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通用学习方法 > 课堂学习 >

教育教学散文范文3篇

时间: 如英2 课堂学习

  散文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主导文类。以下是学习啦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教育教学散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教育教学散文范文一

  我所能想到的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事情,莫过于受到良好的教育。因为只有良好的教育才能使我们有秉渊深的学识、清明的才智、通达的情性、宽广的胸怀和高贵的教养。

  理想总是高于且先于现实而存在的。没有对于什么是良好教育的理想,没有某种关于受过教育的人的理想,我们就无法从事教育。教育正是牵涉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具有鲜明的价值指向的潜能的唤醒,浸淫于“文化——心理”之间的精神创生。真正的教育使得一个人易于领导与合作,而难以奴役和盘剥。

  那么,什么是良好的教育呢?也许我们很难给予它一个周全的描述,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过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过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从来没有读到过一本令他(她)激动不已、百读不厌的读物,从来没有苦苦地思索过某一个问题;如果从来没有一个令他(她)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活动领域,从来没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如果从来没有对自然界的多样与和谐产生过深深的敬畏,从来没有对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发出过由衷的赞叹……那么,他(她)就没有受到过真正的、良好的教育。

  对于所有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人们,大概都不难达成这样的共识:不论是家人之间的纯美的至爱亲情,还是亲朋故交这间诚挚的友谊,也不论是师生之间的倾情给予,还是陌生人之间默默无言的相互关爱,都能给我们的心灵以温暖的慰藉,给平淡的日子以清新明丽的感动。在教育中,如果我们能用心去营造一种充满真情与关爱的氛围,良好的教育就有了最切实的保障。

  而“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没有任何真正的教育是可以建立在轻蔑与敌视之上的,也没有任何一种真正的教育可以依靠惩罚与制裁来实现。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让年轻一代在人性的光辉里,拥有一个关怀的人生,这应是良好教育努力达成的一个目的。

  书籍是人类文明不灭的火种,人类走向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没有一艘船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马/能像一页跳跃的诗行/把人带向远方。”(狄金森)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告诫我们的:“启发智慧和鼓舞人心的书往往决定一个人的前途。学校首先是书籍。”在书籍中,智慧老人展示给我们是历史的镜鉴、生命的律则和文明战胜野蛮的曲折。人是理性的动物。“未经审察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苏格拉底),你真正的生命是你的思想。对某一问题不倦的探究,是个体成长所必经的心路历程,也只有在理性的基础上才能确立自主的尊严。

  如果成长中的青少年没有对某一项活动较为持久的投入和倾注,如果对一切都只是浅表性的接触,那么,心灵的疆域就不能得以拓展,也不能生发出良好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中国古训中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得”,“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前者强调的是活动、实践、躬行对于知识的领会与掌握的意义;后者强调的是“悟”,即个体经验的激活在理解、吸收、建构和掌握知识过程中的意义。没有比较丰富、深刻的体验来积淀形成一定的经验背景,悟就不易甚至不能产生。因为理解活动并非某种纯粹的智力活动,而是人的整个生存活动的一部分。

  大自然的奇妙景观,不仅给人们以美的陶冶,也给予人们以智慧的启迪。“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即使是普普通通的一片树叶,平平淡淡的一方晴空,一场罕见的瑞雪,一次壮观的海潮,都能给予我们以绵密的哲学理趣、迷人的艺术灵光。让孩子们领略到大自然的无限风光,领略到自然界的多样与和谐,并由此产生惊异感,从而增进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和与交融,这是完美教育的不可或缺的要素。

  教育是文化传递与文化传播的过程。文化是人类本质力量的确证与表征。在宇宙学的参考日历上,人类出现至今这段时间还不到一天的1/1440。然而,就在这段似乎微不足道的时间内,人类创造了繁荣、灿烂、富丽的物质文化,纵横交织、井然有序的制度文化,千姿百态、深邃精湛、幽邈纤细、意蕴丰赡的精神文化。作为人类的一员,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为之自豪的。这种自豪感是参与分享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和进行新的探索的强大动力。

  真正幸福的人,是过着值得尊敬和真正的人的生活的人,是精神上和物质上都很富有的人,“富有的人同时就是需要有完整的人的生命表现的人”(马克思)。学会过美好的生活,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能够创造幸福生活的人,这是完美教育的鹄的。因为,个人的自由,群体的和谐,社会的公正,人类的福祉与尊严,全系于良好的教育。

  教育教学散文范文二

  面对当今的教育现状,孩子永远是讨论不完的话题。说起孩子我不免有些黯然神伤,我的孩子在每个学段成绩都不理想,在老师的眼里,犹如青青麦田里的一株杂草,茂密森林里的一丛灌木,就好像永远跟不上队伍的一只孤雁。孩子的与众不同,他的一举一动同学总带着鄙夷的目光,老师看待孩子的问题自然而然也多起来了。每每和孩子谈论成绩,他很沮丧,他说他是老师的弃儿,没有目标,没有信心,没有斗志。我总是不断鼓励,努力不让他那颗早已失落的心灵触碰到地平线,我很少批评孩子,只要孩子健康的生活,就是最大宽慰。或许某些人会说我是阿Q, 阿Q也好,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也行,在我的眼里成绩真的没那么重要,只要孩子有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质、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比什么都好。或许有句俗语说的好“好看的孩子人人爱”,老师自从和孩子们接触一段时间后,心理自然的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优生是老师的宠儿,老师把欣赏的目光、鼓励的手势、赞美的话语给了他,当然,错误显得是那么微不足道,可以视而不见。相对差生,绝对像孩子说的像弃儿一样,甚至更糟,很多老师提起他们往往咬牙切齿,有一种尽快在视野消失而后快的感觉。老师往往看不到他们的优点,总盯着他们的缺点,三番五次的请家长,把家长请的不好意思最终转学,继而在办公室捧腹大笑,这样老师何等悲哀呀!

  我作为师者,同情那些“如此优待”的学子;作为家长,我何尝不可怜这些失落的孩子呀!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其实我想说:同仁们呀,学生成绩优劣对我们真的那么重要吗?你班学生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全校最高,难道就能说明你是一位成功的教育家吗?无非是听到校长的表扬,让自己在同仁颇有脸面,使虚荣心得到短暂的满足罢了;或许领导多给你发了一丁点奖金,成为你在大家面前骄傲的资本,其余你还有什么!若干年后,大家相聚在一起评价你的行为,真不知有何感想?在实施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优生的培养,差生我们更要引起重视,尊重其人格,维护其尊严,呵护其心灵,才能改变其行为。把爱均匀地播撒在幼苗上,他们才能健康成长。教育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使他们成为真正的有用之人。这就要求施教者不仅要使受教育者获得丰富的科学知识、完善发展的人格,而且还要奠定乐观积极地人生态度,迎接生活中多重因素的挑战,来丰富他们的生命历程。写到此,不由得想起十年前的一位学生,他的名字叫杨阳,是我校有名的学困生。在哪个班级班主任都感到头痛,但又不敢采取请家长、开除的手段,因为他的爸爸是主抓教育的副镇长。等到犯大事啦,班主任才在副镇长面前哼唧:“你看,换个环境?”结果换到了我班。当然,我知道他是问题多多的孩子,因为教过他的老师在办公室常常说起他的不是。来到我班的第一个工作,在夜自习时,办公室无人的情况下进行了一次促膝长谈。或许是初次接触,他对我的话非常佩服,分别时握着他的手,感觉充满力量。工作中,我不断挖掘他身上的闪光点,给以鼓励,渐渐的我俩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同时也为我分担不少班级工作,班级纪律我在与不在,完全一样。后来,同志们说我创造了一个奇迹,实质上这个奇迹谁都可以创造,只要你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

  教育的本质应该是无功利性的,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因此教育不是挖掘分数的机器,不应该成为沽名钓誉的工具,更不应该成为谋取职位的阶梯,如果没有这些思想作祟,老师就不会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学生。给学生贴上了不同的标签,老师心中不知不觉中就有了好恶倾向,学生的内心无形当中就有尊卑心理,这种现象一旦形成,孩子内心将有挥之不去的阴影,甚至会影响他的一生。作为教育人,应该给孩子学习方面的温度、湿度和养分,生活方面要给以胜似父爱或母爱的关爱和照顾,心灵方面要给以应有的尊重和呵护,行为方面要给以鼓励和肯定。按学生的发展需要去引导、积淀,循序渐进地涵养,然后根据他们所处的环境、经历,不断提高他们的追求,慢慢的寻找适合孩子自身发展的道路,活出他们的尊严,活出他们的精彩。当老师放大了差生的闪光点,就会让孩子获得极大的满足感、幸福感,老师也会感染这种情绪。我们不追求每个学生都成才,但我们希望每个学生都幸福快乐,这才是教育的真谛。

  老师们,不要吝啬你的微笑,只有微笑孩子才更阳光;不要吝啬你的鼓励,只有鼓励孩子才更自信;不要吝啬你的分享,只有分享孩子才能慷慨;不要吝啬你的赞扬,只有你的赞扬孩子才学会感恩。真正的教育家孩子在他们心中没有三六九等,我们承认智力的差别,但不代表能力的迥异,或许你用爱去灌溉一位差生,说不定将来出现一位或知名企业家,他们会非常感激,终生难忘,因为你是他人生中举足轻重的一根拐杖;或许你精心浇灌的优生将来成为科学家,但他并不一定感激你,因为他认为本身就有这个实力,你只是他人生中可有可无的一名看客而已。把爱均匀的撒给孩子,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生存的土壤,汲取养分,活出不一样的精彩,岂不美哉!

  教育教学散文范文三

  对于有效教学,谈不上有什么经验,要说感受可能会有一些。按我的理解,数学课的有效教学就是让学生听懂,学会,做对。

  一节课是否有效,老师的一头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备好一节课。上课前的教具学具的准备,对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课的时候,老师良好的教学素质,对课堂的掌握,教学中练习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有没有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练习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能的目的等等各方面无不关系到教学的效果。

  所以,我觉得备课这一个环节,是上课有效的前提。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不需要备课。相反,有效的教学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预设要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能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并及时反馈。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让“预设”真正服务于生成性的课堂教学。

  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为“预设”打好基础。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这样才能体会新教材蕴含的教学理念,备出高质量的教学预案。

  其次,要改变备课模式,变“教案”为“学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知识经验的获得都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建构、自我内化。离开了“学”,再精心的“设计”也没有意义,教师要充分考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即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一种有准备、有意识的预设。

  第二,重课堂动态生成,着眼学生发展

  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尽管教师在备课时已经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在课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面对信息多变、资源多彩的课堂,教师要扮好倾听者、重组者、等待者、提升者这几种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生成的各种各类信息,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有效生成。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不要被这种火花电倒,应该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如果学生的这种火花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的,则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要简单的布置学生下课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会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一次机会也就这样消失了。而在课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则必须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来,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来的而且是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时间一久,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会培养出来。

  第三、“设计科学合理的练习” 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有效的数学教学,不仅在于成功的讲解,而且更取决于科学、高效率的练习。科学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新课程下的数学练习应成为一种生活,一种活动,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好的练习能主动地把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困惑之处诱发出来,及时予以纠正。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熏陶,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得以培养,思维方法得以训练,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最后,我觉得撇开教师这头,学生的配合也是有效教学的一个保证。我这几年一直教低中年级,有一个深切的感受就是,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影响教学进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班级里学生的计算能力相对低,或者水平参差不齐、差距太大。都将影响上课的效率。课堂要有效,老师一般都想在短时间内进行必要的练习。而低中年级的数学课,计算是贯穿全过程的。如果计算能力差,要想加大练习的密度和深度,都是空谈了。有时候,还只能放慢上课速度来照顾全体。所以,我觉得在低年级,抓好口算教学,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27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