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教学散文
支教是比较常见的公益实践活动。今天学习啦小编就与大家分享:支教教学散文,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帮助!
支教教学散文一
凌晨2:30开始看男篮世锦赛美国队与土耳其队决赛,一直到早上5:00左右才迷迷糊糊地睡了一下,算得上是一夜无眠了!
车上罗山路,发现每个路口都有警灯闪烁,看来,警察们又有重要而统一的行动。7:25下中环,忽然想到,是不是查中环线7:30—9:30外地车辆禁行?还好,我是良民,正按规定的时间从高架下来呢!
一进校,戴墨镜穿黑衣的魏书记笑呵呵地走过来,说可能赶来听我的第二节公开课。呵呵,我记起来了,上周五徒弟小张老师说语文组的老师要来听我的课,我说下周一、二都可以,但徒弟周一上午第2节与我重堂,我还以为安排到明天上午第4节了呢!不过,我还是笑着跟书记说:“欢迎指导!”
这算是我本学期的第一堂公开课,课题是《顶碗少年》。周五布置学生预习作业,要求学生阅读后划出描写观众的句子。当时就确定了这篇散文的教学内容。
一进教室,看到语文教研组长俞彩萍等6位语文老师来观课,孩子们笔直地坐着,眼睛盯着我,一脸的紧张。突然想到,这跟课文描写顶碗少年在场上表演时的紧张情况相仿呢!铃声响过,起立坐下。我笑了笑,对同学们说:“今天这堂课很特别,后面有六位老师听课,你们感觉怎么样?”
孩子们回头看了看,有几个小声地说紧张。
我告诉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要先布置一个作业:请同学们观察老师、同学,还有后面听课的六位老师,看看我们大家在这节课上的表现。”
然后我让学生两个一组,一个朗读描写顶碗少年的句子,一个朗读描写观众们观赏杂技的反应的句子。读完一遍以后,我请学生合上书,看电子屏上的PPT----上面已将描写观众反应的句子用蓝字突出。全班同学分男女生再读课文中的两种描写文字。后面的PPT变了,我已将蓝字隐去,代之以空格,请学生补出描写观众的句子。学生们愣了一下,只有蔡瑛萍同学举手回答。可是,她有点儿懵,答得不够准确。其他几位同学断断续续将第三段空白的地方将就着补齐了。我知道这是同学们第一次尝试,可以理解。于是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快速浏览课文后,再合上书,第二次集体补全空白部分内容。这一次表现很好,同学们没有遗漏文本信息。
重点是第四、五、六段,课文写的是顶碗少年两次失败后的第三次尝试并取得成功的事。除顶碗少年外,还描写了一位姑娘、一位白发老者。同学们吸取了教训,读得非常认真,等到我出示留白的文字时,好几位同学举起了手。我环视全班,发现蔡瑛萍同学又举起手了。我再次叫起她,这一次,她回答得非常准确!同学们给了她热烈的掌声。大家像背书一样,很快把描写其他人物的句子补足了。
我问同学们可不可以去掉这些涂了蓝色的文字,大家异口同声地说不可以。我继续追问原因,孩子们纷纷发言,很快大家明白了这些文字对表现主要人物的作用。终于说到侧面描写了,我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写在黑板上,这是我这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简单理清两者的区别之后,我又抛出一个问题:“既然已经写了现场的‘观众们’的反应,为什么还要突出写那个姑娘和白发老者呢?”经过讨论,大家弄清楚了侧面描写也要点面结合的道理。期间学生们还讨论了描写手法的不同分类问题,从人物描写的内容上看,有肖像、语言、动作、神情、心理几种;从人物描写的角度上看,可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两种。这些语文知识都是随文而教,尚属自然。
最后十分钟,我再次叫起蔡瑛萍同学,请她说说为什么第一次回答错了,还有勇气第二次举起手来回答问题。她腼腆地说:“我要敢于挑战自己!”我和同学们一起再次把掌声献给她。然后我重提上课伊始的作业,请同学们当场写一个片断,描写蔡瑛萍同学的两次举手回答问题的情景,要求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几分钟后,我请一位女生口头作文,这位女生的声音很小,但是她不仅描写了蔡瑛萍两次举手发言的情景,还穿插了对我、其他同学和后面听课老师们的描写。这堂课的教学任务基本完成。
课后,与几位听课老师简单交流了一下,大家觉得这堂课的教学内容选择侧面描写是适切的,用分不同描写内容交叉朗读、填补侧面描写的句子及现场作文等读、说、写的教学方法是恰当的,教学目标的达成是有效的。几位老师问到,蔡瑛萍同学的两次回答与现场作文的结合是否是预设的?我回答说,现场作文是预设的,但用蔡瑛萍同学的两次回答作为题目,完全是这堂课上生成的内容。
反思一下这节课,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我是满意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时间不够,未能让更多的同学当场完成片断作文,没有让同学们当场交流自己的习作,以观察全班同学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下课的时候,雨下得很大。
我一夜未眠,疲倦却一扫而空。
支教教学散文二
人生未卜,不走的路要走三遭。
从事业单位调入宣传部不到一年,本可以完全不再走近课堂。然而,我天生就是个教书匠。那一日,部里下发了一份文件,主要精神是从行政单位抽掉一批干部帮乡支教,从中央到地方,都在这么搞。在抽掉的七名工作人员中有我的名字,文件上的措辞很慷慨也很激昂,大有煽情的味道。这些被抽掉的干部是从各单位筛选出来的骨干,对其抽掉的人员要求:思想表现好,政治觉悟高,日后将作为提拔干部的唯一依据。文件上说得这么清楚,我有什么好说的。再说如果不愿意,又将如何呢?红头文件已经发了,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这是命令!我必须得接受这份考验。
教学对我来说自然是轻车熟路,我不愁上不好课,怕只怕两年以后我不能适应现在的这份工作。我只好把孩子带到老家,母亲主动承担了这个义务。出发那天,单位派车把我送到条件最为艰苦的临潭县龙元乡支教。龙元乡地处县东部,多山,多沟壑,自然资源十分贫乏,人均收入当时不足三百元,贫困生很多,艰苦的自然环境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除了在乡政府所在地靠南山的一面看到一片森林外,其它所展示的皆是裸露的岩石和藏在大山褶皱里的零星半点的村庄,大部分庄子都在山上,生源分布比较零散。学校的教学成绩也一直徘徊不前,大部分教师不愿意呆在那里,来的也呆上一年半载就想办法调走了。教师队伍的不稳定也是造成教育现状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多年来,好教师留不住,只有一些本乡本土的教师依然坚守着这块净土。在中心校,大概有一半以上的教师就是本乡人。我的到来,得到了乡政府领导及学区领导的欢迎,屋外虽然是寒风凌冽,雪花飘飘,而室内却酒酣耳热,温暖如春,我有史以来受到了最为优厚的待遇。同时也提醒自己,别辜负了大家的一片心意。同事们走了,我搬进了那个属于我的只有十多平方米的房间,简单的行李,一个提包,一床被褥,房间整洁而紧凑,一下子有了生气。这说明,十多年农村生活的经历是我具备了这份耐力,很少有那种不适应的感觉。有位好心的老师从他的房间里抱来一些柴禾,帮我生着了火炉,就这样,我加入了这个只有八个人的集体,享受着一个陌生世界所给予我的快慰。
第二天,校长就给我安排了课程,要我代四年级语文课,一周12节,算不上重。但我仍然要重复以前的工作,备教案、改作业、讲课。每天的工作周而复始,没有什么新意,教师们闷得慌,有的凑在一起喝喝酒,歇斯底里的发泄。初来乍到,虽然周围的一切都显得荒凉,但在白雪的映衬下仍不失“大地白茫茫一片好干净”的壮美。这也许是一种诗意的境界,久而久之,这种美好的景致淡化为一个个实实在在的事物,失去了原来的光晕,表现出了真实的存在。山,水,村庄,以同一种姿态表白,这就是偏僻和落后的山村,它们没有城市的喧嚣和繁华,却有着几分静谧和恬淡。校园、铃声、课本都在讲叙着同一个故事,一个乡村孩子们的故事。他们很穷,没有电脑、游戏机,但他们同样有对知识的渴求。当台下那几十双求知若渴的目光向我投来时,我本能地感觉到自己身上的担子并不轻。毕竟我们是两年后要走的,上好一节课,这只能对一个班的学生产生一点积极的因素,对其他几个班的学生有无指导意义呢?我认为单凭给一个班的学生代好课,这就违背了支教的意义。与其这样,不就与多调一个教师来代课无异吗?我必须得打破这个框框,然而,传统的教育模式又怎能一下子改变呢?素质教育已经倡导了那么多年,而我们的教育教学手段仍以应试教育为主,走不出陈旧的模式。我一个支教工作人员能怎么样呢?无论如何,我决计要在这方面带个头。我翻阅了许许多多的教育资料,做了大量的笔记,最终写出了《小学诗歌中的美育教学》和《课堂外诗歌教学艺术初探》等论文,并在实践中进行模拟教学,发挥了较好的作用。而这种走出课堂外教学的方法却召来了全校教师的非议,那有这样教学的?这分明是带学生去野外散心,有的甚至公开认为这是对教育事业的亵渎。我原以为通过此堂课让教师也开开眼界,改变一下他们死搬硬套的教学方法,大家都从素质教育入手,穷困山区的孩子也是有希望的。我的模拟教学并没有违背教学宗旨,我试以通过小学课本中《鹿柴》一课的意境,带学生到山林中进行模拟教学。在具体的有可感的松树下面,我提出“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样的问题,同学们抢着回答。通过实实在在的事物作为参照物,使学生增强了记忆,加深了理解。回到学校后,我有意让班上最差的学生来讲解这首诗的意思,他们都记住了。我的课堂外教学无疑是成功的。这要比生硬的灌输强得多。我有意让诗句中的意境和实境相吻合,这样就会达到诗与画的互补,文与趣的相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高明归高明,只有自己欣赏,这一道教学的亮丽风景就这样被扼杀了。
我听过很多教师讲的课,却也不乏优秀者,但大多数教师的教法就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东西”,陈旧、死板,让人难以接受。我在想:教育教学改革为什么就这么难,是我们的管理手段落后还是教师本身的素质存在差异,也许二者兼有吧。两年时间转眼过去了,一切都没有改变,学生来了去了,在静静地课堂里,学生接受着现代教育痼疾的惩罚。唯一改变了的是我对教育现状的担忧是那么孱弱而无助,倘若我还是个教师,我对素质教育的推广到底有多少人会支持,我是一个称职的教师吗?回到单位,我将进入另一种角色,但我的骨子里却明显带有教师的痕迹,不会说奉承话,不会办漂亮事,依旧我行我素。在组织的承诺面前,一次又一次错失了晋升的机会。也给自己一个教训,凡事不必太“认真”,“认真”是要出错的,这同我尝试的模拟教学如出一辙。
素质教育,究竟离我们还有多远?末了,我还是不得不借用鲁迅先生说过的那句话作结尾:
“救救孩子”。
支教教学散文三
炎炎夏日,在晨曦中我们的“拂晓”下乡之行已经来到了第四天,而我们的课也已经上了三天了。人手相对来说比较不够,可在与队员们的协调下,课程仍然有条不紊地进行。虽然临时做了很多的变动和调整,但还是能保持正常的上课节奏。
天气可以说是很炎热的,而且今天一大早就停电,加之早上的课是两个班一起上的,整个教室就显得比较拥挤和闷热,同学们的心情也明显的受到了天气的影响,上课时显得十分躁动,坐立不安,上课的热情也有所降低。虽然课堂上仍有个别学生比较调皮,不能认真听课,可总的来说还是比较满意的,大部分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是比较高的。接着广医的健康宣讲,我们也开展期待已久的第二课堂。由于是第一次上课,同学们对上课的地点不熟悉,并且有个别同学临时了调换了课堂,原来的安排被打乱了,在刚开始的时候就显得比较的混乱,但后面还是顺利地开展了。由于在准备教学内容的时候没有考虑周到,没有很好的顾及到不同年级的差异和评估好他们的接受能力,导致课堂上出现了一部分同学不会,而另一部分同学已经学会了但是没有别的可以学的情况。幸而后来及时改不了策略,让已经学会的同学教那些还没有学会的同学做,取得的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既教会了还不会的同学,又让已经学会的同学体会到帮助别人的乐趣,同时增进了不同年级之间的交流,使得他们在学习中收获友谊。这件事让我意识到自己的想法还是比较狭隘的,考虑事情不够周全,没有预想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及遇到突发事件时所应该有的解决办法。
今天的点击给予我一个启示:不管是在开展工作还是准备教学内容时,都应该极可能地思考可能会出现的突发情况并给出解决方案,同时应多与我们的伙伴交流,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汇集众人的智慧,尽可能地把我们要做到事情做好,不给自己留下任何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