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通用学习方法 > 课堂学习 >

历史课堂教学学习

时间: 李金 课堂学习

一、教师要设计好探究学习的三个环节

一是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提早布置探究学习活动内容,把探究主题展示给学生。当学生学习陶器、瓷器等知识点时,教师先通过展示陶器、瓷器图片引起学生破 解陶磁之谜的兴趣;通过“你的姓氏是怎么来的”这个与学生息息相关的问题吸引学生运用工具书探求中华诸姓的来历;通过对比古今“丝绸之路”图激起学生识读历史地图、对比古今地图的兴趣;由“丝绸之路”通过设问“我国新时期的一路带一路经济建设将会给世界和中国带来什么?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从而激起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想象力和求知欲,激发他们为祖国的强大和未来努力读书精神。二是教师一定要多设计课外探究学习题目。内容越多越好,针对不同主题、不同学生,引导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探究。如了解身边的历史这节课,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设计出不同的学习主题像“我们的交通工具的变化”“我们的衣着的变迁”“中国铁路的发展”等,这些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访谈等方式来完成;而古长城的绵延起伏、中国各地的美食文化资料信息等却必须借助电视、网络等来了解。三是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展示学生的探究成果。教师要把握好这一环节注重交流,交流是对成果的肯定,对学习成果的总结,须当堂完成。学生通过查阅、走访、了解汇总而来的信息成果用手抄小报形式传阅、也可以用小论文小报告的形式交流,使学生充分感受探究收获而来的快乐,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习惯。

二、教师要把握好学生探究学习的原则

在指导学习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和问题。一是学生的自主性原则。教师要做到以人为本,我们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改变学生被动地跟着教师走,跟着教材走的状况,使学生发挥个体的能动作用,主动地、有目的的去进行学习。但是,我们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地位,新教材虽然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定位,提倡以学生为本,但初中学生的依赖性还很强,还须教师帮助指导,调空方向。二是学生的实践性原则。我们的历史课要从教材、教室里走出来,开展大历史教学。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的一体化,打破书本的束缚,投入到自然和社会中去。三是教师要坚持激励性原则。让学生探究出成果是一种快乐的体验,尤其是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更为明显,对动手能力差的学生却相反,体验不到探究的快乐,会形成一种障碍,在困难面前裹足不前,这就要求教师给予鼓励从心理上帮助他们战胜畏难情绪,投入到探索、发现和创造之中。教师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分好层次布置学生探究的课题。不能把学习与探究课变成少数优生的舞台,要把学习与探究当成每个学生的责任和义务,使学生共同发展,携手前进。四是教师要坚持合作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活动结果要纳入教学评价。长时间不把学生在学习与探究课的出色表现纳入教学评价,学生就会失去动力,甚至不参与。对于学生在活动课中的积极的探究表现,如收集、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等教师要适时表扬,并把这些奖励评价纳入学生学习档案,作为整体评价的一部分。

三、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

一是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我们知道,学习迁移是指已经学得的知识、技能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所产生的某种影响,其中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起促进作用的叫“正迁移”。我们利用历史插图来培养学生这种迁移能力。比如,《彼得一世》这幅插图,教材内容虽已表明:他是俄国杰出的政治家。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增强了俄国经济、军事实力,巩固了专制统治,使俄国一跃成为欧洲的强国,为进一步对外扩张创造了条件。但仅此还显得不够,老师还可通过引导学生识图、解图来实现知识的迁移———不难看出,彼得一世刚毅、果断的气质跃然纸上。二是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历史特征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比较而认知的,所以,比较和鉴别在教学中被大量采用。而教材中的许多插图恰好为历史比较法的实践运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利用插图进行对比,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事物的内在特征及其本质区别,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三是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历史课教学,合理的想象在严肃的历史科学中不仅是允许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历史课文的许多插图为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它艺术地记录下了1949年10月1日那一瞬间激动人心的历史,完美地再现了新中国诞生的辉煌。教师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此图,便会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之感,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历史知识点精选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云南省元谋县,长江流域。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会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二、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黄河流域。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会长时间保存火种。过群居生活,从事采集狩猎活动。

1929年,中国的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三、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黄河流域。和现代人基本相同。能够人工取火;使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采集狩猎捕鱼,群居;具有审美意识。

昌盛的秦汉文化

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出现在西汉早期。

2、东汉改进造纸术的重要历史人物是蔡伦。意义: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由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3、东汉时期的张衡制造的地动仪。作用:测定地震的方向。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4、东汉华佗最早制成了“麻沸散”,是世界医学的创举。主要著作《五禽戏》。

5、东汉末年的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书中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德高尚,医术高明,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孝文帝改革措施

①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②官员及其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③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

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⑤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⑥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张骞通西域

1、西域: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1)时间:公元前138年

(2)目的:联络大月氏(zhi),共同夹击匈奴。

(3)意义:了解了西域的具体情况,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1)时间:公元前119年

(2)目的:为了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3)意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联系所学的历史、地理知识,设想一下在“开西域之迹”的过程中,张骞会遇到哪些艰难险阻?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哪些优秀的品质?

(1)恶劣的自然环境,两次被匈奴扣押等;

(2)张骞的优秀品质:具有坚强的意志,不畏牺牲,不怕艰难险阻的精神,忠于祖国、信守、不辱使命。

造纸术的发明

1、纸的发明:西汉时期懂得造纸基本方法——缺点:质量差、产量低。

2、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为文化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

(1)造纸原料: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

(2)蔡侯纸的特点:原料容易找到、便宜,质量也提高了。

3、造纸术的贡献(或意义):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

学习历史的意义

1、学习历史,了解历史上的人物和事物,学习某个人物的某种精神,学习某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武装自己的头脑,借鉴先人的经验,吸取教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可以加以对比,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2、学习历史,使你了解先人的生活,学习先人创造的知识,激发自己的创造思维,不断创新,不断改进,推进历史的进步和发展,人类就是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前进的,我们在生活的过程中,也在创造着历史。

3、学习历史,不仅仅是学习书本知识,一些历史基础知识需要记忆,但学习历史更重要的是用历史知识武装头脑,不是基础知识的累积,是历史知识的运用,包括一些思想,一些先人的做法,都要去其糟粕,吸取精华。

4、当我们学习历史,我们不仅能够高谈阔论一些历史人物或者事件,更能够让头脑健康敏锐地思维,让头脑迸发出有益于人类前进的火花,做出有益于他人或者社会的行为,否则,学习历史就没有起到真正意义上的作用。

5、学习历史,有益于我们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成为一个光明磊落的人,用心地学习历史,创造出属于你自己的历史。

92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