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通用学习方法 > 课堂学习 >

小学散文教学策略范文3篇

时间: 如英2 课堂学习

  散文体式千姿百态,体现了一种情景、事物交融的特质。散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很大比例,而且一般都是文艺性散文,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今天学习啦小编就与大家分享:小学散文教学策略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帮助!

  小学散文教学策略范文一

  散文这种文体的课文,在我们小学教科书中分布很多,占有非常显著的位置,这充分说明这种文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学价值。那么这种文体的课文究竟该怎样进行教学?教师应当把这类课文中哪些有价值的东西教给学生?这些问题很值得我们去思考和研究。下面我想结合苏教版教材,谈谈我的思考和建议。

  一、对散文文体的再认识

  散文,自古就有。在我国古代,为了区别于韵文、骈文,凡是不押韵、不重视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统统称之为散文。按照时间的发展,散文可分为古代散文与现代散文。目前小学教材中出现的散文基本上是现代散文。

  现代散文,通常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相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所谓广义的散文,是指小说、诗歌、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文章,除以抒情、议论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短评、小品、游记、书信、日记、回忆录、传记等样式;而狭义的散文则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抒情、议论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小学教材中选用的散文,一般为狭义散文。这类散文依据其内容通常还分为三类。一类是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称之为叙事性散文。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字里行间充满作者浓郁的情感,如教材中《草原的早晨》《槐乡五月》《桂花雨》《黄河的主人》《只拣儿童多处行》《月光启蒙》《望月》《灰椋鸟》《姥姥的剪纸》《安塞腰鼓》《草原》《天游峰的扫路人》等。另一类是以写景、状物来抒发作者感受的散文,称之为抒情性散文。这类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出发点,以空灵飘逸见长,其着力点在于准确地使用能表达作者强烈感情的词句上;作者往往借助具象,将文中的景或物作为具体的情感寄托,运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这类散文教材中安排得特别多,如《小池塘》《春到梅花山》《夕阳真美》《北大荒的秋天》《西湖》《拉萨的天空》《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荷花》《泉城》《九寨沟》《田园诗情》《燕子》《鸟语》《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秦兵马俑》《音乐之都维也纳》《三亚落日》《烟台的海》《广玉兰》《夹竹桃》等。还有一类是以议论、说理为主的散文,称之为议论性散文,也叫哲理散文。这类散文在小学教材中不多,如《最大的麦穗》。

  二、教材中的散文教学价值思考

  低年级段的教材中,大部分课文是童话、寓言、小故事、儿童诗等,但也安排了少量的散文,如一年级的《小池塘》《草原的早晨》,二年级的《夕阳真美》等。针对这些篇幅短小、内容浅显的散文,一二年级的小学生该怎样教?首先,我们在备课时要思考,不管什么体裁的课文放在低年级段,其教学目标要求应依据低年级段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去确定。从《语文课程标准》中我们知道,低年级段的阅读教学其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因此,我们在教学低段散文类课文时,仍然把主要目标任务放在借助散文这个文本去教学生识字、写字,而不要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繁琐地分析文本内容、研究这个文体上。其次,让学生初步感知散文这个文体的课文很美,利用这种文本指导学生很好地去朗读,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这两点,就是低年级段散文教学的最主要目标。

  到了中、高年级段,阅读教学在完成保底目标识字、写字、朗读、理解词语并积累的基础上,开始逐步强化不同文体个性化的教学目标要求:在中年级段,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抓关键词句在文章中是如何表情达意的,也就是教学生学习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的,怎样把一段话写具体、写生动;在高年级段,让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着重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也就是重点要让学生学习作者是如何进行表达的。因此,散文教学也应当按照这样的目标要求进行教学。教师在备课、教学时,应当更多地去思考、挖掘这篇散文自身所特有的教学价值。如教学《庐山的云雾》这篇散文,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抓住这样一些教学因素:一是四字词语的大量运用,使文章的语言显得优美、明快;二是突出重点段的描写,如文章的第二、三自然段,用比喻、联想等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特点;三是采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使读者对庐山云雾的特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正是这些有价值的教学因素隐含在课文里,所以在学生学完这篇课文后,教师还可以利用好这个范本,进行教学的迁移,设计读写结合的小练笔,让学生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把熟悉的一处景物写具体、写形象。这些分布在文本中的表达方法,教师在备课时应当很好地去把握、挖掘,并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揣摩、感悟,进而让学生学习、运用这些表达方法。

  三、散文教学应当采取的策略

  1.多给时间让学生诵读涵泳

  在教学散文时,教师要在学生的读上多作思考。一是要把朗读贯穿教学的始终。教师要舍得在课堂上多给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朗读,要通过朗读,把课文中那些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进而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要通过朗读,让学生读出蕴藏在文字里面的韵味及作者的真情实感,进而体会到文章的精妙;要通过朗读,训练学生的语感,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特别对那些抒情味极浓的散文,如《槐乡五月》《桂花雨》《田园诗情》《只拣儿童多处行》《音乐之都维也纳》《草原》等课文,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借助于音乐,指导学生进行配乐朗诵,把音乐语言与文学语言很好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使文中所描绘的景和物、所倾吐的情和意,更有冲击力地叩击学生的心灵,从而引起共鸣,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中提升审美情趣和能力。二是要根据不同的课文精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如叙事散文,一般是夹叙夹议,读起来要舒缓、平稳;写景散文,描写生动、形象、细腻,就要读出它的意境美;抒情味很浓的散文,由于作者情感的变化起伏,读起来轻重缓急变化不断。还有一些课文,有它自身明显的特点,如《月光启蒙》语言风格很明显:明快、流畅、含蓄、风趣,所以在朗读这篇课文时,其语调应该是清亮、明快的,节奏感很强;再如《安塞腰鼓》一如安塞的腰鼓:壮阔、豪放、火烈,因此文章要读得雄浑、有力、有气势;而像《望月》《姥姥的剪纸》《天游峰的扫路人》等课文则要指导学生读好能表现人物形象、品质的人物对话。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还应当具备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的过硬本领,在教学需要时,教师能进行示范朗读。三是要指导学生对经典的篇章、段落能熟读成诵,最后能背诵、积累。

  2.多在品悟语言上下工夫

  教学散文,仅仅靠朗读还不够,还要指导学生去品析语言,学习作者的遣词造句,进而增加积累。有些散文,用词华丽、华美,大量运用四字词语、成语,有气势,如《庐山的云雾》《九寨沟》《田园诗情》《黄河的主人》《秦兵马俑》等;有些散文,语言生动、形象、准确,如《拉萨的天空》《三亚落日》《烟台的海》等;有些散文,语言清新、活泼,如《桂花雨》《燕子》《鸟语》《音乐之都维也纳》等;有些散文,语言简洁、精当,有韵律,具有绘画美和音乐美,如《安塞腰鼓》《田园诗情》等。同时,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去感受、比较不同作者的语言风格,如《安塞腰鼓》《草原》这两篇课文的语言风格就很相似,作者喜欢用短句,经常是单词成句、单句成段,并大量使用排比、叠词、叠字,使语言简洁、明快,有韵律美感;再如学到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两篇状物散文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两篇散文的语言进行品悟、比较,可以发现《广玉兰》一文的词句华美一点,而《夹竹桃》的语言则平实一点,但都表达出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因此,在散文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品悟语言环节,引领学生细细品味那些经过作者精心锤炼的语言,从语言文字上去体会作者所蕴藏的情感,去感受语言的魅力。

  3.引导学生揣摩不同的表达方法

  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在完成保底目标识字、写字、朗读、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其重点是引导学生揣摩、学习作者是如何进行表达的,进而能够学着进行运用。教材中不同类型的散文,有着不一样的表达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去感悟。像写景的散文,常采用时间顺序、移步换景法。如《黄果树瀑布》一文在写法上有这样一些特点: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写出了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景观;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对黄果树瀑布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绘;善用、巧用比喻,将实写、虚写结合起来,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描绘的景致意境优美,如诗如画;开头与结尾相呼应。像状物的散文,有的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有的采用列数据、作比较、举例等说明事物的方法。如《广玉兰》就是直接描写它的色美、形秀、香幽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而《夹竹桃》作者既对夹竹桃进行了直接描写,还利用第三自然段作了侧面描写,写院子里的14种花,从而进一步衬托出夹竹桃花期之长、韧性可贵,作者对它的情有独钟;《只拣儿童多处行》一文作者主要是写儿童,却又用了许多笔墨去写花儿,用来进一步衬托冰心老人对儿童的喜爱;《秦兵马俑》一文,作者采用列数据、作比较、举例等方法来写兵马俑规模的宏大、类型的众多、个性的鲜明。像叙事的散文,一般都比较平实,但为了表达情感,作者或夹叙夹议,或采用拟人、比喻、联想、夸张等手法,来增强文章的形象性与生动性。如《灰椋鸟》拟人、反问手法的运用;《姥姥的剪纸》排比、夸张手法的运用;《安塞腰鼓》排比、比喻、联想手法的运用。

  4.适时地进行迁移训练

  在教学中可以进行这样一些迁移训练:(1)有些课文在课后练习中就要求学生学习课文的写法,进行一个小练笔,如《庐山的云雾》、《鸟语》。(2)有些课文,在写法上有特别之处,可以针对具体的课文进行设计。如学完《燕子》一文,可以让学生学习作者抓住燕子的外形和活动特点写燕子活泼可爱的这种抓特点状物的方法,写一写身边喜爱的一种小动物;如《美丽的南沙群岛》一文的第二、三自然段,采用典型的先总写后分写的构段方式,学完后可以让学生学习这种构段方法,写一个物或一处景;如《三亚落日》一文是写日落的,课后可以让学生阅读巴金的《海上日出》,并布置学生观察当地的日出或日落,写一篇日记。(3)有的是一个单元都安排的写景散文,单元学完后,就可以设计一个小练笔。如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三篇课文《北大荒的秋天》《西湖》《拉萨的天空》都是写景的散文,单元课文学完后可以让学生运用学到的表达方法,写一写家乡的一处美景。(4)有些课文是写某一处景或介绍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的,可以设计“小导游”,让学生进行复述、讲解训练。如《泉城》介绍济南城里的各种有特色的泉;《九寨沟》介绍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田园诗情》介绍荷兰的田园风光;《音乐之都维也纳》介绍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奥地利首都维也纳。

  小学散文教学策略范文二

  新课标中明确要求,写作要有个性和创新性,写作时应该由作者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兴趣爱好等,自己安排写作的内容,这种个性化的写作最重要的就是素材的积累,特别是生活素材的积累,以便能在写作中抒发自己的情感。因此,个性化作文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小学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策略

  1.作文在命题上缺少个性化。写作最基础的环节就是作文的命题,只有确定了作文的题目,才能围绕题目展开写作内容,因此,个性化的命题对个性化作文非常重要。但当前,教师在作文的命题上并没有太多的个性化可言,教师在拟定作文题目时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不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他们的年龄特点,很多都是凭借着自己的所感、所想来拟定题目,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方式的发挥。

  2. 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训练缺乏个性化引导。在小学阶段,都会配有专门的作文训练课程,目的就是为了给教师充分的时间帮助学生解决写作中出现的问题,但调查发现,多数教师都不会有效利用。现阶段,教师在学生的作文写作训练上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忽视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特点。写作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一点一滴锻炼出来的,而小学又是接触写作最早的阶段,对学生以后写作能力的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若在小学阶段得不到有效训练,就会直接影响到他们以后的写作水平。而大多数教师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了写作技巧的讲解上,没有认识到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性,使多数学生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在写作中不能体现自己的个性。也因为这种模式化的写作方式,导致大部分学生都丧失了写作的兴趣,给个性化作文教学带来了困难。

  3.教师评价标准过于形式化。对学生来说,教师的评语就是对他们写作成果的最好肯定,但很多教师都不重视对作文的评价,在评价上过于形式化,忽视了对学生个性化创作特点的评价,因而扼杀了他们写作的兴趣。调查发现,教师对小学生作文的评语主要是优良中差或者是甲乙丙丁这几个内容,没有具体的评价语言,不能针对学生写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详细评价,时间一长,学生在写作中积累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多,阻碍了其写作水平的提高和个性化写作思维的发展。另一方面,有的教师虽然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具体问题给出了评价,但并没有涉及个性化写作的相关内容,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化写作的发挥。

  二、小学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策略研究

  1.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树立个性化作文教学的观念。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树立自己的教育观念,特别是在作文教学上,更应该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应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写作。同时,作为整个语文教学活动的领导者,教师还应该树立个性化作文教学理念,帮助小学生正确地认识作文、了解作文。因此,语文教师只有真正认识到个性化作文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才能在实际教学中以个性化作文为教学基础,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的作文水平。

  2.教师的作文命题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命题作文就是所有学生都根据教师拟定的题目来写作,这是最传统的作文写作训练方法,但新课标要求教师要进行个性化的作文教学。因此,语文教师要深入研究作文命题,将作文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以学生生活中的素材为写作对象,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对生活的回忆和想象,从而写出能表达自己真实情感的文章。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小学生的个性思维特点,进行多种写作题材的训练,可以通过提供话题,让学生围绕这个话题进行写作,体裁不限,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写作能力。例如,教师可以以“学校”为话题,让学生们自拟题目,由于不限体裁,可以是记叙文、说明文,也可以是诗歌和散文,通过这种不限体裁的写作方式,学生可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促进个性化写作能力的提升。

  3.对学生的写作内容进行个性化指导。学生写作训练、教师指导应该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因为学生的写作能力基本上都是在后天的学习、锻炼中慢慢磨练而成的,因此,教师的个性化作文教学应该以学生的生活环境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样选用的题材才是学生所熟悉的内容,才能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快乐的写作氛围。教师也可以选用情境教学,以小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为教学内容,可利用童话故事,让小学生在充满童趣的环境中完成个性化的写作。例如,在小学作文练习课中有这样一个题目:从下面几组事物中任选一组,以他们为主人公,想象一下他们之间可能发生的故事,然后根据自己的想象编成一则小故事。注意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如果不想写提供的事物,可另选题材。①铅笔、橡皮、转笔刀;②小溪、河流、大海;③眼睛、耳朵、鼻子、嘴。在开始练习之前,教师可以先设置一个童话情境,通过这一童话情境引入这节课需要练习的内容,如教师可以先问学生喜不喜欢读童话故事,喜欢的童话故事有哪些,然后再为学生讲解自己创作的童话故事,让他们为这篇童话故事续写一个结局,最后再引入该堂课需要练习的内容。通过这种方式来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写作。

  4.教师应该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个性化评价。所谓个性化评价,即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评价方法,尊重学生作文上的差异,鼓励[第一论文 网 专业提供代写论文和发表论文的服务]他们进行写作理念的创新,并根据其作文的类型进行不同风格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不能单纯地利用一个字对整篇文章进行评价,应该使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例如,如果写的是看图作文,只要学生把图片中所表达的意思表达清楚了并且语句通顺,教师就应该对其进行表扬;而对没有表达清楚的学生,则要针对他们的不足进行特殊指导,帮助他们改正不足。通过这种灵活的评价方式,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资助性,有利于其实现个性化发展。

  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小学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是一项长期坚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地转变教学方法,才能与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相适应。而我国素质教育的实行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保障,只要小学语文教师积极地响应国家素质教育的号召,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就一定能为学生的个性化写作创造轻松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切实抒发自己的情感,充分展示他们独特的个性与魅力。

  参考文献:

  [1]吕艳辉.小学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1.

  [2]殷涛.个性化作文教学研究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10.

  [3]王爱梅.“个性化”作文教学策略举隅[J].小学语文教学,2012,12(6):12-13.

  小学散文教学策略范文三

  摘 要:新课标教学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刷新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观念,积极呼吁课堂教学变革,这就要求广大语文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构建符合新课标教学要求的语文课堂,促使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对有效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

  为了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水平,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我们广大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给学生提供一个健康、自主的发展空间,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实现语文教学改革的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引导学生做好预习,活跃学生思维

  预习是学习的第一步,在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之前我们要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将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标注出来,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教师要对这些认真预习,积极思考的同学进行表扬和奖励,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课堂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学习《丑小鸭》这节课的时候,有一位同学在预习的时候就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丑小鸭离开家后变成了白天鹅,那么如果丑小鸭不离开家,丑小鸭最后还会变成白天鹅吗?”还有一个学生更有想法:“丑小鸭最后一定会变成白天鹅,为什么还要写丑小鸭离开家呢?这样有什么作用?”对于这几位认真思考的同学给予表扬和奖励,然后让学生交流讨论,最后同学们得出了答案:只有离开家才不会受嘲笑,这样长久下去丑小鸭虽然可以变成白天鹅,但也是一只缺乏自信心,没有自尊的白天鹅,白天鹅那高贵的气质也就不复存在了。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主体优势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的是师讲生听的教学模式,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长期处于被动的位置,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心生厌学的情绪,丧失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同时没有主动的参与,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不到发展和提高。因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把握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发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例如,在学习寓言故事时,我们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互相交流,谈一谈自己的阅读感受,说说从寓言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这样一来,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就会认真投入,从文章中寻找自己想要的答案,最后可以让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发言,比一比哪一个小组的发言最精彩,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和完善。这种教学方式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三、做好反思总结工作,掌握学习方法

  很多时候学生的回答会让教师都出乎意料,但奇怪的是学生自己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回答多么具有创造性,这是由于学生总结反思意识较差的原因,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反思总结工作,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你是如何想到的?让学生回顾自己思考的步骤,总结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掌握高效学习方法。比如,那背课文为例,有的学生背诵课文又快又准,但有的学生却翻来覆去总是背不下来,这时教师就可以让那些背课文快的同学谈谈自己的“秘诀”,给其他同学一参考。例如,在学习《少年闰土》这节课的时候,要求学生背诵文章的第四自然段,有一位同学在最短的时间就背诵了下来,这时老师就让这位同学说说自己的背诵方法,这位同学就回忆自己的背诵过程,总结了以下背诵方法:“首先理清文章的线索,按照这条线索进行背诵,就可以加强记忆的条理性,背诵也就变的轻松了。”最后,老师让学生相互交流背诵方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背诵方法,掌握高效学习方法,让原本背诵很慢的学生也能快速背诵文章,从而使学生们的学习过程获得延伸和矫正,提高学习效率。

  四、积极渗透情感教育,让学生感同身受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最大的差别就在于:每一篇文章中都饱含作者的情感,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运用抑扬顿挫的声调进行朗读,将课文中的情感因素读出来,让学生充分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感,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会用充沛的情感进行表达,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渗透,让学生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促使学生感同身受。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很多古代诗词,由于小学阶段对于诗歌的体裁、平仄等方面没有具体要求,意在鼓励学生背诵和积累,所以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反复诵读,通过不断的诵读来体会语言文字的美感,培养学生良好的诗歌语感。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如果强制学生阅读和背诵,容易引发学生的反感,为此,我们要加强引导,让学生富有感情的进行朗读,只有带着情感融入诗歌或文章,才能情不自禁的感受蕴含于其中的美感,才能真正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其文学功底并不深厚,所以一开始无法对诗歌中的情感形成共鸣,为此,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其中、入情入境,引导学生感受语言之美,达到情感的共鸣。例如,在教学《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这两首古诗时,在教学之前,教师应做好充分的情感铺垫,引导学生仔细想一想除了自己的父母,还有谁是自己最舍不得的人,学生开始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考虑,有的说是自己的奶奶,有的说是姥姥,还有的说是自己的朋友。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今天这个你舍不得的人即将远行,到很远的地方去,你的心情会怎样呢?你会对她/他说些什么呢?此时,每一位学生都低下头开始静静思考,并酝酿自己的感情。然后教师要求几位学生站起来表达自己此刻的心情。通过学生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情感已经蔓延开来,不但包含不舍,而且还有祝福,以及期待未来的再次相见。当我们的情感铺垫做好之后,可以给学生介绍诗人与送别者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的情感与诗人产生共鸣,使学生感同身受。

  总之,“教有常法,但无定法”,只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并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做好反思总结工作,掌握学习方法,并积极渗透情感教育,就一定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语文课程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熊开明等人编著.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教育出版社,2011

  [3] 陈大伟等人编著.在新课程中:困惑与成长[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

27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