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学科学习方法 > 历史学习方法 >

学好历史的五大秘籍

时间: 文桦2 历史学习方法

  如何学好历史是很多中学生的烦恼,特别是对上高中选文科的学生显得格外的重要。要学好中学历史课,既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又要有严谨的治学精神,更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遵循学习的过程和规律,不仅能系统而又牢固地掌握中学历史的基础知识,而且能够避免过多的无效劳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接下啦小编将告诉你学好历史的五大秘籍,同学们快来领取秘籍,回去修炼吧!

  学好历史的秘籍一、巧观察。

  在历史学习过程中,阅读课文、识认图表等活动都属于观察。观察是最基本的学习活动,理解、记忆和思维活动都在观察中进行。因此,要学好历史,就必须学会观察历史教材。初中历史教材有其独特的叙述方式抓住其叙述方式的特点进行观察,就是“巧观察”。初中历史教材叙述方式的最大特点,是遵循“五方面”、在学习时要明确“五要素”。“五方面”是指政治、经济、文化、民族问题(主要指民族的形成发展及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五要素”是指时间、地点、人物(包括个体和阶级、政党和群体)、事件和历史结论,可简称为“时、地、人、事、论”。只要能在历史阅读中抓住这“五个方面”和“要素”,就表明我们已具备了巧妙观察初中历史教材的基本能力。至于历史图表的“巧观察”,就是要看出每一幅图表的独特之处。如在观察“春秋列国形势”图时,我们要看清以下特点:①宋、齐、晋、秦、楚的地理位置按它们先后称霸的顺序排列恰好是由东到西再到南;②吴国在长江口南部,越国在钱塘江流域。看清了这些独特之处,该图的主要内容也就准确掌握了。

  

学好历史的秘籍二、巧理解。

  理解是应用已有知识揭露事物之间的联系而认识新事物的过程。有揭露事物之间外部联系的理解,如把一新事物归入某一类已知事物中;有揭露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如确定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在初中历史学习中,“巧理解”就是指把新遇到的重要历史知识准确地与已学过的重要历史知识联系起来,以达到对新历史知识的认识和掌握。在这里,“巧”就在于抓住重要历史知识之间的内、外部联系。如在学习“美国内战时”,就要准确地把它与“美国独立战争”联系起来,首先把它归入“资产阶级革命”这类历史知识中,然后再分析出“美国独立战争”所遗留的黑人奴隶问题与“南北战争”爆发具有因果关系。这样,也就理解历史知识,才能够牢固地记忆掌握和用来开展正确的思维活动。历史知识自然也不例外,只有通过“巧理解”把重要历史知识间的内、外部联系弄清了,才能够牢固地掌握和运用它们。

  

学好历史的秘籍三、巧记忆。

  记忆就是记住经验过的事物并能在以后再现或在它重新呈现时能再认识。在初中历史学习中,“巧记忆”是根据历史知识的特点,选用适当的记忆方法来进行记忆。 “巧”就是指选择恰当的记忆方法,如记忆1901、1911、1921、1931、1941、1951、1961、1971等八年发生的历史事件,可选用“等级数列记忆法”;记忆“1931年”,可用“谐音法”记忆为“一舅三姨”;记忆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可用“比较记忆法”来比较记忆它们的各个方面;记忆因果联系的历史知识,可用“因果记忆法”,等等。总之,记忆方法多种多样,每一种历史知识都有与之相适应的记忆方法(有时需要若干种记忆方法并用)。只要认真研究、精心选择,就必定会找到恰当的记忆方法,实现对历史知识的“巧记忆”。

  

学好历史的秘籍四、巧思考。

  思考,是指理性认识的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和反映。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通常指逻辑思维。在初中历史学习中,“巧思考”就是在前“三巧”的基础上对重要历史知识进行思维加工,并得出规律性的知识。在这里,“巧”是抓住和运用重点知识并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如对中国古代史上历次农民战争推动社会进步的史实进行思考,可得出“在封建社会中,农民战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的认识;通过分析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巩固中央集权政治制度,从而促进了西汉社会经济繁荣的史实,可看到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通过综合历史上统治者调整经济政策,促进社会发展的史实,可明确“调整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步骤”,“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等重要论断;通过综合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分裂、经济发展以及民族融合加快等史实,可以认识到该时期是“一个分裂但孕含着统一因素的时代”。这些例子表明,在初中历史学习中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可获得更多更深遂的历史知识,可使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得到初步的培养和训练。

  

学好历史的秘籍五、培养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历史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中明确要求: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的计算历史年代、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在教育心理学中,所谓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顺利完成某种活动任务的一种自动化了的动作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属于认知技能,即通过历史教育所必须具备的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能力。如对历史地图的判读、识记、摹画,古今地理名称和范围的置换与指认等等。

  结合教育心理学中培养认知技能的方法和地理学科识读地图的基本技能要求,以及历史学科历史地图的特点,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应该包括两个阶段:

  一是定向阶段。是指培养识读历史地图基本技能的阅读阶段。这一阶段要求了解、熟悉历史地图,知道阅读什么地图和怎么阅读地图,从而在头脑中建立关于历史地图的表象,逐步形成识读历史地图的目的性要求。

  1.把握主题,弄清范围。每幅历史地图都有它自己的主题,把握主题就是要解决识读什么样的历史地图的问题。范围有两重含义:一是历史地图本身的地理范围,二是历史地图表示的时间范围。例如阅读《秦朝的疆域图》,其主题就是秦朝时期的国家疆域,其范围包括地理范围,即秦朝疆域的四至;时间范围就是秦朝时期。

  2.辨别方位,搞清位置。一般现代的地图包括我们教材中的历史地图因为都有统一的规格或标准,同地理地图是一样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但教材之外的一些历史地图却不一定是按这样的标准来绘制的。如考古出土的历史文物地图。所以在阅读前一定要搞清楚。例如《隋朝的运河图》经过五条河流、联系四个城市、共有四段组成,每一条河流、每个联系点、每一段位置都是固定的,要掌握好《隋朝的运河图》就必须把大运河经过的河流以及联系的城市和每一段的名称所对应的地理位置都搞清楚才行。

  3.注意图例,看清标注。很多历史地图在表明历史现象发生的地理位置之外,往往还伴有图例和标注。例如《三国鼎立形势图》除了用不同颜色分别表示三国的范围外,还伴有图例,用虚线表示三国疆界,用红色小叉表示重要战场,在图的下方还标注了重要地名的古今对照表。在阅读时如果不注意看图例和标注,很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偏差。

  4.联系史实,理清变化。历史地图具有动态性,在阅读时必须从历史地图的内容出发,将其动态变化的状况梳理清楚才能真正深刻的理解历史地图的内容。这类动态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古今地名的变化和历史现象的演变。如《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中红军长征的路线中要经过西康省,而西康省从1939年元旦正式建立至1955年7月3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关于撤销西康省建制的决议,只存在16年零7个月,红军长征时其地当属川边特别区,而非西康省。现今西康省之地早已分属西藏和四川了。同时在阅读《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时,更重要的是要把握红军长征的路线,这是一个动态的演变过程,联系教材内容,红军从江西瑞金一路走来,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上有飞机,下有险地的情况下,克服一个个困难,闯过一道道难关,最终胜利会师甘肃会宁。通过历史地图形象的展现出红军走过的千山万水,理清了红军攻坚克难地理位置的变化,更能形象深刻的理解长征的过程。

  5.突出重点,认清主旨。识读历史地图要有目的性,不能盲目。梁启超在《<中国地理沿革图>序》中指出:“读史不明地理则空间概念不确定,譬诸筑屋而拔其础也”,把掌握历史空间概念比作掌握整个历史的基础。识读历史地图最重要的目的是要建立历史空间概念,帮助了解历史现象发生的具体环境,正确理解历史问题。每一幅历史地图往往有很多地理名称或历史事物,但并不是所有的地图事物都和历史地图的主旨有关系,如学习《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中有《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图中除了标示本课重点北京人、元谋人以外,其他遗址均用黄色圆圈表示,并未标示名称,这就要求我们从众多的地图符号中区分、辨别出与自己要学习的内容有关的事物,而不能混淆主次,忽略重点,聚焦于无关紧要的地方,沉溺于细枝末节的“推敲”,以致冲淡教学重点。

  二是实践阶段。是指培养识读历史地图基本技能的训练阶段。这一阶段要求通过一定的训练,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历史地图,有效的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识图过程内化为一种自动化的心智活动方式。常用的训练方法有比较地图、填充地图、绘制地图等。

  比较地图是指通过比较不同的历史地图或同一幅历史地图的不同方面,经过分析综合、归纳演绎得出一些规律性的认识,从而更好的理解地理环境对历史现象的影响。如亚、非四大文明古国最先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从地图上分析,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这四个国家都位于大河流域附近,河水泛滥,土地肥沃,便于灌溉,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了便利条件。比较地图可以培养思维能力,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填充地图是指在一幅空白的历史地图上填写出相应的历史事物的名称,或者标示出历史活动的路线。其实质是对已识读的历史地图进行再现。许多历史教材都配有相应的历史填充图册。这些图册以填充地图为主,还增加了配合地图填充的其它内容,可以练习填写。如学习《春秋战国的纷争》时,在空白的《战国形势图》上填写“战国七雄”的名称和重要战役发生的位置,通过填图帮助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增强从空间概念上把握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绘制地图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和要求,在已有历史地图的基础上,摹画简明地图。常用的绘制地图方法有方格放大法和阴影放大法。方格放大法是按比例绘制地图的一种方法,阴影放大法是利用投影绘制地图的一种方法。经过长期训练,熟能生巧,随手一画,就可绘制出相似性较高的历史地图,这可以说是识图技能的高级表现形式了。如学习《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可以绘制几位航海家的航行路线,不仅能掌握好航海的过程,而且帮助体验了航线的绘制过程,加深了对新航路开辟的理解。

  一位前苏联教学专家曾经说过:“地图是给学生直观地阐明历史过程中的联系所必需的有力工具,认识地图,这意思不仅是知道它的点线符号、象征意义、城市、边界、河流等等,而且要从这符号中间看到活生生的历史事实以及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复杂关系……”。在学习中充分利用历史地图,能够更精确、直观地再现当时历史的各个侧面,从而使我们更准确地把握历史发展的轨迹,做到“即图而求易”。

2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