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学科学习方法 > 历史学习方法 >

高中文科历史知识点总结

时间: 如英2 历史学习方法

  高中文科历史知识点总结:科技革命

  1、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首先发生在英国。由于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棉纺织业发明和使用大机器生产,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代替手工工场。动力机器的革新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生产力大大提高并引起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和促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2、第二次科技革命:由于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19世纪70年代同时在几个发达国家发生了新的科技革命,一些落后国家也迅速采用新技术成果,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电力、内燃机、新交通工具、电讯、化工等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迅速应用到工业生产,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使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垄断组织形成,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亚非拉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把全球卷进了世界市场。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3、第三次科技革命: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二战期间和战后各国对高科技的迫切需求和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的形成,20世纪40、50年代开始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军事工业为突破口,出现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还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科学技术各个领域间相互渗透,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扩大了发达国家同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

  高中文科历史知识点总结: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1、市场经济模式

  以英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占据主导地位,对市场不加干预,认为市场自身能自动平衡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主张自由经营、自由贸易、自由竞争,注重开拓海外市场,通过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展、两次工业革命等建立起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并成为市场的主导。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工业国可以从全世界范围内获得它们需要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并倾销工业品或进行投资,它们之间的货币可以自由兑换,它们中的一国发生经济危机会波及他国甚至影响世界。这样,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的建立(英法美和俄德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最终确立(亚洲除日本外成为欧美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基本被瓜分完毕,拉丁美洲又重新受制于列强)。

  2、国家干预经济模式

  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代表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政府通过法律等手段对经济进行大规模干预,其核心内容是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缓和阶级矛盾。罗斯福新政措施与凯恩斯主义基本一致。当商品供给大于需求时,刺激消费和投资;当需求大于供给时,限制投资和消费。在社会政策方面,建立社会福利制度。

  3、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时期重点是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但是也导致片面、僵化等一些弊端。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除具有欧美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国家能够对市场经济的运行实行有力的宏观调控。

  5、关于经济发展的一些认识

  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并在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在古代,东亚大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生态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文明为主体的经济形态,并逐渐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明清时期在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

  新航路的开辟,使西方人通过殖民扩张与掠夺逐步建立了世界市场。在两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基础上,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大增,并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0世纪是经济体制不断创新与调整的时期。美国罗斯福新政,资本主义经济体制表现出一定的自我调节功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发展经济的道路上历经坎坷,其国力一度与美国抗衡,但由于政策失当,导致了联盟的解体。

  20世纪50年代后,中国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加强,各种地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纷纷建立,世界经济出现许多新变化。

  制度创新、社会变革与经济革新、技术革新的关系。

  高中文科历史知识点总结: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1、发展过程:

  世界从分散逐渐走向整体。在漫长的农业社会,世界上各个民族基本是在封闭状态下独自发展,相互之间往来不多。新航路的开辟启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工业革命产生的强大推动力逐渐使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个地区越来越紧密地成为一个整体,相互之间的联系和依赖性空前增强,全球化的速度明显加快。与全球化相伴,区域化也明显加快。

  2、概念:

  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贸易、投资、金融等经济行为在全球范围的大规模活动,是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和重组,是世界各国经济高度相互依赖和融合的表现。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是在生产和科技不断发展、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或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过程。

  地理上分散于全球的经济活动开始综合和一体化的现象,其主体一般认为是跨国公司,具体表现为资本、技术、产品等跨国快速流动或扩散以及跨国公司垄断势力的强化。

  3、推动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①在20世纪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层出不穷的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

  ②两极格局的结束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大多数国家加强了彼此间的交流和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

  ③国际贸易迅速发展,范围扩大,贸易额增加,增长速度超过世界经济的增长。

  ④在生产领域,国际分工日趋成熟,分工更为精细。跨国公司数量增加,成为活跃在世界经济中的主体。

  ⑤在金融领域,货币的交换和流动规模日益扩大,速度加快。

  4、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和主体:

  经济全球化以发达国家为主导。

  跨国公司是当今世界经济中除国家以外最活跃的国际行为主体,是当今世界经济活动的主要组织者。跨国公司作为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产物,它的迅速发展不仅使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加强,反过来也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推动了国际分工的深化和经济全球化在生产、投资、贸易、金融、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发展,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5、认识: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为经济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加强了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能有效地利用和配置世界各地资源,提高生产效率;为各国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促使不同文明与民族间交流加强;促进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

  另一方面,使全球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的贫富差距拉大;加剧了世界经济的风险性;一些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并把污染严重的企业迁到发展中国家,严重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并进一步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威胁人类生存;加剧了全球范围内文明和价值观冲突。

  6、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①积极应对,快速反应。

  ②引进来,学习先进的技术、材料和管理经验、市场营销方式等,走出去,加入世贸组织,在竞争中求发展。

  ③加大科技投入,加强自主创新。

  ④加快进行经济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加快企业改组、重组、联合、并购等。

  ⑤遵守游戏规则,运用游戏规则。

  ⑥通过合法的手段,维护自己在世界贸易中的利益。

  ⑦要敢于抵制发达国家的政治和经济霸权,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⑧从国情出发制定发展战略,壮大自身的经济实力。

36774