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通用学习方法 > 课堂学习 >

怎样实现高效课堂的方法

时间: 燕妮2 课堂学习

  怎样实现高效课堂的方法

  随着课程改革逐步向纵深发展,先进的教育理念难以真正落实的现象一一凸显。为什么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逐步走向形式主义?为什么老师仍然很累,学生仍然很苦,等等。种种诘问最终集中到了一个话题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打造出"真正的高效课堂?"

  1、三步作业订正法。关于订正作业,建议采取三步作业订正法:找出错题的原因,如题目抄错、式子列错、中间数字算错、运算顺序错误、题意不清、混淆概念等;规范订正;要求学生在做一至两道同一类型的习题进行巩固。这样学生对错题,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时再加上学生对同一类型题的巩固、强化,学生在今后考试中就可以少犯或不犯重复的类似错误。

  2、黑板右下角固定设置供学生使用的田字格、拼音格。观察低年级教室前面的黑板,无效率、服务意识的学校,教师在上课时,随机在黑板上用直尺或三角板画田字格、拼音格,占用了大量教学时间;有效率、服务意识的学校在黑板左上角,提前就为教师设置了固定的田字格、拼音格,教师使用起来很方便。但是笔者发现了一个问题,在教汉字、拼音书写时,教师示范结束后,抽查学生掌握情况时,因黑板上设置的固定的田字格、拼音格太高,低年级学生根本无法使用。建议在黑板右下角固定设置田字格、拼音格,便于小学生课堂练习使用。需要反思的是,我们为什么只考虑了利于教师的“教”而忽视了方便学生“学”呢?心中还是没有学生!

  3、作业绳套。现在许多学校多是大班额,五六十人的习以为常,六七十人的也不足为奇。批改作业成了教师的负担。教师拿到一本学生作业,仅翻到本次需要批改的地方,就需要很长时间。若教师让学生把已批改过的作业用绳套套起来,教师一下子就可以翻到当天需要批改的地方,这样效率就可以大大提高。

  4、动态黑板报。各班教室后面的学习板报,若除去报头、栏目设置、相关插图,文字内容只剩下区区的几百个字,学生最多花十几分钟就可阅读完毕。然而黑板报多采用的是单周或双周更换一次,因更换速度缓慢,黑板报的作用就大打折扣。但如果更换速度过于频繁,又会增加教师、学生的负担。如何解决这一两难问题?我的思路是采取“周大变、日小变,天天更新”的模式。“周大变”指的是每隔一周,无论插图、版式设计、栏目设置、主题、内容都要全面更新;“日小变”指的是在一期板报全面设计完毕后,本周内其他几天,插图、版式设计、栏目设置、主题基本保持不动,只更换相关的文字内容。这样既扩大了有效信息量、让学生对黑板报天天有新鲜感,又没有加重师生的负担,何乐而不为呢!

  5、理科作业保留思维痕迹。理科作业不妨让学生把作业一分为二,正式内容占三分之二,演草部分占三分之一。也就是说,对于需要考察学生思维过程的作业,可以让学生把正式作业与演草合二为一。这样,教师就可以凭借演草部分提供的信息,对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了解,针对出现的思维障碍,采取对症下药的有效措施。

  6、套餐式作业卡: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学业成绩、思维类型和学习潜力为学生提供与之能力匹配的三类“套餐”——基础餐、提高餐、营养餐,让学生在自己最近发展区内“就餐”,同时作业最大量(包括学生答题占用的页面)不准超过16开纸一页。这样逼迫教师不得不“下题海”对习题反复筛选、优化,实现了布置作业从以往追求数量到现在追求质量的转轨,达到了让教师从布置作业到进行作业设计的“质变’。另外“作业卡”的推出,节省了学生大量抄题的时间,大大提高了做作业的有效时间,避免了许多无效劳动。

  7、三维作业批改法:第一维度——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价。在中高年级尝试用画“正”字的方法,变等级符号为统计符号,对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进行统计评价。也就是说,全对的作业记“正”;有错的作业根据情况少记笔画,当学生把错题订正完毕后,可以把“正”字中缺少笔画补充完整。第二维度——对学生作业的思考过程、解题策略的评价。根据学生的习题解答的过程,对学生的解题策略、思维能力进行评价,在“正”字的右下角,用“★”、“△”来反映学生解题思维的灵活性、创新性。“△”表示思维有创意,但没有完全做对,或方法正确但不简便;“★”表示思维方法独特,有创意。第三维度——对学生作业态度的评价。小学数学中常见较差作业态度有:字迹潦草,作业不规范;贪玩,作业拖拉;偷懒,应付了事,少写作业步骤等等。因此,在作业评价时,还要从书写情况、所用时间以及专心的程度等方面衡量学生作业态度的认真与否。在“正”字的左上角用“↑”、“↓”表示作业书写工整,格式符合要求,作业认真。

  8、累积式作业评价。翻阅小学生的作业本,可以发现多数刚开始书写很规范,后来越写越差,到最后几页简直不成样。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累积式作业评价。累积式作业评价是依据小学生年龄及心理特点,采取在小学生作业首页加盖小红花、五角星、小红旗、小奖杯印章,使之组成日、周、月、期连环评价。具体操作方法是:对学生作业,每天优秀的可以加盖一朵小红花印章,称之为日评价,如教师可以依据班级实际,规定每周获得若干次小红花可以加盖一颗小五角星,称之为周评价,每周获得几颗小星可以加盖一面小红旗印章,称之为月评价,每月获得几面小红旗可以加盖一枚小奖杯印章称之为期评价。更为可喜的是,有的教师还对学生周、月作业进行比较,加盖保持奖、进步奖,有的还对日、周、月作业有创新的,分别加盖创新奖。另外,笔者发现教师在学生作业首页粘贴小学生十分喜爱的系列卡通人物画,来代替上述办法也深受学生欢迎。

  9、班级作业协调员:因学科教师之间缺少必要沟通,难免不会出现各科布置的作业累积总量某天过多过少、“旱涝不均”的现象。为了保持作业量基本平衡,应设立班级作业协调员岗位,其职责是:与学科教师通报作业信息,反馈学生呼声,协调班级日作业量,避免学生做作业忙闲不均的现象。

  10、交换作业书写日。每月设立交换作业书写日,让小学生用同伴作业本做作业,笔者发现,学生对待做作业的态度、书写的认真程度以及作业正确率都有明显提高。

  11、课外作业检查体系——免检、抽检、必检。学生课外作业教师若不检查,学生要么偷懒不做,要么敷衍应付;教师若全面检查,没有必要,也没有时间。解决教师检查作业的烦心事,可以采取免检、抽检、必检的方法。具体讲,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做作业的一贯表现,结合学生的申报,把学生分成免检、抽检、必检组。对优秀、诚实的学生的作业,可以免检,但若发现有违规行为,惩罚特别严厉,并且立即把该生降为重点抽检对象;对中等学生可以采取抽检的方法,若发现有抱着侥幸心里、蒙混过关的行为,加倍惩罚,同时立即把该生降为必检对象;对潜能生采取必检方法,及时帮助、催促他们按时完成作业。反过来,若表现好的中等生、潜能生也可依次升级为抽检、免检对象。也就是说,分组是动态的,不固定的。这种检查链条的建立,既避免了学生偷懒、耍滑的行为,有对潜能生实施了重点的监控、辅导,同时有减轻了教师的无效劳动。

  12、学生自己选择实验角。在进行理化生实验操作指导时,针对当前学生动手能力差异悬殊的现状,在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后,可以将实验室划分为“完全独立操作”、“几人相同完成”、“需要老师手把手指导”等多个学习角,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分别选择不同区域进行实验操作。这一做法,适应了学生差异,大家各得其所,效果很好。值得我们思考的是,这种思维模式、操作方法,对我们管理学生、上练习课有那些启迪呢?

  13、画学科知识树。教师比较注重学生把书从薄读到厚,往往忽视让学生把书从厚读到薄。学生学的知识,多是孤零零的知识点,缺少融会贯通,不能连成知识线、知识面,够不成知识体。让学生尝试画单元、整本书、整个年级、整个学科的知识树,对学生同化、顺应建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14、设立抽奖作业。小学生因年龄的原因,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能主动性学习的人数屈指可数。教师布置了一些基本作业后,优等生完成后没事可干,为了让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若教师再为他们布置一些较难的作业,学生大多不太情愿完成。我的建议是是:在教室醒目的地方放置二个神秘的箱子,教师当着学生面有选择性地在箱子里面分别投入一些提高题、奥赛题,同时对学生说道:只有作业全部完成的学生或课堂表现突出的学生,才有资格在我的第一只箱子里面抽一道题,并且要保证不能让其他学生看到。若自己独立钻研出来后,可以再来抽题,否则,资格自动取消,若连续攻破三关后,才有资格在第二个箱子里面抽题……教师越不让学生做题,学生越感到神秘,学生越跃跃欲试,学生探究兴趣就越浓。通过这种形式的包装,教师把学生做题变成了一种乐趣,学生的内驱力在发挥作用,这时,学生的学习不是教师逼着学,而是发自内心的我要学。

  15、带有研究性质的教案设计。笔者的思路是:教案可分三大部分:一是学情分析及三维目标确立;二是教学流程,包括知识点、教法设计(包括情景链的创设、主问题的设计、学生活动可能出现情况的预设、作业的优化设计)、学法设计(学生活动链条的构建、学生参与的状态等),这样设计的理论依据(教师可以从教育学、心里学、新课改相关理念、课标要求等角度解释自己为什么这样设计);三是课后自我反思。这种研究性教案,附加有自我说课的成分,是一种在理论指导下的高水平备课。

  关键环节的核心提示:教法设计。依据自身素质、知识内容、教学环节等对教学方案的预设,也就是教师自身对学生指导、引导的方案。教师首先要确定三维目标和教学方法。教师可选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练习法,也可选用目标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愉快教学法,还可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确定教学方法后,再把环节、步骤流程梳理出来。

  教法设计中情景链的创设、主问题的设计、学生活动可能出现情况的预设、作业的优化设计、课堂小结必不可少。

  学法设计:对学生课堂活动的预设,也就是学生先干什么、再干什么的具体安排。如语文课中让学生读的环节处理,就要写清楚是齐读、男生读、女生读,是默读、领读、随录音读,是略读、粗读、详读,是品读、感情读。如数学中的练习题是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合作完成、师生合作完成。如理化中教师演示实验时,学生观察什么、记录什么等要考虑周详。

  教法与学法是配套的、是同步的,也就是在处理知识点时要明确教师干什么、学生干什么。

  课后反思(课后札记):有感而发,可长可短,贵在为今后教学提供借鉴。建议从下列选取角度:本节课设计的理论依据;课后找到的与本课有关的补充资料;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备课时未考虑,在课堂上临时使用的小点子;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这节课哪个环节成功、哪个环节失败,理由是什么;假若让我再上这节课,我准备怎样上;征求学生、听课教师对这节课的意见记录;实验、教具、课件、多媒体等使用时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样处理的;自己对一个、一组、群体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某些方面细节的观察记录;对教材编排的看法、对教参某些观点的看法、对某些例题、习题的看法;对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学习兴趣调动的小技巧;对同一类型课教学流程的概括总结。如果把上面内容进行梳理,可以概括为六个方面:反思课堂教学对新课程理念的诠释与把握是否准确、是否存在误区;反思课堂中教学情景的创设、问题情景的设计是否有趣味性、挑战性,能否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反思学生的课堂发言(课堂表现)或解题方法、结果的生成与教师的点拨和引导是否合理有效,特别是对突发问题的处理是否机智;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合理、得当,能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否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反思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是否有效,能否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反思教师情感交流方式是否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为主的新课程的精神。

  总之,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备课重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落实新课程的理念,如何达到本学科的培养目标,对如何将“三维”目标具体落实到教学环节中去,进行整体布局和设计;二要对形成新的师生关系,促使学习方式转变,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主动积极、充分地发展,进行具体而周密的设计;三要对教师如何改变教学方式、形成新的教学行为,充分显示自身的优势、个性和创造性以促成自身的专业发展,进行充分考虑和设计。

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