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散文教学要点
散文教学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也是一个公认的难点。今天学习啦小编就与大家分享:小学散文教学要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帮助!
小学散文教学要点一
一、高考散文阅读题的命题思想
散文属于文学作品,每一篇散文都饱含着作者浓烈的思想感情,在选材立意,尤其是遣词用词等方面具有较为丰富的鉴赏性,因此,这类文章测试的重点与其他类文章,特别是科技类文章有所不同。散文阅读考查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主要涉及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等三个不同层级的能力考核,重点落在分析综合与鉴赏评价两个层级上。因此测试的重点是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和技巧。
二、学生在散文阅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多数学生在完成散文阅读题时主要有以下特点。
1.只注重速度,忽略了阅读方法。许多学生急于事功,不是先读懂文章,而是带着文后的问题到文章中找答案。散文阅读题多是从整体出发命题,这种阅读方法误人不浅。正确的阅读方法是先通读全文,把握了文章大意后再看设置的问题,然后确定答题区间,筛选主要信息,整合归纳表述答案。
2.只抓住了局部内容,忽略了整体大意。这体现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游离文章主旨、思路,把局部独立出来理解,牵强附会,想当然。
3.只理解了表层意思,忽略了深层涵义。很多学生读文章只求其大概,囫囵吞枣,不能深入、具体地抓文章思路,不能认真思考探求作者真正的写作意图。
4.只为了考分而读,忽略了冷静思考。很多同学不能在阅读时心平气和,凝神贯注地去体味想象作者描绘的情景,当然无法评价鉴赏。
由于存在的这些问题,学生普遍反映高考散文太抽象,读来读去也没能真正读懂文章,这从历年高考此题得分率不超过50%可见一斑。其实这里还涉及一个很重要的现状,那就是我们的学生文学底蕴还很不够。所谓文学底蕴是指具备相当的文学理论和常识,拥有文字语言运用和文学鉴赏水平的能力,久而久之积淀在内心的一种文学涵养和素养,进而达到一定“文学自觉”的境界和气质,形成由内而外厚重的底蕴。高考现代文阅读的选文不少是名家名篇,底蕴深厚,情文并茂,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
三、解决问题的方法
针对以上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平时散文的教学中,应主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让学生掌握阅读散文的基本方法,提高整体认知能力,是散文阅读教学的重点。
在学习每一个散文单元时可选一两篇典范的文章作为例子,把方法教给学生,再让学生带着方法到其他文章中实践,在反复的实践中形成能力。
那么,散文阅读基本方法是什么呢?不外乎一条:抓住散文的“形”,进而抓住散文的“神”。“形”即文章结构、谋篇布局、表现手法等。“神”即文章思想感情变化发展的脉络和主旨。抓“形”是手段,抓“神”才是目的。要又快又准地抓住“神”,有下列辅助方法。
抓标题。如《绿》,题目体现了写作重点和主旨。
抓线索。如《故乡的榕树》中的榕树,串连了故乡的景、人、事,寄托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抓关键句、重点句、中心句。如《绿》中首句“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尾句“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不仅前后呼应,突出写作重点,而且体现了作者感情的发展变化。
抓表达技巧。散文的表达技巧包括以下四方面:一是表达方式,如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等;二是表现手法,如象征、对比、烘托、反衬等;三是布局谋篇,如开头或结尾的特色、线索设置、过渡等;四是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排比、设问等。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以及谋篇布局等,都属于作品形式方面的要素,它们都是为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服务的,因此,分析鉴赏表达技巧一定要结合分析所表达的内容,而不能就技巧谈技巧。
用以上的方法,就能快速抓住散文的神,从整体把握文章。这样,才能高屋建瓴,站在文章之上,而不是躺在文章之中。这一步是解答散文阅读题的前提和关键。
2.训练学生快速把握散文意境,提高学生评价鉴赏能力,是散文阅读教学的难点。
散文是文学作品,学生要快速把握散文意境,首先要有良好的审美心境。要带着求知、鉴赏的目的,心不二用,专一凝神,保持安定平和,自由愉悦的心态。要学生做到这一点,办法之一就是老师根据文章特点,提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边读边思考,不懂时回过来复读,直到读懂,这样就可避免读过去后大脑一片空白。长期这样训练,让学生养成习惯并掌握老师对这类问题提问的方法,在考场上能自己提问,带着问题阅读。这样既能迫使自己的思想高度集中,又能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其次,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意境是情景交融的产物,要把握意境,必须用想象把文字还原为图画,课本中的散文大多配有插图,就是起辅助作用的。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利用录音、录像、影碟、多媒体等来帮助学生形成画面,经常训练,学生就能更快更好的把握意境。
小学散文教学要点二
纵观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散文占了一定的比例。散文因其语言优美,意境深邃,读来朗朗上口,而受到广大师生的特别钟爱。但喜爱归喜爱,很多老师在教学散文时,却总感觉到散文有根若隐若现的线,让你似乎看得见,等你仔细去看时,却又看不清,让你想抓,却总也抓不住。原因何在?我想是因为教者没能真正把握散文的特点,没有真正领悟散文的“魂”。对任何一种事物,只有真正读透它,才能真正驾驭它。
散文的特点是什么?
一是散文形神兼备。散文神者有二:一是思想,二是情感。思想性突出,情感丰富是散文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散文形者有三:一是写作对象或写作题材;二是文章的写作手法,(如抒情、议论、描写等);三是文章的外在呈现方式。(段落、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二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也就是说,散文可以有很多种表现方式,可以叙事,可以是议论,可以是描写,可以是写人,可以是说理……但不管是哪种形式的散文,它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有一种特定的情感。
三是散文语言凝炼优美,富有文采。散文又称美文,就是因其语言优美而得此名的。
四是散文意境深邃。散文是除诗歌以外最具文学性的一种文体。它意境之深邃,总是能更深地打动读者的心,总是能够给读者一种意犹未尽之感。
把握住散文的特点,要上出散文的精彩来,就不是很难了。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散文教学就要把握住以下的几个重点:
一、散文教学是一种情感教学
散文本身融入了作者太多的情感。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之中,与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是散文教学中的重点。只有让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才算真正读懂了散文。比如《荔枝》这篇课文,可以说是肖复兴老先生的心血之作,他把对母亲的全部爱,对母亲的所有思念,都融入了每一个字中,可以说是字字泪,声声情。读这样的文本的时候,如果我们不能读到声音哽咽,喉头发紧,那就不能算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要想让学生从情感上与作者呼应,我们老师就要先有这种情感的呼应。当老师把握住了这种情感,并且一上课就抓住这种情感,学生在学习时,就会受到老师情感的感染,就能很快地走进作者地,走进文本的情感之中。再比如《匆匆》这样的课文,可以说,像这样的散文,学生要想一下子就抓住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是很难的。因为学生的阅历浅,对事对物的认识还不是很深。可能他们读了之后,会很快地了解作者是想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这样的主题,但作者如歌如泣的情感,学生就很难把握了。所以这个时候就要我们老师挺身而出,做他们情感的引导者。朱自清先生要在这篇文章中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是对时间一去不复返的无奈,是对广大生于乱世而无所作为的青年的谴责,是对自己空有满腹才华却只能浑度时日的感伤。所有的一切,都在随着匆匆而过的时间一点一点地消逝。可以消逝的是时间,积压心头的,却是作者满腔的无奈和感伤。“我赤裸裸地来,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去罢?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为什么要白白走这一遭呢?”如此深情,如此无助,我们能否从这样的字句中,读出自朱清的感伤和无奈呢?
二、散文教学是一种语感教学。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这些最基本的语文素养之中,就包括语感在内。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情感,就是对语文的敏锐的感觉。”
吕叔湘先生也说过:“语文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湘先生也说过:“语文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语感是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感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我认为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情感朗读来训练。散文的语言凝炼优美,富有文采,是最适合朗读的文本。所以,我认为,要培养学生的语感,最好的文本就是散文了。
散文不仅语言优美,而且意境深邃,很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你看,《桂林山水》中那些优美的句子:“漓江的水真清呀,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呀,绿香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漓江的水真静呀,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学生通过如诗般地朗诵,才能感受到漓江水的静,漓江水的清,漓江水的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也只有通过这些美如诗的句子,才能得到更深层次的培养。再来看《鸟的天堂》里的:“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教师在教学时,能用富有乐感的语调,带领学生走进那鸟的世界中,学生如置身于其中,对文本的感悟,自会有如入神境的效果。
所有的散文都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只要我们在教学时,有要用宁静消融澎湃,不要用激情打破宁静就可以带领学生走进文本的世界,走进作者的情感天地。
三、散文教学是一种美感教学。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没有哪种文本比散文更有审美价值了。散文又称美文,就是因其蕴含的无限美感而得名的。
散文之美,美在其语言。
散文之美,美在其律动。
散文之美,美在其情感。
散文教学应该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首先要提高学生对散文语言文字的鉴赏能力。每一篇散文都是一首动人的歌。散文中的每个字都是最动人的音符,那如歌的旋律总是能在读散文时,给心灵最高极的享受。“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安塞腰鼓》。这是一曲激情澎湃的歌。“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草原》。这是一首灵动的歌。“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荔枝》。这是一首深情的歌。“泪眼朦胧中,那丛丛簇簇的茉莉更加洁白纯净。它送来缕缕幽香,袅袅娜娜地钻到我们的心中,而且萦萦不去。”——《爱如茉莉》。这是一首爱的歌……把散文当成一首歌来教,才可以让学生的心灵或激情,或恬静,或律动,或空灵。把散文当成一首歌来教,才可以让学生在如歌的旋律中,感受如歌的生活。
其次要提高学生对散文中画面的领悟能力。每一篇散文都是一幅优美的画卷。带领学生走进这优美的画卷中,是教学散文的另一个重点。我们来看看这样的画面:“蓝蓝的天与蓝蓝的海融成一体,低翔的海鸥掠过蓝蓝的海面,真让人担心洁白的翅尖会被海水蘸蓝了。”——《三亚落日》。这是一幅多么怡人的画面呀,背景是清澈的蓝蓝一片,点活画面的,是那精灵般的海鸥。在这样的画面中,观赏者有理由发出来自内心的赞叹,有理由给心灵来一次彻底的洗礼。“它歪着红扑扑的脸蛋,毫无倦态,潇潇洒洒地从身上抖落下赤朱丹红,在大海上溅了无数夺目的亮点。于是,天和海都被它的笑颜感染了,金红一片,热烈一片。”——《三亚落日》。这是一幅如漫画般生动活泼的画面,看了,让人想笑,想跳,如水中精灵,送给世界一个最动人的笑容。“我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色彩,说它纯白吧,又似乎有一种淡淡的青绿色渗透出来;我也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质感,说它玉琢冰雕吧,它又显得那样柔韧而有弹性。”——《广玉兰》。这是一幅散发着清香的画面,让人心怡,让人陶醉。
这字里画里,是作者的爱或恶,是作者的笑或泪,是作者的得或失,是作者的追或舍,这一切的一切,又怎一个“情”字了得!
这优美的画卷一幅美胜一幅,我们怎么样才能让学生用眼睛,用心灵看到这些画面呢。一是美读,读到学生心灵敞开,豁然开朗为止,读到学生的心灵完全与文本中的画面融为一体为止。二是美析。老师不是演员但胜似演员,当一幅画展现在自己的眼前的时候,我们就要用如诗的语言来描绘,用如诗的语言来带领学生跟着我们走进那画面之中。
总的来说,散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在让学生从文本本身的抽象方字中,读出具体的画面感,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得到语感的具体训练,从情感上与文本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升华的目的。但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散文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遵循语文教学的一般教学规律,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把握住语文教学的“根”,再深入到散文教学的“魂”,我们就可以把散文课堂教学上得五彩纷呈,就像散文那样,让教者心情愉悦,学者豁然开朗,听者会心莞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