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
青山处处埋忠骨篇一
这篇课文重在一个“情”字。这份“情”是博厚的、深沉的、凝重的。因此,要让学生很好地走进毛泽东作为普通人、作为毛岸英的父亲的情感世界,从字里行间体验、感受这份“情”,既需要教师的引领与激情,又需要学生设身处地地用“心”解读文本。
课始,我运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和图片向学生介绍了毛岸英以及抗美援朝的历史。还介绍了毛主席一家为革命牺牲的六位亲人,让学生对伟人毛泽东和他的儿子毛岸英有了具体的认识。接着,我通过一段视频,播放了与课文吻合的各种情景同时伴有深情并茂的原文朗读,让学生感受到毛主席面临失去爱子之后无比悲痛的心情,学生在听完朗读后无不为之感动,个个情不自禁,泪眼模糊。学生很好的把握了课文的情感基调,毛主席失去爱子的悲痛,以及伟人的宽广胸怀无不震撼了同学的心灵。
二,抓住重点语段,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课文中毛主席的一个动作,一个神态,一次对话,一次心理活动都能体现他的情感世界。让学生抓住这些语句去感知毛泽东作为平凡人的情感世界,作为一代伟人的宽广胸襟。教学时,文本中两处让我读着读着就哽咽了,一处是“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一天不说一句话,一天不出门,一天不吃一口饭……”我和学生都发自内心地替毛主席难过、极度悲痛。学生很懂事,教室里安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另一处是“毛主席仰望天花板,强忍者悲痛,用黯然的目光看着……”从这儿进一步体会到毛主席失去爱子的万分悲痛。但最后还是签字,让儿子的遗体就留在朝鲜。这里表现出了毛主席真不愧是伟人的风范及博大的胸怀。学生先抓住重点字词 “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一支又一支”,“热了几次”,“原封不动”等真切地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悲痛感情,然后带着感情朗读,这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想象、朗读把文本语言文字的感情充分表达出来,让无声的语言文字变得有声有形,真切感受到主席内心那份撕心裂肺、肝肠寸断的痛楚。特别是主席面对彭老总和金日成首相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进行抉择时,主席一时难做判断,他渴望见儿子最后一面,可他此时又想到了和毛岸英烈士一样牺牲的无数志愿军战士,他们的父母也一样经受失去亲人的痛苦,但“战争嘛,毕竟要死人的”,这样的心理活动描写更能体现出毛主席作为一名普通父亲流露出的真实情感和作为一名领袖人物所具备的开阔胸怀。
三 畅谈感受,升华人物情怀
毛主席尽管很渴望见儿子的最后一面,但还是毅然决然地把儿子留在朝鲜,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诗句,这是一种博大的胸怀,是文章主题的高潮和升华,在理解和诵读这十四个字的诗句后,让学生想象主席夜晚泪湿枕巾的情感波澜,再现了毛泽东具有的普通人的情感和一代伟人宽广的胸襟,对毛主席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此时,我设计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写一写想对主席说的话,畅谈自己内心的感受,这一环节的设计既让学生自主理解了文本,感受到毛主席的博大无私,又活化了毛主席在他们心中的伟大形象。
青山处处埋忠骨篇二
《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出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金日成首相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泽东的矛盾心理,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在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由于受到年龄和经历的限制,对抗美援朝这段历史本来就比较陌生,“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对于主席所面临的艰难抉择理解起来更是困难,他们根本体会不到主席作为一个年近六旬的老人的失子之痛。为了能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感受主席常人的情怀和伟人的风采。我在课前专门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搜集毛岸英及毛主席一家为革命牺牲的六位烈士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在教学中我注重从文本中挖掘,让学生通过初读来整体感知课文大意,在细读中让学生动手划出描写主席心情的句子,划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并写出自己的感受。通过交流学习,使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句子的含义,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品质。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采用“情境教学法”,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化,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和创造性思维。
在本文的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运用读读、划划、议议、写写等学习方法。通过读、议、写让学生理解内容,体会出感情来,掌握写人方法,在反复朗读中进入文中情景。这样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方式,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提高自学能力。
为了使学生能创造性地理解文本,我在最后又专门安排了课外拓展:让学生展开想像,主席是如何渡过这个难眠之夜的,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写出主席的那一份撕心裂肺、肝肠寸断的痛。
从整堂课的效果来看,我觉得学生的感悟还是比较深的,能从文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悟到主席作为一个普通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怜,一个伟大领袖所具有的博大的胸怀。为了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虽然采用了不同形式的读,但对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还不够到位。要注意提高评价的机智,课堂上对学生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不多,特别是对于学生的精彩回答,只是轻描淡写地表扬,没能及时地放大,今后应多注意运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另外在环节的把握上不够好,出现了前松后紧的现象。
今后要在课堂环节的设计和问题设计上多下功夫,注意使评价语言生动、贴切,努力提高课堂实效,力争使课堂教学更趋向于科学、合理。
青山处处埋忠骨篇三
《青山处处埋忠骨》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主席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教学这篇课文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重点语句的朗读感悟,了解一代伟人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通过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他的内心世界。
这虽然是一篇略读课文,但有些语句的含义比较深刻,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总体感知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在这一环节上学生大多归纳为“毛岸英牺牲了。”我借此纠正了学生在概括主要内容上的偏颇——主要写了谁,他怎么了,因为什么?然后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语句的理解感悟组织学生交流:从课文中你感悟到了什么?为什么有此感悟?你是从哪些词句当中感悟到的?为了使自读课文和谈论交流更有实效,课前我要求学生查阅与本文相关的资料,开展课外阅读。最后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因为有感情的朗读,是指导学生感受毛泽东情感世界的重要方法。许多感受,有的学生不一定能说出来,但可能通过读能表达出来,在读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毛泽东的情感,在读中升华学生自己的认识。
纵观整堂课,我觉得学生的感悟还是比较到位的,可学生的朗读还欠加强指导。让学生在朗朗的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去感受情思美感,所以组织好朗读教学也是培养审美感知力的重要手段。教学中学生集体感情朗读的时间欠充分,应给足时间让学生在感情朗读中去自由地感受作品。其次,通过细节描写来突出毛泽东鲜明的性格特点,展示他凡人的情怀和不同凡人的胸怀,这是本文在表现手法上的基本特点。文章当中有很多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描写,可在体会情感中没有涉及到描写人物的方法,我觉得在体会情感和了解写作方法有一个自然的融合就更好了,做到读写结合更好,这也是今后教学值得重视的地方。
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