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散文落叶教案
散文是语文教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今天学习啦小编就与大家分享:中班散文落叶教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帮助!
中班散文落叶教案一
一、说教材
文学欣赏活动是通过欣赏文学作品来让幼儿学习、感受语言的活动。大班幼儿正处于学习语言的积极阶段,他们对主题单一、语言优美、富有情感色彩的散文较感兴趣。散文《落叶》便是根据中班幼儿的认识水平选取的。
散文《落叶》的主题单纯,语言优美流畅,运用了形象生动的动词,向读者展现了一幅色彩绚丽,富于动感的秋景画面,它在感染和陶冶幼儿心灵的同时,能启发幼儿奇妙而美丽的幻想,给幼儿带来美的享受。散文《落叶》中比喻手法的运用形象、生动、巧妙,让幼儿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有利于幼儿初步感知文学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作品从幼儿的思维角度出发,将秋天落叶这一自然现象赋予人类温情:大树妈妈精心培育了她的孩子——小树叶,“孩子”又用自己全部的爱和思念回报着“大树妈妈”,与幼儿的生活极为贴近,容易唤起幼儿的情感共鸣,产生移情,感受温馨的母子深情。作品的结尾对未来寄予希望,为幼儿想象留下空间,可让幼儿在理解原作品的基础上大胆扩展想象,并进行创造性的表达。
二、说目标:
欣赏文学作品,是感知理解文学作品,感知艺术地结构语言的方式的一种语言活动。喜欢文学作品,能够较好地理解(学习文学作品),初步感知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特点和构成,是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中班幼儿已初步具备一定的语言理解能力,初步能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美。为此,我认为,在引导幼儿欣赏文学作品时,应进一步引导幼儿感受作品的情感,感知作品优美的语言,丰富的词汇和巧妙的艺术表现形式,引导幼儿恰当运用语言及非语言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理解。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本次活动的目标应涉及语言、认知、社会三个方面,具体为:
1、感受并理解散文中优美的语言及其展现的秋景画面。初步感知作品中比喻手法的运用,学习词:翩翩起舞、焐焐、惦记。
2、加深对树叶由春到秋逐渐变黄,最后变成落叶的印象。
3、体验作品中浓厚温馨的母子深情。
三、说准备
散文是最美的文学,但其艺术化的语言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是比较抽象的,中班幼儿的思维具有形象性,在学习活动中常受情感和兴趣的支配,因此,在幼儿欣赏散文的活动中教具的选择,环境的创设尤为重要。它应是能够将抽象的语言符号转化为可以让幼儿直接感知的直观形象,应该能牵动幼儿的心,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到最佳状态,全心地投入到作品的欣赏中去,这也符合了《纲要》中所指出的:要为幼儿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的教育原则。
根据以上分析,在本次活动中我主要做好两个方面的材料准备:
1、物质准备:
(1)情景设置:创设一个秋天的场景
(2)根据散文内容制作课件。
(3)小树叶头饰、水彩画笔、落叶、菊花、水果、卡片等。
2、知识经验准备:了解树叶由春到秋的变化。
四、说教学程序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应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这也是由幼儿的认知规律决定的。教师在设计组织活动时应注意整个活动各个环节间的递进性及层次性,并将具体活动目的分解到各层次活动中,逐层落实。据此,本次活动的设计将分为四个层次:感知作品阶段——理解作品阶段——体验作品情感阶段——创造性的想象和表达阶段。根据每一阶段的具体需要,我采用了相应的教学方法。
具体教学程序设计如下:
(一)感知作品阶段
这个阶段分为两个步骤:
1、以带领幼儿走进秋天的童话世界引入活动,鼓励幼儿在“秋天的情景”中到处看一看,摸一摸,秋天里有些什么?想一想,说一说,秋天还可以有什么?让幼儿在对新奇环境自由自主的探索中激发起内在的学习动机,在想与说中,积极地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感知去思索,并由此引出散文的名称《落叶》。
2、教师以优美的语调配乐朗诵散文,引发幼儿对散文画面的联想
教师先提出欣赏散文的要求,让幼儿有目的地欣赏散文。然后在优美的钢琴曲声中,教师充满感情地朗诵散文,请幼儿说一说:“在倾听散文时好像看到了什么?”
此时,师允许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鼓励幼儿以各自的思维方式来感知作品优美的意境。
(二)理解作品阶段
这个阶段中,包含着本次活动的重点(感知理解散文内容),在重点部分又渗透着难点(A:理解词:翩翩起舞、焐焐、惦记。B:感知作品比喻手法的运用)
这一阶段分为两个步骤进行:
1、结合动态画面分段朗诵散文,巧妙设问,帮助幼儿理解散文内容,学习新词:翩翩起舞、焐焐、惦记
我将散文《落叶》分为三个段落,以不同的问题引导幼儿欣赏、理解散文。
在幼儿欣赏第一段后设问:
1)在春天、夏天、秋天里小树叶都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目的在于幼儿加深对小树叶从春到秋逐渐变黄的印象。
2)树叶搀着大树妈妈在干什么?在幼儿答出翩翩起舞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说说、做做:翩翩起舞是什么样子的?让幼儿在自身的动作体验中理解该词语。
在幼儿欣赏第二段后设问:
1)秋风把小树叶吹到了哪些地方?这个问题的答案较简单,我准备请能力中、弱的幼儿回答。
2)小树叶飘到了屋顶上、小河里、草地上,这些地方有什么变化?这个问题既是概括性的又是再现性,我准备引导幼儿运用散文中的句子来回答,这样幼儿在回答这一问题时头脑中必然再现出散文所描绘的画面,从而使幼儿对作品语言的理解更深刻。
3)小树叶爱大树妈妈吗?你从哪里听出来的?这个问题的提出较为巧妙,是个思考性的问题,老师应允许幼儿稍作思考并与同伴稍作讨论后回答。在此处,我准备采用实物演示法,即用温水袋帮助幼儿焐焐小手、小脚的办法,帮助幼儿真正理解“焐焐”这一动词的含义,并从中体验小树叶是如何关心大树妈妈的这一更加内在情感,从而突破本次活动的一个难点。
在幼儿欣赏第三段后设问:
1)树叶想大树妈妈?你从哪里听出来的?这时,老师应根据幼儿的回答引导幼儿进一步发散思维:你离开过家吗?你离开家时心里想到谁?从而理解词:惦记。
2)小树叶是怎样祝愿妈妈的?这个问题中包含了春天里大树又会长出新叶的自然常识。
2、结合课件,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比喻手法的运用
这一环节是针对活动目标中的另一难点设计的。采用了找寻匹配法组织教学的。老师请幼儿边欣赏散文边找一找:散文中的哪个句子最美?然后根据幼儿的回答将展示课件,引导幼儿将散文优美的语句与画面相匹配,并借助以下问题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比喻手法的巧妙运用:
1)秋天来了,散文把小树叶比作什么?你觉得像吗?
2)小树叶飘到了地板上,散文把许多许多的小树叶比作什么?你觉得这样比喻好吗?
幼儿通过匹配活动以及对问题的思考,得以直观地感知比喻句的巧妙运用,从而突破难点。
(三)体验作品情感阶段
在这一阶段教师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引导幼儿体验作品温馨的母子深情,师与幼儿分别带上头饰扮成大树妈妈和小树叶,随着配乐散文自由表演,师在表演中应以慈爱的依依不舍的表情、动作表达对“小树叶”的爱,以唤发“小树叶”对“大树妈妈”的爱,积极互动,使幼儿在角色转换中产生移情,深刻体验作品所表达的母子深情。
(四)创造性的想象和表达阶段
在这一阶段教师采用问题启发和操作表达的方法,充分鼓励幼儿进行大胆地想象和表达,以使幼儿的情感充分地表现出来。首先以问题启发幼儿:小树叶离开妈妈快乐吗?它们的表情怎样?小树叶离开妈妈后,可能遇到哪些朋友呢?明年春天,小树叶还会回到妈妈身边吗?同时为幼儿提供水彩画笔、落叶、水果、菊花等卡片,鼓励幼儿在秋天背景壁画上大胆添画、粘贴,表达自己的想象。在幼儿的操作过程中,教师主要应观察、了解、肯定幼儿的创造表现,不应过多地干涉幼儿,为他们创设一个轻松的环境。
活动在幼儿自由自主的想象和表达中自然结束。
中班散文落叶教案二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散文的美发展幼儿的扩散性思维
2、加深幼儿对树叶从春天到秋天逐渐变黄,变成落叶的认识
3、帮助幼儿理解新词:翩翩起舞、四面八方、焐焐
活动准备:
1、散文图片 小河、草地、屋顶标记图
2、配乐散文
活动过程:
一、歌舞表演:小树叶
今天,我做大树妈妈,你们想不想做我的小树叶?小树叶们(哎)快来打扮树妈妈吧?
二、第一遍欣赏树落叶,初步感知散文落叶的美。
小树叶表演得真棒,我们为自己鼓掌。今天,妈妈带来了一篇好听的散文,是我们小树叶自己的散文,你们想不想听?
那我们一起来听听散文的名字叫什么?听了以后你感到怎么样呢?(放录音)
(听)
听了这篇散文你感到怎么样?
第二遍看着图法欣赏散文落叶并提出以下问题:育 & 婴 …… 会
加深幼儿对树叶从春天到秋天逐渐变黄,变成落叶的认识,发展幼儿的护品性思维,帮助幼儿理解新调。
三、这篇散文很美,听了以后心里很开心,那么小树叶从春天到秋天有什么不一样呢?小树叶飘呀飘,飘到了哪些地方?会说什么?想什么呢?我们看着图片再来听听,好不好?
听完录音提问。
小树叶在春天是什么样子?夏天又怎样?秋天小树叶又是怎样了呢?
小树叶飘到了哪里?像什么?好像在说什么?心里在想什么呢?
(小树叶在秋风中飘呀飘,飘向许多地方,飘到了四面八方,当幼儿回答后,教师选择部分散文中的语言,让幼儿学习新词“……”出现时,让幼儿用动作表演一下。
小树叶飘到了屋顶上、小河里、草地上,你还会飘到哪里呢?(扩展性思维)
三、表演散文
这篇散文真好听,有许多漂亮的句子和词语,想不想跟着录音机来念一念表演一下(想),那我们一起来念一念,表演一下(出示屋顶、草地、小河)
“小树叶到妈妈这里来吧。”
(表演散文)让幼儿体验小树叶的快乐。(在身上贴上小红花)
评析:
1、散文欣赏重要的是感受原文的意境美,目标倾向于情感陶冶。
2、丰富幼儿的词语不要用个别说、开火车这种模式来进行,这样犹乱了整个活动的氛围,可以问:你有什么听不懂的地方?你听到哪些好听的词语。
3、文学欣赏活动注意语言环境的创设。
中班散文落叶教案三
活动目的:
1、能专心欣赏散文,理解内容,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
2、初步领会散文中拟人与夸张的修辞手法,并能由此展开联想进行仿编。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用教学挂图制作的贴绒教具,幼儿学习用书,儿歌磁带,实物树叶(落叶、绿叶)人手一份。
2、知识准备: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人们衣着的变化。
活动指导:
(一)引题——幼儿人手一份树叶(落叶、绿叶)
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手中的两片树叶,比较两片树叶的不同之处。组织幼儿讨论:为什么树叶变色变干?(引出主题——《落叶》)
(二)指导过程:
1、师有表情地边朗诵边出示贴绒教具,并设置问题:
1、秋风起了,天气与树叶发生了什么变化?
2、树叶落在哪些地方?
2、师对幼儿回答情况进行小结,再次让幼儿带着问题仔细听师复述散文一遍。
1、树叶落在地上、沟里、河里,小动物都把它们当作什么?育 & 婴 …… 会
2、树叶落在院子里,谁看见了,说了什么?
3、师小结幼儿回答的情况,组织幼儿学习朗诵。
1、幼儿一句一句跟念。
2、重点教幼儿欣赏作品中拟人与夸张的画面,如:小虫爬过来,躺在里面,把它当作屋子等结构类似的句子。
4、幼儿人手一份学习用书。
1、让幼儿观察画面,学习整段朗诵。
2、师播放散文磁带,让幼儿初步领会作品中优美的意境。
5、组织幼儿各种朗诵法。
1、分组分句朗诵;2、一名幼儿朗诵第一句,全班接着朗诵;3、个别幼儿朗诵。
6、师组织幼儿讨论:燕子为什么说来信了?燕子为什么要到南方去?
7、引导幼儿模仿原文的句子展开联想与想象。
8、师保留幼儿想象的句子编入原文当中,师与幼儿一起朗诵。
(三)结束部分:
师弹奏音乐《郊游》,幼儿随音乐出活动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