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便计算教学反思 简便计算课后反思
简便计算教学反思篇一
简便计算教学反思篇二
最近在 “简便运算” 的教学中, 通过学生的学习与练习,存在着一个老大难问题就是学生在计算时常出现“低级” 错误, 计算的正确率低。难道就真的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吗?
我想但凡教过四年级简便 计算的老师, 或多或少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 学生在课堂上能根据教师讲解的方法利用运算定律或性质很好地进行计算, 表面看上去好像融会贯通了简便计算的“精髓。 可为什么课后在作业中却出现那么多 “五花八门” 、 运算定律“张冠李戴” 的错误呢?
通过透视学生的作业, 我按学生计算能力或题目本身的难易把错误现象分成以下三种情况:
(1)在作业里经常会出现下面的错误现象: 75+125×25-25=200× 0=0 或 321-126+74=321-200=121 又或者 800÷25× 4=800÷100=8……仔细研究作业本后发现,出现这种错误现象的大多数是计算能力欠缺的学生。 他们缺乏观察性容易受到来自习题本身的数字或运算方法等知识本身造成的干扰, 明明是不适合简便计算的内容,他们却不懂装懂“滥竽充数”。
(2)顾此失彼的情况也是十分严重,745-(145+325)总是忘了脱去括号便符号,学生每次讲解时思路也十分清晰,就是一做题就顾不上了。计算能力比较好的学生也经常出现这种错误。 当然, 除了习题本身比较难以外还与学生出现感知不准确、 算理不清晰、 应用不灵活等判断性错误有关; 计算思维混乱以致计算时“顾此失彼” 出现运算定律“张冠李戴” 的错误现象。(三) 结果分析 在对回收学生问卷的统计中, 得出以下几个现象: 分析: 1、 2 号题主要是调查学生的学习素质。
(3)做题时,学生容易受内、 外环境干扰, 没有养成专心致志学习的习惯; 一半以上的学生没有养成做完题后自觉检查的习惯。因为不专心, 做题时常会顾此失彼, 丢三落四; 不检查, 会使本来会做的题出现错误; 久而久之养成了“粗心” 的坏习惯。
简便计算教学反思篇三
关于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上课效果还不错,可是作业中稍稍转弯就出现惨不忍睹的局面。曾经我把它定论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不够,却始终没有从教师角度去反思,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由于准备的内容和新授的知识练习密切,学生往往不需要太多的思考,新授的问题就迎刃而解,这样会大大地缩小学生思维的空间,教学这个载体的作用如何发挥呢?又怎样来培养学生的高层次深度的思考?第二:新授内容的学习有老师帮助检索有关的旧知,离开教师,学生是否能独立解决问题呢?学生自己选择信息检索旧知的能力怎样培养?所以有的学生就会说:“哦,简单,简单!”上课都听得懂,回家自己做练习就困难了 ,经过反思与揣摩后,,我认为在教学关于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应从下面几点找手。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
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由于思维还处在形象思维阶段,分析能力偏低,观察也难于顾全大局,只着眼于数字。学生对于类似题目还是容易混淆。只注意数字,不注意运算符号和根据何种运算定律
好在学生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对加法和乘法的一些运算规律已经有所了解,这是搞好本单元教学的有利条件。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扮演数学医院医生的角色,让他们给就医的“病人”看病和开具药方,
例如:我出示:(1)125×( 8+10)=125× 8+10
(2)(25+7)×4=25×4×7×4
(3)(25×7)×4=25×7×25×4
(4)35×9+35=35×(9+1)
学生把每题的错例都剖析的清清楚楚, 这样就帮助学生把这些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本单元教材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关注数学的现实背景,从社会生活中来,到社会生活中来,到社会生活中去,体现了数学教学回归社会、回归生活的愿望。因此,领会教材这一意图,用好教材,借助数学知识的现实原型,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所学运算定律,构建个性化的知识意义。进而,凭借知识意义的理解,也有利于所学运算定律的运用。
3、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学课程改革精神,培养学生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运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对于数学能力的要求较高,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运算定律的运用也为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供了极好的机会。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探究、尝试,让学生交流、质疑。相应地,老师也应发挥主导作用,当学生探究时,仔细观察,认真揣摩学生的思路,酌情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给予适度启发,当学生交流时,耐心倾听,洞悉学生的真实想法,加以必要的点拨,帮助学
4、在各种教学中,其实我们要注意运用整合观念,从整体来观察。我们的教科书知识显得有点零散,不利于学生的整体思维。因此,象简算这种题目,我们可以把各种简算题型分类整理,让学生从整体认识到个别比较,加深简算的印象。我想,这也许更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思维吧?
看了“简便计算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