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设计(2)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1.理解作品中蕴含的人文主义理想;
2.揣摩语言,把握人物性格;
3.初步领略本剧的悲剧美。
【重点难点】1.理解作品中蕴含的人文主义理想是重点;
2.揣摩语言,把握人物性格并在此基础上初步领略本剧的悲剧美是难点。
【课型课时】自读—研讨课。一课时。
【教学步骤】一、课前准备
组织全班同学认真预习课文,以竞争方式,选出两名导演,自由组织A、B两套班子,饰演帕里斯、罗密欧、朱丽叶及侍童。在研究剧情的基础上,A、B两组演出课文的“殉情”一段。
二、导入新课
据说18、19世纪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的阅览室放着一部1623年版的著作,书是用铁链拴在一张高桌上的,人们只能站着阅读。尽管如此,这本书中的书页仍被人们翻烂了。这翻烂了的书便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确,这是一部在全世界家喻户晓的爱情悲剧。一位评论家称之为“世界上最伟大、最典型的爱情悲剧”。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出经典悲剧。课前,大家已熟悉整个剧情,知道课文选的部分写了“殉情”与“和解”两个内容。课前A、B两组演员表演了“殉情”这部分,效果很不错,下面,我想请大家谈谈,哪一组演得更好一些?为什么?(讨论可以各抒己见)目的在于将学习的兴趣引到对人物性格及剧情内容的深入理解,不必强求一致。
师:大家讨论得很好。下面,我们请几位演员及导演重点谈谈他们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把握及他们进行艺术处理的心得体会。
三、揣摩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师: 首先请两位“帕里斯”谈谈。
1.剧中写帕里斯的有几处?
明确:集中写帕里斯的有三处,一是他与侍童的对话;一是他对朱丽叶倾诉爱恋;一是他与罗密欧的对话。
2.三个地方在表演上应该怎么处理比较好?(两个)扮演者各抒己见,导演也可参与其中。
明确:这三处的表演在语言处理上是不同的。帕里斯与侍童的谈话,语调以温和平缓为主,重在表现他性格中的善良与细心:而他向朱丽叶的倾诉则是深情而优雅的,是用诗一般的语言表达对朱丽叶的深深爱恋,充满伤感与遗憾,这主要表现他是一位忠于爱情的多情而又富有教养的贵族青年;而他与罗密欧的对话则是愤慨的,充满仇恨的斥责与复仇的强烈欲望,这表现他既忠于爱情又富于血性。
师: 谈得很好,难怪演出效果不错。下面请两位“朱丽叶”谈谈。
1.文中写朱丽叶的有几处?她的感情变化有什么特点?(方法同上)
明确:有三处。作者是分层次处理她的感情变化的。一是她刚醒来,第一句话便问夫君,寻找罗密欧,这反映了她渴望与爱人重逢,充满了对爱情的幸福向往;二是得知罗密欧已死,劳伦斯一再劝她离去,她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毅然选择了留下陪伴罗密欧,选择了殉情。这表明了她对爱情的无比忠贞。三是吻了毒液之后,她此时内心充满对罗密欧的柔情,在等待死神来临,而当听到有人来了,果断地寻求速死,进一步表现了她对爱情生死不渝的忠贞。
2.这样多层次地写朱丽叶,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可以点名请两位导演与同学)们交流。
明确:朱丽叶是个14岁的少女,充满稚气与天真。当她找到爱情后,她变得那么执著与坚贞。剧中多层次地刻画她的感情与心理变化,充分展示了她在爱情与死亡之间做英勇抉择的献身精神,使她在封建伦理势力包围中对爱情的追求达到了一种极致,从而完成了对这个人物形象的艺术塑造,充分体现了追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人文主义理想。
师: 两位“朱丽叶”及导演对朱丽叶的戏应该说是下过功夫研究了,很有心得。下面,我们再请两位“罗密欧”来谈谈。
1.戏中罗密欧的戏分量最重,在表演上,最主要的应该先抓住哪一点?(请两位男主角的扮演者交流,适当)听取其他同学的评点。
明确:首先要抓住他对殉情的义无返顾。从戏的一开始,他与侍童的对话以及他与帕里斯的对话,都表明他必求一死的决心。
2.这种必求一死的背后是什么?(深入一层,引导学生立体地多层次地把握人物)
明确:这种求死之心是缘于他对朱丽叶的强烈的爱。朱丽叶一死,他就下了必死的决心,来到坟地,他面对爱妻的“遗容”,爱潮在胸中激荡,死不再是痛苦与恐怖;他诗一般的倾诉之中,表达的是与爱妻同生同死的向往与激情。因此,坟是“充满光明的欢宴的华堂”,死让他“觉得愉快”。这是一种近乎疯狂的爱,又是一种令人欲哭无泪的深情。
3.两位通过亲身表演,你们认为罗密欧是怎样的人物形象?这个形象的塑造有什么意义?(引导学生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明确:罗密欧是既富有教养、风流俊雅又勇敢多情的人。他对爱情怀着至高无上的忠诚与迷狂之情,对封建伦理道德有着强烈而坚决的反抗精神。课文“殉情”一节,完美地完成了对这个人物形象的艺术塑造。这样,他和朱丽叶共同为爱情而死,就将这出爱情悲剧推向了高潮。这就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封建家族伦理道德的强烈控诉和批判,对自由恋爱与婚姻自主的深情讴歌,使整出悲剧闪耀着人文主义的思想光辉。
师: 刚才,大家一起对“殉情”部分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和赏析,确实,也让老师获益不少。不过,我还想请两位导演从整体把握的角度再谈谈,课文后半部分写了两家和解,这是否可信?
明确:这样处理重要的不在于是否可信,因为,它实际上体现了作者更深的美学思想。从全剧看,罗密欧朱丽叶两人从恋爱、结婚到度过新婚之夜,这表明人文主义爱的理想在一定程度获得了胜利,因为爱战胜了恨,美丽的青春与生命的激情战胜了古老丑恶的封建仇杀。而作品最后又通过两人殉情,使得人文主义理想与封建伦理道德的冲突达到了高潮。在这之后,两家和解了。这就表明,罗密欧、朱丽叶虽然死了,但他们的爱情永生。人文主义爱的理想获得了更加广泛而永恒的胜利。这就体现了作者对人文主义理想抱有的坚定信念,以及对其具有美好未来的乐观主义精神。
四、扩展学习,课堂小结
师: 课前大家已欣赏了这出戏,刚才,我们又互相作了交流。那么,这出戏最打动我们的是什么?(分组讨论,选代表发言)
明确:这出戏最打动我们的是戏中生死与共的爱情,是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爆发出来的青春的激情,他们义无返顾地献身爱情的高尚精神。
师: 现实生活中常说的悲剧会不会这样打动我们?(可以各抒己见,不强求一致,以求得自然而然地拓展与延伸)
明确:一般是不会的。第一,主体不同。现实中的普通人不具有我们这出戏中人物的英雄性格,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性格中的核心是人文主义精神;第二,动机和行为方式不同。现实中普通人的不幸的原因很少有同于罗密欧与朱丽叶,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反抗精神与对爱情的大胆自由的追求,代表了人类对爱情的普遍理想,闪耀着人性美的光辉;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这种追求与封建伦理道德展开了激烈的矛盾冲突,在这种冲突中遭毁灭的结局有着一种必然性。第三,我们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悲惨或不幸产生的往往只有同情,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使我们不仅同情,还有悲悯,更有因他们的高尚精神而获得的一种崇高感,我们的灵魂受到净化,心灵为之振奋。由此可见,课文中的悲剧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悲剧,而是具有美学意义的悲剧。
(投影)所谓悲剧是指描写具有正面素质或英雄性格的人物,在具有必然性的社会矛盾的剧烈冲突中,遭到不应有的但又是有必然性的失败、死亡或痛苦的过程,从而引起人们同情、悲悯与震撼,使人们灵魂得到净化并奋发起来的艺术形式。
师: 今天,我们学习了《罗密欧与朱丽叶》,莎士比亚还有许多有名的悲剧。比如,那个终日在“活着,还是不活”中犹豫的丹麦王子《哈姆莱特》,还有因为捍卫自己荣誉而杀死美丽妻子的《奥赛罗》,还有在暴风雨中激情如火山一样喷发的《李尔王》等等,这些都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大家都应该找来一读,陶冶情操,净化灵魂。
五、布置作业
一、印发孟称舜《娇红记》,要求课外阅读,将之与《罗密欧与朱丽叶》作一比较。
二、如有条件和精力,课外阅读《莎士比亚悲剧五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