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学科学习方法 > 历史学习方法 >

如何正确学习高中历史

时间: 燕妮2 历史学习方法

  由于受到目前社会物质利益的影响,中学生普遍对于历史课的学习缺乏热情,而历史课的学习与民族文化的传承紧密联系,又是科学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因此,怎样学好历史?对于学生来说,是否能掌握历史学习的主动权,关系到高中历史学习的成败。要掌握主动权,以下是关键。

  如何正确学习高中历史

  一.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1.读目录.2.读章前提示语.3.读每一节的标题.4.读课本正文.5.读课本小字、注释、图表、引言。二.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解题方法与技巧:1.解答历史选择题的方法.2.解答材料解析题的方法与步骤.3.解答问答题的方法.三.训练组织语言的能力:1.能从语文的角度找出(概括出)每一段的中心句;把每一段划分为几个层次,能简明扼要地叙述出每一层的含义。2.识记课本中或者试卷的答案中一些精辟的语句。3.做练习的过程中,先自己组织语言,然后再与答案相比较,力求答案最精炼。四.加强练习。五.做好复习迎考工作。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多次问我:怎样才能把历史学好?也有学生把课本几乎全部记住了,但每次考试还是不很令人如意。究其原因,多数同学没掌握学习历史的正确方法,而另外一部分学生则没有把所掌握的正确方法落到实处。现结合本人的教学谈谈高中历史的学习方法。(历史老师所述)一.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1.读目录

  读历史课本时不能简单地从第一页读到最后一页,也不能翻到什么地方就读什么地方,而要先读目录,正如陶行知先生曾说:“目录明,方可读书;目录不明,终是乱读”,搞清楚章与章之间,节与章之间,节与节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依据目录构建历史知识体系,从宏观上把握课本的大体知识。

  2.读章前提示语

  每一章前面的提示语,讲述的是本章的主要内容以及所处的国内国际环境,只有认真阅读它们,才能真正把每一历史事件放入历史长河中去认识,才能全面把握每一历史事件。

  3.读每一节的标题

  搞清楚标题与标题之间,标题与节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构建历史知识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4.读课本正文

  课本正文是各个知识点的具体表现,是历史知识的微观方面的内容。只有把宏观与微观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学好历史。

  5.读课本小字、注释、图表、引言

  因为这部分知识是历史课本内容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只有认真阅读它们,才能对历史知识理解得更透彻,也才能更明白历史的延续性。二.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解题方法与技巧1.解答历史选择题的方法

  ⑴根据题干的限制语直接选

  例如: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

  A. 地圆学说的流行 B.航海技术的进步

  C.欧洲商业危机出现 D.商品经济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解析:本题只要抓住“根本原因”一词,知道经济的发展引起政治的变化就能得出正确答案为D。

  ⑵利用题支或者题支间的关系采用排除法

  例如: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评价唐朝某一时期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指的是() A. 唐高祖时期 B.唐太宗时期 C.武则天时期 D.唐玄宗时期

  解析:从题干可知“这一时期”应该处于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之间,因此既不可能是唐太宗时期也不可能是唐玄宗时期,而唐高祖时期是唐朝的开国时期,当然也能轻易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⑶活用干支关系,多种方法相结合

  例如:欧洲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鼓舞了全世界的资产阶级,他们以理性主义为旗帜,掀起了波澜壮阔的资产阶级革命,在它影响下的资产阶级革命有()2.解答材料解析题的方法与步骤

  ⑴.先读问题,看问题属于哪种问法,材料解析题一般有以下几种问法:根据材料回答;根据课本知识回答;或者两者兼而有之,或者不明确。

  ⑵.根据材料回答的问法则需对材料进行加工,组织语言回答,不需要联系课本,但有时为了组织语言的方便也可联系课本;根据课本知识回答的则要找出问题与课本相关联的知识点,再组织语言回答;两者兼而有之的问法,一般材料与课本各有一部分答案,但在某种极特殊的情况下材料仅仅作为语境而已;如不明确问法,则需进一步推敲看其属于上面的哪一种问法。但在某些时候要会灵活处理。

  ⑶.组织语言时一定要用书面语,力求最精炼。⑷.点要尽量多,面要尽量广。⑸.答案要序号化,段落化。

  例如: 2008年文综卷全国高考卷2问答题中的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陈述两国关系方面,两广总督上呈的译文与英方信函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英国国内背景。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乾隆皇帝对英方要求的回应。解析:首先确定求答项、中心项、限定项、提示项:(1)问中的求答项、中心项、限定项、提示项分别为不同和原因、两广总督上呈的译文与英方信函、两国关系、指出。(2)问中的求答项、中心项、限定项、提示项分别为背景、英国国内、马戛尔尼使团访华、说明。

  (3)问中的求答项、中心项、限定项、提示项分别为回应、英方要求、乾隆皇帝、评价。 然后结合解答材料解析题的方法与步骤得出答案:

  答案:两广总督译文:视两国关系为蛮夷之邦与天朝上国的关系,视双方往来为朝贡关系。英方信函:增进邦交,扩大贸易。

  原因:清朝长期闭关锁国,对外部世界缺乏了解,自认为是天朝上国,两广总督上呈的译文是出于这种心态。

  (2)①工业革命.②拓展海外市场.③殖民扩张.④中国成为其目标。

  (3)乾隆拒绝了英方的各项要求。维护了领土主权;盲目自大,坚持闭关锁国政策。三.训练组织语言的能力1.能从语文的角度找出(概括出)每一段的中心句;把每一段划分为几个层次,能简明扼要地叙述出每一层的含义。

  2.识记课本中或者试卷的答案中一些精辟的语句。

  3.做练习的过程中,先自己组织语言,然后再与答案相比较,力求答案最精炼。四.加强练习要学好历史,除了要把课本读得烂熟外,还要象学习数理化那样,经常做练习,以达到训练自己思维的目的,并且要不断总结自己的得失,从而提高自己的解题方法与技巧,为最终取得高分奠定基础。当然,在做练习的过程中,可以把好题和易错题收集起来,形成自己的好题集与错题集。

2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