惯要去培养,我们如何应对呢?显然每阶段要讲究一个“少”字。

  不讲究一个“少”字,一大堆习惯都想培养和征服,到头来就会成猴子掰棒子,一个也拿不到手。

  而讲究了一个“少”字,就等于集中兵力打歼灭战,就等于用铁郎头,去砸一个小钉子,就很容易成功。

  而一旦你成功了,兴趣有了,劲头大了,信心也足了,于是就会接二连三,势如破竹,开始了极好的良性循环;否则,岂不会产生可怕的恶性循环?

  因此知道了这个道理,我们每个阶段培养的习惯一定要“少”;尤其开头,一二个、二三个足矣。

  以上我们讲的是“少”。

  下面再讲这“小”。

  其对成功培养一个习惯的作用,可以说妙不可言。我们还是以前面举的爬16楼的故事为例。你看那学员为何十六层没爬几天就败下阵来了呢?问题显然在一个“大”字──你想,从来都是乘电梯的人,猛不丁天天要爬十六层高楼,这数字多“大”啊,简直大得吓人!

  但如果我们把这“大”变 成“小”,把每天十六层变成这习惯起步时每天先只爬二三层,这问题岂不一下就迎刃而解了?这实际是一种智慧,而且还是大智慧。因为老子《道德经》中就有这样一句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话: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而实际细想起来,天下许多难事、许多大事,一件件不都是从易处、从细处着手的吗?而有了一个“小”字,不就一下子变得“易”了、变得“细”了吗?

  因此,通晓了这种智慧,我们在习惯上也一定要这样做。而从某种意义讲,习惯的培养和改变,其本质是要根本去改变一个人,这几乎是我们人生最难的事!试想,我们学习读书尚且要从一加一开始,从加、减、乘、除开始,那我们培养习惯,就更应顺序渐进,从一个“小”字开始!

  我们说起步时要讲究一个“小”字,另一个缘由是,由于采用了这一策略,我们在习惯培养上最难过的两道坎,就给你一下子轻易迈过了。

  第一道坎是“起步”坎。

  我们还是以爬楼为例吧。你从小乘惯了电梯,现在要爬十六层,而且以后天天要爬这十六层,你当然就很难下决心起步培养这习惯。而现在情况完全不一样了,我们的目标虽然是爬十六层,但开始只要二三层而己,这有什么难的?我今天就起步,甚至我此刻就起步!!

  因此你看,起步时讲究一个“小”字,这第一个坎就很轻松地给我们迈过了。而万事开头难,这第一步迈出去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这起步时讲究一个“小”字,还能帮我们轻松迈过习惯培养的第二道坎──“前三五天”坎。

  对此我们还以刚才的情况为例。

  试想,倘若我们下决心起步了这习惯,那一开始这强度有多“大”、对于你的变化又有多“大”啊!而由于强度过“大”、变化过“大”,因此旧习惯的反抗也必然“大”,旧势力的反扑也必然“大”,你浑身上下的不适应、不舒服也必然“大”,而“大”到一定程度,你实在顶不住了,当然就只能败下阵来了。

  这也就是我们培养习惯往往难过的“前三五天”坎。

  但现在起步时讲究一个“小”字呢,这“前三五天”坎岂不一下子又给我们迈过了?──你想,开始几天才爬二三层,而以后也是一点点加上去的,那你会遇到多少反抗、又会有多少不适应、不舒服呢?

  以上,就是我要给你们讲的培养习惯“四步魔”中的第三步──“策略性探讨”,其关键在“少”“小”两字。这两字用好了,培养好习惯、征服坏习惯,就会变得如囊中取物。

  第四步──“一分钟‘修身日志’”

  那我们为何还要走这一步呢?

  因为习惯培养一到具体实施阶段我们会就碰到一个难题。这难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如果我们找不到有效的手段去对付它,我们前面的所有的努力还都会前功尽弃。

  那这难题又究竟是什么呢?这难题是一个字──“忘”。

  你看,你今天想得好好的,一定要培养这个习惯、那个习惯,可结果一忙,就给忘了;明天呢?想得好好的,又忘了;而后天呢?简直要发誓非记住不可了,但碰到了件突发事件,又给忘了……你今天忘,明天忘,后天忘,这几个一忘,忘到后来,就干脆“算了吧,什么习惯不习惯!”于是,什么必要性分析、什么可行性研究、什么策略性探讨,全都跟着打水漂了。

  因此,对这一个“忘”字,我们可千万不能轻视了。

  “一分钟‘修身日志’”,这里之所以用“修身”两字,因为在习惯上下功夫,是 “修身”的根本途径;而我们知道,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古训而言,“修身”又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

  那这种“修身日志”具体如何操作呢?我们可以利用自己的日记或工作日志,也可以专门为此打印一个简单的表格。它实际每天只要记上一行就足矣。

  下面就以这位周先生的“修身日志”为例,给大家作具体介绍。

  周先生是借平时日记的第二行作“修身日志”的。第一行当然通常是某年、某月、某日、星期几、天气如何等;第二行便是他每天例行要记的“一分种‘修身日志’”。

  以某一天为例。

  比如2007年1月23日,他在“修身日志”那一行上写道:

  “习惯──问1,蹲15,幽20,慢低”

  这“习惯──”,是指他每天必须提醒、盯住的那些习惯。这里有一点还要说明一下,开始时你盯住的习惯千万要少,像前面讲的一二个、二三个足亦;但以后熟练了可量力而行,适当增加。此外,哪个习惯养成了,并且巩固了,你就可以把这项撤掉,再随时添新的。这样的结果,围绕着你的目标、难题、瓶颈,你总在培养各种新习惯,你的生活就会变得兴致勃勃,兴味无穷,而且还极为主动。

  这里顺便还要说一下,根据西方的研究,一个习惯的养成是21天。但我认为这是个平均数,因为有的习惯很容易养成,也许重复几次就行了;但有的就比较难、尤其克服各种坏习惯,也许几个月都困难。因此这21天一定是一个平均的概念。而为了大家好记,我们不妨把培养习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初始关键期,也是咬牙坚持期,一星期左右;第二阶段──乘胜追击期,也是习惯养成期,一个月左右;第三个阶段──巩固期,也是享受成果期,一百天左右。即前一星期为咬牙坚持期,前一个月为习惯养成期,前一百天为习惯巩固期。你看,这是不是很好记?

  以上我解释的是“习惯──”是何意思。

  那“问1”呢?

  “问1”是周先生那一阵正在天天提醒自己每天在《百度•知道》问一个问题的习惯。由于天天提醒,这习惯现已养成,对他带来极大帮助。

  “蹲15”?“蹲15”是他要求自己养成天天练蹲起的习惯。因为年老先老脚,每天这样练,对身体会有很大的好处。他这里的“15”,是指那一天他提醒自己要练15次。他是从每天练蹲起5次开始的,即前面说到的“小”。那究竟最后这量化到多少为止呢?到你自己认为合适为止,也就是所谓的“适可而止”。顺便说,各种习惯能量化的尽可能量化,但不能量化的也不必勉强。如那上面的“慢低”就是提醒自己无论平时说话或上台演讲,都要养成讲得“慢”一点、语调“低”一点的习惯,这对保护嗓子大有好处。因为我以往的毛病就是太快、大高。像这一习惯就很难量化,则每天提醒自己即可。

  “幽20”?“幽20” 周先生是要求自己当听到或看到一句特别幽默的话,要养成当场在心里默诵20次的习惯。这习惯我现在也基本养成了,它不仅使我感到生活的无穷乐趣,而且也是一种生活的积累,对与人相处、对他演讲有很多帮助。

  以上就是周先生那天的“修身日志”,就写这一行,没几个字,不一分钟时间也用不了吗?因此把它叫做“一分钟‘修身日志’”。有了它,等于有人提醒你了,这可是十分关键的事。

  不过每天除提醒之外,你还要做一件事。因为你尽管提醒自己了,但真正做的时候完全可能还是忘了。这怎么办呢?这需要你在当天提醒自己“问1,蹲15,幽20,慢低”的同时,对上一天的“问1,蹲15,幽20,慢低”之每一项还要作认真的检查:如果做到了,你就在那一项上面打一个钩;如果没做到,你就打一个叉。你别小看了这一步,这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步。

  以上就是 “四步魔法”的第四步──一分钟“修身日志”。这“修身日志”可以附在你原来的日记上,也可以单独记,也可以自已画一个表格,每天提醒,每天检查。当然,这方法也可在同学、朋友、室友、家人中开展,大家一帮一,一对一,互相提醒、监督,效果会更好。

  试想,如果你也能用这“四步魔法”去培养各种习惯,则几乎能有十分的把握。你想,有没有必要培养这习惯,你是仔细分析过的,并不是凭一时脑袋发热;可行不可行,你也是冷静研讨过的,并不莽撞;策略性探讨,你也是循序渐进,符合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而最后,你又用“一分钟‘修身日志’”那样认真地天天提醒、天天监督、天天捡查。那依此模式、依此步骤,这习惯你怎么可能养不成呢?

17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