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册历史知识点
初一下册历史知识点:大变革的时代
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⑴铁农具的出现:春秋时期
⑵铁农具的推广:战国时期
⑶牛耕的出现:春秋末年
⑷牛耕的推广:战国时期
⑸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的显著提高。
二.著名的都江堰
1.都江堰的修建:战国时期秦国的李冰
2.作用:防洪灌溉(把岷江水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供灌溉,外江供分洪)
3.影响: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患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三.商鞅变法
1.背景:春秋时期的土地私有,农业的巨大发展,新地主阶级提出维护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的发展。
2.时间:公元前356年
3.内容:⑴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⑵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权利 ⑶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4.影响: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5.封建社会的形成: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地主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族贵族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我国的封建社会形成了。
初一下册历史知识点: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一.文字的演变
1.商朝的甲骨文
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靠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商周“金文”
商周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叫“铭文”。金文比甲骨文更规范。
3.西周晚期,“大篆”字体出现。
4.战国时期,文字进一步发展,人们用毛笔蘸墨,在竹简或丝帛上书写。
甲骨文→金文(铭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二.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
1.天文
商朝最早记录日食,月食
春秋最早记录哈雷彗星
2.历法
商朝把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小月,闰月
战国时期人们测定出了一年24个节气,以便安排农业生产
3.医学
战国时期,医学家扁鹊
治疗方法:针刺,按摩,汤药
四诊法:望,闻,问,切
四.屈原和“钟鼓之乐”
1.屈原和《离骚》
屈原生活在战国末期的楚国,他的代表作《离骚》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2.“钟鼓之乐”
春秋战国盛行的“钟鼓之乐”,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较高水平。湖北随州出土了大量的钟鼓乐器,其中以整套编钟最为珍贵。
初一下册历史知识点: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1.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世界历史文化名人。
2. 政治主张:他提出“仁”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他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
3. 教育成就:⑴教育对象:不问出生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 ⑵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⑶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⑷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
4. 文化成就:⑴整理古籍《诗经》,《尚书》,编《春秋》⑵言论记录在《论语》
5. 影响: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二.思想家老子
1. 春秋时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2. 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中。
3. 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老子善于从正反两面思考问题。
三.百家争鸣
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2.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他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3.儒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他看到战争的残酷,提出“春秋无义战”,笼统的反对一切战争。孟子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他还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持续利用。
4.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庄子,他认为治理国家也一样,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5.法家的代表人物是战国末期的韩非。他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6.兵家的鼻祖是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孙武。他著的《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就出于此书。军事家孙膑继承并发展了孙武的军事思想。
初一下册历史知识点:“秦王扫六合”
一.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1.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2.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览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1.经济⑴统一货币,通用圆形方孔铜钱 ⑵统一度量衡
2.文化:统一文字(小篆→隶书)
3.思想:焚书坑儒(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他书都要烧掉;以后再有谈论儒家诗书的都要判处死刑。他又暗中把批评他的一批儒生,在咸阳活埋。)
三.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
1.北筑长城
目的:为了安定北边,维护国家的统一,抵御匈奴的不断进扰
起止: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宏伟的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
2.开发南疆
秦始皇还派兵统一了东南岭南等地区,开发那里的经济,兴修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为中原和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4. 秦朝的疆域
秦朝疆域广大,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也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