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通用学习方法 > 课堂学习 >

古代成功的广告营销案例

时间: 谢桦2 课堂学习

  古代广告营销是怎么做的?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古代成功的广告营销案例,欢迎参考阅读!

  古代成功的广告营销案例一

  晏子是春秋时有名的人物。他来到齐国时,齐国国王挽留晏子帮助他治理国家。晏子被派到齐国的东阿,作了。三年以后,晏子结束了第一个任期,来拜见齐王。齐王很不高兴地说:我对先生很器重,但是先生却辜负了我,您的政绩很不好。晏子没有解释,只是恳求齐王再给他三年的时间。三年以后,晏子拜见齐王,齐王非常高兴,大大地称赞了晏子的政绩。晏子说:在我的第一个任期时,很好地对待百姓,如果当地的豪强胆敢欺压百姓,我就毫不留情地把他们抓起来。我从来也不收受商人的贿赂,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公平交易。因为我两袖清风,所以也就不能用礼物和钱财来讨好我的上级。您的左右请求我办事时,如果对的我就做,如果不对我就拒绝。三年里,百姓家境殷实,盗乱不生。但是当地的豪强巨商、我的上司和您的左右都对我很不满意。所以,您一定从他们那里听到了很多对我不利的话。三年以前,我重新上任以后,开始搜刮百姓,用小称借给他们种子,交税时却用大称。商人之间发生冲突时,谁给我的钱多,我就支持谁。我利用搜刮的钱财,每逢我的上级和您的左右的喜事和节日的时侯送去,而且比别人的都要多一倍。您的左右托我做的事,我不论是非,一律照办。所以,您现在听到的都是我的好评。

  我们想象一下,假设当地有一家生产军用物资的作坊(晏子也兼任当地的军事首脑)生产刀枪剑戟。在晏子执政的前三年,这个作坊的老板一定不敢偷工减料,产品不但质量好价格也公道。但是后三年就不一样了,质量再好价格再公道也不能获得定单,必须逢年过节给晏子送个红包,或者出钱将晏子的孩子送到中原的魏国去留学,或者送给晏子一个倾国倾城的女秘书。老板已经不是依据军队的要求生产和销售质高价廉的武器,而是成天去想办法腐败晏子。

  销售是一门科学

  很不幸,清官在中国古代是凤毛麟角,销售在古代的中国已经走了样,因此在近代出现了胡雪岩这样的既官亦商的红顶商人。中国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里,市场处于从旧的体制转向真正的市场机制之间,这种过渡给销售带来了很多误解和模糊。很多人理解的销售是走后门、拉关系或者投其所好、买通客户决策人。这样的想法也给销售代表带来了不好的名声。

  销售是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不仅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它涉及到心理学、组织行为学、技术知识和项目管理,现代的大学里的商业学科都包含了市场和销售的学科,这是销售的本质是科学的一个明证。销售还是每一家公司最重要的部门。在几乎所有的跨国公司,很多重要部门的经理都要由有销售经验的人担任。道理很简单,公司必须获得客户的认可才可以生存,销售代表是最了解客户的人群。销售代表需要什么样的能力呢?

  销售能力

  既然销售是一门科学,那么销售代表就需要了解关于销售的知识并具有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例如,应该收集什么客户资料,怎么收集这些资料(这些资料可以帮助销售代表进行计划和准备);销售代表还应该了解客户的采购流程和销售的步骤,销售代表应该根据客户的采购流程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销售行为。销售代表应该了解销售的八种场合以及在不同场合中应该达到什么目的。我们把这些统称为销售策略。

  面对面销售是最常用的销售手段,每一次面对面成功的销售是赢取定单的基础。销售代表必须掌握怎样和客户寒暄、探询客户的需求并说服客户接受你的产品。同时销售代表应该仔细倾听客户,决定下一步行动计划。面对面销售的核心是客户的需求。销售代表在拜访客户时要随机应变,但仅仅了解这些技巧是远远不够的,销售代表必须将这些技巧变成销售习惯和本能。金镛所著的《天龙八部》里的王语鄢通晓天下各种武功,各门各派的高手一伸手,王小姐几乎一眼就可以识别出是什么招式,甚至可以指点段誉怎么应对。但是王小姐自己却手无缚鸡之力,连一个街头无赖都打不过。销售代表不能象这位王小姐,不仅要知道,而且要掌握这些销售技巧。

  成功的销售代表不仅仅能够在一对一销售时说服客户,而且善于影响客户整个机构的决定。销售演讲是影响客户机构中众多的对采购有影响的人的好办法。销售演讲不仅可以使销售代表在短时间内接触大量的客户,而且精心设计的内容和演示往往会收到比面谈更好的效果。

  在销售过程中,事情不总是那么顺利,客户总是有各种各样的顾虑。销售代表如果善于处理这些顾虑,便可以消除客户的障碍。反之,如果没有说服客户,甚至越描越黑,会使定单丢失。这就是战胜异议的技巧。

  谈判也是销售代表应该具备的能力。销售代表要卖出产品并获取利润,客户要购买并降低采购价格,看起来很矛盾。其实销售代表应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问题,客户采购你的设备是为了更大的利益,因此你的公司和产品在帮助客户实现他们的梦想。客户在采购产品后将获得更大的投资回报,因此销售代表是帮助客户实现梦想的人,而不是掏客户腰包的人。本着正确的想法,销售代表就可以与客户一起做出双赢的决定。

  将客户的采购指标引导到有利的方向就是顾问型销售能力。看过《拯救大兵雷恩》吗?盟军在诺曼底的奥哈玛海滩登陆时,正好撞在德国人布置的防线上。盟军士兵被战壕和碉堡里的德军杀戮而无还手之力。虽然最终登陆成功,盟军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原因就是盟军进入了德军布置的战场。在销售中也是一样,销售代表一定要在客户的需求分析和设计阶段引导客户的采购指标到自己有利的方向,这样销售代表才可以提高获胜的概率和降低获胜的代价。这种技巧就是顾问型销售代表需要掌握的技巧。

  高层客户销售是最难于掌握的销售能力。销售代表都明白客户高层往往是项目的决策人,怎么在销售中获得他们的支持?其实向高层客户销售也有容易的方面,因为他们如果发现销售代表的公司的产品和服务确实对自己有益,他们会立即做出采购决定。对客户的高层进行销售的关键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如何接触高层客户;第二是如何说明自己的产品或者服务对高层客户的经营目标有什么帮助;第三是如何与高层客户保持长期的互信的关系。

  销售策略、面对面销售、销售演讲、战胜异议、谈判技巧、顾问型销售、高层客户销售是销售代表的核心销售能力。与销售代表的五项基本素质和能力一起构成了销售代表的综合能力。

  古代成功的广告营销案例二

  在古代中国的一个村庄,有一个叫明华的年轻米商。加上他,村子里一共有6个米商。他整日坐在米店前等待顾客的光临,但生意非常冷清。

  一天,明华意识到他必须要了解一下乡亲们,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愿望,而不是单纯地将米卖给那些来到店里的乡亲。他认识到,他必须要让乡亲们感到买他的米物有所值,而且比其他几个米商的米都合算。于是,他决定对销售过程进行记录,记录下乡亲们的饮食习惯、订货周期和供货的最好时机。为了进行市场调查,明华首先开始了走访调查,逐户询问下列问题:

  ·家庭中的人口总数;

  ·每天大米的消费量是多少碗;

  ·家中存粮缸的容量有多大。

  针对所得到的资料,他向乡亲们承诺:

  ·免费送货;

  ·定期将乡亲们家中的米缸添满。

  另一个关系营销案例,一个4门之家.每个人每天要吃2碗大米,这样,这个家庭是一天的米的消费量是8碗。根据这个测算,明华发现,该家庭米缸的容量是60碗,这接近一袋米。

  关系营销案例中通过建立这样极有价值的记录和推出的服务,明华与顾客建立起广泛而深入的关系。先是与他的老顾客,然后逐步扩展到其他的乡亲。他生意不断地扩大,以至于不得不雇用他人来帮助他工作:一个人帮助他记帐,一个人帮助他记录销售数据, —个人帮助他进行柜台销售,还有两个人帮助他送货。至于明华,他主要的职责就是与乡亲们不断的接触,搞好与大米批发商的关系,因为当时米是非常紧缺的,只有为数不多的大米生产者。关系营销案例的最后,他的生意蒸蒸日上。

  从这个关系营销案例我们还可以得到关系营销的3个战术要素:

  ·与顾客和供应商直接接触(如种大米的农民);

  ·建立与顾客和供应商相关的数据库;

  ·建立顾客导向的服务体系。

  同时,通过关系营销案例我们还可以得到关系营销的3个战略要素:

  ·将企业重新界定为服务企业.将服务作为竞争的核心要素(利用全效的服务而不仅仅是大米进行竞争);

  ·重难新从流程管理,而不是职能管理角度来审视组织流程管理.以有效的管理为村民创造价值,而不是筒单地卖大米:

  ·建力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完善的网络来管理整个服务过程,如与种大米的农民进行亲密的接触。

  古代成功的广告营销案例三

  ►广告人:商鞅

  ►所在部门:大秦集团改革部

  ►所居职位:执行总监

  ►策略:有奖活动

  ►广告案例:《立木为信》让一揽子变革方案获得民众信任

  商鞅要在大秦集团推行一个改革,不过那时也是一个信任缺失年代,没人相信他,更别期望有人站出来说商鞅让秦国威武有希望了,怎么办捏?商鞅在都城的南门搞了一个有奖活动,竖一根三丈高的木头,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的,就赏十两金子”。

  可还是没人信,后来涨到50两,终于有人搬了木头得了黄金,有奖活动圆满成功,然后再配合当地媒体炒作“立木为信”事件,事件营销让改革顺利进行,这既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来历,也是现在有奖活动历史原型。

  古代成功的广告营销案例四

  千金买马骨,驻台自隗始

  据《战国策》记载,当时燕昭王想要招纳贤才,遍寻不获,他身边的谋士郭隗就给他讲了一个寓言:古代有个国君想用千金买千里马,三年也未能如愿。一个近侍之臣自荐去买,过了三个月寻到了千里马,但马已经死了,他用五百金买下了这匹马的骨头回来报告。国君大怒说:“我要的是活马,怎么买了一匹死马来交差?” 侍臣回答说:“死的千里马尚且用五百金来买,何况活马呢?天下人一定认为大王有买千里马的诚意,真的千里马很快就要到了。” 果然,不出一年,千里马得到了三匹。随后,郭隗很自谦地把自己比喻成死马,告诉燕昭王如果能对水平一般的人都加以礼遇,那么很快就会有贤才来投奔。燕昭王被触动了,对郭隗“筑台而师之”, 并取堂号为“尊贤堂”,结果不久乐毅、邹衍及其他有才能的人皆来归附燕国,燕国因此强大起来。

  作者:张悦然

  古代成功的广告营销案例五

  在中国古代社会,人们对商人的认识总是离不开“奸诈”、“唯利是图”等观念。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的商人形象,自然也多是狡诈、奸滑之徒。这种“无商不奸”的心理模式,一方面是由于传统的“重农抑末”思想造成的对商业的歧视,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对商人以赢利为目的的营销活动缺乏必要的认识,误把少数不法商人的欺诈行为看成商人牟利的唯一手段。考察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史,我们发现商人成功的秘密并非短期行为的欺诈,而是依赖于有效的营销策略。

  “与时逐息”,是古代商人常用的经营策略,指通过对市场信息的调查,及时根据市场的需求调整经营方向以获取高额利润。行商在选择贩货地点和贩运何种商品时,首先要对各地的物产、物价、商品质量、运输条件、牙行优劣等商业情报作一番分析,充分利用地区间物价的差异进行贸易。坐贾在确定经营方向之前,也会对当地各行业的营业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市场行情,再根据自身的特长选择经营项目。对市场信息的了解是否及时而准确,是贸易能否成功的前提。《史记·货殖列传》中那位以冶铁发家的临邛富商卓氏,本是赵国人,秦灭赵,举家被迁入蜀。当时可供选择的居住地有两处,一是广汉郡,一是临邛郡。广汉郡离赵地较近,当时多数被迁之家皆争着前往。独卓氏自请远迁至临邛,因为他早已了解到临邛“民工于市,易贾”,并且可冶铁铸钱。卓氏原本便是冶铁大贾,至临邛,“即铁山鼓铸”重操旧业,很快便成为闻名全国的大冶铁商。明末传奇小说《万倍利》写浙江商人徐寄,以贩漆为生计,本来准备贩漆至襄阳发卖,途中听说南京紧缺漆,立即改变主意,转赴南京发卖,果然销路甚好,尽获厚利。明代的徽商,足迹遍布中国,他们对“趋时逐息”的认识更加深刻,认为“古之货殖者,必因天时,乘地利,务转毂与时逐,毋系一隅”(《太函集》卷51)。市场需要什么,就经营什么,这是经商逐利的首要前提。

  “买必随时,卖需当令”,贸易机会的把握是商人决策的关键,直接关系到能否赢利和赢利多少。《道德经》云:“欲贵者以贱为本,欲高者以低为机。”古代商人以此注释市场物价变化的规律为“凡货极贱时,终须转贵;快极时,决然有迟”(《士商类要》卷2,以下未注明出处者皆引于此)。把握最佳贸易时机,便是在价格的涨落之间寻找最佳买卖时点,以获取最高限额的利润。对这一时点的把握,古代的商人们总结出了二条规律,其一为顺价逐利。即在物价看涨时及时购进,当涨幅达一定程度时卖出,至物价看跌时,停止购进。这便是所谓“迎头快者可买,迎头贱者可停”。其二为囤积居奇,待价而售。即在物价下跌至极低点时,大量购进囤积,待物价回涨上扬至一定程度时,才趁机以高价抛出。这种办法,对于资产雄厚的富商大贾特别有利,既可避免风险,又可发扬其资本雄厚的长处进行商品囤积。因为“价高者,只宜疾赶,不宜久守,虽有利而不多,一跌便重。价轻者,方可熬长,却宜本多。行情一起,而得利不少,纵折却轻”。商人能否把握准贸易的最佳时点,不仅需要丰富的贸易经验,还必须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一要沉着镇定;二要当机立断。即在市场行情千变万化的复杂情况下,“如逢货贵,买处不可慌张。若遇行迟,脱处暂须宁耐”。又要求商人“买卖虽投于经纪,主意实出乎自心”。在决策时做到胸有成竹,不受外界因素干扰,当断则断,以免坐失良机。

  “公平交易”,是古代商人树立信誉的法则。经商的目的是逐利。尽管使用商业骗术能使商人在短期内牟取暴利,但一旦失去信誉,无疑是自断销路,更为社会伦理所不容。古代商人多数能从长远的商业利益出发,坚持价格公道,买卖自由,薄利多销,互惠互利,诚实经营,公平交易。明中后期被商人视为经商指南的《士商类要》、《士商必要》等书,在总结贸易经验时,一再强调商业信誉的重要,称“公平正直者,当交易之场,高唱其价……阴险奸猾,背地诲议,其间得无弊乎。”历史上许多成功的商人,皆视信誉如资本,被世人称为“廉贾”。明朝徽商吴南坡称“人宁贸诈,吾宁贸信,终不以五尺童子而饰价为欺”(《明清徽商资料选编》)。由于他以诚取信于人,故四方顾客都争购他的货,甚至在市场上只要看到货物的包装上有“坡公”字样,则十分放心,持货便去,毫不担心货物的精恶长短。明末传奇小说“三言”、“二拍”中记载了许多商人发家的故事,其中很多皆以“物价公平”、“做生意甚是忠厚”、“为人公道”等等享有信誉,故生意越做越红火。《觉世名言》中记载北京的萃雅楼,以“货真价实”四字为经营原则,做到进货时三不买,即低货不买,假货不买,来历不明之货不买;出货时三不卖,即太贱不卖,太贵不卖,买主信不过不卖。诚实经营为萃雅楼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当时京城从平民到官吏,都慕名前去购货,生意日益兴隆。

  “广行招徕”,是古代商人的促销策略。为了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吸引顾客,商人们注意到利用宣传效应扩大影响,招揽生意。最原始的“广告”形式是那些悬挂在店铺门外的招牌、酒幌。随着商业的发展,商人开始从字号、商标、店面等方面来突出所售商品的优质,并且有意识地展开舆论宣传,吸引更多的顾客。北魏时商人刘白坠酿制的鹤觞酒在当地颇有名气,一新任地方官带此酒赴任所,路遇强盗,掠酒狂饮大醉,地方官趁机呼人擒之。此事在民间一传开,刘白坠趁机将酒改名为“擒奸酒”,巧妙地利用舆论扩大影响。果然,“擒奸酒”名声远扬,竟被当时游侠渲染为“不畏张弓拔刀,唯畏白坠春醪”(《洛阳伽蓝记》卷4)。《清明上河图》描绘北宋时期都城汴京的商业繁荣状况,图上不仅有各式各样的店铺招牌、幌子,而且凡酒店门前皆搭彩楼,引人注目。《东京梦华录》形容街市的酒店林立为“彩楼相对,绣旗相招翳天日”(《东京梦华录》卷2)。值得一提的是,北宋时期已开始出现印刷广告,上海博物馆所藏济南刘家针铺广告铜版,图文并茂,将产品的质量、性能以及针铺的经营方式、商标等一一介绍,与现代广告已相差不远。明清时期商人的招徕方法更加丰富多彩。明末北京正阳门外的商业区,店铺林立,其招牌有高达三丈多者,不仅装饰华丽,而且也注意到利用招牌宣传商品名贵,手艺高超,如有“天下第一酒馆”、“药到病除,只此一家”等广告用语。商人还充分利用名人效应为自己作宣传。相传明中后期著名画家陈洪绶曾为一酒家作《水浒叶子》图为酒幌,一时传为佳话,酒客皆慕名而来。此外,明清时期的商人也注意到了店面的装饰与陈设对顾客心理的影响。《燕京杂记》称北京有的店铺雕红刻翠,锦窗绣户,夜晚则张灯结彩,照耀如同白昼。如此不惜工本,无非是使店铺更加醒目,以唤起行人的购物兴趣。

  “察言观色”、“背恶向善”是古代商人协调公共关系的策略。商人在经商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稍有不慎,便会上当受骗。故商人视“慎识人”为前提,选择贸易伙伴“必须合契”,做到知己知彼。选择经纪人,要“相物、相宅、相人”,不可听其花言巧语,“须要察其言貌行为”。此外还有所谓“礼貌谦谀,心中叵测”、“口是心非难与处,为人犹己可相亲”等经验之谈,教导商人如何观察别人的衣、食、言、行,以此辨别善恶,背恶向善。同时,古代商人又以“善待他人”来协调公共关系,“不可因势凌人,因财压人,因能侮人,因仇害人”。贸易伙伴之间,力求同心协力,切忌猜疑。对待经纪人,则做到“有势主家,宜以必结,无钱牙侩,要在利予”。以诚相待,以礼相待,才能取得经纪人的精诚合作。对待各级官吏,更要“是官当敬,凡长宜尊”,适当的感情投资,自然会赢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有眼光的商人,总是同政府各部门竭力合作,行商“告引”,坐贾“占籍”,按时纳税,遵纪守法。他们甚至千方百计巴结官吏和权贵,凭借官府的势力享受专卖权以及减税、免税等特权。前述西汉时著名的富商卓氏,便是取得了当时的权臣邓通的支持,获得蜀地开矿铸钱的特权,由此发家。可以肯定,自商业产生之日起,官、商相通,钱、权结合便一直是社会的一大弊病。

39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